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血吸虫病52年后的回顾与企望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浦文史資料1-25辑合订本下册》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2132
颗粒名称: 发现血吸虫病52年后的回顾与企望
分类号: R181.8
页数: 2
页码: 1682-1683
摘要: 本文主要描述了作者在1954年发现家乡存在严重的血吸虫病疫情,并进行了普查工作,最终使得家乡人民摆脱了血吸虫病的危害。作者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了当时普查工作的困难和危险,同时也表达了对党和家乡人民的感激之情。
关键词: 漳浦县 血吸虫病 疫情

内容

我是本县石榴镇田寮崎头村人,自幼目睹周围村庄,人口稀少、且相继败落,只余残墙断壁,田园荒芜,近百年来,有10多个自然村被毁,田寮村也逐年衰败,人口锐减,劳力短缺。解放时,只剩下40户142人,还多半是外地迁移来的,原来的田寮人实际上只剩下13户30多人。许多田园抛荒,粮食亩产二百斤左右,当时群众流行一首民谣“黄酸大肚不成丁,田园荒芜半收成,有男不娶田寮女,有女不嫁田寮人”的惨状。原因何在?自我懂事后,民国时期无人过问。民间认为是“大肚桶”病,或“水土病”云云,我也不得其解。
  1952年,我有幸如愿考入福建医学院读医,倍感欢慰。1954年5月,学习到血吸病课时,以理论对照现实,家乡衰败很可能是血吸虫病作崇。自己体弱,肝脾肿大,也可能是已染上此病。于是,便要求班主任(当时省立医院内科陈锡谋主任医师)诊治,并经学院同意,住院治疗。首次粪便集卵,呈阳性,应确定为晚期血吸虫病,早期肝硬化(时年方25岁),即行酒石酸锑钾20天疗法,住院二个月。出院后,一心想暑假回家调查。参加结业考时,还抓时间到省院图书馆查阅文献资料,并在湖南医学杂志1948年月刊中找到一篇以查肝脏肿大来判断血吸虫病疫情的短篇报导。我如获至宝,喜出望外。心想我可用双手为家乡普查疫病了,并在暑假回家。唯恐以后难有机会。
  回家后,立即到田间地头水沟河渠旁、水草间找到不少虹螺,虹螺是血吸虫的唯一中间宿主,有它就有血吸血病流行。同时我利用夜间互助组评工记分之际,到田寮村张旺成(后任田寮大队党支队书记)和张坤灶(后任村委)二组调查,共对26个男性青壮年查体,发现肝肿大8人,可疑3人,占受检人数的40%,脾肿大14人占54%有腹水4人占15%。按文献报告,肝肿大指数占人群5%为可疑,10%可确定,15%为重疫区,我家乡肝指数为40%,当属严重疫区。我又找其中最可疑者取六份大便集卵,发现3例有可疑虫卵,并请教县医院医师指导,他当时认为我县尚未发现本病。
  当时我把调查情况写成书面材料向县卫生科反映。回福建医学院后,学院寄生虫教研组老师非常重视,立即会见我了解情况,并向省血防站转告。几天后,该站派二人来找我。我详细把回家普查疫情会报,并把家乡地理环境详细介绍,希望他们从速到石榴、长兴、田寮、东山、农垦场等村普查核实,再到崎溪、盘龙、芳林、盘陀……扩大普查,至此,我的普查工作告一段落。
  回想当时,因我年轻。较为敢想敢干,利用找虹螺和因本病病人多数肝脾肿大。查人群肝肿大概率就可以判断有无本病的简易办法,来实现我的愿望。
  我1954年急于回家查病,原因是1955年毕业后我就没有时间回家查病了。1954年也是我在十分困难的情况下进行的:①讲实话,我是个穷学生,我由福州回家连路费也难筹到;②由我家到县城往返三十八里,没有自行车代步,都得步行。共三次是我冒着病后体弱,在酷暑中进行的;③我当时只是个医学院学生,还没有资格当医生,还敢讲查病,诚怕被人视为“妄想狂”、“好高鹜远”,虽然我当时是班学习委员,都不敢向学院寄生虫教研组寻求技术和器材方面的帮助,是赤手空拳独自进行的,真是个小牛犊不怕老虎,直到普查事成,才敢声张。
  回顾这段经历,我有这种胆量,其实是为了报答党给我读医的恩情和家乡父老养育之恩,并为拯救家乡亲人脱离苦难深重的疫病,别无他求。
  1956年3月省血防站派黄成恩,林长宜等五人组成血防调查组,深入石榴、长兴、田寮、东山、农垦场等乡村,按我提供的材料、路线普查核实。该地区村镇为重疫区。1956年5月,县党政领导成立血吸虫病防治领导小组,相继在全县全面查病治病,查螺灭螺,并全民动员对疫区以灭螺为主的改造山河的宏大工程。
  后经查明,田寮、长兴、东山、农垦场,等村队,共有人口6320人,查出病人共728人,占全县疫区10个公社,总人口是60951人的10.36%,病人却占49%(全县查出病人数1488人),可见当时我家乡周围疫情的严重程度。这也就证明我家乡周围16个自然村,相继败落、被毁的真正罪魁祸首就是血吸虫病。
  这样,我们家乡人民病根被查出,疫病得到彻底治疗,就可以摆脱血吸虫病的危害的深重灾难。从此疫病得到根治,和反复查灭虹螺,出现疫区田寮大队和10多个乡镇与全县人民一样的过上身体健康、经济富裕起来的生活。1958年以前,田寮大队青年因身体有病,参军体检不及格。1958年以后就有50多个适龄青年前后光荣参军。生产方面每年为国家提供商品粮80多万斤,社员家家盖新房,不少人还盖起了大楼房,家家添三大件,出现一派欣欣向荣幸福景象。
  1980年我回家探亲,到田寮地里,巧逢村委张坤灶带领20多个青年男女,正在喜气洋洋的丰收甘蔗,当时他就对那群青年人说,我是他们的真正救命恩人,如果不是我在1954年发现血吸虫病,我们县疫情得到控制,那有你们这些“少年家”呢?讲得大家欣乐大笑,并拿甘蔗让我尝鲜,这是发自疫区家乡人民的报恩真情,我从心底里得到欢慰。同年我也到县卫生局找过局长,她也愉快的谈论我县血吸虫病的防治经过和现实,表扬了我为家乡办一件大好事。1986年,漳浦一中校庆,当时杨副县长留我参加县委书记召开的科技专家座谈会,会上我也重提应该继续进行血吸虫病的防治工作。
  回邯郸后,中央电视台多次宣布我国血吸虫病疫区共320多个县市,根治后又有三分之二以上疫区复发流行。在湖北洪湖地区甚至有出现暴发流行之势,当时我也曾二次写信给县领导和县人大反映情况,希望再把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继续进行下去,以根治复发。县领导曾复一文给我,讲我县血吸虫病已于85年得到根治,请我放心。
  2002年我告老返乡,也曾找骆副县长和卫生局反映情况,得知县血防机构已撤销,工作归防疫站兼管。但血吸虫病是一种潜伏性极强的疾病,只要有病人、病畜继续排卵,又有虹螺存活,病就会复发流行,再度危害人民健康,几十年后就会逐渐出现以往那种血吸虫病流行现象。
  在我发现血吸虫病52年后的今天,有幸蒙县政协领导的关心。有机会重提家乡血吸虫病的发现和全县在党政领导的重视下,全民动员的防治经过,也敬望县领导在全力发展家乡经济建设取得欣欣向荣景象的同时,继续重视人民健康,再度兴起一次血吸虫病的群防群治工作。如:①螺区已找不到虹螺生长;②疫区45岁以下、10岁以上青少年做免疫皮试,没有阳性反应,病畜阴性,才可以讲本病已基本消灭。否则,血吸虫病的防治工作就应该继续不断地进行下去,以杜绝疫情复发。彻底实现为民除害,为人民造福,保人民安康。这是我今天写此文的最大愿望和企求。
  同时,我为漳浦家乡人民脱离一场覆灭性灾难的行为和历史真相是不容抹照的,知识产权也应得到维护,因为这样才是真正尊重科学技术的精神。
  1954年我才是一个25岁的医学生,初生牛犊不怕老虎的勇敢行为,利用教科书都没提到的以人群肝肿大指数来判断家乡是血吸虫病重疫区的新创办法,来拯救家乡人民避免继续遭受覆灭性灾难,过上健康幸福、富裕的生活,应该是我对家乡人民的贡献吧!

知识出处

漳浦文史資料1-25辑合订本下册

《漳浦文史資料1-25辑合订本下册》

本书共11辑,收录了漳浦1996~2006年的文史资料。包括《闽南 第一洞——国道324线盘陀岭隧道建设纪实》、《车本公路建设记实》、《漳浦矿产资源的勘探与利用》等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张缉章
责任者
陈锡谋
相关人物
张坤灶
相关人物
张旺成
相关人物
黄成恩
相关人物
林长宜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福建医学院
相关机构
漳浦一中
相关机构
中央电视台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漳浦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