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城东线建设纪实(续)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浦文史資料1-25辑合订本下册》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2142
颗粒名称: 县城东线建设纪实(续)
其他题名: 举步维艰的工程后十年
分类号: K295.74
页数: 8
页码: 1711-1718
摘要: 本文记述了漳浦县城东线建设工程在1993-1997年完成了基础设施建设和部分路面浇灌,但未完成的路灯架设和绿化等占20%工程量。为迎接香港回归,1997年实施了亮丽工程并完成,但之后因政策变化和人员流失,工程陷入困境。直到2003年县政府成立协调小组,工程才得以继续。
关键词: 漳浦县 文史资料

内容

笔者曾于1997年在《漳浦文史资料》第十六辑,发表一篇题为“县城东线建设纪实”的拙文,以东线工程指挥部指挥的身份,把工程建设四年(1993.6—1997.6)来的主要工作事件,如实地记录下来。当时,指挥部所应负责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朝阳路、大亭路及区间宽7—12米的小道水泥路面浇灌完成,排洪渠及四座跨渠小桥,朝阳路跨绥东溪、跨排洪渠的斜板桥建成,区内供电供水项目建成,已完成的项目占总工程量的80%强。尚未实施的一是主、次干道的路灯架设和绿化,二是河尾小区区间宽7—12米小道和主次干道上的一部分人行道铺设。未完成的工程量占全部工程的20%左右,可以说整个工程胜利告竣在即,大家充满信心,成就感油然而生。所以在那篇文章末尾,用了一句富有诗意的话——“已经看到胜利的曙光,触摸到胜利的成果。”并且还很乐观地预测工程将在“1998年底如期完成”。
  现实情况并不是如此,任何工作都不是一帆风顺的。1997年5—6月,为迎香港回归,主次干道的亮丽、绿化(路灯架设及隔离带绿化、人行道行道树定植)项目,在七·一前夕突击完成。实现“全线亮丽,庆香港回归”。但下半年后的形势,每况愈下,预测不到的和意外的事情接踵而来,先是建设用地的办证,政策起变化,上级土地主管部门冻结非农用地审批;进而,县主要领导拍板,对东线工程未尽的建设项目停止建设,指挥部要转入对工程债权债务的清理结算;再而,借调来指挥部工作的人员,借机借故纷纷返回原单位。这三件突而其来的大事,给指挥部以严峻的考验。自1998年至2003年7月这六年,指挥部处于瘫痪状态。2003年8月,县政府根据省、市有关文件精神,下发了漳浦县人民政府“关于妥善处理建设用地历史遗留问题的若干意见”的89号文件,8月2日,县政府成立了以林祺顺副县长为组长的“处理东线工程历史遗留问题协调小组”,给东线工程注入生机和活力,迎来了第二个春天。
  欲知详情,请看下文分解。
  一、实施亮丽工程,迎接香港回归。
  1997年7月1日,是香港回归祖国的大喜大庆日子,普天同庆。3月间,县委主要领导指示我部,要在香港回归庆典时,东线新区主次干道的亮丽工程一定要搞好。县委把东线工程的建设成就,作为庆祝活动的一项内容,给指挥部全体同志以极大的鼓舞和推动,大家一致认为,困难再大也要顶过去,为漳浦县的庆祝活动壮色增光。实话实说,这一时期,最大的困难是资金紧缺。原因主要有二条,一是尚有15亩建设用地未变现。1996—1998年,属政府开发的土地市场比较冷淡。二是已经被预约的土地,预约业主欠土地款共有100多个单位欠款280多万,逾期欠款追讨亦困难。这都与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有关。指挥部针对这一现状,对欠款单位一一分析站队,开列清单,工作人员分组包干,负责催讨,并请有执法权单位的工作人员有偿协助催讨,这一方法,搞了一个多月,其结果与预期大打折扣,共追讨80万元,是原计划的30%左右。在这种形势下,指挥部经集体研究,仿效本县兄弟工程单位的做法,陆续向社会借款100多万,以同期的利率计息。讨来借来的资金,给启动项目有了着落。同志们深知资金的来之不易,所以在对每项工程的投资都精打细算,每个项目以什么形式开工,都认真研究。如对路灯工程的造价,绿化工程的造价,反复研究反复比较:路灯工程,若按兄弟开发单位由工程队总承包,双向灯杆每公里造价80万元,而采用自行采购原材料,工程队包工不包料,可节省资金30%左右,绿化工程,用同样形式,造价可减少40%。于是研究决定:亮丽工程的路灯和绿化,自行采购材料,再由工程队包工安装(定植)。1997年3月,经了解,粤东几市县的路灯灯杆样式美观,是江苏几家厂家生产,于是在3月8日由笔者带庄亚山、唐耀钦等人到广东汕头、揭阳、饶平观摩,比较已安装在大街上几种灯杆造型,最后选中了江苏高邮市新兴灯具厂所生产的灯杆,经联系,厂家即派员来我部商谈,签订合同,随后发货到东线工地。电缆线的采购,指挥部委派开发部主任唐耀钦带队于1997年4月15日往南平电缆厂直接采购。灯杆(含灯具)和电缆备办妥当,便委托电力公司工程队组织施工,工程队理解东线工程的运作方式,积极配合,只收取合理的劳务费。路灯安装调试在6月25日前结束。近1.6公里的朝阳路双向共装100杆双臂灯杆,大亭路、麦市街东段共875米和部分小区道路均按设计要求,安装寄杆路灯29盏。亮化工程材料费、劳务费共支付60.867万元,比预算节省50多万元。道路绿化分隔离带绿化和行道树绿化,按规划设计要求有所修改,最终确定隔离带主导树种选用大王椰子,周边以“七里香”作为篱笆墙,主次干道的人道路的行道树选用高山榕,12米小区道路行道树选用紫荆。项目由建设局副局长林开封负责(其时,林开封副局长参与东线工程工作,陈玉宝副指挥调厦门任职后,林才接任副指挥),林带领工作人员几次到马口花卉苗圃,“货比三家”,最终选择组培中心苗圃,选用株高在60—70公分的大王椰子小苗和株高在50公分左右的“七里香”小苗,并由售苗方负责定植和四个月的保活养护,届时以成活苗计算款额(大王椰子每株58元,七里香每株1.2元),这一办法,也为工程节省了一定的资金。
  以上亮丽工程,于6月25日全部结束。在庆七·一迎香港回归的喜庆日子里,崭新的朝阳大街上,华灯齐放,沿街彩旗飘扬,增添了几分节日气氛,增添了几多城市气息。
  二、事有骤变,工作失衡。
  1997至1998年,有以下三件事,给东线指挥部以严峻考验。
  (1)建设用地审批紧缩,二度限时报批。
  1997年5月,国家土地管理局下发“关于冻结非农业建设项目占有耕地的通告”[(1997)国土(法)字第67号文件]和国家土地管理局、国家计委下发“关于冻结非农业建设项目占用耕地规定”的第6号令。在这两个文件下发之前的3月中旬,县土地局接省市土地局的通知,对建设用地的报批限于在4月上旬办结。这一信息似一道十万火急的令牌,使指挥部一时乱了阵脚。东线的土地报批,与一般建设用地的报批一样手续程序:业主在取得计委项目立项后,与东线指挥部签署建设用地预约,向东线缴交土地款,至于建设用地使用证的办理,业主单位照样持审批表及用地“三图”(用地规划红线图、平面布置图和用地现状图)从村、镇起步,审核签盖,再经规划、建设、环保、消防等部门逐一审核,才报送县土地局。东线工程可供建设用地大小地块约225块,依照办证手续要求,每块为一宗地,每宗地应附“三图”各五张,共15张,附建设用地预约协议书一式五份,单提供这二种材料的就要翻晒和制作3400张的图纸和复印1225份的预约协议书,工作量相当巨大。同时,指挥部原定交清土地款的才给提供办理用地手续审批相关材料,否则不予提供,但在这样“非常时期”,考虑用地业主的利益及适应上级决策要求,同意未交清土地款的用地单位先予办证(事后的后遗症很大,一部分未交清土地款的单位土地审批办结后,对交清土地款的承诺大打折扣,增大指挥部催讨土地欠款的难度)。为突击完成上述建设用地的报批手续,指挥部组织全体工作人员,自3月18日至4月10日,20多天连续日夜加班,中午不休息统一吃快餐,当时的政协大院(指挥部办公设在政协大院内)车水马龙,人员穿梭往返,十分热闹,轰轰烈烈。忙了一阵子,大部分建设用地得到审批,但还有相当部分的建设用地,未能在规定的期限内办妥报批手续,无法上报,原因一是有些用地业主因批件不全而搁置,二是东线第二期开发的河尾地段“36块”(地块编号为北5—2,面积17288平方米,规划为36小块,由67户业主预约购得,故被业主称为“36块”)和地块编为“北5—1”(面积1739平方米)、“北一7”(面积7080平方米)、“北8—1”(面积1037平方米),以上这四宗用地,面积为27144平方米(折合40.716亩),预约业主共108户,按分开到户办理手续,均在县政府的批准权限之列,1997年,这108户的90%户已按时备全报批材料,并上报在县土地局。负责办理建设用地手续的某股室领导认为,以批租形式整块报省、市审批,能简便手续、方便用户(主要能使用户节省几道规费),所以指挥部采纳这一意见,把这一部分的已办妥的报批件搁置一边。
  事过一年,到了1998年的3月11日,指挥部又接到县土地局通知,明示凡1997年3月前,已取得建设用地未上报审批的地块,可以续办。一道通知,新一轮办证热潮再次涌动,同样的程序,不变的环节,一样的加班加点,一样的车水马龙,连续“作战”十来天。而且,为使上报省、市的批件(前面所述的“36块”等四宗用地)能办得顺利一点,指挥部的同志知我原分管过土地工作,应发挥点这方面的“余热”。于是我便带队,会同县土地局卢和木副局长、洪印山股长等同志一道,分别于3月26日、4月1日一3日、4月5日一7日,连续跑福州、跑漳州,终于把这些批件全都批了下来。(至于事后这四宗用地的出让及转让环节,出自诸多的主客观原因,一直搁置至2004年下半年至2005年上半年,才逐户办结,个中详情,限于篇幅,就不赘述)。
  (2)未建项目暂停,工作重心转移。
  1998年10月20日晚上,县委召开东线、西湖工程建设专题会议,在听取两个指挥部工作汇报后,主要领导作出决定,西湖建设指挥部停止运作,要抓紧结账、审计后全盘移交给县建设局;东线工程保留指挥部,暂停未建项目的开工,转入清理债权债务,做好尚欠款项的支付等遗留问题处理。
  县委对两个指挥部的不同解决办法,对东线指挥部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知内情者认为西湖“尾巴”较长,但尚有大片建设用地尚未处理,砍断、移交给接收单位,可以继续运作,而东线“尾巴”虽短,但建设用地存量十分有限,没有交另一单位运作的条件,况且遗留下来的只是债权债务,加上讨债难是众所周知,所以有哪个单位要接交这种摊子?不知情者则以为东线“有问题”,县委才不给移交;有成见者更是疑点多多,乘机造了不少舆论,传些捕风捉影的流言……使指挥部人员怨叹、忧虑,甚至产生动摇,作为主要负责人的我,思想压力很大,认为县委在决策上有偏颇,一时思想情绪抵触,精神不振,虽向来坚信功过是非自有公论,但人言可畏,有言难辩(事后不多久,县委主要领导几次找我个别谈话,说明当时这样的决策的背景原因,肯定东线工程建设的成就和指挥部的工作成绩)。
  关于追讨土地欠款,指挥部在1997年已全面开展过一次,效果很不理想。当年自5月1日至6月10日,组织工作人员15人分组包干,连续工作40天,全面追讨,仅讨回80万元,平均每天2万,按人平均每人每天2千元。在此情形下,指挥部经研究决定,聘请有行政执法权的一个单位有偿协助催讨,该单位组织5人用10多天的时间讨回10多万元后,就来辞聘,表示“无法赚吃”。讨款难的原因一是欠款单位一部分是行政事业单位,许多原预约土地的负责人、经办人,工作调动或已退休,新接任者多不积极对待,皆婉言推辞;二是97年限时办证时,考虑业主利益,对未交清土地款的单位,同意先办证后交款,一部分用地业主获得用地批准后,翻脸无情,不履行原来的承诺,自以为东线指挥部是临时机构,采取“一限、二编、三回避”,与我们打运动战、持久战;三是当时的社会经济比较不景气,预约土地的小企业主,企业萧条,产品滞销;四是指挥部讨款力度、措施、工作环境条件的问题。时隔一年,县委指示工作重心转移,抓催讨欠款,支付债务。这样的决策方向不错,就是外部环境条件欠佳,叫做“主意好,事难办”。首先是沉淀到这个时候的欠款户,尽是老大难户,即使诉诸法律,也很难解决问题的。其次是东线工作人员皆是借用多年,在东线工程建设中“撸气尽力”,厌战情绪高涨,返原单位工作的呼声很高(这些同志多年脱离原单位,在东线每人都担负着比原单位更加艰巨的任务,其中拆迁、安置、征地、补偿都是当今“天下第一难事”,同志们在前线苦干,有的单位领导很理解很支持,但有的单位领导不理解,不支持,甚至还有看法、成见等等)。内外因使得工作人员迫切要求返回。在这种形势下挽留已无济于事,于是乎在1998年10到12月,20多位同志都以种种借口,回原单位去了。跑不掉的是指挥部办公室和几只装材料的橱柜,指挥部名存实亡。
  截止1997年底,尚欠漳州市政工程公司工程款220万元,该公司也深知指挥部的处境和前途,在土地部门暂停受理建设用地办证的情况下,把原看不起眼的,址在河尾自然村以北较偏僻的9.75亩建设用地,用于顶抵部分工程欠款,认了这块很有风险的地块。且很难变现,即使能变现,抵顶后的工程款还尚欠100万元,自1999年至2003年,市政公司人员,先每月一次,后每季一次,来县政协找我讨款,双方都很尴尬,这是后话。
  三、瘫痪的六年
  从1999年至2003年7月,东线工程指挥部处于瘫痪状态。到98年底,随着最后一个工作人员曾庆新的离开(曾庆新同志是城镇综合开发公司工程技术人员,1993年东线工程启动时,借调到东线工程工作。这时,其单位工作处于半停顿状态,安插不了岗位,便出去自谋生计),设在政协大院的指挥部办公室关闭。作为工程负责人的我,仍担任政协副主席,“家”还在政协,所以在东线指挥部处于瘫痪的这五年,凡债主、业主找上门来反映问题,要求办证,讨钱要地等有涉东线工程的,我都一一接待,逐一解释,耐心说理,从不回避。“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来者虽然没有多大效果,但加深了理解,加大了信任。债权大户漳州市政公司工程处徐水成经理等几位同志,几十次往返于漳州漳浦间,多次见面接触,打消了债权人与债务人的紧张关系,建立了互相信任,互相帮助,共同想办法的新格局。徐经理利用与市、县相关部门领导熟悉的有利条件,主动帮助疏理关系。
  这五年间,笔者本人并没有停止对县领导的汇报与要求,尤其是县委、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人事变动前后,频频请示汇报,要点一是对97、98年已经省市批准的批租地块,抓紧办理出让转让到户的手续,并要求不予用户收取土地出让金,均由东线指挥部协调处理;二是对部分尚未报批的建设用地给予确认;三是对已建成竣工的工程项目移交城建主管部门,纳入正常管理;四是协助催讨行政事业、机关单位的土地款尾欠;五是对工程财务结账审计。县委、县府领导对可行的意见建议,也给予采纳,县政府在一次常务会上就出、转让手续收费标准取得一致意见;兰开发常务副县长、方荣和副县长、陈辉主席等县领导分别召开了几次协调会,对欠款单位还款有所触动。但从总体上说,在建设用地尚未解冻之前,这些措施仅是治标性的,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东线收尾问题。
  四、第二个春天的到来
  2003年3月27日,福建省人民政府闽政[2003]7号文件,关于妥善处理建设用地历史遗留问题的通知下发后,同年5月12日,省国土资源厅闽国土资文[2003]75号关于落实省政府《关于妥善处理建设用地历史遗留问题的通知》的通知和漳州市人民政府漳政[2003]综69号文件《关于妥善处理建设用地历史遗留问题的若干意见》(2003年5月21日)和漳浦县人民政府浦政[2003]综89号文件《关于妥善处理建设用地历史遗留问题的若干意见》(2003年7月2日),相继出台。2004年8月2日,县政府为解决东线工程建设遗留问题,专门成立以林祺顺副县长为组长、黄志玉、陈桂味、林万富为副组长的“处理东线工程历史遗留问题协调小组”,县政府办公室以浦政办[2004]91号文件下发。8月4日,组长林祺顺主持协调小组第一次会议,会议听取东线工程指挥部关于工程主要遗留问题的汇报并认真讨论,会议认为,东线工程的大部分工作已基本完成,妥善处理好遗留问题,盘活存量土地,理清债权债务,善始善终完成东线工程的全部工作,维护政府诚信,意义重大,会议对主要遗留问题分类进行分工抓落实。
  省、市、县人民政府文件的相继出台,给东线工程带来生机活力,使指挥部得以重整旗鼓,开启未竟的事业和庄严的历史使命。指挥部立即研究确定由陈桂味、林开封、唐耀钦、曾庆新、曹惠芬、洪美燕6人组成工作班子,在协调小组的领导下,承担东线工程遗留问题处理的具体工作。根据协调小组意见,我们先从解决“36块”出让转让手续的办理入手。县国土资源局领导给予高度重视,分工副局长胡林桥协助东线具体办理,林开封、曾庆新全力以赴经办,协调小组黄志玉副组长每天过问进度,参与具体问题的协调研究。“36块”等4宗批租用地,分解到户是108户,全部手续在一个月里办结。新世纪之初,县政府的“社会热点”问题之一的东线用户办证难问题,一个月内化解,用户自然满意。盘活有限存量的建设用地,是东线工程后期运作的关键。截止1998年底,东线工程可供建设用地共28.5亩,分以下三种类型:一是“以地换路”的用地。因尚欠漳州市政的工程款,于1998年下半年与漳州市政公司工程处签订了“以地换路”协议,将址在河尾自然村9.75亩建设用地以每亩13万元作价顶抵欠漳州市政公司部分工程款(以地抵工程款,指挥部过去也曾办过。作为取得土地的市政工程公司,也须补办出让尔后转让给要地的单位或个人)。其时,土地报批手续已冻结停止办理,漳州市政公司是出于无可奈何,勉强接受,却一直耽心不能出手变现。于是1998年底,便委托指挥部招商预约,但由于“天寒地冻”,招预约费尽口舌,来预约者也只交1万元“预约个意思”,他们主要是担心日后用地审批手续难办。在这样冷场的情景下,我硬性给还留在指挥部工作的同志“分配”预约用地任务。这件事,直至2005年才按省市县出台的文件精神获得批准,并办妥了建设用地手续,开始投入小区基础设施建设。二是交警指挥中心后的3.07亩成块建设用地,尚未被预约,经协调小组研究,将这一地块交县收储中心收储,挂牌拍卖,拍卖后每亩以13万作价返还东线指挥部。三是在东线工程用地红线范围内共有11块边角地,面积2.76亩,这些地块在县府浦政[2003]综89号文件下发之前,指挥部为充分利用资源,变现回收资金,陆续由他人预约(由于是边角地块,地块较无规则,多数是被相邻住户所预约),对这11块边角用地的审批办证,协调小组很慎重,分工协调小组办公室主任、县政府办副主任林瑞安,会同东线工程开发部主任唐耀钦现场审查复核,将报县长办公会研究,可望解决。四是1993年,县城镇综合开发公司为安置麦市街“泰怡园”拆迁户,向东线借用建设用地12.97亩(用地红线内的面积)及尚欠借款39.89万元。该公司于1997年前征用并报批获准址在大亭菜市场以北用地,但尚未与我部落实用地归还交割手续。林祺顺副县长于2006年7月5日,召开协调小组成员和县建设局、县开发公司现任和原任经理、绥北村主任参加的专题会议。[县政府会议纪要(2006)63号],就我部与县城镇综合开发公司的债权债务问题的确认、还款办法、还款时间作了具体界定(此会议召开之后,陈水树副县长、陈结仲副调研等领导,就开发公司现有建设用地的变现所得的分解、公司的利益问题又作了多次研究协商。这个会议纪要,到11月16日才行文印发)。纪要第一点内容如下:“同意漳浦县城镇综合开发公司因安置麦市街建设拆迁户向东线工程指挥部借用建设用地12.21亩,以每亩13万元价格,折款158.73万元,加上城镇综合开发公司尚欠东线工程指挥部现金38.89万元,共计198.62万元,应于11月月底前一次性偿还东线工程指挥部。否则,东线工程指挥部按其欠款总额,从本纪要第二点所示的建设用地中,以每亩13万元作价,划出等量土地,委托县收储中心收回拍卖。”文中的借地面积12.21亩,是12.97亩扣除原双方另有对调建设用地不足的0.76亩,所述的“第二点所示的建设用地”是指开发公司址在大亭菜市场以北、排洪渠以西的22.5亩已办证的建设用地。协调会议纪要出台以后,建设规划部门根据会议纪要,重新作了地块详规,报分管的县领导,并经请示县政府主要领导同意,由收储中心代行拍卖,取得资金扣除应交、应还款项后,余额归该公司,以支付其他债务和职工买断工龄、社保所需。
  在协调小组的直接领导下,东线工程历史遗留问题逐项得到妥善处理,进展都比较顺利。在开展财务整理、结账工作时,考虑到会计曹惠芬(政府行政科会计兼)工作量大,为加快进度,于2006年5月12日,经指挥部研究,聘请熟悉财务会计业务的原东线指挥部人员林仲乾(县国土资源局退休干部),协助曹惠芬工作。老林业务熟工作细,能根据行业运作特点,并按审计材料的要求,分门别类,一项一项加以澄清汇总,已整理完成拆迁户拆迁安置补偿结算明细表,在2006年10月14日(星期六)下午,突发心肌梗塞,抢救无效去世,终年69岁。晚年的仲乾先生,心宽体胖,身高马大,退休之后,潜心书法,尤工小楷,自1999年始,计划在有生之年用毛笔小楷抄写《三国演义》、《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等四部古典名著。《三国演义》、《红楼梦》已抄写装祯完毕,《水浒传》抄写至第八十四回,便与世长辞。林仲乾先生书法及小楷抄古典名著的事迹,在其生前就见诸报端和传媒,深受书画界专家学者的好评。聘请来东线工程协助扫尾工作,未到半年,便突然与同志们诀别,使大家非常疼惜、悲伤。
  之后,经大家的加倍努力之下,到11月份,财务整理、结算基本结束,在提交审计之前,请会计师事务所的同志进行检查“预审”,认为符合审计条件后,正式报告县政府分管领导,批准同意由有审计资质的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正式审计在一星期内完成。2006年12月24日,审计报告出台。审计报告称:“会计报表符合国家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在重大方面公允反映了贵单位2006年12月20日的财务状况以及1993年12月1日至2006年12月20日的经营成果。”较顺利地通过财务审计。
  五、东线工程的主要工作和建设成果
  1、拆迁与安置:拆迁居住户197户,拆迁占地面积39488.5M2(折合72.935亩),拆除建筑面积22158.31M2,拆迁补偿费1543.0319万元,安置地点,一期大部分在今建设局以北,沿东胜路两侧布置;二期集中在河尾新村,均以独院式安置。安置面积39.9839亩。
  2、征地与土地补偿费
  征地总共529.82亩,其中属绥北村256.12亩,属石斋村273.70亩,支付土地补偿费、赔青费计1649.005241万元,其中绥北村850.49924万元,石斋村798.506001万元。
  3、建设用地
  a、基础设施用地:合计231.72亩,其中道路占地196.75亩,排洪渠占地26亩,公共设施8.97亩〔幼儿园用地3.79亩、垃圾中转站(含城监大队办公楼用地)2.04亩、绿地及周边巷道3.14亩)
  b、安置拆迁户占地:39.9839亩。
  c、建设用地(经营性用地),总共225宗231.72亩,最大宗为14.908亩,系县电信局用地;最小宗为0.189亩。单体建筑物最高层数12层(交通局大楼、电信局大楼),单体建筑物层数最少的3层。
  4、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a、朝阳路:建设长度1466M,路面宽40M(含人行道46M)
  b、大亭路:建设长度665M,路面宽24M(含人行道28M)
  c、麦市街中段:建设长度210M,路面宽24M(含人行道28M)
  d、区间小街道:
  ——东胜路(物价局大楼/大亭菜市场至麦市街中段)(未名),建设长度782.5M,路面宽12M(含人行道14M)
  ——盐管处/八幢至新丑饭店(含县委组织部宿舍楼边一段)(未名),建设长度392M,路面宽7M
  ——闽洋饭店至城监大队(未名),建设长度225M,路面宽7M
  ——荣章家俱店至浦东旅馆(未名),建设长度220M,路面宽7M
  ——大亭菜市场周边(未名),建设长度208.6M,路面宽5—12M
  ——千禧宾馆后巷(未名),建设长度101M,路面宽6M
  ——河尾新村区内纵横道路10条,建设长度1652.5M,路面宽7M至12M(其中路面宽12M的长度为657.5M)
  5、桥梁
  ———朝阳路跨绥东溪斜板桥—座,桥宽105M,长17M,造价176.13542万元。
  ——大亭路跨排洪渠斜板桥一座,长8.4M,宽25.1M,造价24.65万元。
  ——朝阳路跨排洪渠桥、大亭菜市场跨排洪渠桥、大亭新村跨排洪渠桥、阳朝新村跨排洪渠桥,共4座,造价24万元。
  ——排洪渠长1135M,宽15M,造价357.51万元(造价包含绥东溪清淤220米)。
  六、东线工程的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
  县城城建东线工程建设,打开了东大门,实现了县城东扩战略关键性突破,为今正在实施的东区建设奠定了基础和条件。总体规划的大手笔,实施执行的严肃性,建设模式的时代性,建设效果的先进性,都得到上级领导的肯定,也得到社会的好评。1999年10月19日,省建设厅领导率专家组一行九人,来浦考察县城规划及发展建设,对东线建设给予很好的评价。同年11月22日,全省县城建设工作会议在浦召开,与会代表100多人实地参观、考察东线工程和西湖公园建设成果。副市长林奕斌在会议上的致词说:“省政府在漳浦县召开全省县城建设工作会议,这是我省第一次专题研究县城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会议,对于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高度来深刻认识县城建设,加快我省县城建设步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县委书记沈元坤在会议上介绍我县城建的做法经验,其中有一段话讲东线工程建设的,沈书记说:“按照总体规划布局,加快新区建设,做到开发一块,建成一片,繁荣一区。绥安工业区、东线小区、西湖小区、西城小区是县城的四大重点建设区域,总规划建设控制面积达7.3平方公里,为确保新区建设与旧城改造同步推进,四大新区均成立工程建设指挥部,由县五套班子领导挂帅。现在四大新区已开发建设了4平方公里,其中东线小区建设控制面积1平方公里。该区采用‘以地生财,滚动发展’的办法,鼓励各企事业单位和私人购地建房,现已安排用地项目200多个,有近百座大楼落成,近30多家单位和一万多人在此安家落户,交通大厦、邮电大厦等一批富有现代气息的建筑物拔地而起,形成街景立面新颖,配套完善的综合小区,实现了县城东移战略……通过‘四线’工程建设,县城建成区面积扩大了4.8平方公里,再造近两个旧漳浦县城。”全省县城建设工作会议在我县召开,林副市长、沈书记的讲话,肯定了东线工程建设的成就。会议之后,又经新世纪头六年的不断建设完善,街景立面美观气派,沿街店面林立,金融保险、商业贸易、餐饮酒楼、旅馆、美容等行业应有尽有,竖立在朝阳路隔离带上的各门类的广告招牌,一直延伸到外环路。大亭路中段150M,两侧已构成“餐饮美食一条街”,好一派繁华的新区景象,好一派入时的城市气氛。
  每当夜幕降临,漫步在宽敞的朝阳大街之上,看南来北往穿梭如织的各式车辆,车水马龙,沿街楼宇上的霓虹灯招牌五光十色,琳琅满目的各类商品,在耀眼的灯光下显得格外好看。当年定植的大王椰子小苗,已长成5—6米高的大树,树干基部茎围在200—250cm之间,亭亭玉立,修长的羽状复叶,随风摇曳,尽显南国亚热带风光。人行道中的高山榕,茂密成荫,枝杆上的气根垂落到地,酷似寿星老人……十四年的过程是艰辛的,十四年的成果是巨大的,此时此刻,怎不使作为工程建设指挥员的我,百感交集,欣喜、感激、思索、启迪……它将成为我一生中最重大的事件,铭刻在心;它将作为我有生之年宝贵的精神财富,绵延至终。此时此刻,我衷心感谢王良才、林奕斌、刘子维、沈元坤、钟禄贵、谢毅泰等六任县委书记和吴志明、康天厚、林奕斌、洪德庆、钟禄贵、蔡金海等六任县长的正确领导,谆谆教诲;衷心感谢以县委常委、副县长林祺顺为组长的处理东线工程历史遗留问题协调小组全体同志的鼎力支持;感谢陈玉宝、林永章、林开封副指挥以及唐耀钦、曾庆新、林主生、曹惠芬、洪美燕等东线指挥部全体工作人员的密切配合、通力合作;感谢绥北村(社区)、石斋村(社区)党支部、村委会的支持帮助;感谢国土资源局、建设局等相关部门领导和同志们的配合协助;感谢曾经为东线工程建设出过力、流过汗的所有的建设者、开发者们的辛勤劳动。此时此刻,我深切地怀念在东线工程建设14年期间,已故的工程技术人员杨顺生,已故的漳州市政工程公司施工队长游少容,已故的东线工作人员林仲乾。在此,谨以东线工程的胜利成果,告慰他们的在天之灵。
  年逾花甲,已告退政坛的我,借《漳浦文史资料》这块园地,用心如实地记录漳浦县城东线工程建设的经历,让人们闲时翻阅,作茶前饭后谈资,可供有心人评判指正,也斗胆以存史咨政。

知识出处

漳浦文史資料1-25辑合订本下册

《漳浦文史資料1-25辑合订本下册》

本书共11辑,收录了漳浦1996~2006年的文史资料。包括《闽南 第一洞——国道324线盘陀岭隧道建设纪实》、《车本公路建设记实》、《漳浦矿产资源的勘探与利用》等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陈桂味
责任者
林祺顺
相关人物
唐耀钦
相关人物
陈玉宝
相关人物
林开封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漳浦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