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系山海 硕果永存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浦文史資料1-25辑合订本下册》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2055
颗粒名称: 情系山海 硕果永存
其他题名: 记原漳浦县委书记黄步翔
分类号: K827
页数: 3
页码: 1440-1442
摘要: 本文记述了黄步翔是漳浦县解放后的第十二任县委书记,在任期间领导全县进行农田基本建设,提高农业产量,重视农业发展。他也推动工业发展,引进“三资企业”和“三来一补”企业,增加工业产值。他还对漳浦的矿产资源和自然资源进行综合勘察,为日后生产提供资料积累。他最被人们念想的是在八十年代初期带领全县人民大念山海经,产生了巨大社会影响和源源不绝的社会财富。
关键词: 漳浦县 人物 黄步翔

内容

黄步翔是漳浦县解放后第十二任县委书记。在漳浦县的十三个年头里,他和大多数县官们一样、带领人民修溪坝、筑河堤、治环境、兴工贾。然而,人们至今念想他的仍是在八十年代初期带领全县人民大念山海经所产生的巨大社会影响和从此之后所带来的源源不绝的社会财富。
  黄步翔于1932年5月1日出生于海澄县(今龙海市)莲花乡溪北村一个农民的家庭,家中兄弟姐妹九个,他是老幺儿。这位老幺儿7岁丧严,9岁失慈,但生性勤奋好强的他,在解放后就积极上进,热心为乡亲办好事。1951年5月,黄步翔被吸收入伍,参加海澄县土改工作组,在海沧区任财政助理员。1952年,受提拔任城关税务所长,县税务局监察股长。1954年,被选送上海华东财经学院进修一年。1955年6月,县成立人民检察院,时调任秘书,翌年升任副检察长,1958年任县委委员、检察长。同年6月,到上海社会科学院进修一年。1960年,正值三年困难时期,黄步翔调任龙海县步文公社书记,5月,任县委常委兼角美公社书记。1974年11月27日,调漳浦县任县委书记兼革委会主任,1987年6月27日,调任漳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在漳浦的13年中,黄步翔一刻也没闲住。1974年12月,刚走马上任的新县委书记立即在全县掀起“农业学大寨”的热潮,旧镇、城关、石榴、赤土、长桥、南浦6个公社的一万多名民工汇集鹿溪大会战,拉开鹿溪改造工程,推动全县进行农田基本建设的序幕。1975年元月,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陈永贵同志到福建视察时,特意到漳浦参观,称赞这是一个“人定胜天”的伟大工程。
  当时,漳浦县虽然算得上是一个农业大县,有山有海有田,但由于单一经济,科技也不发达,1977年,全县农业总产值仅9059万元,单位年亩产仅419.5公斤,早稻单产仅137公斤,中晚稻294公斤,许多群众仍过着寅吃卯粮的日子,沿海地区群众缺粮少食情况尤其严重。黄步翔书记抓“农业学大寨”不单是为了响应党中央的号召,主要现实问题是水利问题制约农业的发展。为此,在解决温暖的问题上,黄步翔在77年之后,大声疾呼各级党政重视农业,努力实现农业跨“双纲”的目标。他先后亲自在沙西公社的土楼大队,赤湖公社的保安大队,湖西的岭脚大队驻队蹲点,抓吨粮田科学实验,抓一个大队年增百万斤活动,使漳浦的粮食生产着实上了一个大台阶,至1988年,全县农业总产值达4.46亿元,是1949年的8.77倍,1978年的3.13倍,农作物单位产量每亩648.6公斤,是1974年的1.5倍,不少公社还实现了“跨双纲”。
  在漳浦的13年中,黄步翔书记也悟出一个道理:无农不稳,无工不富,不念山海经也无出路。因此,抓工业,抓外向型经济,成了黄书记的一大块心事。没有资金,他跑北京,上福州,甚至连群众集资,以工代资的方法都用了。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漳浦的工业规模,在他的手里,有了很大的发展。79年办了合成氨厂,1980年上了罐头厂,1981年上了鹿溪糖厂,1983年拆船厂,啤酒厂先后投产,1985年办轧钢厂,钢板弹簧厂,龙岩适中水泥厂也投入运作。水产冷冻厂、脱水蔬菜厂、塑包厂、饲料加工厂等一批骨干企业也都初具规模,国营企业至1988年达69家,其他企业103家,1988年工业总产值2.88亿元,比1949年增长320倍,比1978年增长4.36倍,四十年工业平均递增15.94%。“三资企业”、“三来一补”企业在这个时间里也从无到有,三资企业有5家,两头在外加工企业12家,补偿贸易企业一家,签订“三来一补”合同130份,可收工缴费290万美元,这在当时,是一个值得骄傲的成绩。
  在任职的时期,黄步翔还组织了专家组对全县矿产资源和自然资源进行综合勘察,特别是对玻璃沙,玄武岩,三水型铝土矿,花岗岩,稀土等十个资源丰富的矿产资源知根知底,为日后的生产做了资料积累。在古雷湾深水港码头开发的前期工作中,黄步翔更是大声疾呼,每逢上级领导,他必宣传,还不惜花钱请厦门大学专家教授进行实地勘察,积累第一手水文地质地理资料。
  黄步翔在漳浦的十三年中,最令人念想又难忘的事是他的“山海经”。这里有一段对话,1981年1月29日,省委常务书记项南一行到漳浦县视察时与黄步翔的对话(记录稿):黄书记汇报全县近四年共增产粮食一亿六千万斤,去年战台风增产五千万斤时,项书记说:全省去年增产三亿三千万斤,你们一个县就占了七分之一,福建日报应该表扬这件事。建议报纸上刊登一个“福建之最”—刊头就叫《百花村》。黄书记汇报到县委首先把粮食抓上去了,接着就考虑向山,向海发展,办好工业,不然就富不起来。项书记说:“你这个想法很好,今后在保证粮食稳定增产的前提下,就是要向新的领域进军,向山进军,向海进军。这样才能较快地发展。福建地少人多,这个历史状况短时间内改变不了。对粮食生产一定不能松懈。但领导的注意力要放在抓新的发展领域方面。”黄书记汇报全县现在重点抓粮油糖,海产养殖重点抓鱼虾贝,项书记说:“提得好,你们在干着一个伟大的事业。”
  再加上山上的林果茶,这就是黄步翔念山海经的三大内容。是黄书记再造一个海上漳浦,再造一个山上漳浦的宏伟蓝图。1983年4月,省委第一书记项南又到漳浦,他向黄步翔介绍许多国内外农业模式,建议漳浦用大工业生产的观念来改造漳浦的“风水宝地”,并建议这个管理名称叫做“中心”。项南1983年9月15日再次到漳浦时,在漳浦的顶马甘蔗场,欣然为漳浦的三个中心之一的“漳浦花果中心”写下了门楹:“念好山海经,黄土变成金”。还亲自为“中心”拟下宗旨:产供销一条龙,农工商一体化,科研推广生产相结合。并审定花果中心的门面。项书记还指示:三年后这个中心要实现:四时有不谢之花,常年有不缺之果。
  漳浦的五个中心:林业中心,花果中心,水产中心,畜牧中心,糖业中心,是黄步翔带领漳浦人民大念山海经的一种组织方式,“中心”是一个多层次,松散的经济实体,用经济合同的形式,使国营,集体,个体经济建立长期的生产业务关系,达到产供销一条龙,农工商一体化,权责利一元化的目的。专业户在这里获得科技信息,信贷资金,优质种苗,技术指导,生产资料,加工运输,产品供销等服务。是一种类似“托拉斯”的管理和服务模式。不管是山是海还是田,统一规划,统一筹款,统一开发,统一质量标准,然后统一折价交农民承包经营。这样的生产模式,为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的农民解决了一系列难题,有组织的规划和开发避免了生产的无序行为,统一筹措资金解决了农民资金短缺问题,中心的一系列服务解决农民技术困难,特别是供销难题。
  中国经济理论界一位权威人士闻讯到漳浦考察后极力赞扬漳浦模式是发展方向,漳浦的做法经新华社《国内动态》刊登后,时任中共中央要职的领导阅后批示:“这种服务中心的专业联合形式,可能是一种有生命力的形式,应予关注。”
  至1987年,漳浦的花果中心,水产中心,畜牧中心运作在黄步翔和县委班子的指挥下,取得了许多辉煌的成绩。山的方面:长桥、官浔、赤岭、南浦、绥安、赤土、湖西、马坪、盘陀、石榴等内山乡镇开发了10多万亩水平条壕式果园,全县果园面积达14.27万亩;海的方面:旧镇的狮头垦区,佛昙的东坂虾池,前亭的花厝垦区,霞美的刘坂垦区,沙西的屿头垦区,除屿头垦区外,先后建成投产,全县共有虾池4.3万亩,可供养殖面积19.2万亩,水产品产量3575万公斤,比1974年的1052万公斤增长了二倍多。畜牧业1988年存栏数6.96万头,比1977年的4.03万头多了近3万头。1988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48057万元,比1978年的10532万元,平均增长9.2%;社会总产值88203万元,比1978年的18727万元,平均增长10.71%。其中工业总产值88年28769万元,比1978年的4724万元平均增长18.29%;农业总产值44591万元,比1978年的10279,万元平均增长11.69%。财政收入1988年达2005万元,比1978年的549万元增长3倍多,比1974年的371万元增长5倍多。人均国民收入1988年623元,比1978年的162元增加461元,比1974年的117元增加504元。
  这些活生生的数字,是改革开放后县委带领全县人民战天斗地,执行党在农村的政策的伟大成果,也是黄步翔把人生最美好的时光贡献给漳浦大地的一份答卷。
  黄步翔退休后,仍兼任市农民体育协会主任工作。但他却仍钟情着漳浦的山山水水,草草木木。1997年,他和相濡以沫的妻子商量,重回漳浦,在花果中心的龙凤山上搭起了平房,在一块60多亩的不毛山包上搞起了“新一轮创业”。他请人挖大沟,掘大穴,下大肥,搞起了改造土壤条件种名优水果的试验,山上没水,他拉电抽水,用滴灌搞节水型的溉灌的示范,引导周边的农民向他学习。几年过去了,这片过去的不毛之地,居然郁郁葱葱生机盎然,一年四季花果飘香。有人曾笑问,老了何必如此“歹命”,黄书记笑着说:“我是农村走出来的,我热爱土地,这山山水水才是我心中所系,是我生命的全部。”

知识出处

漳浦文史資料1-25辑合订本下册

《漳浦文史資料1-25辑合订本下册》

本书共11辑,收录了漳浦1996~2006年的文史资料。包括《闽南 第一洞——国道324线盘陀岭隧道建设纪实》、《车本公路建设记实》、《漳浦矿产资源的勘探与利用》等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程德源
责任者
黄步翔
相关人物
陈永贵
相关人物
项南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漳浦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