漳州市图书馆
漳州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漳州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古籍善本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浅谈靖城“土糖坊”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南靖文史資料第十四辑》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2158
颗粒名称:
浅谈靖城“土糖坊”
分类号:
K295.74
页数:
67
页码:
50-116
摘要:
本文记述了南靖县靖城镇的土糖坊是传统的制糖工艺,使用畜力拉动石车轮进行甘蔗的压榨和煮糖。随着机制糖的出现,土糖坊逐渐被淘汰。土糖坊的产糖率低于机制糖,因此政府推广机榨蔗、机制糖,结束了土糖坊生产红糖的历史。
关键词:
南靖县
甘蔗制糖
制糖工艺
内容
靖城镇属亚热带气候,雨量充沛,四季常青,适宜种植甘蔗。建国前,该镇多数蔗农种植一种比较耐旱的“竹蔗”品种。制糖是用畜力拉动两粒大石车轮,司车员把蔗弄进两轮的夹缝中去压榨,榨出的蔗汁拿到锅内煮成糖。凡有种蔗的村庄,都建有这种榨汁煮糖的作坊,人们称它为“糖坊”。自从出现机器制糖以后,农村的糖坊就加上一个“土”字,名曰“土糖坊”。土糖坊的“坊公爷”门前,有一幅对联,写着“二轮夹出白如雪,三鼎煮成赤似金”。生动地描绘了土糖坊的工作流程。据调查,靖城镇农村原有的土糖坊很多,其分布情况是:沧溪一座,部前二座,径里二座,武林二座,天口一座,古湖六座,草前二座,大房二座,田边三座,龙合二座,下刈三座,下魏二座,郑店二座,珩坑三座,湖山二座,沥阳三座,游坑二座,东坂六座,院前五座,湖林五座,靖城一座,阡桥二座,尚寨四座,合计六十七座。
土糖坊建设,以竹木为支架,上盖茅草,十分简陋。每逢榨季开始,糖坊的股东集中开会,讨论人事安排。糖坊的操作,分坊内和坊外作业:坊外作业的任务是砍运甘蔗,一般十人左右;坊内作业分三厅,压榨厅配司车员二人,制糖厅配师傅二人,司火厅配伙夫二人、捆燃料一人。各厅人员按操作规程分工,各负其职。
压榨厅的装备主要是压榨器,压榨器的主件是两粒高大石圆轮,石轮顶端中心点凿有一圆洞,装上硬木柱,用一片硬木板固定住这两个竖立的石轮,石轮下端中心处有轴固定在大石盘上。两个石轮的上部圆周凿有齿轮洞,其右边轮在齿轮洞处,安装有硬木榫(俗称车卞齿),在圆木柱处捆着一根牛拉的约七米长的硬木,牛拉长硬木(似半径)沿圆圈转动,牵动右轮转动;右轮的硬木齿扣进左轮的齿轮洞,带动左轮转动。司车员把蔗弄进转动的两轮夹缝中,压榨出庶汁,蔗汁顺着砌好的小沟流进木桶内。一挂牛一般压榨二桶蔗汁,每桶汁约二百市斤,称一湖,一天压榨二十湖。牛力使用:水牛力大,一挂用水牛二头;黄牛力小,一挂用黄牛三头。水牛健壮的可以拉全挂,即拉一次榨二桶汁;牛力一般的只能拉半挂,即压一桶汁就得再换牛。
制糖厅安装三口煮糖鼎,有两口较大的前后相连,一口较小的另安一处。压榨出来的蔗汁先倒进相连的前鼎,通过煮热,清除浮出的杂质,待煮沸后,盘过单独安装的小鼎,再次清除杂质,然后盘进相连的后鼎,直至煮熟成糖。把成糖戽进糖船,翻搅冷却后,即成成品糖。成品糖有两种:漳州一带,喜欢用散糖,即把成糖在冷却中逐步研细,成为“红刁糖”;龙岩一带,喜欢用块糖,即把成品糖在冷却中捏成丸状糖,俗称糖丸。机制糖未问世前,还有一种叫赤沙糖,它是将成糖的糖膏装进一种叫“漏斗”的陶器,即喇叭形的圆形陶器;面宽,直径约一尺;底狭,仅留一小口,直径约二寸的圆孔。装糖膏时,先把小圆孔用稻草塞紧,将漏斗放在漏架上,装糖后,面上盖一层烂泥土,让其冷却,让水蒸气产生的水滴从小圆孔的稻草中渗出,待水气渗干后,即成“赤沙糖”。
司火厅的任务是烘焙甘蔗渣,捆好甘蔗叶,备好煮糖的燃料。一般情况下,一天压榨二十湖蔗汁的甘蔗,其副产品(即蔗叶与烘焙乾的蔗渣)作为煮二十湖蔗汁成糖的燃料,是绰绰有余的。
一九五六年,县办起了南坪、大房二个机制糖厂,因机器压蔗,百斤蔗可产糖13市斤,而土糖坊榨蔗,百斤蔗仅能产糖8市斤。土榨比机榨产糖率减少38.4%。从效益而言,必须推广机榨蔗、机制糖。于是政府强调农民种蔗,糖厂制糖。从此,靖城镇就和其他乡镇一起结束“上糖坊”生产红糖的历史。
知识出处
《南靖文史資料第十四辑》
本书收录了南靖县经济建设、港台讯息、史海勾沉的内容,包含了一条地下交通线、南靖县土地改革运动纪实、为黄碧轩落实华侨政策、张振礼同志传略等。
阅读
相关人物
王兆仑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南靖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