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古公路的变迁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浦文史資料1-25辑合订本下册》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2093
颗粒名称: 杜古公路的变迁
分类号: F127.57
页数: 2
页码: 1553-1554
摘要: 本文记述了杜古公路从民国时期的草率施工到现在的规范化建设,历经六十八年沧桑,终于建成水泥路。该公路是交通战备和船舶货物疏运的重要通道,也是古雷深水港区的疏港公路。在建设过程中,针对地质软基和资金不足等问题,采用了适度超前设计并保留旧线作为乡道等措施。最终建成的杜古线线型宽敞、笔直、美观,总投资约3200万元。
关键词: 漳浦县 经济发展 变迁

内容

沿着古雷半岛东侧新规划的杜浔至古雷公路于2002年9月9日开工建设,2003年10月1日竣工并交付使用。杜古公路既是交通战备公路,也是古雷深水港区的疏港公路。公路的建成必将为交通战备和船舶的货物疏运发挥重要的作用。
  杜古公路的前身为霞雷线,又称镇雷路。民国19年(1930年),范威毅等合股,通过漳浦县县长张瀚向福建省建设厅申请,组织海滨汽车公司,拟建霞美至古雷头公路,全长28公里,利用龙诏路(后称龙汾线,改称龙汾副线,又改为漳云线,现为漳东线)旧镇至霞美路段外,需新筑50里。省建设厅批复:“按本省建筑公路工程法规计之,至少约需工程费十六、七万元,及核现呈建筑预算书,仅估需6万余元,且所送工程计划亦太简单,似此草率敷衍,势必不堪行车,应候漳龙分局查复后,再行检发工程法规,令县转饬该公司,重行勘估设计,另编详细计划预算及详图,并验明资本,呈厅核办。未经本厅核准立案之前,勿得擅行施工。”事遂不行。
  民国24年(1935年)1月26日,福建省第五区行政督察专员朱熙拟订漳浦县新修公路计划,呈准构筑“镇雷”、“长浔”(长桥至官浔)二路,征用民工建筑路基,由官督民办汽车公司承租路权。“长浔路”未建。镇雷路从龙诏路霞美站起,经上黄、白石、北江、港口至古雷庙前社,全长31.56公里。漳浦县民工从霞美建到港口社;以下自港口社至庙前社海岸,计14.94公里。当时属于东山县辖,由东山县民工修建。这一条海岸尽是沙滩,草率施工,路基疏松,第一次试车,车轮陷入沙中,动弹不得。从此这一公路抛荒。
  建国后建设杜古线公路,1956年2月24日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投资,聘请省第三工程处第一工程队测量设计,从杜浔至古雷头,全长28公里,当年5月10日开工,同年8月13日竣工通车。该线型是利用原埭岸弯弯曲曲拓宽而成,号称九曲十八弯,实际上有33弯,有的路段路基宽不足7米。1996年铺设沥青路面,一改40年泥结石路面坑坑洼洼的落后局面,但该线型地质属软基,重车难于承受,多年来由公路养路部门接管养护。但路况非常不适应漳浦经济飞速发展的需要,更不适应部队战备运输的需要。是古雷深水港区开发建设的瓶颈。选择新路线势在必行。
  “九五”期间,南京军区编制交战公路网,把杜古线列入计划报中央军委公路处审批,与此同时,漳浦县路港交通有限公司于1998年委托福建省公路局公路设计院承担杜古线测量、设计。设计前提是选择古雷半岛东侧新路线,并按二级公路技术标准和适度超前以适应港口发展的需要,以路基宽23米,砼路面宽15米设计。与此同时,野战飞机跑道也选在杜浔风砂场段结合设计,此举是为县军事交通建设项目能一举三得,既解决了交通战备公路,又解决了野战飞机跑道,又可节省地方的资金投入。但设计成果出来后,中央军委嫌飞机跑道太暴露,不利于隐蔽,故改在漳东线霞美段。可是笔直的线型已设计好了,故杜古线线型非常宽敞、笔直、美观。初步设计阶段,省交战办曾委托省交通咨询监理公司卓湘(原省交通厅副厅长)等一行八人到现场审核,开始质疑为什么不利用杜古线旧路拓宽改建以节省投资,但对照二级公路设计标准,旧路太弯,可利用路段极少,况且又要拆很多民房,地质又差,选古雷半岛东侧作新线,保留旧线作为乡道是可行的。在设计阶段,于港口村的沙滩路段,设计人员开挖出回填黄土30公分厚及6米宽,印证该线型与民国时期抛荒的霞雷线的线型有惊人的一致。
  2002年9月9日开工前,漳浦县成立以于南生副书记为指挥的杜古线建设指挥部(后于南生调漳州,调整黄宝山为指挥),并由交通、公路、土地、环保、林业等单位领导组成工作班子。考虑公路投资大,且部队亦只要求二级公路即可。为此,又转委托省林业勘察设计院在原设计基础上按12米宽二级路标准作技术性调整,以备呈报军交单位审批。但施工中仍按适度超前设计路基23米宽施工,砼路面改为9米宽。路基工程由所在杜浔、古雷辖区路段按一公里60万元包干建设,杜浔段的中桥按总造价40%另行补助,并由漳州路通有限公司、先行交通有限公司、九龙建筑集团承建路基工程。路基工程施工中,原设计填黄土50公分,由于古雷段采土困难,而直接在砂基上铺设砼路面,路肩表层填黄土。古雷半岛系海积、风积平原,其砂既细又圆,系粉砂,一旦七级以上地震很容易液化,况且长乐至广东南澳为地震断裂带,该施工工艺,确实有点安全风险。路面铺设由中铁16局和省建筑安装集团及漳州先行交通有限公司承建。路面结构为20公分碎石基层,18公分5%碎石稳定层,20公分砼面层。该线实际施工长度更改为20公里,即杜浔至古雷镇岱仔村。总投资约3200万元,其中中央军委补助900万元,其余均由地方贷款和筹资。公路建成后试运行至今,路况尚好。
  杜古线从民国24年(1935年)至2003年建成水泥路,历尽六十八年沧桑,从不讲公路施工技术标准、草率而抛荒,到资金不足,形势所迫,将就着埭岸改建拓宽为公路,直到今日笔直的水泥路。如同古雷人一样,从打赤脚到穿布鞋,到现在人人穿皮鞋的漫长的生活变迁过程。当前,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深水港开发建设的需要,交通战备运输的需要,才使新的杜古公路得以建成,满足了人民群众长年期望交通方便的夙愿。

知识出处

漳浦文史資料1-25辑合订本下册

《漳浦文史資料1-25辑合订本下册》

本书共11辑,收录了漳浦1996~2006年的文史资料。包括《闽南 第一洞——国道324线盘陀岭隧道建设纪实》、《车本公路建设记实》、《漳浦矿产资源的勘探与利用》等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王文国
责任者
杜浔
相关人物
范威毅
相关人物
张瀚
相关人物
朱熙
相关人物
于南生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漳浦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