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浦县志》点校始末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浦文史資料1-25辑合订本下册》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2113
颗粒名称: 《漳浦县志》点校始末
分类号: K295.74
页数: 3
页码: 1639-1641
摘要: 本文记述了漳浦县旧县志的点校和整理工作包括规范化、整理、校正和增补。规范化方面,将县志改为横行排印,使用简化字,并依照标点符号用法进行标点和分段。整理方面,将康熙续志和光绪再续志的内容分别插到康熙志中,使各类内容连续,增强整体连贯性。校正方面,对县志中的错字、漏字、衍字等进行改正,并校正附图中的错误。增补方面,增补了坊表等文物信息,使漳浦县旧县志更加完整、准确、易读,为研究漳浦历史提供可靠的资料。
关键词: 漳浦县 文史资料 《漳浦县志》

内容

《漳浦县志》记载漳浦县一千多年的历史,是珍贵的文化遗产,是研究漳浦历史的重要史料。然而,旧《漳浦县志》均系古文,既是繁体字,又没有标点、分段,现在的读者读起来很费力,因此,必须加以点校和整理。
  漳浦县人民政府于1984年就发出《关于整理漳浦县旧县志,编纂漳浦县新地方志的决定》的通知。新编《漳浦县志》已于1998年出版,而旧县志的点校、整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尚属阙如。
  2004年元月间,我与李林昌先生向县政协分管文史的副主席提出点校、整理旧《漳浦县志》的设想。这一意见得到县政府有关部门的应允,并且通过政协主席办公会研究同意,将此列入2004年政协工作计划,指定由陈桂味副主席任主编,由我和李林昌先生着手进行点校、整理工作。
  漳浦县修志始于明朝。嘉靖九年(1530年)首修《漳浦县志》,万历七年(1579年)重修,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续修。以上三种明代出版的《漳浦县志》今已失传。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重修《漳浦县志》,全书有19卷;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续修1卷(称康熙续志),合前书共20卷,称康熙志;光绪十一年(1885年)再续修2卷(称光绪再续志),与康熙志卷数相连,共22卷。清代出版的《漳浦县志》今也无存。民国十七年(1928年),县城北街同文美记印书局曾据清代《漳浦县志》进行石版刊印,印数极少,现几乎无存;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漳浦县政府也据清代《漳浦县志》托漳州古宋印书馆以铅字排版重新刊印,此版本现存极少。1983年,由县文化馆据民国二十五年铅字排印本誊印。此次即以县文化馆誉印本为底本进行点校、整理。
  此次点校《漳浦县志》,主要做如下的几点工作。
  一、做“规范化”的工作
  1、全书改用横行排印,三张附图中的文字也尽量改横排。
  2、使用简化字,按《简化字总表》进行简化。个别人名属异体字,仍保持原字,不予简化。“〓”、“案”,分别是“瑰”、“采”的异体字,人名仍用“瓌”、“案”,如吴瓌、吴案、林案。又在“余”和“馀”意义上可能混淆时,仍用“馀”,如“馀失其名”、“馀恐遗漏”等;人物有“馀”姓,本来就不简化,如“馀善”;人物的号也仍用“馀”,如黄日谨,“号慎馀”等。
  3、依照《标点符号用法》进行标点,并加以分段,便利于读者阅读。
  二、做“整理”的工作
  清代《漳浦县志》分康熙志(卷一至卷十九)、康熙续志(卷二十)、光绪再续志(卷二十一至卷二十二)三部分,各自成篇,互不连贯,读者阅读时深感不便。此次点校本采取归类衔接,使各类内容连续,增强整体连贯性。把卷二十的康熙续志、卷二十一至卷二十二的光绪再续志,按类别分别插到卷一至卷十九中。其原目录保留,便予读者查阅。如历代科举的进士、举人、贡生等名录,分别收录在康熙志、康熙续志、光绪再续志中,查阅资料时往往会漏掉某一部分。特别是康熙续志中的进士1科2人,举人1科5人,贡生10年7人等最容易漏掉,造成资料不完整。
  三、做“校正”的工作
  1、这次点校是以1983年县文化馆誊印的民国二十五年铅字排印本为底本,其中错字、漏字、衍字除据原《勘误表》予以改正外,尚存一些错字,均加以改正。如明代佥事“陈祚”误为“陈阼”;军门“庞尚鹏”误为“庞尚鵰”、“龙尚鵰”,均据《福建通志·总辖》、《明史》予以改正。
  2、原三张附图中的错字也加以改正,如原图“海月岩”错为“海云岩”,“风木亭”错为“风水亭”,“崇真观”错为“崇真祠”;原东门缺名称,也据《建置志·城池》所载“将印门”补上。
  3、原书出现清代避讳的字,如康熙皇帝名玄烨,“玄”借用为“元”,“烨”字用省笔;雍正皇帝名胤祯,“胤”借用为“孕”,或省掉右边一笔,“祯”借用为“正”;乾隆皇帝名弘历,“弘”借用为“宏”(“历”的原字及避讳字今均简化为“历”)等等,现都予以改正。如黄道周,字“幼元”,改正为“幼玄”;“石公孕”、“陆孕祚”改正为“石公胤”,“陆胤祚”;明孝宗年号“宏治”改正为“弘治”等。
  4、记事有错的,现据史书或实物,用加注的形式予以改正。如原属漳浦县、现属诏安县的“葵冈寨”误为在盘陀岭的“蒲葵关”;“李唐桥”是桥碑,今尚存在割后陈井社,而误为“桃溪精舍”的题匾;又宋代蔡襄两首关于“西湖”的诗,不是咏漳浦的西湖,当时漳浦尚未有西湖。蔡襄任过福建路转运使、知福州事、漳州军事判官,所以,那两首诗应是咏福州西湖或漳州西湖之作;明朝进士石公胤,《漳浦县志》、《漳州府志》俱作“万历四十七年己未科进士”,而《明进士题名碑录》作“崇祯元年戊辰科进士”(《福建通志》同此),现在该条后加以注明。
  四、做“增补”的工作
  1、清代《漳浦县志》缺“坊表”条目及内容,存在对文物失记的缺陷。现据万历癸酉《漳州府志》、乾隆《漳州府志》、《龙溪县志》、《海澄县志》、《南靖县志》等志书和实物给予增补。所增补的坊表在原浦县境内者77座,在漳浦县境外者25座,已知墓前坊表9座,共111座。
  2、增补明、清名人的坟墓。据《福建通志·名胜》补入明代林士章、朱天球,清代蔡世远、蓝廷珍的坟墓;再据实地调查补入明代卢维祯、王应显、林功懋、林梓、薛士彦,清代林绍祖、蔡新、蓝鼎元、林亮等坟墓,共70座。
  3、增补《艺文志》中的历代著述书目和部分诗文。据《漳州府志》、《福建通志》、《明史。艺文志》、《四库全书总目》所载资料补入元、明、清作者60人,著作105部;增补诗文有宋代黄櫄、明代赵浑,林士章、林梓、卢维祯、陈元钦,清代李实的文章共8篇;明代王会、陈梧、林偕春、刘庭蕙、杨一葵、黄琮,清代庄亨阳的诗以及明代东罗岩诗碑所载唱和诗共17首。
  4、增补文物古迹。据《福建通志》、《漳州府志》及实物,补入林士章、黄道周、张若化、张若仲、张士楷的读书处5处;补入古迹“别有天”、“魁”字石刻、“玉垒山”碑等资料。
  5、补入人物的字、号及里籍。《人物传》的传主及进士、举人、贡生、文武职官、封赠、任子等名录中,补入其字、号及里籍已知者约共920人。如:高登,字彦先,号东溪,杜浔路打村宅兜社人;林士章,字德斐,号璧东,旧镇乌石浯江村大厅边北平社人;林梓,号考吾,县城新路人;薛士彦,字道誉,号钦宇,绥安罗山村大路塔社人;戴国章,号季庵,大南坂官径坑仔尾社人;蔡禄(蔡万七),字全伍,割后下店社人;林绍祖,字衣德,号丹麓,乌石人,居县城尚书府,士章玄孙,汝诏曾孙;蓝应元,字桃仲,号春圃、古萝,赤岭石椅村古萝社人;江观,字宾之,号果斋,县城南门外沟仔尾人等等。艺文中县外作者简历已知者也增补,如:文的作者朱熹、王祎、马明衡、徐溥、林希元、周宣、张岳、蔡文、俞士章、陈汝咸、郑郏,诗的作者如蔡襄、林弼、丰熙、戴燝、林釬等。
  6、原书缺清顺治初年至康熙四十七年间的县丞、典史、教谕、训导名录,现据《漳州府志》有关资料补入;并补入清光绪二十六年至宣统三年的知县名录。
  7、补入明、清个别知县、教谕的传略和简历。据《明史》补入明知县《汪泗论传》(节录)、《蒋英传》部分资料;据《潮阳县志》补入明知县《姚东阳传》;据《漳州府志》补入清知县《李元传》、《长庚传》,教谕《陈云树传》,并在“知县名录”中补入清知县陈汝咸简历。
  8、据《漳州府志》、《厦门志》、《台湾府志》等补入“弁韐(武职)25人,”“封赠”33人,“任子”12人等资料共70人。
  9、据《漳州府志》节录补入太平天国侍王李世贤率部进漳资料。
  五、关于资金的筹集
  俗语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印书要有经费,没有经费再好的书也出版不了。本书经费约需6万元,筹资由县政协领导为主操办。资金来源除县政府拨款1万元外,其余由民营、三资企业主捐助,其中有县政协委员陈展平以其母亲、革命五老员李有的名义乐捐1万元;县政协常委、漳州市路通公路公司第四工程处经理黄全和乐捐1万元;台资企业漳浦鸿群电器有限公司董事长蔡永合先生乐捐1万元;厦门因私出入境咨询服务有限公司经理陈纪林乐捐1万元。
  结语
  《漳浦县志》点校工作是一件公益性的“公事”,需要有公益心的单位和人员的无私奉献精神才能够完成。盛事适逢盛世,这是政协文史室能够用最省的人力、财力和最短的时间来完成这件具有历史意义的事的盛世时代背景。政府林仲文副县长为本书设计封面,使书籍更加臻完美;金浦报社密切配合,从厂长到打字员都为《漳浦县志》点校本付出辛勤的劳动,一并在这里表示感谢!
  但由于我们的水平有限,加上时间仓促,尽管我们认真地进行校对,谨慎地加注和增补,书中尚存在一些错漏和不妥之处。如序文部分陈汝咸《续修〈漳浦县志〉序》的标题第二行“清康熙三十九年”的“熙”字漏印;又卷十五《人物志上·蓝元枚传》中对“谥襄毅”的加注,因没有及时向有关部门查询请教,仅据蔡新《缉斋诗文集·苌溪蓝公墓志铭》一文中没有谈及赐谥,且祖孙同谥,从而对蓝元枚谥襄毅提出质疑。以上舛错,敬请读者谅解。
  〔合订编者按,点校本《漳浦县志·前言》及本文将民国十七年(1928年)北街同文美记印书局石版印本时间误为“民国七年(1918年)”,现据旅台乡亲卢涌泉先生由台湾带回该石版印本给予改正。〕

知识出处

漳浦文史資料1-25辑合订本下册

《漳浦文史資料1-25辑合订本下册》

本书共11辑,收录了漳浦1996~2006年的文史资料。包括《闽南 第一洞——国道324线盘陀岭隧道建设纪实》、《车本公路建设记实》、《漳浦矿产资源的勘探与利用》等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林祥瑞
责任者
李林昌
相关人物
陈桂味
相关人物
蔡襄
相关人物
林士章
相关人物
朱天球
相关人物
卢维祯
相关人物
王应显
相关人物
林功懋
相关人物
林梓
相关人物
薛士彦
相关人物
林绍祖
相关人物
蔡新
相关人物
蓝鼎元
相关人物
林亮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美记印书局
相关机构
漳浦县文化馆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漳浦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