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浦浦北林氏及其与惠安张岳的情缘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浦文史資料1-25辑合订本下册》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2140
颗粒名称: 漳浦浦北林氏及其与惠安张岳的情缘
分类号: K295.74
页数: 11
页码: 1700-1710
摘要: 本文记述了漳浦县城北街顶段及北门内的浦北林氏家族源于元末明初,由莆田的九牧林氏后裔林景谦在此定居,经过数代的发展,家族成员逐渐增多,并衍居于县城北郊的东罗社等地。然而,居于县城的家族成员逐渐衰落,现在几乎无其后裔。而在东罗社的族人中,有些人并不知道自己的家族属于浦北林氏,误认为与其他宗族有关联。此外,浦北林氏与惠安张岳之间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情缘。
关键词: 漳浦县 文史资料

内容

漳浦县城北街顶段及北门内,明代属怀德坊,坊内住有林姓家族,族人大部分衍居县城北隅的北街、北门内、北门兜和县城北郊的东罗社、京仔社,所以称为“浦北林氏”。其第五世林埙,官至宁府长史,浦北林氏成为漳浦望族,显赫一时。但后来,居县城者逐渐衰落,至今县城几乎无其后裔,致使无人知晓县城北街曾有浦北林氏家族;而衍居东罗的族人竟然不知自己的家族属浦北林氏,从而附会其他宗族;至于浦北林氏与惠安张岳有一段情缘更鲜为人知。现将有关资料整理如下。
  浦北林氏派系
  据《浦北林氏家谱》载:“当元季明初,有九牧远裔日景谦者,以军籍自莆来浦邑北街,因家焉。创业垂统,则为开基之初祖。”可知林景谦,莆田人,属九牧林氏后裔,军籍,元末明初来漳浦县城北街定居,成为浦北林氏肇基之祖。
  林景谦生二子,嫡出者名寿康,居县城;庶出者名侯丁,分居象洞后厅(今属盘陀镇上洞村)。寿康生四子:长子钦,仍居县城;次子瓒,出居东罗(今属绥安镇罗山村东罗社);三子阳;四子应。现将其一至五世世次简介如下:
  一世
  景谦,子二:寿康、侯丁。
  二世
  寿康,号毅庵。子四:钦、瓒、阳、应。
  侯丁,讳宗禧,号诞夫,乳名侯丁。分居象洞,创业成祖。娶郑氏,竹山知县郑赐的姑母。子三:漳、记生、应(原谱三世有两个“应”)。
  三世
  钦,字克让,号简轩。居县城,娶童氏,童廷璋女。子三:文、性(早逝)、参(早逝)。
  瓒,字克宏,分居东罗社,娶郭氏,漳城郭邦武四女。子二:明远、昌(止)。一女,嫁本县贡生吴奭。
  阳,子二:珙(庠生,后无考)、聪(早逝)。
  应,只生一女。
  漳,子一:贵(止)。
  记生,讳懋,字克精,乳名记生。娶蓝氏,蓝官保女。子二:时端、阳(原谱所载,与“三世阳”重复),女柔金,嫁本县八都吴本良。
  应,往潮州。子二:流、潮,后俱无考。
  四世
  文,字民怀,号熙庵,娶王氏,车田王则立长女。子五:埙、璋、均、堠、圻。生二女:长软,嫁大坑(鉴湖)广东布政使陈亹次兄陈肃的第五子陈衡。次极,嫁县城举人徐辅。
  明远,字民视,娶吕氏,瑞岩吕旋让女。子三:泰、槚、祷(止)。
  时端,字民正,娶吴氏,交趾知县吴以绵(里籍未详)次女。子三:通、质、佛。佛分居晨雾(具体地址未详)。
  阳,子二:琏(止)、珀。
  五世
  埙,居县城北街,为宗子,俗称“大房大”(世次见后)。
  璋,字廷玉,娶周氏,本县人、海丰知县周琏长女,分居东罗。子五:鎛、铎、钱(改名钊,出嗣给长伯埙)、銏、锐。
  均,字廷学,娶戴氏,东坂戴敬德次女。分居东罗。子三:铿、钺、锐。
  堠,字廷封,娶刘氏,九都刘尚穆长女。分居东罗。子一:镇。
  圻,字廷建,号觉轩,娶沈氏,云霄沈克宣次女。分居东罗。子二:镐、铮(出嗣给长伯埙)。
  泰,字廷皞,娶陈氏。子三:祚(止)、庆、亨。
  槚,娶陈氏,子二:镳、铁。
  以下仅列北街守祖的林埙派系五世至十世的世系录:
  五世
  林埙,字廷乐,号雅庵,一号无机。官长史,称长史祖,娶三个妻,原配郭氏,漳州府城南隅郭石雍第四女,生子难育,生六女;庶妻苏氏,生一女;庶妻刘氏,南京人,无生育。嗣子二:铮,五弟圻次子出嗣,早夭;钊,二弟璋三子钱出嗣,改名钊。郭氏所生六女:长婵,嫁杜浔后雍义官蔡汝克;次润,嫁后径陈自文;三芥,嫁东坂戴子略;四锦,嫁罗山盛品岩;五厌,嫁崎溪李唐则;六倩,嫁枫林坑王豸,以子健登进士,官浙江参政,封宜人。苏氏所生一女:弃,嫁县城东门举人、临江通判高耸的儿子高大化。
  六世
  钊,字希的,号度庵,称舍人祖,娶陈氏,大坑(鉴湖)陈祯的第六女、进士陈奂六妹。子二:汪、浪。女三:长嫁石碑陈姓,次失记,三嫁漳城俞姓。
  七世
  汪,字硕浩,号养斋,庠生,娶程氏。子五:檀、梗(止)、槚(止)、杞(止)、佚名,第五子佚名出居潮州棉湖,地名石井头开基。
  浪,字硕清,娶薛氏,东山社人。子四:桐、樒、权、极。
  八世
  檀,字元用,娶涂氏。子三:有煇(止)、有煌、有灼(止)。
  桐,字元阳,娶柳氏,下坂人。子五,惟第三子时俸传世。
  樒,字元馨,娶柯氏,溪南人。子一:时春。
  权,字元中,号福庭,娶许氏,东湖人。子二:时泰、时泽。
  极,娶郑氏,子三:有炜、有燧、有煖(止)。有燧、有煖俱居下寮(具体地址未详)。
  九世
  有煌,字君华,娶朱氏,生子九:士聪、士俊(止)、士伟(止)、士杰、士化(止)、士进、士伦(止)、士仁(止)、士僖(止)。
  时俸,字君禄,娶郑氏,子一:士邙。
  时春,改名杆杨,字君行,号静峰、厚庵,庠生。娶王氏,峰山人。子一:士宗;女一,嫁漳城郭家。
  时泰,字君和,娶骆氏,佳当社(今云霄县火田镇古楼佳栋社)人。子二:士坤、士坊;女一,嫁石榴坂许姓。
  时泽,娶卢姓,子一:祖;女一,嫁青鳌李一明。
  有炜,娶骆氏,佳当社人。子二:初、再。
  有燧,居下寮,娶郭氏,子一:保(止)。
  十世
  士聪,字耀北,娶陈氏,子一:奇。
  士杰,传五世而止。
  士进,传世世系未详。
  士邙,字素孚,娶王氏,子三:功、灿、尧。功、灿俱过台湾,后无考。
  士宗,字翰文,号斗垣,庠生,娶程氏,子二:丹梓、丹揖。
  士坤,字锡兹,因葬在东门外新亭寨山下,称麦园埔祖。娶吴氏,早卒,继娶卢氏,麻湖人。子三:应昌、应元(乡饮宾)、应瑞(乡饮宾)。
  士坊,娶黄氏,子一:佚名(止)。
  祖,娶卢氏,子一:佚名,随母嫁往龙岩县(止)。
  初,居下寮,后未详。
  再,居下寮,后未详。
  以下世次省略。
  从三世至十世各人的“字”,可得出规律为:“克民廷希,硕元君士。”这可能是浦北林氏的辈序。十一世以下各人“字”的规律就不明显。
  综上所述,可得浦北林氏派系概况如下:
  侯丁迁居象洞后厅,分衍晨雾,其祖祠堂号失记。至清代乾隆,出了一个武举人(名字失记),移居县城,其族人多半随其迁入县城十九门内、深巷、铺仔口一带,我们现在看到的《浦北林氏家谱》,是这一房派保存下来的。然而,现在象洞林氏系从平和埔坪传衍而来,属漳浦路下林子慕的派系。
  瓒与璋、均、堠、圻分居东罗,大宗祠堂树德堂,对联:“九牧分支,忠孝家声留北阙;两朝锡命,乡贤世泽耀东罗。”“忠臣梗节超王府,义士芳名著帝都。”小宗祠堂经复堂,残存对联:“东罗衍派……,北廓分支……。”大、小宗灯号均为“忠孝”、“乡贤”。现东罗社林氏近百户,人口近400人。然而,由于族谱失传,族人竟然不知其为浦北林氏的后裔。
  居县城守祖的林埙后裔,其祖祠堂号承恩堂。对联:“圣天子重义彰忠,钦锡春秋典祀;大丈夫别宁扶主,力振宇宙纲常。”“忠臣梗节同天地,义士芳名著古今。”“尊君正宁,四方钦义士;爱国受杖,千载觉忠臣。”等多副,灯号“忠孝”、“乡贤”。然而,未知何缘故,如今县城已无其后裔,连其祖祠地址也难寻找。北街中段,原“司马第”后面有一座规模宏伟的无主的大祠堂,即“五一食堂”处,也许就是这一宗派的祖祠承恩堂。正是由于北街守祖的这一派系的消失,致使近在北郊东罗的后裔竟不明其祖源,世人更不知有浦北林氏。
  长史林埙的事迹
  林埙自幼勤学,二十岁补为县学廪生。成化二十年(1484年)(《漳浦县志·林埙埙传》作“十二年”,误)岁贡,入京廷试,选入南京国子监肄业。成化二十二年(1486年),拨大理寺历事,期满寄选回家。弘治九年(1496年),赴吏部考选,参加的贡生、监生200多人,林埙获第10名,成绩优异。弘治十年(1497年)秋,授承德郎、宁府审理正(正六品),时林埙已五十五岁,属大器晚成。于是立即自京启程至江西南昌宁府赴任,晋见宁康王朱觐钧。林埙在宁府尽忠尽职,勤谨守正,洁己爱人,颇受宁康王的信任,褒彰他儒雅仁恕的品德。弘治十三年(1500年)冬,奉差入京进表,受到皇帝的赏赐,赐宴光禄寺。
  弘治十五年(1502年),宁康王朱觏钧逝世,其儿子上高王宸濠嗣位。宸为人轻佻无威仪,而又善以文行自饰。交结刘瑾等太监为内线,假传圣旨,擅自增兵,图谋不轨,反迹已露。宁府属下诸官无人敢进谏,林埙独自向宸进谏,不阿意曲从,俟其悔改。弘治十七年(1504年),林埙再进谏言,辨明“僭圣旨、擅增兵”二事。宸濠大怒,令左右赶出林埙,林埙即挂冠请归休,宸濠愈怒,命令用杖刑,林埙受刑不屈。宸濠叫左右解劝林埙,并强令留任。
  正德元年(1506年),武宗登基,行新政,革旧习。林埙仍以“僭圣旨、擅增兵”二事痛切极谏其速改,宸濠仍不听谏言,林埙复请归休,宸濠知不可留,允许其请。时林埙任职已十年,例应升官,就奏请升阶。正德二年(1507年),特敕进阶长史(正五品),然敕书未下,未得归休。正德四年(1509年),复申请归休,八月,获准。宁府左长史陈楷同诸友作序赠归。仪宾(宁府郡马)、嘉禾(今厦门)人顾官祥
  赠诗云:
  一纪年前持国宪,法星炯炯昭圜扉。九旒有旨称仁恕,三尺无私断是非。
  吏隐高怀篱菊在,乡心遥望海鸥飞。明朝秣马杉关路,夹道争看昼锦归。
  林埙在归途中吟诗一首,以表心志:
  旧径开来抵碧林,西风旅雁动归吟。溪山满眼成佳趣,禽鸟多时弄好音。
  宁府滥竽非素志,漳江垂钓见真心。殷勤纂牒成家谱,来世应知一念深。
  正德八年(1513年),为嗣子钊婚娶陈氏。九年(1514年),生长孙,名汪;十一年(1516年),生次孙,名浪。冬夜,林埙与孙眠,孙遣溺,及觉,喜吟诗一首,天伦之乐,欣悦万分。
  金风瑟瑟大寒天,夜寝抱孙胜似绵。适尔阳春和屈足,倏然溲溺溢青毡。
  暖温方讶盆中浴,冻冷却如冰上眠。继述箕裘应有望,诗吟族谱后人传。
  正德十四年(1519年),宁王宸濠起兵造反,被汀赣巡抚、佥佥都御史王守仁擒获,前后仅43日。参与宸濠造反者均被治罪,至此,人们信服林埙的忠谏受杖、坚志致仕是有先见之明。
  林埙致仕的前一个月,发生一件事:福建惠安县人张纶前往江西袁州府萍乡县任知县,赴任途经江西,住宿在林埙官衙中,一夕,突然暴卒,时天气暴暑,林埙急为代制衣衾、备棺椁殡殓,并出资遣张纶两个仆人还家报信,运柩归家。张家感恩载德,张纶孙张岳也因此与林埙家族结下了深厚的情缘。
  嘉靖八年(1513年)正月,荣膺嘉靖二年二月敕命封赠诏书到,于是,立“承恩”匾于祠堂,从此,祖祠堂号称为“承恩堂”。
  正德十五年(1520年),林埙编纂《浦北林氏家谱》,请张岳为撰《序》,并撰《金浦雅庵林先生记》以表其忠义。林埙为此吟诗一首云:
  花甲当头八十春,真容写出却精神。官司长史勤居逸,事历贯诚受苦辛。
  宁府原来非素志,临漳赢得是闲身。顾予世次为宗子,家谱时修启后人。
  正德十六年(1521年),林埙在北关外坷湖柳场埔(今县农科所西侧)开荫生基,作灰墓,并立墓道碑于迎恩亭(今称大亭)官道左边,碑文:“大明敕宁府审理正、进阶长史雅庵林先生墓道”。林埙自吟诗一首抒怀:
  归来九九又逢春,共说寿星多与贫。翼发俱非前度色,容颜却失旧精神。
  欣赢敕命光先世,喜得经诗启后人。咫尺幽坟何处是,接官亭下石碑新。
  县儒学训导祝蓥,邑人进士赵浑,举人王谥、高耸等亲友吟诗作贺(见附诗)。
  嘉靖五年(1526年),漳浦知县周仲、县儒学教谕蔡德奉上谕,举行乡饮酒礼,尊高年,重有德,恭请林埙为乡饮大宾。林埙时年84岁,吟诗一首咏其事:
  老子似愚还似痴,乌纱碌碌度明时。自归梓里甘安分,祸脱宁藩是便宜。
  乡饮桥门迎上客,敕书天语降丹墀。于今了却人间事,日与儿孙讲学而。
  嘉靖十二年(1533年),张岳任江西提学佥事,遣家人到漳浦请林埙埙到江西官衙奉养,时年已91岁,身体康健。至嘉靖十三年(1534年)春回家。十一月,病在床,引《林文安家训》铭语以训儿孙,其语曰:“‘惟读书可以立身,惟孝弟可以为人,惟德义可以保家裕后。’舍此,吾无以为子孙计也,子子孙孙其服膺哉!”
  林埙次妹嫁县城军营顶举人徐辅,生子藻,徐辅赴京会试,卒于途中;藻娶妻周氏,县城北门外周市人、六安知州周仁女儿,生子栋,藻亦卒,姑媳共抚一孤,完节可风。漳浦知县郑禧上奏其事,已奉旨立“双节”石坊旌表,坊在军营顶(徐氏祖祠在花亭巷内,今绥东老人协会处),然尚未请名卿大夫撰记,以永其传。于是,林埙即命子林钊今后一定要请张岳为其姑撰《双节记》。至十二月,病笃,口占一律:
  王门无奈思归何?五斗羁縻岁月多。正德已颁新敕命,重华加锡旧恩褒。
  年来爱国思常在,老去丹心永不磨。天泽重重无以报,三呼万岁壮山河。不久逝世,终年92岁。
  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县学全体生员方节、胡汝器、朱琯(尚书朱天球之父)等呈举乡贤。福建提督学政周批示:“本官行谊,孚于乡里,良可嘉尚,仰府即行制主登祀,用示风劝。”翌年,有司以礼迎主入乡贤祠,春秋崇祀。入祠时,绅衿士友以彩旗、对联、诗词相赠,诗多遗失,仅存菱湖程潛诗一首(见附诗)。
  清雍正元年(1723年),诏建忠孝祠,崇祀忠孝,奖劝风励。知县集绅衿议举,林埙被举入祀。雍正五年(1727年),有司迎主入祠崇祀。
  林埙于明朝入祀乡贤祠,清朝入祀忠孝祠,这就是浦北林氏祖祠及东罗林氏宗祠的灯号:“乡贤”、“忠孝”的由来。据东罗社林姓传述,浦北林氏新春祭祖的风俗也因林埙而改。漳浦县风俗,正月初一日祭祖用素席,俗称菜桌,正月初二日祭祖用荤席,即用鸡、肉、鱼等祭祀。但因林埙归宁府期限严迫,必须在正月初二日起程回南昌,所以初一日祭祖以素、荤一起祭祀,其风俗一直沿用至今。
  浦北林氏望族的形成
  浦北林氏至明弘治、嘉靖间,已成为漳浦县的望族。统观其世系,仅有林埙一人出仕,而能成为望族,有两个原因:一是通过婚娶,构成一个姻戚关系网以调和其社会关系;一是借助惠安张家的权势以疏通官场。
  从浦北林氏家谱看,始祖景谦来漳浦定居,人地生疏,颇为注重其子女的婚姻关系,由于族谱前面几页破损,其长子寿康及其女儿的嫁娶情况未详,次子侯丁娶本县人、竹山知县郑赐的姑母。至第三世,林钦娶县城西街童氏,嘉靖间,其族亲童环任阳江知县;林瓒娶漳城郭氏,郭氏应系进士郭舒、举人郭潮、郭铿的族人,而女婿为本县贡生吴奭。第四世林文的长女嫁给大坑(鉴湖)布政使陈亹次兄陈肃的第五子衡,陈衡兄弟俱分居赤水,其第四兄陈权的次子陈烈,进士,官武进知县。陈衡夫妻墓在东罗文殊岭坪林社前公省山,可推其迁居县城;次女嫁县城军营顶举人徐辅,徐辅兄徐弼,举人,官廉州府同知(《双节志》载,徐弼宾于王家,为清白吏,即是郡马)。又第四世象洞林时端,娶交趾知县吴以绵的女儿(吴以绵何地人未详)。
  第五世林埙娶漳城郭氏,也应为社会名流。他有一个嗣子,七个女儿。他的第六女儿嫁给枫林坑(地点在英山与秦溪之间)王豸,子王健,进士,官浙江参政。据《漳浦县志·封赠》载,王健之父是王璇,知县,而王豸之子乃是王春泽,进士,官山东参政,而《浦北林氏家谱》却载王豸之子是王健。林埙的外孙是王健也好,是王春泽也好,两人是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同科进士,官同为参政。更重要的是,王健是探花林士章长子林汝谐的岳父,王健与林士章是亲家;而王春泽的祖母林氏是探花林士章祖父的四妹,王春泽与林士章是表兄弟,且林士章探花及第后即建府在县城南隅城隍庙旁,为县城官宦巨族。这在漳浦县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社会关系。又林埙侧室苏氏所生一女,嫁给县城东门举人、临江通判高耸的儿子高大化。第五世,林埙的次弟林璋,娶本县人、海丰知县周琏的长女;林埙的三、四、五弟的岳父也都是当时社会上有名望的人。
  第六世,林埙的儿子钊,娶大坑(鉴湖)举人陈翼(布政陈亹的长兄)长子陈祯的第六女儿、贵州参议陈奂的六妹,而陈奂是港头进士、镇远知府林表的妹夫,林表登进士后,即迁居县城北街顶段“世大夫第”,俗称港头林巷,与林埙居室毗邻,陈奂也常住县城。这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社会关系。
  从上面姻戚来看,以五世长史林埙为中心,形成一个关系网,使浦北林氏成为漳浦县的望族。
  这里有两件事值得提起。一件是东罗岩的唱和诗碑;一件是柳璇的墓志铭。
  弘治七年(1494年),浙江余杭人、进士吴云任漳浦知县,其父吴陶,字晋民,号纯庵,曾任河间县主簿,麻城县丞,精谙吏事,与吴云一同来漳浦赴任。见漳浦乃是“海滨邹鲁”,人文兴盛之乡,于是,十分放心。翌年秋回家,时县衙僚属及缙绅请吴陶到东罗岩设宴饯别,并吟诗唱和,后来刻诗碑立于东罗岩纪念。参与的缙绅有贵州参议陈奂、镇远知府林表、六安知州周仁等,这些缙绅大都是林埙的姻戚,地点又是在浦北林氏分派的东罗社旁的东罗山上,而林埙为什么没有参与?原来林埙于弘治九年(1596年)才接吏部文件,进京候官,翌年秋,授官后立即赴任。弘治八年(1595年),林埙尚未有官职,虽然赴宴的缙绅多为姻戚,不便附丽,所以就没有参与饯别的宴会,这也是他秉性梗直的体现。
  柳璇,字弘举,号坦庵,下坂人。娶陈氏,贵州参议陈奂的第五妹,也是林埙儿子林钊的襟兄。柳璇于正德元年(1506年)被流寇所杀,时年44岁。正德五年(1510年)葬在其家乡豪康山。正德八年(1513年),林钊娶大坑陈氏,与柳氏为姻戚。嘉靖三年,立墓志铭碑(此墓志铭很特殊,制成石碑的形式,立在县城东门外东门溪大路旁)。由镇海人、琼州府同知石腆撰文,县城南郊京里社人、怀远训导吴流书丹,林埙为其篆额。碑额文为:《故坦庵柳公墓志铭》,虽说篆额,字体似隶书,刚锋劲直,这是已知遗留至今的林埙唯一的笔迹。
  浦北林氏成为望族的另一个原因是与惠安张氏的关系,充分发挥进士张岳的权势效应,为其家族作了不少有益的事,在官场与民间都起了重大的影响。
  由于上述的两个原因,浦北林氏在正德、嘉靖间成为漳浦县的望族。
  林埙与张岳的情缘
  张岳,字维乔,号净峰,惠安人。祖父张纶,官萍乡知县;父张慎,在广东英德等地任职。张岳于正德八年(1513年)福建乡试中式第一名举人,称解元;正德十二年(1517年)登进士,初授行人司行人,因谏武宗南巡,谪南京国子监学正,升行人司右司副,历南兵部员外郎,南礼部郎中,出为广西提学佥事,江西提学佥事,廉州知府,浙江提学副使、参政,广东参政。擢佥都御史,抚治郧阳,移抚江西。进右都御史,总督两广军务兼巡抚,进兵部右侍郎,转兵部左侍郎。进右都御史,总督湖广、贵州、四川军务。卒于湖广沅州,赠太子少保,谥襄惠。
  正德四年(1509年)七月,张岳祖父张纶授江西萍乡县知县,赴任途中猝死南昌,林埙为其殡殓,令其仆人回乡报信,使其扶柩回家。此恩此德,其子孙奕世难忘。事后,张岳父张慎致书林埙,书中说:“自拜别后,未尝修片楮、驰一介问安否林下者?非敢忘先生也。第以道途修阻,鳞鸿不便,心欲行者屡矣,而力不能及耳,负罪负罪!且人有大恩于父,为子者既不能捐躯以报之,又不知所以感念之,是忘其父也。忘父之人与禽兽奚择,生虽至愚,岂敢如此。故凡遇贵邑之人,无不询问先生起居,以慰远怀。”并奉献小书二册、粗香百炷,以表敬意(见附文一)。
  正德十五年(1520年),林埙修成《浦北林氏族谱》,张岳时任南京国子监学正,为其写两篇《族谱序》,《序》中说:“岳先祖父领命知萍乡,道经洪都,奄弃馆,深荷先生不涯之恩。”“林先生斯谱之立,惟叙身所见闻,而旧谱则存别录,使为子若孙观是谱则,知系之所始,派之所分,睹前哲之休光,切思齐之雅范,其为彝伦后昆,虑岂小哉?”
  正德十六年(1521年),张岳为撰《金浦雅庵林先生记》,内有句:“正德庚辰(十五年)秋,家君将赴英德(广东英德县),过金陵,进不肖岳膝下而命之曰:‘金浦雅庵林先生,仕宁府审理正,逮事先君宁康王,翼乎其容,论诤猷为,必依古谊,不为曲从苟合,王重之,尝有儒雅仁恕之褒。继事嗣王宸濠,厥德弗类,即致政归。先生尝与我言,欲汝为之记,小子念之。祖父有大故于洪都,微先生几不克殡,吾欲报未能,以望汝又未能,虽然,待诸外,焉以报,吾父子无时可能也。语及文字,汝或勉焉。夫辞不必侈,惟其覈;不必工,惟其心尽,焉可以憾焉?小子念之。’岳受命而退,因是年夏,尝以家君命,序先生族谱,所谓儒雅者,亦微发其梗概矣。”
  嘉靖元年(1522年),林埙侄林某,与众人于夜间打死盗贼,反被诬告人命,案情严重。林埙亲自前往惠安找张岳,张岳应命写书信给福建按察使周用,请求据实情判决,案得减刑缓解(见附文二)。
  嘉靖十一年(1532年),知县郑禧“为政以爱养民力、变化风俗,敦节行,崇名教”,政绩显著,漳浦耆宿林匡文(名策,港头人,知府林表长子)等请为其立碑纪念。据《漳浦县志·郑禧传》载:“(禧)故浙东名士,与惠安张襄惠(张岳)交好。”林埙深知张岳与郑禧交情笃厚,于是命子林钊前往江西求张岳撰写知县郑禧的《德政碑记》,时张岳任江西佥事。翌年,改江西提学佥事,请林埙至江西官衙供养。
  嘉靖十六至十九年(1537—1540年),林埙逝世刚几年,其墓地被兴教寺僧所夺,林钊告县,未获判还,适张岳路过漳浦,谒林埙墓,得知墓地被侵夺,至漳州府向知府孙裕陈述此事,望其向漳浦知县韩昌爵致意。然而韩昌爵认为张岳轻视他,不先告知而迳向知府说情,于是就将其地判为官卖给寺僧。林钊急找张岳,张岳写信给知府孙裕,也写信给知县韩昌爵。张岳给孙裕信中说:“向所白林长史坟山大官路上地,为僧坊所夺,此乃吾人所当共愤者,希乞照旧判复。”孙裕回信说:“承命,林长史山地随即批县查复,谅无不如意者。公道扶持,亦理所当然,矧公命哉!”张岳在给韩昌爵信中说:“岳谒坟,询及乃郎,知山地为僧坊所夺,恨不及白执事,已备陈孙石桥矣。且执事秉政公平,岳故不敢有所私托,以污清德,特以宦后被侵,吾人所当扶持者,谅不以岳言为异也。”张岳在信中向韩昌爵道歉,加上孙裕的批复,案件得以改判,山地归还原主(见附文三、四、五)。
  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夏,林钊前往广东探贺张岳报捷回师,并遵照其父林埙临终的嘱咐,求张岳为其姑及姑之媳周氏撰写《双节记》。时张岳任兵部左侍郎、总督两广军务,讨平地方叛乱。因在军旅中,不得礼接亲朋故旧,林钊于馆舍等候。至秋天,张岳发传车邀请,接见林钊,林钊述其父林埙遗命,求《双节记》,张岳立即撰写《双节记》(《漳浦县志·艺文》载为《双节志》,全文见附文六),并赠送大铜炉、花瓶、烛台一副,作为雅庵(林埙)庙器。
  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五月,两广事平,张岳进都察院右都御史、总督湖广、贵州、四川军务。将赴任,路过漳浦县城,停宿公馆。次日,步行到林埙墓前致祭。再到祖祠承恩堂瞻拜,并为承恩堂撰联,颂赞林埙忠贞不屈的精神:“尊君正宁,四方钦义士;爱国受杖,千载觉忠臣。”
  张岳任湖广、贵州、四川总督军务多年,后来,卒于沅州(今湖南芷江县)任上。张岳自出仕后,无时不想念林埙对其祖父的恩情,时时处处图报,在林埙逝世后,更为维护其后裔的生命财产而不懈努力,这在历史上是少见的,正如《浦北林氏家谱》所载:“公(指林埙)之恩德,能令张氏追念,没世不忘,诚希匹也。”文中虽是对林埙的崇敬之语,实际上也是对张岳的报恩“没世不忘”的肯定。附诗文:
  一、张慎致林埙书
  寓三山晚侍生、惠安张慎再拜,束上藩傅致政林老大人先生台座:
  向者先君不禄,先生之恩山高海深,举家感念,没齿不忘。然自拜别后,未尝修片楮、驰一介问安否林下者?非敢忘先生也。第以道途修阻,鳞鸿弗便,心欲行者屡矣,而力不能及耳,负罪负罪!且人有大恩于父,为子者既不能捐躯以报之,又不知所以感念之,是忘其父也。忘父之人与禽兽奚择,生虽至愚,岂敢如此。故凡遇贵邑之人,无不询问先生起居,以慰远怀。
  今岁,起复到京,会涂(原文作“徐”,误)通府、陈节推、武进大尹辈,备知先生晚福胜常,杖履优游,俯仰无愧,真林下一神仙。又修先祠,立后裔,皆得古礼之意,若先生者,诚今之古人也,海内可多得哉?!想先生所深喜者,九重封诰,荣及地下,则男子显亲之事毕矣!
  生父尚在浅土,既不克葬以安其魄,又不能自奋以荣其亲,实天地间一罪人也,何足为先生道哉?驰仰已深,临笺恻然,凡百岁感激不尽之意,书中不能备述。
  敬奉小、书二册,粗香百炷,少伸微忱,伏冀若时加爱,为国大老,不宣。
  老夫人、二夫人、三夫人雷此拜意,令姪婿大球兄亦叱贱名达意。
  〔相关链接〕
  涂通府:涂为宪,字大法,号西皋,漳浦县盘陀盘陀涂社人。正德八年(1513年)张岳榜举人,官韶州府通判。
  陈节推:陈琛,漳浦县杜浔下卢村中许社人。弘治十八年(1505年)进士,授苏州府推官,升大理寺评事。
  武进大尹:陈烈,字垣夫,漳浦县赤湖赤水社人,系林埙妹夫陈衡的侄儿。正德六年(1511年)进士,官武进知县。
  吴大球:南靖车田(今属漳浦县石榴镇)人,林埙次弟林璋的次女婿。
  二、张净峰致书周宪伯,白贼情事
  事系:昏夜同众误打死真犯窃盗,被贼诬人命。后解,减刑,剥批:“三更时分,杂手交攻。”故解。(此为原文说明)
  治生惠安张岳顿首启周老先生大人执事:
  冬末在三山,仓逼遽归,未悉领教,多歉多歉!
  漳州有林埙者,尝为宁府进阶长史,笃学有操行,宁先王甚重之。及宸濠所为不法,策知其败,恳乞致仕。濠甚怒之,既而知不可留,竟许之归。今年八十有余,而精力雅健,漳人称为乡风正祖。岳之先祖父于正德初颁檄,知袁之萍乡,至南昌,馆于其衙。一夕,暴卒,时尚暴署,衣服留再,仓卒不能及。长史君为制衣衾,棺椁殡殓之,代出银直,给遣二仆还,与先祖素无平生也,而尽力如是。岳时尚幼,已切骨感之。
  近者,其姪林某,为乡人诘告贼情,进本辩什,事在案下。长史君不知岳鄙拙无状,自漳至惠,不远五百里,以其事相告,其与岳书曰:“吾旦夕入地,待此以瞑目者也。”
  岳无状,岂敢希大君子之法以酬私恩,然使情有可原,而事无甚害者,亦不能无望于左右也。若别有衷情,曲以文饰清词,以干请嘱,则鬼神固将厌之,他日焉有颜面见于执事,伏乞炤察。
  岳惶恐再拜。
  〔相关链接〕
  周宪伯:周用,字行之,吴江人。弘治十五年(1502年)进士。嘉靖初,升福建按察使,官至工部尚书督河道,召拜左都御史。二品九年满,加太子少保,升吏部尚书。为官谨慎,廉洁自持。
  袁之萍乡:江西袁州府萍乡县。袁州治所在宜春县(今江西宜春市)。
  三、张净峰致书孙石桥,白山地事
  事因林仕义怀不甘心,通兴教奸僧,混占柳场大官路园地,耸词妆告。时韩县主愤净峰渺已,不先致书,遂枉断官卖。(此为原文说明)
  侍生张岳顿首拜启大郡伯石桥孙先生执事:
  过漳辱爱,感佩不忘。东楼胜饯,有梁冈、仙伯在席,鄙人计程促归,不能久陪高论。但闻诸公于是席兴复不浅,至今回首,尚觉翩翩飞动也。别来数日,不审近况复如何?岳赴浙,谅在国哀从吉之后后月中旬也。
  向所白林长史坟山大官路上地,为僧坊所夺,此乃吾人所当共愤者,希乞照旧判复。此老先生乃漳浦一好前辈,而于岳之先世尤有深恩,故万望留意。馀惟及时自爱,以副倾企,不宣。
  〔相关链接〕
  孙石桥:孙裕,号石桥,浙江鄞县人。嘉靖五年(1526年)进士,嘉靖十二至十九年(1533—1540年),任漳州知府。为政刚敏有为,多所建树。
  四、孙石桥答张净峰书
  治下生孙裕顿首拜复大中丞净峰老大人先生门下:
  不肖裕仰盛德久矣,兹者复得接领诲言,无仞感幸。第以俗吏尘冗,不能留数刻以展私情,至今有馀憾也!过蒙不罪,仍赐回音,令人益觉惭愧无地。
  承命,林长史山地随即批县查复,谅无不如意者。公道扶持,亦理所当然,矧公命哉!文旌的于何候得发,两浙士子仰望时雨之化,勃勃然矣!忻忻幸幸,因便布谢,伏惟台照,不宣。
  三月八日,裕顿首再拜。
  五、张净峰致书韩县令,白山地事
  侍生张岳顿首拜奉大县伯韩老先生执事:
  前过浦,蒙盛意,感激不胜。特以计程促归,不得久领诲音,至今为恨。谅执事以妙龄善政,决不久屈于浦,后会必有期也。
  浦林长史知几致政,硕德元老,乃浦前辈之不多得,而于岳之先世尤有深恩。向去广,犹得侍侧;今回,已谢世矣。岳谒墓,询及乃郎,知山地为僧坊所夺,恨不及白执事,已备陈孙石桥矣。且执事秉政公平,岳故不敢有所私托,以污清德,特以宦后被侵,吾人所当扶持者,谅不以岳言为异也。伏乞照亮千万,不宣。
  〔相关链接〕
  韩县令:韩昌爵,江津人,举人。嘉靖十六至二十年(1537—1541年)任漳浦县知县。为官廉正恺悌,行政宽平,卒于官。邑民立祠北门外祀之。
  六、双节志
  甲辰春,余不才叨蒙圣天子简命,分阃于二广。有通家林钊,同小弟抵任,适蛮獠弗靖,余躬擐甲胄以征,军门戒严,林子退数舍,假馆俟焉。越三时,靖息班师,回院发传车邀之,馆于燕喜堂。少顷,林子礼恭接见,请曰:“先君遗命不肖钊曰:‘尔姑之德,虽蒙旌表,然其事未述于士大夫。予欲张净峰之文,以永其传。’今日之行,端为是矣!”遂问其故。答曰:“吾浦先后旌表者三,而姑氏之门居双焉。”余叹曰:“浦为望邑旧矣,礼教隆盛至此哉!敢问双节何如?”林子曰:“姑少适徐氏之子曰辅。辅与兄弼同领乡荐。弼后宾王家,为清白吏,传子孙。辅赴春闱,道卒,姑氏年二十六而寡,其子曰藻。藻成立,娶周氏,又卒。周氏年二十四而寡,其子曰栋。三世一孤,姑妇共守。家业凉薄,备尝艰辛,自少至老,完节无瑕。乡人义而哀之,相率而告于县大尹郑禧者,上其事,诏旌其门曰‘双节’。其一则程门王氏,从夫以死者也。”余曰:“惟随所遇,而当其可,乃谓之中。王氏无子,故从夫以死,(注:从“余曰”至此句,《漳浦县志·艺文志》缺)而林氏与周有子,故重死以存祀。其死也不妄,其生也不苟。古人于此,尝较其难易矣。然其有关于世教均也。”
  嗟乎!世之儒者,交相讲论,未尝不以圣贤自期,一登庸有,并其平生而尽弃之者;间有存其一二者,是皆见不明而守不定也。孰知择可而安,执极而固,而乃于不知书女流见之哉!抑余又有感焉。人之所以庆弗及远,而令名易泯者,以树德弗懋,而顺道弗昌也。徐氏之道德,兄弟植之,姑妇培之,茂且滋矣。馀庆之钟,其有弗克辞焉。《传》曰:“光远而自他有耀,其斯之谓乎!”林氏,长史雅庵公之女弟也;周氏,知州求是庵公之女也。揆厥所自,其来远矣。
  予素见厚于林君也,虽不敏,曷容诿焉?兹因其嗣之行也,姑为叙述,以答其意耳。
  嘉靖丁未季秋之吉。
  赐进士出身,通议大夫、兵部左侍郎、提督两广军务张岳拜赠。
  〔相关链接〕
  徐辅:县城军营顶花亭巷内人。成化二十二年(1486年)举人。娶林氏,系林埙之妹,林钊之姑。
  徐弼:字良佐,徐辅兄。成化十六年(1480年)举人,《漳浦县志·徐弼传》载,官廉州府同知,卒于官。而《双节志》载“弼后宾王家(即为仪宾,俗称郡马),为清白吏。”与《漳浦县志》所载者不同,未知孰是,待查。
  知州求是庵:周仁,号求是庵,县城北郊周市人。成化元年(1465年)举人,官六安州知州。
  七、亲友赠诗
  (1)祝蓥、赵浑、王谥、高耸诗
  祝蓥诗
  从事原来要识几,真知易道少倾危。官居宁府先投笏,坟卜柳场早立碑。
  魁篆雅庵思旧主,大明敕命正归时。知君已作千年计,明哲保身将与谁。
  赵浑诗
  矗矗新碑大道边,路人争羡使君贤。脱身陷阱真明哲,养志桑榆恣乐天。
  有限酒杯供笑傲,无边风月待归全。他时蝉脱罗山下,赢得清名百世传。
  王谥诗
  迎恩亭左竖新碑,长史芳名远近驰。五品官衔天子诰,千斤笔力老儒书。
  莺花每逐三春老,陵谷长留万古知。幸接官僚来看此,秋风亭上酌新卮。
  高耸诗
  铨曹遴选一英髦,不负明时紫诰褒。晓日王门春盎盎,秋风菊径乐陶陶。
  丰碑先向北亭竖,延寿应齐南斗高。援倒进阶加长史,锦衣光映凤凰毛。
  (2)程潛诗
  搢笏王门拔众髦,碑铭敕命感恩褒。孤舟泛出思追蠡,三径归来欲效陶。
  祸从福中见得少,几由微处见得多。乡贤名藏天地久,金浦传芳一凤毛。
  〔相关链接〕
  祝蓥,浙江丽水人,监生,正德十四年任漳浦县儒学训导。
  赵浑,字伯全,号南溪,官浔赵厝人,成化十七年进士,历官云南、思州、雷州知府。
  王谥,县城新路人,弘治十四年举人,官江西分宜知县。
  高耸,县城东门人,成化十三年举人,官江西临江通判。其长子高大化是林埙的女婿。
  程潛,号菱湖,县城北街人,邑之隐士。

知识出处

漳浦文史資料1-25辑合订本下册

《漳浦文史資料1-25辑合订本下册》

本书共11辑,收录了漳浦1996~2006年的文史资料。包括《闽南 第一洞——国道324线盘陀岭隧道建设纪实》、《车本公路建设记实》、《漳浦矿产资源的勘探与利用》等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林祥瑞
责任者
林埙
相关人物
林景谦
相关人物
蔡汝克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漳浦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