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浦县域沿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浦文史資料1-25辑合订本下册》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2136
颗粒名称: 漳浦县域沿革
分类号: K295.74
页数: 4
页码: 1692-1695
摘要: 本文主要介绍了漳浦县和其周边县市的行政区划历史。漳浦县在历史上经历了多次调整,包括元朝分设南胜县、明朝正德十一年(1516年)设立平和县、明嘉靖九年(1530年)设立诏安县、明隆庆元年(1567年)设立海澄县等。此外,文中还提到了雍正年间将漳浦县二十三都第八图划属海澄县、车田划归漳浦县、铜山划属诏安县等行政区划调整。
关键词: 漳浦县 行政区划 历史

内容

旧县志记载,漳浦初建县时辖域很广,东至海、西至新罗(唐代自龙岩至永定一带都属新罗县),南至潮阳(唐代潮阳县辖域包括今澄海,饶平一带),北至龙溪。历经唐宋两朝,辖域不变。
  第一次调整县域:元朝分设南胜县。
  元朝为加强山区统治,于至治年间(1321~1323年)划出龙岩、龙溪、漳浦三县毗连处设立南胜县,县治设在矾山九围之东,就是现在南胜镇。从此,漳浦县北辖至马口溪与南胜县及龙溪县交界,东北仍墨守成规至白水与龙溪县交界。县仅辖至梅林村、东山村。而石榴板、象牙庄、山城、车本一带,属南胜县。西北辖至缭翠径(即鸟嘴垅)。南浦、龙溪墟、内过溪一带属南胜县。当时未设平和县。平和属南胜县。漳浦南仍辖至与广东交界。但其中的云霄地方分出何地、马铺、龙坑、十二牌、呈奇岭、峰头、上河、下河,圆峰、大坑、高地、山前、佳楝、和尚堂,车墟、孙坑、世坂、西林、下坂、岳坑、象坑、船场、洋下、白塔、下云等村划属南胜县。云霄镇和溪尾、宫前、广庆、后汤、莆尾、前图、南陂、后坪、上坂、吉田、古楼、中山、高广、佳洲、盘石、陈埭、礁尾、峛屿、梅安、青油、竹塔、荷步由属漳浦。这样许多村庄犬牙交错,有的邻村不同县,隔开较远的乡村却同县。
  南胜县的最大弱点是地广人稀,地域分布不合理,官府鞭长莫及,所以人民起义此起彼伏。元至元三年(1337年)李志甫起义,甚至围攻漳州城。元朝官军无能对付,只得利用当地人陈君用将其镇压下去。之后,南胜县治迁设于琯山之阳(今平和县小溪旧县村)。至正十六年(1356年)又迁县治于双溪合流处(今靖城镇),改名南靖县。(民国27年为避日机轰迁县治于山城镇)。
  明朝正德十一年(1516年),佥都御史王守仁巡抚南赣汀漳,屯兵上杭,并檄调福建、广东两省会兵,翌年剿平以詹师富为首的南靖与广东饶平交界处大帽山农民起义军,正德十四年奏准,从南靖分设一县,县治设坪和社(今九峰镇),命名为平和县(1949年移设县治于小溪镇)。
  平和县的前身是南胜县,而未设南胜县时除小溪之外,大部份地方均属于漳浦县(陈元光“开漳”之前属绥安县)。
  第二次调整县城:明嘉靖九年分设诏安县。
  诏安古名南诏,据说因为古时有一个云南南诏人来到这里,惊叹其风土相似,因而称此地为南诏。唐垂拱二年,陈元光建立漳州,称这里为南诏堡,为陈元光所设四巡逻台之一,原属怀恩县,开元二十九年(741年)并入漳浦县管辖,宋代为南诏场。
  南诏属漳浦县管辖达789年之久,而南诏距漳浦县城有200多华里之遥,中间隔几座大山,有蔡岗山(油甘岭)、盘陀岭等,山高路险,交通不便,官府鞭长莫及,况且这里是闽省的极南,隔分水关与广东交界,节制不易。明代中叶以后,政治腐败,在这边远地带就更容易生乱。早在弘治十七年(1504年),已有乡民许仲远等申请建县,正德十四年(1519年)、嘉靖二年(1523年)、嘉靖四年又有乡人四次申请,都未获朝廷允许。后经在朝中任官的南诏深桥人叶亹极力奔走游说,朝廷才批准南诏人建县的请求,于嘉靖九年(1530年)划漳浦一二都、三都、四都、五都设置诏安县。二都在秀篆官玻,一都在金溪(今红星乡,有银矿,《八闽通志》载:“漳浦银矿在一都金溪山”,但一都与二都的地界后来不大清楚,故合称一二都);三都在南诏;四都在四都、梅岭;五都在东山岛。东山岛以有一座东山(即川陵山)得名,明初设守御千户所,因地连铜坑、铜钵,所城命名为铜山城,故东山岛又名铜山。五都在划属诏安时,只留所城仍属漳浦。
  第三次调整县域:明隆庆元年分设海澄县。
  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侵扰龙溪、漳浦一带的倭寇已剿平,在朝廷的漳州人李英、陈銮等上疏请在漳州沿海增设一县,皇帝下旨令福建地方官议复,漳州知府唐九德建议,割龙溪县一至九都及二十八都等五图,漳浦县二十三都第九图,合设一县,县治设在龙溪县第八、九都毗连处的月港。福建巡抚汪道昆、巡按王宗载同意唐知府的建议,上疏报准,赐县名“海澄”。翌年,即隆庆元年(1567年),县治建设就绪,正式设县,辖三坊五里,东至海门与镇海卫交界,西至祖山铺与龙溪县的石码交界,南隔南溪,与漳浦县交界,北至海沧与同安县交界。
  这次漳浦划出属海澄的二十三都第九图在白水以东、港尾以北一带。
  第四次调整县域:镇海划属海澄,车田划归漳浦,铜山划属诏安。
  雍正十一年,将漳浦县二十三都第八图(镇海卫地方)划属海澄县。车田十五保(今石榴镇除东山、玳瑁、梅西、梅北以外地域辖)是元朝至治年间从漳浦划属南胜县(后为南靖县)管辖的。清雍正十年,县绅蔡世远上疏《请移远县地界改属近县》,认为车田距南靖县城很远,且有高山阻隔,管理不便,而距漳浦县城很近,只有十多里。故疏请将车田二十四保划归漳浦县管辖。至清雍正十三年才划车田十五保归漳浦县管辖。并将铜山所城(今东山县铜陵镇城)划属诏安县。至此,整个东山岛全属诏安。
  这次调整县域,在《漳浦文史资料》第二十四辑《史地索隐》中已有记述,请参阅。
  第五次调整县域:成立云霄厅。
  唐垂拱二年(686年),陈元光奏准设立漳州,就其屯军处梁山下漳江北岸(火田后埔)为州治。漳州起初辖漳浦、怀恩二县,漳江之北属漳浦,漳江之南属怀恩。开元二十九年(734年)怀恩县合并于漳浦县,从此云霄成为漳浦县一个镇,历经唐、宋、元、明、清五个朝代,共1055年。其间,云霄一半地方于元朝至治年间划属南胜县,一半地方仍属漳浦县,两县辖地犬牙交错,管理不便。南胜县地域广阔,后迁设县治,改名南靖县,明正德十四年分设平和县,原南靖县所辖云霄地域改属平和,称平和县云霄约。仍属漳浦部份,由漳浦派县丞驻云霄镇城管理。两县辖地交错情况如故。
  清嘉庆元年(1796年),福建总督姚棻以云霄镇地当浦和诏三县要冲,奏改漳州府南胜同知为抚民同知,移驻云霄。嘉庆三年(1798年),建云霄抚民厅,割平和25保(原漳浦于元朝割属南胜县,明朝正德年间改称“平和县云霄约”部份),及诏安的南山,赤罗二保(今和平农场一带13个自然村),并合原漳浦县丞所辖云霄镇等处30保,归其管辖。同时,改盘陀巡检为云霄照磨,兼管治安、司法。这便组成云霄厅。“厅”类似“县”但以府的同知为长官,故俗称“分府”,政府机构简单一些。没有设官学,其生员(秀才)学籍属漳浦县学。原漳浦驻云霄县丞调驻车田(后于道光年间移驻佛昙)。
  云霄厅的辖域:自厅治东至海滨漳浦白衣保40里,北至盘陀岭与漳浦交界40里,东南至诏安竹港50里(今竹港属云霄),南至诏安梅州40里,西至平和石梯顶40里,西北至平和半地岭脚50里。村社不再与平和县交错丛杂。
  辛亥革命后取消“厅”的建制,民国二年改云霄厅为云霄县。
  第六次调整县域:划出古雷半岛合东山建县。
  古雷半岛是杜浔陆地的延伸,故古雷与杜浔附近部分地方同属第九都(杜浔与沙西属第十都)东山岛则属第五都,除铜山所城外,于明嘉靖九年划属诏安县,铜山所城又于清雍正十三年划属诏安。东山海运利便,经济发达,海防地位重要,绅民咸有建县要求,民国四年,请得福建当局允准,至民国五年筹备就绪,正式建县。当时东山已因为铜山所所城命名为铜山城而以铜山为地名,但为避免与江苏省铜山县同名,故以东山为县名,因为岛上有一座东山,铜山古地名东山。东山地域较小,人口不够建县要求,故划古雷半岛合其建县。
  第七次调整县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漳浦县域再作三次调整。
  1955年12月,古雷半岛(东山县第四区)28个自然村划归漳浦成立古雷区,分为城下(城内、下垵合为一乡),岱仔、杏仔、龙口、油澳、下东、港口七乡。不包括西林,西林解放前属漳浦县杜浔西林保,有西林、汕尾、马脚、因前、崎厝、松脚、后湖七自然村。1959年9月公社化,古雷划属杜浔公社管辖,成立古雷管理区,西林划为该管理区的一个大队,1961年撤销管理区,成立古雷公社,1984年8月改为古雷乡(1992年2月改为镇),西林为古雷镇的一个行政村,因此,古雷镇区有十三个行政村,辖35个自然村。
  第八次调整县域:划南靖的南浦、马苑、中西三乡属漳浦。
  1957年3月,划南靖程溪区的马苑、南浦、中西三乡归属漳浦。这三个乡原是漳浦县“车田”的一部份,自元朝至治年间划属南胜县管辖,后南胜县改为南靖县。清雍正十三年,朝廷只批准划车田十五保划归漳浦,还有今马苑、南浦、中西三乡,至此时才划归漳浦。起初暂属石榴区。1958年9月划出中西乡设立中西林场;南浦、马苑二乡改属长桥公社,设立南浦管理区。1961年升格为南浦公社,即今南浦乡的前身。
  第九次调整县域:1957年8月,划官浔区的三美,董浦、山边三乡属海澄县等辖。
  当时官浔区苑围甚广,包括官浔镇和溪坂、康庄、长桥、甘棠、青果、石椅、赤岭、董浦、三美、山边等乡(当时的乡相当于行政村)官浔镇为漳浦北部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而自划出三美,董浦,山边三乡属海澄后,官浔镇变成“边缘地带,因此,浦县于当年12月将官浔区公所迁设长桥,改称长桥区。1958年9月撤区成立长桥公社,官浔设管理区,辖西北、锦江、洪霞、大炉、赵、康庄、少炉七个大队。1961年7月撤销管理区。1984年9月,从长桥分出成立官浔乡,1990年改为镇。
  漳浦县本来自马口桥以下以南溪为界,与海澄县交界,原南溪以北许多田园地为漳浦县的康庄、溪坂二乡的人所有,而地籍属海澄。解放前,海澄县政府曾派地籍员到溪坂请查漏报土地,被溪坂保长杀害,海澄县政府数次函请漳浦县政府缉捕凶手,而凶手潜逃,以后不了了之。康庄村人在南溪以北的锦坑,渐元一带的田园与海澄县渐山一带的人有交错,时生纠纷。土地改革时,锦坑、渐元田园全部划属康庄,合作化后,康庄在渐元设立农场。
  溪坂村人在南溪以北耕种的土地也于土改时划属漳浦县。从此马口桥以下的南溪河段已不再是漳浦和海澄二县的界溪。调整县域后,原属漳浦的三美、董浦、山边三乡划属海澄,南溪不再作为二县界溪就更明显了。1984年9月1日,康庄村的田中央自然村受洪水冲击,房屋大部倒塌或破损,村民移居南溪北岸的锦坑,依然属康庄村所辖,两县人都感到很自然。(海澄县于1960年与龙溪县合并为龙海县,1993年改为龙海市)。

知识出处

漳浦文史資料1-25辑合订本下册

《漳浦文史資料1-25辑合订本下册》

本书共11辑,收录了漳浦1996~2006年的文史资料。包括《闽南 第一洞——国道324线盘陀岭隧道建设纪实》、《车本公路建设记实》、《漳浦矿产资源的勘探与利用》等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李林昌
责任者
王守仁
相关人物
陈元光
相关人物
许仲远
相关人物
李英
相关人物
陈銮
相关人物
唐九德
相关人物
王宗载
相关人物
蔡世远
相关人物
姚棻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漳浦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