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是这样炼成的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浦文史資料1-25辑合订本下册》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2053
颗粒名称: 钢铁是这样炼成的
其他题名: 记柯永麟同志
分类号: K827
页数: 4
页码: 1432-1435
摘要: 本文记述了柯永麟是一位德隆望重的老革命,经历了革命斗争熔炉的锻炼。他参加了闽南特委机关的警卫工作和武装斗争,领导了靖和浦县工委和独立大队的工作,解放了漳浦县城。在漳浦县人民政权成立之初,他领导了生产救灾、减租反霸、组织城乡物质交流、抢修公路、借粮、剿匪、土地改革、抗美援朝等斗争,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他转任龙溪地区行政公署林业局局长、经济作物局局长、诏安县县长等职,最后回到家乡任中共漳浦县委常委和县政协主席。他认真履行职责,还要办实办好。他始终关注老区的经济建设和群众生活状况,认为一个共产党员必须用毕生的精力和行动去实践入党时的承诺。
关键词: 漳浦县 人物 柯永麟

内容

改革开放年代,人才辈出,竞领风骚。也许,“共产党员是钢铁炼成的”豪言壮语似乎逐渐被人淡忘。然而,无数的共产党员尽管默默无闻,仍在努力履行入党时的承诺,展现共产党人的风采。柯永麟作为其中的一员,以其丰富的经历,无悔的追求,毕生的实践,足以让我们重掂“共产党员是钢铁炼成的”沉重份量。
  柯永麟同志是我县一位德隆望重的老革命,漳浦人民政权建立之初,任县人民政府县长,也许这个缘故,漳浦人民至今仍尊称他“柯县长”。
  柯永麟青少年时就参加了革命,是在革命斗争熔炉里锻炼成长的。他的家乡漳浦绥安镇溪南村,是革命基点村。1932年4月间,中央红军东路军进驻漳浦,村里便建立了党组织。梁山革命根据地开辟后,由于村党支部善于领导群众开展革命斗争,群众又十分拥护和支持革命,因而先后成为中共靖和浦县委、漳浦县委机关秘密驻地之一。县委领导朱曼平、梁培德、吴庭坚、张太西等同志曾住在柯永麟家里,他们有空便给柯永麟讲解革命道理,使他的思想觉悟得以较快提高。1936年6月,年仅15岁的柯永麟参加了革命工作,承担着县委与县城党组织的信件、宣传品、药品等的秘密递送,这是一件相当危险的任务。1938年初,闽南红军北上抗日,柯永麟同志跟随县委机关上山,成为游击队战士。不久,调中共漳州中心县委(后改称闽南特委)机关当警卫员。1941年底,设在车本村蜈蚣山的特委机关留守处遭到敌人袭击,柯永麟与3个被打散的同志,顶风冒雨,忍饥挨饿,在崇山峻岭中硬是找了2天2夜,才在平和县圆仔村找到了党组织,回到了党的怀抱,表现了坚定的革命信念。以后,柯永麟先后承担闽南特委副书记钟和闽粤边特委机关的警卫工作。1945年5月,调王涛支队任第一大队驳壳枪班副班长,不久调任第四大队中队长、中队指导员。在残酷的战斗环境里,柯永麟总是身先士卒,冲锋在前。如攻打乌山公田村国民党“云和诏三县联防办事处”战斗时,敌人负隅顽抗,我们牺牲了几个战士,柯永麟挺身而出,冒着弹雨匍匐接近,用大砍刀砍断敌军用于捆绑堡垒大门板的粗铁线,这才得以打开了缺口。第四大队编为钟骞支队后,柯永麟任副政委。1946年6月,根据闽南特委指示,率一小分队承担了恢复靖和浦老苏区的任务。他不负重托,紧紧依靠老区群众,以30余人队伍和上千名反动武装展开周旋,并伺机打击敌人,在短短一年里,不仅打开了局面,恢复了老苏区,还扩大了游击根据地区域,壮大了革命武装,发展了地方党组织。1947年6月,成立中共靖和浦县工委,柯永麟任书记。同时还成立5个工作团。7月,兼任闽南特委执委。8月,成立靖和浦独立大队,兼任政委。在解放战争的隆隆炮声中,柯永麟很善于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积极开展政治攻势工作,领导靖和浦党组织、独立大队有效地敦促全副美式装备的国民党军吴英连队起义和国民党福建省参议员、漳浦县党部书记长柯汉阳,县警察局长李松辉率部起义,增加了革命武装的人员及其武器装备,加快形成了对漳浦、平和、南靖、云霄等县县城包围的态势。1949年9月23日,柯永麟率领靖和浦地方革命武装和工作团,解放漳浦县城。9月28日,长江支队的50余名南下干部抵达漳浦。根据中共福建省委、龙溪地委决定,中共漳浦县委、县人民政府于10月1日成立。柯水麟任县委委员(当时无设常委制)、县长。
  漳浦县人民政权成立之初,面临远比夺取政权更为严峻的考验。社会治安方面,数量10倍于我的2200余名武装土匪四出骚扰,杀人抢劫,严重威胁着新生的人民政权。社会经济方面,由于国民党政权的腐败造成的通货膨胀、百业俱废、交通梗阻、民生困苦的局面严重地困扰着各项工作的开展。与之同时,解放战争还在进行,我县必须承担支援前线粮草的繁重任务。柯水麟与县委、县政府领导一班人,团结协作,精心领导群众开展生产救灾、减租反霸、组织城乡物质交流、抢修公路、借粮、剿匪、土地改革、抗美援朝等斗争,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在短短几年里,漳浦的社会生产力、文化卫生教育事业得到较快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得到提高,党在群众中威望与日俱增,并得到衷心拥护,充分展现了共产党人的执政能力、水平和执政为民的本质。1956年,柯水麟调任龙溪地区行政公署林业局局长。1957年底,转任经济作物局局长。1963年12月,任诏安县人民政府县长。1982年8月,回家乡任中共漳浦县委常委。9月间,任县政协主席。1984年办理离休,为党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奋斗了近半个世纪。
  照理说:“无官一身轻”,柯永麟可以心安理得地含饴弄孙,颐养天年。可是,他依然闲不住,认为一个共产党员必须用毕生的精力和行动去实践入党时的承诺。尽管他知道身上挂满了名誉主任、名誉会长等种种职衔,那是人们出于对他的尊重,但他却把这些看成对老同志的期望和重托,不顾年高体弱,认真履行职责,还要办实办好。
  漳浦是个老区县,老区的经济建设、群众的生活状况是柯水麟时时挂在心上的,“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更何况老区人民对革命支持的是大恩大德。他常到老区乡镇、村走一走,进行调查研究,与镇村干部和群众探讨加速脱贫致富的路子,积极为县委、县政府在老区工作方面提供思路和决策。他认为,扶持老区工作不能只搞“输血”,重要的是帮助提高“造血”功能。要因地制宜,组织农民上山开荒种果种竹,扶持农民解决开发资金问题。他还和许多老同志一起,多次向县委、县政府呼吁解决老区村的行路难、用电难、信息不通等制约老区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引起了县委、县政府领导及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如仅对车本村,投资70多万元,修建了长达7公里多的盘山公路;投入20多万元,架设高压线,输电上山;投入40万元铺设通信光缆,拉近了山里与外面世界信息沟通的距离……对老区村农民迫切要求解决的一些历史遗留问题,他尽心尽力协助妥善解决。如赤岭乡石坑村山地的归属、盘陀镇葛埔村与林场的土地纠纷等等。1995年12月下旬,柯永麟连续十几天下乡搞调查,有时累得连饭也吃不下,有一天,驾驶员关心问原因时,他笑着用“一路上吃尘土饱了!”来搪塞。10来天后,一篇近万字的《关于革命老区群众生产、生活的情况反映》送到了县委、县政府领导书案上,引起了高度重视,除转发各乡镇、机关单位外,专门召开全县老区工作会议,进行研究讨论,及时出台了有关老区建设的几项优惠政策,进一步加大了倾斜扶持老区发展经济建设的力度。柯永麟同志的心血没有白费。这几年,漳浦老区村经济发展一直保持较快步伐,如开山种果方面,随着果树陆续进入盛产期,经济效益显著,成为农民收入不竭的经济增长点。柯永麟很关心老区的文化教育问题,认为老区经济要有大发展,科技是关键,人才是保证,要发挥科技进步对老区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同时要格外重视老区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因而每到一村,他总要到学校看一看,过问教育情况,那些校舍破损、桌椅残缺的学校所在村村干部,都受过他语重心长而又相当严厉的批评。柯永麟同志还积极向教育部门反映要重视修建老区村校校舍,增添教学设施,选配好教师,并在升学招生和收费问题上给予适当照顾,要向上争取定向招收老区“五老员”子女,加快老区建设人才培养步伐等等。这几年,在县委、县政府、教育部门重视下,老区村教育面貌焕然一新。
  柯永麟同志十分重视思想政治工作,在有关场合,他都强调要抓好党建工作,要加强干部、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说这是我们促进各项工作更快更好开展的传统和优势。而他本人就是一个典范,听过他讲话或与他交谈过的人,都会感到柯永麟同志理论政策水平很高,对一些问题的看法,往往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高度进行分析,使人获益匪浅。这是柯永麟同志长期坚持政治理论学习的结果,至今仍保持这良好的习惯。他特别重视运用党史资料做干部、群众、青少年的思想教育工作,为现实服务。如曾发生过某个被国民党政府毁灭的老区自然村的老果树归属问题,从历史或现状处理是截然不同的结果,因而一度矛盾越来越激化,柯永麟运用党史资料,为解决矛盾提供了有力的依据,使该问题迎刃而解,争议双方口服心服,从而密切了党群关系。漳浦的一些中学和学区,他都去讲过党史专题报告,取得很好的效果。1995年,漳州市委组织部举办市直机关纪念长征胜利60周年、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大会,邀请他做革命传统教育报告,他当时患脚痛风,脚板肿得鞋仔穿不下,还得敷药、打针,但作为至今唯一健在的解放战争时期的中共闽南特委委员,他感到责任义不容辞,只好在大热天里穿着雨靴赶到漳州,忍着疼痛给市直机关的干部作了一场精彩生动的漳州地区革命斗争历程的专题报告,使与会同志不仅从报告中,更从柯永麟身上,加深体会当年革命前辈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的献身精神。1993年初,年届72岁高龄的柯永麟,萌发了撰写靖和浦边区革命斗争史的念头。目的是“让现在的靖和浦人民,尤其是青少年了解本地区的二十三年革命斗争历史、革命传统……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努力奋斗。”这个想法,是十分大胆的。这是由于一方面,小时因家里穷,没能上学读书,是在革命队伍里,忙里偷闲学文化,才有了初步的文化基础。解放后,长期处在领导岗位上,为了把党交给的各项工作完成得更好,自觉加强了文化与理论方面的学习,才使文化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另一方面,毕竟岁月不饶人,记忆与思维能力都不能不说有些衰退。可是,决心下了后,便认真搜集有关靖和浦革命史资料,找当年的老同志座谈帮助回忆,于1993年底开始动笔,其中笔耕之艰辛,可想而知,毋须赘述。1994年底,一部长达20多万字的《靖和浦边区革命斗争见闻》终于脱稿,以自己的经历为主线叙述了靖和浦边区的革命斗争概况。厦大教授、我省党史专家孔永松审阅后,给予较好的评价。柯永麟在革命战争年代的老领导卢胜、张昭娣、柯志达及县委书记林奕斌欣然为该书题词。出版发行后,得到漳州市社会上的普遍好评。1997年夏天,已是77岁高龄的他,又着手准备撰写一部回顾20世纪漳浦的百年沧桑史书,着重反映解放以来半个世纪漳浦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不断取得辉煌业绩的不平凡历程。让读者加深对“只有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人民取得独立、人民解放和社会主义的胜利,才能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实现民族振兴,国家独立和人民幸福”这一党的十五大论述中国百年巨变得出的结论的理解。这是一项更为艰巨的写作任务。因为党的领导涵盖了社会生产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尽管他曾参与领导漳浦解放初期的各项运动和生产建设,但离开漳浦毕竟整整26年。同时,所叙述的史实又为现实生活中的人们所记忆犹新,一个事实的出入,乃至一个数字的差错,叙述分寸的把握不妥,便会引起争议,降低该书的可信度,乃至产生不好的社会影响,这是史学工作者所最担忧的。为了准确、真实地反映解放后的50年,他除了广泛搜集各部门、乡镇村的材料外,还下乡搞实地调查落实。当时陪同的党史室同志因连日的高温天气、车子的颠簸都感到受不了呢!他依然坚持每天跑几个乡镇和自然村,做到取得第一手资料。1999年春,长达近30万字的《世纪回眸》一书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和新世纪钟声即将敲响的前夕由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出版,献上了一份凝聚着一个老共产党员心血的厚礼!县委书记沈元坤、县长钟禄贵热情为该书作序或题词。该书的出版,为漳浦干部、群众、青少年了解建国50年来漳浦的历史发展状况,加深对党的执政为民本质的认识,进一步坚定信念,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起了很好的宣传作用,发挥了党史教育、感染、鼓舞、激励人和为现实服务的政治优势。值得补充说明的,柯永麟的许多文章,除因涉及党史资料,党史室同志协助修改外,其余都是他一字一句斟酌写成的。他对党史室同志说,你们是在职干部,必须与县委保持一致,这是组织原则。我写的情况汇报,所提的建议,是出于一个共产党员的职责,你们不必帮忙,以免引起误解。这既表明了柯永麟同志的高度党性观念,也流露了他对干部的拳拳关心和爱护之情!更使人感到难能可贵与尊敬。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党的十六大召开后,全党掀起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高潮。柯永麟这位老共产党员以实际行动响应党的号召,不顾83岁高龄,沉疴缠身,今年6月中旬,赤日炎炎,他又连续跑了几天,到佛昙、杜浔、霞美、长桥、南浦、大南坂等乡镇场的老区村搞调查,与干部、群众探讨老区人民如何尽快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过度的劳累使脚痛风又复发了,他忍着疼痛刚写了6000多字的调查报告又患了重感冒,连日发高烧。7月8日晚,急性胆结石炎症发作,被送到县中医院抢救治疗。7月18日,县老促会成员调整暨老区工作会议召开,他毫不犹豫地拔掉输液针管,到会作了一个小时的发言,才又躺到病床上。他格外珍惜县委、县政府对老区建设工作的重视和关怀的。
  “试玉要烧三日满,识才须辩七年期”。柯永麟同志以其近70年的一言一行,诠释了“共产党员是钢铁炼成的”这一名言的涵义,具体地表现了钢铁是这样炼成的。

知识出处

漳浦文史資料1-25辑合订本下册

《漳浦文史資料1-25辑合订本下册》

本书共11辑,收录了漳浦1996~2006年的文史资料。包括《闽南 第一洞——国道324线盘陀岭隧道建设纪实》、《车本公路建设记实》、《漳浦矿产资源的勘探与利用》等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陈国坚
责任者
柯永麟
相关人物
朱曼平
相关人物
梁培德
相关人物
吴庭坚
相关人物
张太西
相关人物
孔永松
相关人物
张昭娣
相关人物
卢胜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漳浦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