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探花林士章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浦文史資料1-25辑合订本下册》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2083
颗粒名称: 尚书、探花林士章
分类号: K827
页数: 11
页码: 1523-1533
摘要: 本文记述了漳浦县的林士章是一个出身于农民家庭,但最终通过自身努力成为高级官员的例子。他以探花的身份进入官场,并最终成为南京礼部尚书,为漳浦县和福建省争得了荣誉。林士章从小就展现出非凡的才华和勤奋精神,对读书有着极高的热情和执着。虽然家境并不富裕,但他的母亲对他严格要求,让他从小就学会了承担责任和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梦想。林士章的成功不仅是他个人的荣耀,也是他家庭和家乡的光荣。他的故事激励着更多的人通过努力和奋斗实现自己的梦想。
关键词: 漳浦县 人物 林士章

内容

明代是漳浦县科举鼎盛时期,人才荟萃,英贤辈出。尤其自嘉靖八年(1529年)起至崇祯十六年(1643年),几乎每一科进士都有漳浦人,有的科甚至仅有一个漳浦人登进士,称为“单中”。最为难能可贵的是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漳浦乌石人林士章殿试第一甲第三名,探花及第,名闻全国,为福建省争得荣誉。他是漳浦县唯一的也是漳州府第四个鼎甲三及第。并且漳州府数十名举子在该科纷纷落第,仅有林士章一人中式,更增添其神秘色彩。后来,他官至南京礼部尚书,成为一代名臣。
  一、农民家庭 官宦家族
  林士章(1524~1600年),字德斐,号璧东,漳浦县旧镇镇浯江村大厅边北平人,属乌石林氏。嘉靖三年(1524年)十一月三十日,他在一个农家呱呱坠地,满室赤光曣日显,识者都说这个孩子以后必成大器。
  他的祖父林竦,字廷瞻,号忍庵。“性畏慎,视非礼如探汤,外侮至,坚忍不较”。故自号为“忍庵”。一生务农,广种荔枝,收入颇丰,家道殷实,被推为里班,料理里中事务。因常至县城办事,与县城王姓结为朋友,并把四妹嫁给王家,其孙王春泽,于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丁未科登二甲第42名进士。父林烽,字世明,号省庵,“喜读善记,幼读经书,至老成诵。性坦夷和睦,有古葛天氏、无怀氏和乐之风”,颇受乡人赞誉。士章有兄弟七人:维祯、维翰、维参、维则、士章、士范、士角。他排行第五,深得父母疼爱,因此不再以“维”字联名,而以《孝经》篇名“士章第五”,给予取名“士章”,冀以“忠臣孝子”之望。
  林士章虽出生于农家,但其宗族乌石林氏却是官宦巨族。早于洪武、永乐间,祖辈林纯一、林永春分别任国子监助教和定远知县。自嘉靖十一年(1532年)至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宗叔林功懋以儒士联捷嘉靖十一年壬辰科三甲第126名进士。宗弟林士宏中式举人(后于万历八年庚辰科登三甲第65名进士);堂叔林策、林一新分别于嘉靖十七年戊戌科登三甲第195名进士和于嘉靖二十六年丁未科登二甲第73名进士。堂叔林一阳、林一初、林成纲也俱中式举人。林一初、一阳、一新同胞三兄弟称“三凤齐鸣”,合林策、林成纲五位堂兄弟称“五桂联芳”,誉满闽粤。乌石林氏成为官宦巨族,在紫薇山创设紫薇书院,除父兄子弟相互师友外,更聘请名师执教,外乡外省学子也纷纷来紫薇书院就学,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也造就不少人才,据天启间镌刻《乌石山中读书科甲题名》载,共培育出进士7人,举人5人(尚漏录进士林策、举人林一初)。林士章家在紫薇山下,从小就在“读书成才”的氛围中生长。
  后来,林士章与诸位兄弟俱读书成人,或习武成才,子侄也多成器。大哥林维祯,字德宁,号岩泉,庠生,生四子:汝显(廪生)、汝弼、汝笃(庠生)、汝衍;二哥林维翰,字德宪,号莲山,庠生,生五子:汝孝、汝正(庠生)、汝殷(庠生)、汝致(庠生)、汝敏;三哥林维参,字德灿,生四子:汝钦、汝镇、汝绮、汝铨;四哥林维则,字德标,生三子:汝砺、汝楫、汝淋(庠生);六弟林士范,字德师,号六东,生一子:汝礼;七弟林士角,万历十九年(1591年)辛卯科武举人,授六鳌营把总、海澄城守,生一子:汝谔。
  林士章与七弟林士角集文武科甲于一家。且长子汝谐,官至右军都督府经历、兵部郎中;次子汝诏,进士,官至广东徽宁兵备副使。林士章探花及第,官至礼部尚书,兄弟文武科甲,父子进士,父子三大夫,极享人间之荣宠。
  二、童年勤奋 科场困踬
  林士章沉默寡言,勤勉好学,聪明颖异。意志不同群儿,自幼就已显示出其特异的气质与才华。他9岁时,宗叔林功懋壬辰科联捷进士,回乡省亲,时值夏天,与宗兄林一初,路过紫薇山下小溪时,见一群孩子在溪中洗澡,停步观赏众小孩嬉水,不料竟被溅湿衣服,于是就想给小孩们为难一下,把他们脱下的衣裤全拿去挂在溪边的一棵老柳树上,说:“你们如此无理,罚你们对个对子。”即景出一上联:“千年古树当衣架”。众小孩一时被难住了,这时,林士章沉思了一会,随即对出下联:“万里长江作浴池”。林功懋不觉暗暗称奇,这孩子人小口气大,以“万里长江”对“千年古树”自是不凡。连忙称赞道:“对得好!对得好!不过,虽是对得巧妙,却有些不妥,你身在小小溪中洗澡,哪来的万里长江呢?”以为这次准能难住这小孩,却不料林士章应口而出道;“小溪入大溪,大溪通东海,小溪和长江殊源而同归。”林功懋大吃一惊,这问题竟回答得这样透彻。连忙问明了姓名,然后对宗兄林一初说:“这个孩子的前途定在你我之上。”
  林士章学业上的成就应得力于良好的家教。父亲是一个忠厚的读书人,家庭事务都靠母亲蔡氏料理。蔡氏“宽恕仁和,善于干理,能克己待人”。她对儿子的教督却是很严格。林士章年轻时,哥哥们一起到离家半里的紫薇洞读书,母亲为了锻炼孩子的身体和磨练意志,给他们每人按能力各准备一担砖块,往返挑运。哥哥们看他年幼体弱,要替他挑,但他却坚持挑运,不敢怠惰。现在紫薇洞进口转弯处的石头上,尚留有凹痕,据说就是被他们兄弟所挑的砖块撞出来的。
  每天夜晚,林士章与哥哥们都到紫薇寺下文昌宫借神灯的光,刻苦攻读。夏夜,萤火似流星,林士章独出心裁,抓了许多萤火虫,放在纱囊中,代灯照明读书。至今,乌石尚流传着一首童谣:“火金姑(萤火虫),火金姑,挹挹握握来吃茶。茶米香,橄榄盎。盎肚姐(亦指萤火虫),照咱探花去读册。”歌颂林士章囊萤读书的故事。
  林士章虽然聪颖、勤奋,精通经史,但不甚研读理学。当时,文坛崇尚王阳明理学之风盛行,他的文章都不合县、府考官的胃口。所以,年近30岁时尚未考中秀才。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又是县、府童子试的科期,他的夫人柳氏十分贤慧,劝他多向别人请教,以补自己的不足。他听从柳夫人的话,写了几篇应试文章给比他少8岁的宗弟林士宏看,士宏认为他的文章过于老成,不合时宜,给予作了具体的修改。这一科期,他果然中了秀才。所以,民间有“士宏替士章考秀才”的传说。自此,林士章如天马脱缰、鲲鹏解缚,嘉靖三十七年中式举人,三十八年联捷进士,探花及第,春风得意,青云直上。
  三、乡会联捷一鸣惊人
  林士章入泮后,学业更加精进,对诗经尤其精通,深得县学师生的敬佩。其时,朱衡任福建提学副使,在院试时,见林士章“为文有大雅风”,大加赞赏,以国家栋梁期待之。
  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林士章到县西东山保与原南靖县交界处的栖云岩读书,栖云岩层峦叠嶂,群峰耸峙,白云卷舒,杜绝尘嚣,故名为栖云,是一个十分幽静的地方,适宜于士子精心研读。现存《栖云岩碑》载:“或曰群峰叠峙,白云卷舒,故曰栖云;或曰云从龙,君臣交泰之象也。昔有明林先生忠爱公读书于此,遂一举探花,垂绅朝右,栖云之名或自此昉欤!”文中“林先生忠爱公”即指林士章。
  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八月,林士章赴省参加乡试,以诗中式举人。他回家后,登上紫薇山,周围海云、天马、伏虎诸山历历在目,倍感亲切。眺望东海,水天一色,胸臆坦宕,壮志凌云。他也怀念栖云岩。相传他梦游栖云岩,见佛殿壁上题一首诗,近前一看,诗曰:“长风万里起鹏程,雏凤清于老凤声。欲问蟾宫折桂事,洛阳桥上便分明。”醒后细想:首句是说我中举后,鹏程万里,前途无限;第二句是借用唐李商隐的诗,我的三位堂叔:举人林一初、举人林一阳、进士林一新为同胞兄弟,时称“三凤齐鸣”。莫非我的前程能超过他们?惭愧!惭愧!最后,泉州洛阳桥上能给我什么启示呢?这一年冬天,林士章与漳州众举子进京参加会试,来到泉州洛阳桥,他跃马上桥,迎面来了一位姑娘手提一篮鲜花,林士章左闪右避,都与她相撞,不好意地欠身,向她道歉,这位姑娘望着他微笑地说:“这位举人爷是要探阮的花?”林士章怔了一下,猛然记起梦中诗句:“洛阳桥上便分明”。刚才姑娘说:“探……花”。莫非我本科能高中探花?事有凑巧,林士章到京经会试、殿试,果然中了探花。
  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己未科林士章顺利通过会试。殿试后,由皇帝亲点林士章第一甲第三名,探花及第,名闻朝野。参加这次会试的有堂兄林楚、宗弟林士宏,还有同乡林梓、杨守仁、陈魁士、胡文耀、熊鳌等,他们虽然都未能中式,但对林士章一鸣惊人,勇夺探花,大家都十分欢欣雀跃,热烈祝贺。而林士章却恬然处之,“殊不动颜,坐且齁鼾,其恬于宠辱如此”。
  嘉靖三十八年己未科共录取进士303名,其前十名分别为:状元丁士美,字邦彦,号后溪,江苏淮安清河人,时年39岁;榜眼毛惇元,字裕仁,号春台,浙江余杭人,时年应在30岁以上;二甲第四名(传胪)陆光祚,浙江平湖人;二甲第五名何子寿,锦衣卫衣中所人;二甲第六名王湜,浙江临海人;该科会元为福建闽县人蔡茂春,殿试却名列二甲第七名进士,时年34岁;二甲第八名昊椿,江西新建人;二甲第九名张烈,直隶松江华亭人;二甲第十名黄宏宇,广东琼山人。太子宾客、吏部左侍郎兼翰林院学士(后为武英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郭朴为进士题名碑撰记,由中书舍人兼翰林院典籍事顾从礼书。而林士章殿试一跃夺取探花,时年36岁,极为难能可贵。
  传胪之日,状元丁士美、榜眼毛悖元、探花林士章在向皇帝谢恩之后,荣耀地穿过午门的正中门洞,春风得意地步出皇宫。从午门的正中门洞出宫这一种殊荣,亲王和宰相都无缘获得,只有鼎甲三及第者才能享受皇帝的这一特殊恩赐。
  四、仕途通达 急流勇退
  林士章探花及第后,授翰林院编修。翰林官员在朝廷内的地位属特殊职位,享有殊荣,所以,每科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榜眼、探花均授编修。其时,多数的翰林官员都以向皇帝供奉而获得恩宠,升官晋爵,而林士章独自闭户下帷,潜心研究经籍,修饬典章制度,谢绝应酬交往,心怀平静安然。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母亲蔡氏逝世,归家守制,原配柳氏也在这一年逝世,在处理双重丧事后,迟至嘉靖四十五年起补原官翰林院编修。他在翰林院期间,考证古今,损益时宜,史臣都得到他的教益。林士章本在嘉靖四十一年二月壬戌科会试即可任分考官,但因宗弟林士宏参加会试,必须回避,不得任考官。隆庆二年(1568年),林士宏因丁父忧,不得参加会试,林士章才出任会试分考官,为朝廷选取优秀人才,许多名臣如于慎行、王家屏及漳州府名人戴熠、卢维祯、唐文灿、张孟观、蔡应科、昊道迩等都是这一科被取为进士的,其中大学士于慎行就在林士章考房由他亲自选取的。
  会试结束后,林士章被提升为国子监司业。国子监是中央教育机构,司业是国子监次官,与主官祭酒同为国子监主务官,兼国子学教师。其时,国子监祭酒王希烈是林士章的座主,师生同为国子监长官,传为美谈。王希烈务持大体,林士章订立严密的制度,考课无所假贷,宽严并济,学生心服,学风为之一振。
  隆庆三年,林士章因父亲逝世,归家守制。隆庆六年,因久次起家,补南京国子监祭酒。万历元年(1573年),调任北京国子监祭酒,除像以前严格制度,还济以宽恕。他崇尚典雅,黜弃浮华,文风为之一正,南北两京人士都蒸蒸向风。林士章考虑到太学学生结业回家,归本省参加里选,会受到一定的限制,便上疏请令其直接参加省试,使太学生多有成就。这方法大家都称赞方便,并一直延续而形成制度。
  万历二年,升礼部右侍郎兼翰林院侍读学士,两衔并拜,当时属特殊恩宠。万历五年,改礼部左侍郎,兼官如前,又补经筵讲官。时适重修《会典》,任副总裁。任职期间,为了更好启沃皇帝思想智慧,他早晚订正讲义,自己预先练习礼节或斋戒,敬畏谨慎如皇帝在场的正式场面一样。由于林士章忠于职守,勤于政事,深得万历皇帝的敬重,赐予御书“忠爱”匾额。以褒彰其忠君爱国的品德。所以,后世称林士章为“忠爱公”。
  万历五年九月,首辅(宰相)张居正父丧,按礼节应辞官归家服丧,守制三年。然而,朝中许多大臣讨好张居正,联名疏保留任,称为“夺情”。林士章与礼部尚书马自强、右侍郎王锡爵一致认为礼部是国家典礼之司,张居正父丧不该“夺情”,事关伦纪大事,皆不列名。因此,得罪了张居正。万历六年,马自强升任内阁辅相,王锡爵离职归家,其他同事多是不相谋合,于是,某给事中为讨好张居正,就搜集林士章家乡的一些小事,弹劾士章,幸而皇帝并不听信这些坏话。此时,林士章虽已离开国子监数年了,太学生对他仍十分爱戴,就群集到这位给事中家门口,厉声质问,而颂天子圣明。于是,林士章名声益重于公卿间。
  万历八年,林士章任礼部左侍郎满3年,任礼部侍郎总共满6年,应是考绩、提升的时间。十二月,林士章再次上疏,乞求致仕,未得到皇帝的允许。万历九年正月,林士章同吏部尚书王国光、礼部尚书徐学谟、礼部侍郎何雒等各以考察自陈。万历九年二月,林士章升南京礼部尚书,表面上是升官,实际上是受张居正的排挤。五月,南京试御史徐金星上疏论劾“南京礼部尚书林士章、南京太常寺卿张卤不堪祀典,乞赐罢斥。”疏上,朝中大臣纷纷指责徐金星妄言惑听,林士章在部6年,对礼部各司的政事了如指掌,并且熟悉朝廷典章制度,对朝堂陵庙之事,日有修举谋画,何来“不堪祀典”之谬论。吏部对林士章也非常敬重,批复“士章原无显过,仍宜留用;卤屡经论列,似难展布。上令士章照旧供职,张卤回籍听用。”然而,林士章已无心仕途,决心归隐,“当飨用之方殷,遍乞身而勇退。”于是,上疏乞求致仕,急流勇退,其时,他年方58岁。
  五、悬车高卧 安度晚年
  林士章探花及第后,建府在县城南隅城隍庙右侧,规制颇宏伟。因林士章官至尚书,故世称“尚书府”。林士章性喜恬静,回乡后,厌烦邑城喧嚣,择居于漳州府城北郊十里的长桥,建筑城堡“长城土城”,今称“楼内”,即今漳州龙文区朝阳镇桥头村楼内自然村。城东西长250米,南北长200米,占地约75亩,城墙南边高6米,其余皆在5米以上。自万历九年兴建,万历十九年辛卯先完成城墙,至万历二十一年全部完成,历时13年。城南门为“迎台门”,西门为“孚兑门”,城内屋宇井然。城南小溪环绕,潮汐往来,林木映带,风气淑美,的确是隐居避世的好地方。
  林士章一生勤俭朴素,虽高官厚禄,生活却十分俭约,跟普通的读书人一样。家中绝对没有声色犬马之类的娱乐。来访的客人不少,而且都是有一定官阶的人,但他都便餐相待。与客人谈古说今,徜徉山水,吟诗作赋,过着近二十年闲适的田园隐逸生活,深得士林的钦羡。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八月二十四日逝世,享寿77岁。
  林士章逝世后,皇帝派福建省布政使司左参政孙光启、福建按察使司副使朱汝器谕祭,敕中书舍人毕懋康持节治葬并督建坟墓和祭葬坊、墓道碑。墓在县城西郊东山保的举贤山。祭葬坊和墓道碑在县北长桥官道旁。原南京工部尚书朱天球为撰《行状》,儿子林汝谐、林汝诏到山东东阿谷城山中请礼部尚书(后为东阁大学士)于慎行为撰《墓志铭》。亲朋戚友俱纷纷前来拜祭。万历皇帝的《谕祭文》中说:“维尔器资端雅,操履清纯。甲第抡魁,词坛振藻。佐编摩于史局,裨启沃于经帏。敷教辟雍,多士由之兴起;考文宗伯,五礼借以淳庸。当飨用之方殷,遍乞身而勇退。东山自适,北斗弥高。丧此典刑,良深轸惜。”他的门生、大学士于慎行在《墓志铭》中写道:“方柄臣之隆,附者响其利,胡为独集于枯;及其更也,又皆窃借为名,胡为而默默也?夫非无为所不为、欲所不欲者欤!夫士诚有不为不欲之节,以御于世,而治忽乃可言矣!直目为恂恂德让,有先民长者之风,恶识其为卓荦哉!”均对林士章以极高的评价。
  林士章逝世之日,内外子、孙、曾孙近百人。其姻戚关系如下:
  林士章原配柳氏,赤土霞苑(下坂)柳世馨的女儿;继配郑氏,庠生郑锐(里籍未详)的女儿;侧室许氏;妾白氏。
  林士章有3个儿子、3个女儿。长子林汝谐、次子林汝诏系柳氏所生;三子汝志,系妾白氏所生。长女系柳氏所生;次女、三女系侧室许氏所生。
  长子汝谐,字君浃,号肖璧,以任子官至五军都督府经历、兵部郎中。娶大参(参政的别称)王健的女儿,次娶庠生陈桧的女儿,又娶胡氏、邓氏。王健,漳浦县人,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三甲第136名进士,官至浙江参政;陈桧,(里籍未详),生员。
  次子汝诏,字君纶,号光璧,万历十四年丙戌科三甲第84名进士。官至广东徽宁兵备副使。娶举人刘文征的女儿,续娶李氏、戴氏。刘文征,龙溪(一作海澄)人,嘉靖四十三年举人,未仕。
  三子汝志,庠生。配李氏、杨氏。
  长女,嫁庠生郑继裔。
  次女,嫁大司空(工部尚书的别称)朱天球的儿子、庠生朱笃叙。朱天球,字君玉,号淡庵,漳浦县城南郊朱厝人,嘉靖二十九年庚戌科二甲第60名进士,官至南京工部尚书,与林士章同为漳州府“五星聚奎”之一。
  三女,嫁御史柯挺的儿子柯叔豫。柯挺,字以拔,海澄三都(今厦门海沧)人,万历元年由顺天府中式第一名举人,称解元,万历八年庚辰科三甲第106名进士,官提学御史。
  林士章逝世时有孙男10个,孙女11个,曾孙男1个,曾孙女4个。其婚姻嫁娶情况如下:
  汝谐长子孚家,庠生,入太学,娶温州太守(知府的别称)陈公相的女儿。陈公相,字子显,号鉴塘,漳浦县鉴湖(大坑)后许人,系乌石“三凤”的外甥,万历十一年癸未科三甲第140名进士,历官温州知府、广西副使。
  汝谐次子孚宸,庠生,入太学,娶宪副(按察司副使的别称)张佐治的三女儿。张佐治,字思谟,号寅所,别号理吾,平和(今为云霄)西林人,万历二年甲戌科三甲第230名进士,历官浙江副使、天津兵备参政。
  汝谐三子孚宿,太学生,聘举人黄廷金的女儿。黄廷金,漳浦县杜浔桥头人,万历十三年举人,历官易门知县、太仓州知州。
  汝谐四子孚寰,聘刑部正郎(郎中的别称)戴以让的女儿。戴以让,字邦亨,号振宇,龙溪人,万历二十年壬辰科三甲第207名进士,历官刑部郎中、温州知府。
  汝谐五子孚采,聘右军都督佥事汪宏器的女儿。汪宏器,漳州卫人,万历五年丁丑科武进士,官漳州卫指挥、都督佥事。
  汝谐六子孚宰,聘庠生王嗣沂的女儿。王嗣沂,里籍未详。
  汝谐长女,嫁上饶令陈石卿的儿子、庠生陈必俊。陈石卿,海澄人,万历八年戊辰科三甲第115名进士,历官上饶、铅山知县。
  汝谐次女,许配礼部主事郑守德的儿子、中书舍人(后官大理寺副)郑廷升。郑守德,疑为杜浔屿头人郑尧俞,嘉靖十六年由莆田中式举人,选授翰林待诏,供事裕邸,升礼部主事。
  汝谐三女,许配刑部郎中徐表的孙、庠生徐斗的儿子徐曜鼎。徐表,号龙泉,漳浦县城东郊象墩人。嘉靖十一年壬辰科三甲第274名进士,官刑部郎中,以执法,左迁湖广理问。
  汝谐四女,许配大参郑时章的儿子郑某。郑时章,字文叙,龙溪人,隆庆五年辛未科三甲第129名进士,官江西左参政,进阶通议大夫。
  汝诏长子孚卿,庠生,娶宪副吴道迩的女儿。吴道迩,字学平,龙溪人。隆庆二年戊辰科三甲第145名进士,官广东副使。
  汝诏次子孚相,聘翰林庶吉士许獬的女儿。许獬,原名行周,字子逊,号钟斗,同安人。万历二十九年辛丑科会试第一名,称会元,殿试二甲第4名进士,官翰林院编修。
  汝诏三子孚震,又名友筠,隆武二年乙酉科举人。聘刑部郎中陈锦的女儿。陈锦,字端实,漳浦县人,万历十一年癸未科三甲第271名进士,历官刑部郎中、四川松藩副使。
  汝诏四子孚乔,庠生(林士章逝世时尚未出生,所以婚娶未详)。
  汝诏长女,嫁观政进士刘庭兰的儿子、庠生刘履恺。刘庭兰,字国征,号纫华,漳浦县杜浔涵头人,乌石进士林士宏的女婿,万历四年福建乡试第一名,称解元;万历八年庚辰科会试第十四名,殿试三甲第291名进士,在部观政,未仕而卒。
  汝诏次女,嫁宪副陈一洙的儿子、贡生陈绍枢。陈一洙,字国潢,漳浦县城西郊下学人,建府在县城西门内,称“三世总宪”府。万历五年丁丑科三甲第194名进士,官至四川按察使。
  汝诏三女,许配礼部仪制司郎中蔡献臣的儿子、庠生蔡谦光。蔡献臣,号虚台,金门人,万历十七年己丑科二甲第9名进士,官至布政使。
  汝诏四女,许配尚宝卿吴华的儿子、庠生(万历三十七年举人)长盛。吴华,漳浦县前亭刘下洋尾下厝吴人,万历十一年癸未科三甲第130名进士,历官尚宝卿、南京光禄寺卿、南京通政使。
  汝诏五女,许配侍郎石应岳孙、参戎(参将)石维磐的二儿子、守备石尚垣。石应岳,字钟贤,龙岩人,直隶来安籍。隆庆五年辛未科三甲第392名进士,官至户部右侍郎,与林士章同为漳州府“五星聚奎”之一。
  汝诏六女,许配翰林院检讨高克正的儿子、庠生高光藻。高克正,字朝宪,号中川,海澄人,万历二十年壬辰科会试第15名,殿试三甲第74名进士,选翰林庶吉士,授翰林院检讨。
  汝诏七女,许配副使曾应棨的儿子曾某。曾应棨,字若槐,海澄人,万历二十九年辛丑科二甲第9名进士,官至贵州按察使。
  曾孙男林学曾,系汝诏孙、孚卿的儿子,聘方伯(布政使的别称)蔡应科的孙女、太学生蔡拱明的女儿。蔡应科,字思成,号念质,龙溪人。隆庆二年戊辰科三甲第188名进士,历官布政使、南京户部侍郎。
  林士章的四个曾孙女,当时年幼,尚未许配。
  林士章的姻戚遍布闽南,形成一个巨大的关系网。
  六、关心民瘼 造福桑梓
  林士章为人“恪诚端慎,冲粹渊沉,貌温内朗,器度汪洋”。奉事双亲至孝。对诸兄弟和睦亲爱,禄赐多分给兄弟。对朋友能以诚相待,有困难的多给予帮助、安慰。同乡翰林编修林偕春(今云霄县前涂人)忤张居正,出为外官,林士章时为礼部右侍郎,不怕连累,赠金、饯别,并亲自远出送行,林偕春对此感激万分,致书答谢。对一些困苦贫寒的儒生,都给予周济。在京时,遇到有客死无法归葬者,常资助其扶柩归家;有的不能归家的,就在京城郊外买地给予掩埋。平生所为善事,枚不胜举。
  林士章为学不立门户,家庭相互师友,并严格教育子孙如何立身处世。次子林汝诏登进士后,授湖广永州府推官,将赴任时,士章告诫说:“你的职务是法官,执法要严,但不可轻率判人入狱;不可指摘别人的过失来使自己成名;不可疏忽取与。”林汝诏谨遵父训,为政平恕清慎,威惠并著。林士章的“三不可”告诫成为官员们施政的行为准则。
  林士章探花及第时,漳浦正是倭寇猖獗时期,民不聊生。林士章虽身在朝廷,而心中时时惦念家乡父老乡亲的安全。嘉靖四十三年二月,总兵戚继光在漳浦盘陀消灭倭寇,斩首数百级,而官兵殉难者80余人,福建巡抚为立忠勇祠崇祀。隆庆元年(1567年),在忠勇祠立《大都督南塘戚公功德碑》,林士章时任翰林院编修、经筵讲官,欣然为功德碑书丹,记述这垂之百世的功绩。万历三年(1575年)前后,漳浦县西湖为湖旁居民侵占为私有,知县房寰下令收复西湖,凡“筑为田园室庐及规以饲鱼者,悉还之官。”邑民为歌颂房寰功德,请曾任右副都御史、龙溪人蔡文撰《复西湖记》,林士章时任礼部右侍郎,为该碑记篆额,为碑记增色。万历二十年,分守漳南道的福建左参政邹墀将离任,漳州官民为其建“遗爱祠”,表示对邹墀廉政爱民的怀念,林士章时已归隐在漳州城北长桥土城多年,深知邹参政的德政,于是,带头同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后为南京工部尚书)朱天球、户部左侍郎卢维祯、户部右侍郎石应岳等40多位缙绅为其立《大参藩邹公遗爱祠碑记》。
  林士章任过国子监司业、祭酒,会试分考官,礼部左右侍郎、尚书,一生都是当文化教育的长官,为中国古代文化教育贡献毕生精力,现《钦定国子监志》记述甚详。他还关心家乡的教育。镇海卫儒学虽建学多学,制度尚未完善。万历元年,儒学教授陈惟一上任后,创立乡饮制度,邀请有德行的老者为乡宾,参加乡饮,按礼进行,仪制肃然。为海隅风教树立榜样。林士章时任南京国子监祭酒,极其赞许这个创举,为其撰《学博木湾陈先生创行乡饮记》。万历二十五年,平和县重修儒学,并建尊经阁,林士章为撰《平和县重修儒学始建尊经阁碑记》,记中说:“能尊然后经正,经正然后道明,道明然后学修,学修然后仁义中正之途入。”精辟地阐明尊经的重大意义。万历二十六年,漳浦县知县杨材重修儒学大门,林士章为其撰《漳浦县重修儒学大门记》,记中说:“是举也,官不烦帑,民不烦役,节约也;大而匪侈,丽而匪奢,中则也。考德问政,协于舆情。”赞扬知县杨材兴学重教的功绩。
  嘉靖末年,漳州城北郊长桥一带溪水经常泛滥,淹没良田,林士章体恤民众,出资修筑堤岸“障溪水之潦,使入东海”。百姓名其岸为“翰林岸”,以感戴林士章的恩德。万历九年,林士章致仕后居漳州城,他感到石码临九龙江西溪之滨,是一个具备开发为商埠的好地方,于是,他首先在石码设店铺,以“天地玄黄,宇宙洪荒”为店铺的编号,开发石码街市,为繁荣漳州经济作出贡献。
  嘉靖间,同乡好友叶期远(云霄西林人)先以女许配给吴家,后来反悔,改许杨家。女誓死必定要嫁给吴郎,投水被救,吴母来探望,叶女即与吴母归吴家。叶期远时任户部员外郎,气愤万分。林士章得知此消息,知道叶期远正在骑虎难下,赶忙写信给叶期远,祝贺叶家有贞女,光耀门楣,叶期远也只好顺水推舟,从而成全叶女与吴郎的婚姻。又诏安友人陈鸣球,家贫力学,性至孝,精研理学,与林士章交情甚笃。万历间卒,林士章十分婉惜,为其题墓碑:“明处士钦斋陈先生墓”。万历十七年,林士章的学生、浙江副使赵范请求为其父赵大清撰写《墓志铭》。赵大清,字淑宽(清时避讳,改以字行),号南田,家住漳浦佛潭桥下赵社。嘉靖间,聘请林士章为家塾教师,教督其子赵范读书,东君、西宾情谊颇深。赵大清卒于万历二年,其时未撰志铭,万历十七年,赵范生母黄氏逝世,请云霄林偕春撰《墓志铭》,而把其父的《墓志铭》恳请老师赐撰。林士章为其撰《诰赠奉直大夫、户部陕西司员外郎、南田赵公墓志铭》。万历二十五年,林士章应徐斗之请,为其父、原刑部郎中、姻翁徐表读书处撰《仙峰岩记》,记述徐表英才特出,得山川之灵秀,终为一代名人。
  林士章是漳州府五个鼎甲三及第的第四个,是漳浦县唯一的探花及第者,且官至南京礼部尚书。他的祖祠海云家庙(乌石大厅)悬挂“探花及第”匾和“忠爱”匾,并雕像崇祀。祖祠前竖立一座八角底座的鼎甲规制的石旗杆夹,至今留存。
  林士章一生显荣,漳州府及漳浦县共为其树立坊表八座。嘉靖间,在漳州府城立“六科文魁”坊、“七科进士”坊,为林士章等中式举人、登进士而立的坊表;嘉靖四十三年,在漳浦乌石海云山下的倒亭隙,为林功懋、林策、林一新、林士章等乌石科举仕宦13人立“云岳钟秀,科第世家”坊;万历三年,在漳浦县城南大街城隍庙口为林士章及祖林竦、父林烽立“崇恩坊”;万历九年,在漳州府城双门顶(今香港路步行街)为林士章立“尚书、探花”坊,此坊保存完好,现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约万历二十六年,在漳州府城为漳州府同时在世的尚书林士章、朱天球、戴燿,侍郎卢维祯、石应岳立“五星聚奎”坊;万历二十八年,在漳浦县北郊长桥大路边立“皇明钦赐葬祭”坊;清乾隆十四年(1749年),因扩建街道,原在府城西仓巷口的“世联甲科,天笃贞义”坊移建在东门外赤岭关帝庙右边。坊为乌石六世祖妈、林聪妻陈氏而建。林士章等子孙凡科举仕宦、封赠任子等均名列坊上。此坊与城中“尚书、探花”坊为漳州最大最精美的坊表,今此坊仅存一构件在关帝庙中。
  林士章的文稿没有整理出版,使今天要研究林士章的学者没有资料可参阅,这是一件极其遗憾的事。林偕春在《祭南大宗伯林讳士章璧东探花文》中说:“谓公朱老,请益有日。或偕名山,共理残帙。勒成一家,以光遗逸。而不可待,此愿奚毕。”当时,林偕春就深感没有为林士章整理文集而遗憾。不久,林汝谐、汝诏兄弟也逝世,他们同样也没有为父亲整理出版文集。然而,这不能责怪他们,文集没有出版有其社会背景。
  万历元年,张居正在内阁中逐走首辅高拱,而代之任首辅,权力集中于一身,时称“权相”。林士章任国子监祭酒、礼部左右侍郎就是在张居正的领导下工作的。万历六年,张居正父丧,按礼节应归家守丧三年。而朝中官员多数都联名要求其“夺情”,继续留任首辅,而礼部尚书马自强、侍郎林士章、王锡爵反对其“夺情”留任,于是就得罪张居正。万历九年二月,升为南京礼部尚书,实际是被排挤出京。五月,再三上疏致仕。万历十年六月,张居正卒,皇帝下令抄其家,张家家破人亡,其亲信也受到连累。其继任首辅的申时行是嘉靖四十一年壬戌科的状元,他处事圆滑,在接任首辅后,立即推荐同科探花余有丁入阁。十二年十一月,余有丁卒。十二月,申时行马上推荐同科榜眼王锡爵入阁,这是明代唯一的同科鼎甲三及第同时期入阁把持朝政。王锡爵至二十二年二月致仕,执掌朝政10年多。王锡爵性情刚烈,平素与林士章不相融洽。申时行等人以清除张居正的势力为名,排除异己,树立自己的权威,林士章自然成为其排除的对象。所以,林士章致仕家居后,虽不惴惴惧祸,但处事却十分谨慎,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这就是他迟迟不出版文集的主要原因。
  我们现在从志书、碑刻等可查到林士章的文章有《漳浦县重修儒学大门记》、《平和县重修儒学始建尊经阁碑记》、《学博木湾陈先生创行乡饮记》、《仙峰岩记》、《诰赠奉直大夫、户部陕西司员外郎、南田赵公墓志铭》、《日观赋》等;并有为《大都督南塘戚公功德碑》书丹、为《复西湖记》碑篆额及题写长桥土城门上匾额“迎台门”、“孚兑门”的笔迹传世。
  附录
  (1)原任南京礼部尚书林士章并妻累赠夫人柳氏谕祭文
  万历皇帝朱翊钧
  维万历三十年岁次壬寅九月初五日,皇帝遣福建布政使司左参政孙光启,谕祭原任南京礼部尚书林士章,并妻累赠夫人柳氏曰:维尔器资端雅,操履清纯。甲第抡魁,词坛振藻。佐编摩于史局,裨启沃于经帏。敷教辟雍,多士繇之兴起;考文宗伯,五礼藉以谆庸。当飨用之方殷,遍乞身而勇退。东山自适,北斗弥高。丧此典刑,良深轸惜。特颁谕祭,爱及令妻。眷旧德之如存,尚歆承其无教。
  (2)祭南大宗伯林讳士章璧东探花文
  林偕春
  作者简介:林偕春,字孚元,号警庸,别号云山居士,漳浦六都前涂(今属云霄县)人。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乙丑科进士,选庶吉士,历官翰林编修、湖广参政。著《云山居士集》。
  梁岳降神,笃生贤哲。为国柱石,作时俊杰。遵养林皋,望悬朝籍。云胡不慭,而倏鹤驭。
  呜呼!公之生也,紫气呈祥。迨其将第,班芝荐芳。鼎甲崔巍,公则连登。史馆编摩,公则裁成。成均道尊,公则两京。宗伯位重,公则寅清。天之厚公,岂为身荣;公之终也,台星掩辉。狂风夕震,川腾屋坠。朝失老成,昺所畴咨。邦无耆旧,孰树表仪。后生小子,无所宗师。门人故吏,伊何质疑。天之丧公,岂直公悲。
  呜呼!绿野新开,槐堂敷荫。山川渐佳,风月无禁。公于其间,政可夷犹。呼朋赋诗,傲睨九丘。永保眉寿,长迓天庥。公子若孙,捧觞长祝。公亲若故,问寒与燠。今其已矣,人百奚赎。呜呼!公寿近耄,公福用飨。公志已售,公报方昉。吾漳如公,亦岂有两。所未满者,幼子尚稚。执仗哀号,令人鼻酸。虽然孤遗,萱慈在侍。令子孝友,岂遗其弟。公于九京,可以长寐。
  忆昔从仕,出公后尘。蒙公指示,不啻至亲。己而外徙,归伏林壑。望公云泥,徒尔落落。及公悬车,矩在迩。又以越舍,不获提耳。谓公朱老,请益有日。或偕名山,共理残帙。勒成一家,以光遗逸。而不可待,此愿奚毕。
  拜哭公堂,环视公木。公不可起,吾其谁作。敬摛一章,聊写胸臆。束刍以从,神其来格。
  (3)明资政大夫、南京礼部尚书璧东林公暨元配夫人柳氏合葬墓志铭
  赐进士出身、资政大夫、礼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予告、前经筵日讲、国史副总裁官、鲁国门人于慎行顿首撰文。
  赐进士第、通议大夫、户部右侍郎、前提督操江军务、右副都御史、两京府尹、户科都给事中、翰林院庶吉士、姻眷生石应岳篆盖。
  赐进士出身、徵仕郎、翰林院检讨、纂修国史、姻晚生高克正书丹。
  万历庚子八月二十四日,吾师璧东先生考终里第,门人慎行屏居谷城山中。越岁闻哀,为位而服。又越一岁,伯、仲二君奉大司空朱公(指南京工部尚书朱天球)状,走使万里,征志与铭。行也泣而受命,幸以樗材,蚤辱大造,步趋词苑,岁月滋深。吾师立朝、行已大节,固窃窥其一二矣。即微二君之请,忍无以不朽吾师?矧其借长者之言。
  按状:公姓林氏,讳士章,字德斐,璧东其别号也。上世为福清人,出唐九牧之裔,中叶有讳安者,迁于漳浦,居海云麓之乌石山,谓之乌石林氏,人文蕃盛,称浦望族。大父讳竦,考父讳烽,皆以公贵,赠通议大夫、礼部右侍郎兼翰林院侍读学士;大母柳氏,母蔡氏,皆赠淑人。蔡淑人之妊公也,所居寝室常有赤光曣,比降之时犹见之。儿时,沉默聪颖,志意不群。稍长,博闻善记,为文有大雅风,学士万安朱公国士遇之。
  嘉靖戊午,以诗举于乡。明年己未,升于秩宗,对廷,赐一甲第三人及第,授翰林编修。当世庙末年,词臣待诏金马,多以供奉承恩,公独闭户下帷,沉潜经籍,修饬矩度,谢绝泛交,意晏如也。壬戌,丁内艰归。丙寅,除补故官。先以宗人偕计,避不入闱,至岁戊辰,乃为会试分考,得俊为多。出则擢国子监司业,大司成豫章王公,公之座主也,同为国师,士侈谈之。王公务持大体,而公佐以严密,考课绳纠,无所假贷,诸生交心服焉。己已,丁外艰。壬申,服除,以久次,起家南京国子监祭酒。癸酉,改北。公为大司成,绳矩如前,而济以敦大如王公。法崇雅黜浮,粹然一轨于正,两都人士蒸烝向风矣。念太学诸生卒业而归,格于里选,疏令从其省试,欲诣京兆所司檄遣,士多成就,至今便之。甲戌,升礼部右侍郎,兼翰林院侍读学士。故事,从太学转部少选,乃兼北门,两衔并拜,时谓特恩,其后,率以为常矣。丁丑,改左,兼官如前。时,上旬御经筵,公补讲官。重修会典,为副总裁。公雅志献纳,既列经帏,思以启沃自效,早夜订正讲义,先期肄习宿斋,祗畏如在御前。入馆,考证古今,捐益时宜,史臣多受成焉。公雅谙练朝典,明习星历、堪舆诸书。在部六年,朝堂陵庙,日有修举,谋画其间,诸司之政,较如指掌,有所主议,吏人祗服。
  会相国居忧,廷中诸公连名疏保,关西马公为大宗伯,公及王公为佐,相顾慨然,以为典礼之司,伦纪所系,当为名教守之,皆不列名。相闻而慊,忍未有以发。已而,马公入阁,王公以告去,而公所以同事,多不相谋。时以职事谒相,相遇公落落,无所唯阿,而与他僚甚昵,识者以是重公,而言者瞯其形似,以是睨公,又无可中也,乃捃摭里人细事,传入白简。赖上圣明,不遽为动。而太学诸生至群诟言者之门,谓:“林先生品第何等,而衔骨及之。不有天道耶!”时,公去国学已数年,其风声所激,士犹如此,而归志因决矣。顷之,升南京礼部尚书,道中再疏,陈请甚力,得旨,以尚书致仕。
  公故居邑城,厌其喧嚣,乃卜郡郊东北之长桥,风气淑美,相而乐之,因筑小坞其间,为池、梁、台、榭,可以游观,潮汐往来,林木映带,居然一名胜也。平生被服朴素,俭于儒生,亦无声色之娱。客至,盘飡相对,倘佯山水,谈说古今,有东皋栗里之风焉。气骨矫健,精力过人,年几八十,饮啖、步履若逾强壮,立谈纚纚,常至夜分,盖澄神习静,佐以调摄,非独得天厚也。悬车高卧可二十年,士林羡之。卒之前期,地震三夕,人以为异,距生嘉靖甲申十一月三十日,春秋七十有七矣。方公易箦,时伯、仲二君皆仕在官,奉讣奔号,皆不逾时而至。已,守臣以状闻,上为悼惜,遣藩称制,临祠者再,中书舍人持节治葬,皆备物也。
  公为人恪诚端慎,冲粹渊沉,貌温内朗,器度汪洋,不可涯涘,盖纯然金玉君子也。及第闻喜之夕,诸伯叔兄弟同试在坐者,皆为欢跃不已,视公,殊不动颜,坐且齁鼾,其恬于宠辱如此。孝友至性,过绝恒情,奉事二亲,尽力尽思,不愆于礼。始,蔡淑人之圹在赠君右方,一夕,梦淑人卧于水中,觉而陨瑰玟焉,启其藏信,乃迁于左,人称孝感云。所居去先祠、墓百里而遥,春秋霜露,躬往扫除,必哭尽哀。御诸兄弟,禄赐均须多濡泽者,一门雍睦,恩谊恻然。其与人交,推诚折节,闻所喜苦,若终身之。能容人过,即可忿捐,亦以情恕,而疾恶则如仇焉。人有恬节孝义,见辄崇奖。儒生寒素,多所周给,不言有无。其在长安,有客死无归者,常为资遣,即不能归,至买城壖隙地以掩其骼。平生所为,多此类云。
  为学不立门户,惟事躬行,家庭师友,砥砺交修,以六经之言,互相开发,不为虚谈。仲君司理,辞行,公曰:“若为法吏,毋轻入人;毋摘人过失,以成己名;毋忽取予。”仲君受命惟谨,有明恕称。始,公转南曹,未上,及仲君秩满,即进阶资政大夫,盖已无意世事久矣。
  元配柳氏,世馨女,封孺人,累赠夫人,先公嘉靖壬戌年卒;继配郑氏,生员锐女,累封夫人,壶仪内范,各具制词。子男三:长汝谐,以荫历南京右军都督府经历(后官至兵部郎中兼督府参军),驯雅有文,称其家声,娶大参王健女,继娶生员陈桧女(又娶胡氏、邓氏);次汝诏,万历丙戌进士,由南吏部郎中历浙江参议(后官至广东徽宁兵备副使),恪恭明允,为时俊硕,娶春元刘文徵女(续娶李氏、戴氏),俱柳出;次汝志,幼,侧出(妾白氏出,庠生,配李氏、杨氏)。女三:长适庠生郑继裔,柳出;次适庠生朱笃叙,大司空(工部尚书朱天球)子也;次适御史柯挺子叔豫,皆侧(许氏)出。孙男九(后增至十):孚家,娶温州太守(官至广西副使)陈公相女;孚宸,娶宪副(官至天津兵备参政)张佐治女,俱庠生;孚宿,太学生,聘春元(官至太仓知州)黄廷金女;孚寰,聘刑部正郎(官至温州知府)戴以让女;孚采,聘右军都督佥书汪宏器女;孚宰,聘庠生王嗣沂女,皆汝谐出。孚卿,庠生,娶宪副吴道迩女;孚相,聘翰林(庶)吉士许獬女;孚震(改名友筠,南明隆武乙酉举人),聘刑部郎中(官至四川副使)陈锦女,(又增孚乔,庠生,聘娶未详)俱汝诏出。孙女十一:自谐出者四,长适上饶令陈石卿男、庠生必俊;次许配中书(后升大理寺副)郑廷升男;三许配庠生徐斗男曜鼎;四许配大参郑时章男。自诏出者七,长适观政进士刘庭兰男、庠生履恺;次适廉宪陈一洙男、庠生绍枢;三许配(礼部)仪制司郎中(官至布政使)蔡献臣男、庠生谦光;四许配尚宝卿(官至南京通政使)吴华男、庠生(后为举人)长盛;五许配参戎石维磐次男、守备尚垣;六许配翰林检讨高克正男、庠生元藻;七未配(后配副使、升贵州按察使曾应棨男)。曾孙男一:学曾,孚卿出,聘方伯(官至南京户部侍郎)蔡应科男、太学生拱明女。曾孙女四。墓在浦西郊之举贤山,敕中书毕懋康督建,工竣以癸卯年二月十四日,公即幽宫,奉诏以夫人袝礼也。
  门人行曰:吾知吾师,而信朱先生之状徵也。夫名实之际,难言哉!士患不能为,而不知有所不为;慕为可欲,而不知有所不欲。斯暗修之风鲜,而波日流矣。吾师乎!吾师乎!方柄臣之隆,附者皆向其利,胡为独集于枯;及其更也,又皆窃借为名,胡为而默默也?夫非无为所不为、欲所不欲者欤!夫士诚有不为不欲之节,以御于世,而治忽乃可言矣!直目为恂恂德让,有先民长者之风,恶识其为卓荦哉!弟子惟不能学,敢揭其所未尽,以告太常之议谥者,而系之铭曰:
  郁彼佳城,在海之壖,在山之麓。考卜维公,皇则锡命,此维与筑。吏人缩版,内史莅之,以夏其屋。皇皇牧伯,奉是策书,临穴而祝。公神在天,公名在世,魄于此复。协维小君,以康厥后,绵绵祉福。门人诔德,质而不史,以恂来服。海滨君子,其永有师,时维士鹄。
  〔相关链接〕
  撰文者于慎行,字可远,更字无垢,号谷山,山东东阿人。明隆庆二年(1568)进士,是林士章为该科会试分考官所录取之俊彦。历官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著《读书漫录》、《谷城山馆诗集》。
  篆盖者石应岳,字钟贤,龙岩连城人。明隆庆五年(1571年)进士,官至户部右侍郎,撰《崇祀理学真儒疏》等。
  书丹者高克正,字朝宪,号中川,海澄(今属龙海市)人。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进士,官至翰林院检讨。著《玉堂初稿》、《木天署草》。
  撰行状者朱天球,字君玉,号淡庵,漳浦县城南郊朱厝人。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进士,官至南京工部尚书。著《湛园存稿》。
  坟墓督建者毕康,字孟侯,安徽县人。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进士,历官中书舍人、御史、顺天府丞、右佥都御史、巡抚郧阳、南京通政使、兵部右侍郎、南京户部右侍郎。万历二十八年至三十一年(1600~1603年)奉旨督建林士章坟墓。在此期间,因同乡、安徽南陵人管橘任长泰知县,所以常至长泰县游览,《长泰县志》存其吟咏诗三首。
  (注:该《墓志铭》石刻收藏于县博物馆,为宝贵历史文物。本文据原石刻抄录,文中括号内夹注系作者所加。)
  本文参阅资料:
  (1)《明实录》 (2)《明史》 (3)《钦定国子监志》 (4)《闽书》
  (5)《福建通志》 (6)《漳州府志》 (7)漳浦县志》 (8)《镇海卫志》
  (9)《平和县志》 (10)《历代金殿试鼎甲朱卷》 (11)《明进士题名碑录》
  (12)《中国历代状元、榜眼、探花》 (13)《八股文观止》 (14)《林士章谕祭文》
  (15)《林士章墓志铭》 (16)《云山居士集》 (17)《漳浦历代碑刻》
  (18)《乌石宗谱》 (19)云洞岩摩崖石刻 (20)紫薇山摩崖石刻

知识出处

漳浦文史資料1-25辑合订本下册

《漳浦文史資料1-25辑合订本下册》

本书共11辑,收录了漳浦1996~2006年的文史资料。包括《闽南 第一洞——国道324线盘陀岭隧道建设纪实》、《车本公路建设记实》、《漳浦矿产资源的勘探与利用》等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林祥瑞
责任者
林士章
相关人物
林竦
相关人物
王春泽
相关人物
林烽
相关人物
林纯一
相关人物
林永春
相关人物
林一阳
相关人物
林一初
相关人物
林成纲
相关人物
林维翰
相关人物
林维祯
相关人物
林维参
相关人物
林维则
相关人物
林士范
相关人物
林士角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漳浦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