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浦剪纸史话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浦文史資料1-25辑合订本下册》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2082
颗粒名称: 漳浦剪纸史话
分类号: J528.1
页数: 4
页码: 1519-1522
摘要: 本文记述了漳浦县位于福建省,是一个有着悠久剪纸历史和丰富民俗文化的地区。早在汉唐时期,民间妇女就开始使用金银箔和彩帛剪成花鸟等图案装饰鬓角,后来逐渐发展成剪纸艺术。漳浦剪纸以其精美的工艺和广泛的应用而著名,被视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一。在漳浦剪纸的发展过程中,得到了政府和文艺部门的支持和推广,使其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剪纸已成为漳浦的重要文化品牌和旅游资源,展示出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民间艺术的魅力。
关键词: 漳浦县 剪纸 史话

内容

剪纸是中国传统装饰艺术的一种。早在汉唐时代,民间妇女即有使用金银箔和彩帛剪成方胜花鸟贴鬓角为饰的风尚,可以说是剪纸的滥觞。后来逐步发展,在节日中,用色纸剪成各种花草、动物或人物的故事,贴在窗户上(叫“窗花”)、门楣上(叫“门签”)作为装饰,也有作为礼品装饰或刺绣底样之用的。据《中国工艺美术大辞典》介绍,剪纸大致可分为简刻与繁刻二类,“我国北方以粗犷豪放、造型简练著称,属于前者;南方以构图繁茂、精巧秀美闻名,则属于后者。”毫无疑问,漳浦剪纸应属于繁刻一类。
  剪纸,漳浦俗称“铰花”,属于闺阁“女红”手艺之一,原仅作为刺绣底样用的,后逐渐从从属地位脱离出来,自成一种艺术品种。早在唐宋时期,漳浦就已有剪纸活动,据清康熙版《漳浦县志》记载“元夕,自初十日放灯,至十六夜乃已。神祠、家庙或用鳌山运傀儡,张灯烛,剪采为花,备极工巧。”事实上,“剪采为花”的民间剪纸艺术创作,不但在一年一度的元宵节,在神祠家庙中进行;而且在城乡、在家庭,人们生辰寿庆、婚嫁喜事、逢年过节时,都要剪些“鸳鸯”、“龙凤”、“牡丹”、“鱼草”、“鹿”等组成的鞋花、篮花、肚围花、猪头花、瓶花、饼花作为寿庆礼花,互相赠送应酬。特别是农(渔)家女出嫁,总要拿出精心制作的衣、帽等12件嫁妆带到婆家去,以显示自己的聪颖天资和心灵手巧。这些风俗的传承,无疑地促进了漳浦刺绣以及作为刺绣底样的剪纸的发展。
  漳浦剪纸事业的广泛又迅速的发展,漳浦剪纸艺术的划时代的提高,那是建国后的事。50多年来,在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以及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方针的指引下,漳浦县文化和有关部门对蕴藏民间丰富的剪纸传统艺术进行发掘和整理,对散存民间的艺人或请上来,或派人下去,帮助他们进行创作,总结推广他们的经验,给他们提供参观学习交流的机会,并成立社团,定期或不定期举办培训班、展览,出版剪纸专集,开展中外文化交流,择其要者有:
  1959年在城关、旧镇举办剪纸培训班,聘请陈金、黄素为老师指导,陈秋日、高秋云、郑小蕊等为第一批学员。
  1959年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编印出版有史以来第一本《漳浦剪纸集》,该书收集古今题材的剪纸作品55幅。
  1965年,剪纸新秀陈秋日、高秋云等人被聘到漳浦美术剪纸艺术社工作,进行剪纸艺术生产,为剪纸走向市场探讨路子。
  1974年,组织美术工作者林松木、高钱厚等与剪纸艺人合作,创作了《曙光初照》、《夜送农机到山村》等现代题材的作品,参加全国性展览,多件作品获奖。
  1979年,编印出版了《漳浦剪纸》第二集,向国庆30周年献礼,该书收集漳浦剪纸作品101幅,艺术水平大为提高,反映生活更加广阔。
  1983年7月下旬,女青年剪纸艺人陈秋日应邀赴斐济表演剪纸艺术,这是漳浦县剪纸艺人第一次出国。
  1985年春节期间,漳浦与广东佛山、河北蔚县等九省十县市举办民间剪纸联展,加强了交流,扩大了影响。
  1985年,漳浦剪纸艺人黄素、林桃、陈秋日七人被中国剪纸研究会吸收为会员,一县而拥有7名全国会员,说明漳浦剪纸实力。
  1986年9月,剪纸艺人陈秋日随团访问日本,进行剪纸艺术表演,在日本引起轰动,传媒多有报道。
  1989年12月,省“芳草计划”100个示范点之一的漳浦县民间美术研究会成立,该会以研究剪纸为主,旁及其他民间美术门类,已建立100名艺人档案,创办了一处常年性陈列室。
  1990年5月18日,台胞卢湧泉先生将台湾故宫博物院珍藏画复制品30多件题送县民间美术研究会。
  1992年,我县陈秋日、欧阳艳君、黄丽茹的剪纸作品参加中国首届农民书画赛、均获优秀奖。
  1993年元月,省群众艺术馆组织八大类、335件工艺美术作品赴菲律宾展览,其中我县剪纸作品30余件,黄素、林桃、陈秋日荣获入选证书,县文化馆荣获组织奖。
  1993年12月,漳浦县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剪纸)之乡,省文化厅副厅长庄宴成、省群众艺术馆馆长陈秋平专程莅临授匾。
  1995年,高少苹创办荣浦工艺美术社,这是我县第一家以民间剪纸与工艺美术相结合、走向市场的民营企业。
  1995年4月,在同安举行的省第八届民间绘画研讨会上,我县组织一篇论文和20余件剪纸作品参加研讨和展览。《百猫图》、《大猪花》、《取之于民、造福于民》获优秀作品奖,陈秋日被省文化厅授予优秀辅导员称号。
  1995年9月28日至10月15日,县民间美术研究会应邀组织149幅剪纸精品参加’95上海桂花节,轰动申城。展出期间,县领导前往上海举行在沪乡亲座谈会,加强乡谊,促进经济交流。
  1996年春节期间,应新加坡历史博物馆的邀请,陈秋日随厦门闽风南播展览团,在新加坡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剪纸表演,普获赞誉。
  1996年7月,在漳平举行的省第五届民间现代绘画交流展上,我县40余幅剪纸作品参展。陈斯婕的《十二属相》等幅获优秀作品奖。
  1996年10月,省农民书画研究会、省艺术馆联合在福州举办省农民书画展览,陈斯婕的剪纸《妞妞》获二等奖。县实验小学学生许婷艳的剪纸作品也同时参加全国少年儿童美术作品大赛、荣获铜奖。
  1998年6月,《陈秋日剪纸集》由福建美术出版社出版,这是我县有史以来第一本个人剪纸集。中共福建省委副书记何少川、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袁启彤等为该书题字题词。该书共收集陈秋日各时期剪纸作品《富贵孔雀图》等100幅。中共漳浦县委宣传部为该书举行首发式。
  1998年8月,漳浦剪纸的发祥地——旧镇在文化站举办常年性剪纸展览。共展出剪纸老艺人黄素、林桃、陈来及其学徒剪纸作品100多幅。
  1999年2月3日,漳浦县文化局批准文化馆成立漳浦县剪纸艺术中心,文化馆馆长周毅军为中心主任。该中心旨在弘扬优秀传统艺术,繁荣和发展民间剪纸艺术,开展有偿服务和剪纸艺术商品经营活动。
  1999年2月19日至29日青年剪纸女艺人张峥嵘应邀参加漳州市组织的赴澳大利亚福建同乡会联谊会活动,进行剪纸艺术表演,并将带去的100多幅剪纸作品分送乡亲。这是继陈秋日之后第二位出国传艺的剪纸艺人。
  1999年3月19日至29日,漳浦县剪纸艺人陈秋日、高少苹应邀参加福建与德国莱法州结好十周年商品展销会,通过剪纸作品的展销,加深友好,扩大影响。
  1999年3月,为了向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献礼,由福建美术出版社出版第三集《福建漳浦剪纸集》问世。该书由中共漳浦县委宣传部编,全国政协副主席王兆国、原全国政协副主席杨成武、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院长张仃、省文化厅厅长吴凤章、中国民间剪纸协会会长倪凤皋分别题词,县委书记沈元坤为本书作序。该书共收集漳浦剪纸作品230多幅,全面深刻地反映新时期漳浦的剪纸艺术水平。
  1999年7月3-4日,漳浦县成功地举办’99福建漳浦剪纸艺术节,其规模之大,效益之好都是破天荒第一次的。艺术节收到中国艺术研究会、中国戏剧家协会等团体的贺电,收到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彭冲、全国政协副主席王兆国、原全国政协副主席杨成武、中国民间剪纸协会会长倪凤皋、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院长张仃、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袁启彤、省政协主席游德馨等的贺电和题词,有关领导、专家学者,全国部分剪纸之乡的代表,关心支持漳浦发展的各级领导、人士,境内外客商,新闻单位领导及记者近千名海内外来宾出席盛会。
  3日上午1万多人参加开幕式,观看16支文艺踩街队表演;3日下午部分代表参加剪纸艺术研讨会和《福建漳浦剪纸集》首发式,他们还参观漳浦实验小学和漳浦职专两个剪纸基地,参观漳浦剪纸艺术展,观摩黄素、林桃、陈瓠来及中青年剪纸艺人的表演。晚上观摩了专场文艺晚会。
  原中宣部副部长、原文化部长、著名诗人贺敬之,著名作家刘征应邀参加艺术节,他们分别向县图书馆、漳浦一中逸夫图书馆赠送了亲笔签名的《贺敬之诗集》、《柯岩小说集》和《刘征诗书画集》。
  艺术节期间,各级政府和有关单位借艺术节客商云集的机会,进行名优特产品展示展销,还与韩国、澳大利亚、新加坡、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客商签订10个投资项目,共引来3300万美元的投资,取得可观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999年7月中旬,在建阳举行福建省第六届现代民间绘画、研讨会。漳浦县带去论文5篇、剪纸20多幅,陈斯婕、李小燕各一幅作品获优秀奖。
  1999年6月16日,福建日报第8版刊载县委书记沈元坤、县长钟禄贵的文章:《神剪生五彩金浦开奇葩》,同版配发林桃的《出海》等4幅剪纸作品。
  1999年11月4日,我县剪纸新秀高少苹应邀参加全国农村妇女双学双比十年成果展览会,现场做剪纸表演,朱镕基、胡锦涛等中央领导人观看她的表演,并与她亲切握手,温宗宝副总理还与她合影留念,对她说:“福建女性心灵手巧,真不简单!”
  1999年12月23日,中国文化报第6版刊登刘丽英的《剪刀下的绚丽世界——剪纸老艺人林桃写真》,同时配发了林瑞红的摄影作品6幅和3幅林桃的剪纸作品,全面介绍林桃的剪纸艺术。
  2000年11月,秋日剪纸艺术馆在漳浦城关中华路开馆。该馆面积60多平方,展出剪纸精品300多幅(品种),对展示剪纸艺术,交流促进剪纸发展起到一定作用。
  2001年5月,剪纸新秀高少苹自筹资金在位于政府宾馆前面的金芳楼,办起了高少苹剪纸艺术馆,展示多年来的剪纸精品100多幅,现场为海内外参观者表演剪纸,同时也作为洽谈业务的场所。
  2001年至2002年,欧阳艳君、游雪美、蔡小丽先后在城关办起剪纸工作室,使我县剪纸事业形成规模,呈现群星璀灿的局面。
  2002年10月,我县著名剪纸艺人陈秋日被评为省二届工艺美术大师,同时,剪纸新秀张峥嵘、高少苹被评为工艺美术名人。
  2003年9月23日,在我县被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艺术(剪纸)之乡10周年之际,由省文联、漳浦县政府联合主办了“庆贺林桃百岁寿辰·弘扬漳浦剪纸艺术”活动。活动期间,国际东西方艺术家协会(纽约)民俗委员会、南京民俗艺术中心向林桃颁授“中国民间毕加索”铜匾,省文联、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向林桃颁授“剪坛巅峰”铜匾,县委,县政府向林桃颁授“百岁花姆”铜匾,市文联向林桃颁授“誉满神州”铜匾。9月26日至10月6日,在县博物馆举办了漳浦县剪纸艺术作品展。还摄制电视专题片、在《金浦报》编印专刊。
  2003年9月,我县召开林桃剪纸艺术研讨会、参加学术研讨会的有来自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艺术评审组召集人、南京东南大学美术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张道一、南京大学民俗艺术研究室主任、教授、美国东西方艺术家协会副主席兼民俗艺术委员会主席陈竞,福建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汪梅田等各地专家学者及本县民间剪纸工艺家等100多人。
  研讨会上专家学者发表论文21篇,由林五四主编,何友麟、林永章副主编,陈建新责编的《林桃剪纸艺术研讨文集》编印出版。该论文集论述了林桃剪纸创作题材、独特艺术风格的形成,艺术特色和艺术成就、民俗意义。
  2003年9月26日,县委、县政府在向林桃授匾的同时,也分别向黄素、陈瓠来颁授“长寿花姆”铜匾。
  黄素1908年生于旧镇镇,15岁时已是村里出名的剪纸能手,1960年作为文艺界的代表参加了福建省群英会,1962年被授予福建省劳动模范,1965年应聘进入漳州市工艺美术公司工作,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被县文化馆聘为剪纸教员,专门从事剪纸创作和培训工作,为我县剪纸艺术的传承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一代宗匠、德艺双馨的民间剪纸艺术家黄素于2004年2月7日在旧镇辞世,享年96岁。县文联、县剪纸艺术研究会为她隆重举行追悼会。省文联、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及市、县有关单位、领导发来唁电、送来花圈。我们深情地缅怀她善良真诚的优秀品质、赞颂她为漳浦民间剪纸艺术所作出的奉献和不可替代的功绩。

知识出处

漳浦文史資料1-25辑合订本下册

《漳浦文史資料1-25辑合订本下册》

本书共11辑,收录了漳浦1996~2006年的文史资料。包括《闽南 第一洞——国道324线盘陀岭隧道建设纪实》、《车本公路建设记实》、《漳浦矿产资源的勘探与利用》等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黄以结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漳浦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