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有路大道行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浦文史資料1-25辑合订本下册》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2096
颗粒名称: 心中有路大道行
其他题名: 记全国劳动模范、漳浦县政协常委黄全和
分类号: F427.57
页数: 4
页码: 1562-1565
摘要: 本文记述了黄全和是一位热爱公路事业的筑路工,当了30年的筑路工,参与修建了多条重要公路。他注重科技,刻苦钻研筑路铺桥的技术知识,并有多项技术创新。他讲究诚信,甘于吃苦,多次带领队伍在关键时刻完成任务,赢得了人们的尊重和荣誉。
关键词: 漳浦县 公路事业 工程

内容

路在心中,心中有路。
  农民出身的黄全和当了30年的筑路工,省道、国道、高速路装在他的心中,在他的手下延伸。同时他的心中还有一条追逐理想之路:讲信修睦,扶贫济困,回馈桑梓,报效社会。二千多年前的古老理想在他头脑中扎根,“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礼记·礼运》);古道热肠在他脚中涌动,雷锋精神在他身上熠熠闪光。黄全和所做的件件好事,桩桩义举,身体力行地构筑着通向大同的美德大道。在这有形的和无形的道路上,黄全和都是一颗闪光的石子,是一位可亲可敬的建设者。
  成长足迹
  黄全和,漳浦县旧镇镇狮头村人,读过12年书,当过6年农民。1975年,28岁的黄全和带领本村民工参加公路建设,从此,便与修桥造路结下了不解之缘。1993年,漳浦公路分局成立第一工程队,他被聘为队长。1996年,他担任漳州市路通公路工程有限公司第四工程处处长。2003年,在第四工程处的基础上他注册组建了漳州全和公路工程养护有限公司。黄全和带领的队伍,先后完成公路大中修改造工程170公里,铺设国道水泥路面18公里、高速公路清基11公里、高速公路铺设路面30公里。目前,拥有4个工程队、1个加工厂,员工320人,其中具有路桥专业高、中级技术职称的工程技术人员43名。年营业额达2000多万元,纳税金额100多万元。
  凭着苦干、实干、巧干的精神,凭着扶贫济困、回报社会的义举,黄全和赢得了人们的尊重,赢得了一串串的荣誉;被评为漳浦县十佳人物,当选为漳浦县政协委员、政协常委、漳浦县工商联副会长,连续两届被推选为漳州市人大代表,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甘于吃苦
  1978年,黄全和带领狮头村的民工队投入龙汾线降坡施工。为赶工节省搭工棚时间,他在附近借用原养猪场的一排猪舍,作为工人住宿工棚,40多号青壮年挤住在低矮简陋的“宿舍”。每进出必须弓着腰,开头大家不习惯,许多人的额头上都碰出了疙瘩。黄全和既是队长、技术员,又是民工,脏活累活抢着干,挖土推车走在前。全队齐心协力,大家肯于吃苦,敢打硬仗。在工地十多个民工队中,狮头队总是夺得流动红旗。有时上级领导来工地检查工作,看到这个没有“头头”的队伍干得繁忙有序、十分起劲,感到不解,责问带队的跑哪去了。这时黄全和直起腰,抹了一把汗水应答,领导还有些不相信呢!一些民工队因太苦太累而解散回家,而黄全和的狮头队却越干越欢,队伍不断扩大,组成全市唯一的从民工队发展起来的路桥工程公司。
  从此,黄全和被叫作“老黄牛”,狮头队成了突击队,工程一个接着一个干,干的工程一个比一个好。哪里任务重,那里就有黄全和;哪里险情大,那里就有狮头队。1997年5月,强台风袭击漳州,山洪冲毁了国道324线九龙岭路段的涵洞与路基,车辆阻塞,十万火急。当时黄全和的工程队正在龙海角美地段修筑漳厦高速公路,接到上级的抢险命令后,他们顾不上队里被暴风雨掀翻了顶的工棚和浸泡在雨水泥浆中的被盖及生活用品,以最快的速度组织人员和各种机械进场。当他们冒着风雨来到现场时,只见23米宽的公路豁开了一个大口子,塌方沉陷约1100立方米,而且是在山谷里。黄全和沉着指挥,有的挖方运土,有的拌料砌石,日夜施工。饿了,吃盒快餐或干粮;困了,轮流到车厢内打个吨。经过三天三夜的奋战,塌方填平了,险情排除了,国道又恢复了畅通。
  “把心系在路上,把路放在心中。”这是黄全和的座右铭。他深情地说:干我们这一行的,冬顶三九严寒,夏冒酷暑高温,风餐露宿,哪个不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但是当看到自己亲手修建的公路上车流奔腾、畅通无阻时,我们付出的辛劳就化作了欣慰,苦就变成了甜!
  注重科技
  黄全和热爱公路事业,对公路凝聚着满腔挚爱。他深知,光有热爱是不够的,更要有严谨的科学态度。从农民到筑路工,从技术员到助理工程师,再到工程师,他实现了一次次的嬗变。
  从书本上学,从实践中学,从能人身上学。长期以来,黄全和刻苦钻研筑路铺桥的技术知识,对每一施工路段,他都进行水文地质的勘察,对图纸、预算、质量悉心研究和掌握,做好施工方案、工作规划,有完整的资料入档。从中学习、积累了经验,摸索掌握了一套公路设计、现场管理、防治施工病害的专业技术,并且有不少技术革新和创造发明。比如他改进泥结碎石路面的施工方法,既大大节省了材料,又使工效提高了3-4倍;在沥青路面的施工中,他发现沥青车按原规定喷洒的层次不合理,就进行作业调整,使沥青路面的使用寿命大大延长;在盘陀岭隧道管养清洗中,他从山上引水入洞清洗代替以车运水清洗,使隧道养护的成本每年节约2万元以上;在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中,针对蜂窝、断板、路面露骨等病害,采取合理化的施工方案,现已使其基本杜绝;为了克服桥头沉降跳车问题,他发明在桥路接头的伸缩缝中,采用黄土拌和法填筑。采用这个办法施工的6座桥梁,至今都没出现跳车问题……
  讲究诚信
  做人讲究诚信,做工程讲究实在,黄全和靠质量、靠诚信拓展了市场。前些年,各地大兴先行工程,出现了不少豆腐渣工程,这是混水摸鱼、大把捞钱的好机会,但是黄全和不为之心动。他说,我们要做“信得过”的工程队,要修让人民满意的公路,决不能昧着良心赚黑钱。
  谁争取到工程,谁就得到了赚钱的机会,这其中很容易出现权钱交易的把戏。有人劝黄全和不要死脑筋,要走动走动,疏通疏通,但黄全和坚定地摇头。他相信原则,不相信“潜规则”,走正道不走歪门邪道,领导家的门他没有登过,桌子底下的交易他没搞过。他对腐败深恶痛绝,前不久他侄儿升为副科级,走上领导岗位,他告诫侄儿:当官就要当清廉的官。你没钱花就跟我说,我帮助你,决不能搞腐败!
  公路的质量关系国计民生,工程的质量关系工程队的生命。每接到一项施工任务,黄全和都与技术骨干讨论操作方案,严格把握每一个程序。施工中越是碰到隐蔽地方就越认真,宁可多投工、多加料,也要确保基础牢固质量达标。1991年,黄全和铺设漳浦旧镇至竹屿的沥青路面时,就换填软基14处、增建排水涵洞6口、修复旧涵洞12口,虽然因此多花了几万元,但路面的强度、稳定性大大提高,至今未出现质量事故。1998年,漳州市公路局对全市公路工程质量评比,全市共评出8个优质工程,而黄全和的工程队就获得了其中的5个。要干好一个工程并不难,要坚持长期做到每一个工程都优良并不是件容易的事。黄全和做到了,他的工程队所承建的工程,年年都受到市、县公路部门和各级政府的好评与赞扬,获得“放心施工队伍”、“免检工程”的美誉。
  回报社会
  黄全和出身于世代农民家庭,父母淳朴勤劳,邻里相亲相爱。小时候农村经济落后,生活贫苦,乡亲间常有柴米油盐的互助和食物的互赠。父母教育小全和: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长大有了出息,一定要报答乡亲、报答社会!黄全和把这些教诲牢记心中,付诸于行动。
  修桥铺路,造福乡里,自古以来就是行善积德、功德无量的好事。黄全和为自己的职业自豪,同时也深感肩上责任的重大。先富起来之后,他首先想到是奉献社会。上世纪九十年代,他为家乡狮头村修建起一条沥青路、一条水泥路。又捐资50万元请来钻井队,打出9口水井,建造起一座蓄水150吨的水池、水塔,埋设通向各家各户的自来水管道,使全村乡亲告别不洁水用上了甘泉。
  为实现全县村村通水泥路,黄全和身体力行,积极投入捐资建路热潮。除自已带头外,还于2005年7月撰写《企业界同仁请为农村造路慷慨解囊》的公开信,在《闽南日报》、《金浦报》上刊登。信中说:“我们今天生活越过越好,我们永远不能忘记是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给了我们创业的平台,不能忘记是群众支持了我们创业。我们要更加牵挂众多还不宽裕的农村父老乡亲,要更多地回报农村父老乡亲!我们有义务多做光彩事业,为子孙后代积德,慷慨解囊,为我县乡村道路早日建成献出一点爱心!”
  一路施工一路歌,黄全和把路铺到那里就把好事做到那里。位于石榴镇的漳浦五中与省道相连的是田间小路,雨天泥泞难行。黄全和利用工地转场的空隙,自带材料,为五中师生铺筑了一条长1公里、宽6米的沥青公路。沙西镇埔里小学由于漳诏高速公路建设需要而拆迁,因资金不足,新学期快到了,新校舍还没建好。正在参加高速公路建设的黄全和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立即组织人马上场施工:为学校建起了围墙、操场、校道、排水沟等约造价12万多元工程项目。保证孩子上学安全,使学校按时开学。他还为长桥镇友爱村小学修建一公里多水泥路;在水泥价款涨至每吨500多元情况下,他带施工队为霞美镇刘坂村修建了一条1.6公里水泥路和排水沟,使该村走了几百年弯曲泥泞巷路有一条穿村而过水泥大道。同时增设该村排污沟涵、消除了长期臭气熏天污水横流不卫生现象;为让台湾同胞回乡谒祖拜妈祖,他带施工队筑路基、铺路面,为旧镇乌石兴建一条2.5公里长沥青路面;为促进社会综合治安管理,他向见义勇为等基金会捐款5.5万元、并花15万元捐赠县公安局巡警大队三部巡逻车……
  2005年,为本县乡村道路建设捐资40万元,其中绥安镇罗山村东岩道路10万元;旧镇镇旧镇至埔尾道路10万元,东厝村8万元,寨内村3万元;赤湖镇西城村3万元;沙西镇蓬山村6万元。
  扶贫济困
  苦过方知蜜甜,在苦水中泡大的黄全和对今天的幸福生活特别珍惜,对仍处于贫困中的群体满怀同情,慷慨解囊。
  “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黄全和把这古老的理想变成自己的行动准则。旧镇狮头小学校长说,从1999年开始,每年开学初,黄全和都打电话到学校,询问困难学生的名单,为他们代交学费。还特别交待,不要把他资助的事告诉学生和家长。在一次县里扶贫助学活动中,他一下子就与五名高中生结成对子,使他们圆了大学梦,并顺利完成学业。对于孤寡老人,他像亲人一样地关爱。单身老汉黄旺叶,去年初患病,他为其治病送去3000元,后又送上2000元。半年后死亡,他又出了丧葬费2000元。路过遇到陌生人有难,他同样热情相帮。一次他看到有人病倒在路旁,立即请来医生诊治;有一外地人患重病无钱住院开刀,被他碰上了,他掏出3000元代交。收费员问:“病人什么名字?”他说:“不知道”,又问:“病人是你什么亲戚?”回答:“不认识。”病人进了手术室,他就离开了。后来怎么样,他也不知道。
  施恩不图报,做好事不留名,是黄全和的信条。他常说:“做好事不图宣扬,图宣扬的就不是好事了。”因此,黄全和做了很多好事,有些并不为人们所知,连他自己也没放在心上。这里粗略估算,10多年来,黄全和用于回报社会、扶贫济困的资金已达到500多万元以上。
  对公益事业、对贫困的人,黄全和大把地掏钱,但对自己的生活,节俭得却近乎于吝啬。他穿的是普通衣服,吃的是粗茶淡饭,施工时与工人一起劳动。有一次,黄全和去购买大量包子给工人当点心,店主见他一身工人的模样,怕他做不了主,就说:“还是叫你们头家来吧!”黄全和讷讷一笑:“不要紧,一样的。”这种气定神闲的心态是多么的可贵!
  比大地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宽阔的是心脚。黄全和的心脚是宽阔的,他心中有路,路在心中,走在一条宽阔平坦的大道上。

知识出处

漳浦文史資料1-25辑合订本下册

《漳浦文史資料1-25辑合订本下册》

本书共11辑,收录了漳浦1996~2006年的文史资料。包括《闽南 第一洞——国道324线盘陀岭隧道建设纪实》、《车本公路建设记实》、《漳浦矿产资源的勘探与利用》等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严利人
责任者
陈桂味
责任者
黄全和
相关人物
黄旺叶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漳浦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