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平革命的一生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浦文史資料1-25辑合订本下册》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2047
颗粒名称: 陈平革命的一生
分类号: K827
页数: 3
页码: 1422-1424
摘要: 本文记述了陈平是革命者,原名林荣煌,曾在集美学校和同济大学学习,参与抗日宣传活动和示威游行。1936年加入共青团,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留在浙江开展敌后游击斗争,建立云和县委并担任第一任县委书记。被捕后坚持斗争,成功逃脱。与党组织失去联系后,返回丽水、温州寻找党组织。
关键词: 漳浦县 人物 陈平

内容

陈平,原名林荣煌,学名林辉,参加革命后改名陈平。
  陈平1915年7月26日生于漳浦县沙西镇涂楼村,少年入本村私塾,后入本村小学,老师为其起学名林辉。1925年底,漳浦反军阀“乡约”战争失败后,林辉随父亲林宝圭到厦门集美学校三叔林宝基处,躲避军阀张毅对父亲的追捕。1927年春经补习英文合格后考入集美学校初中一年级,1930年转入集美学校高中学习。1931年“9.18”事变发生后,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行径和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政策,激起了全国学生和爱国人士的愤怒。林辉响应集美学校学生会的号召,积极参加由各县同学组织的回乡抗日宣传队,将“9.18”事件的真相告诉家乡的人民。
  1933年夏,林辉考入上海同济大学,按规定要先补习德语两年方可正式入学,但林辉经过一年的勤奋学习后即顺利通过了德语考试,提前一年转入同济工学院一年级学习。入同济大学后,林辉接触了进步同学胡锦芳和李荣来,阅读了不少的进步书籍和刊物,同时还与几位同学发起成立无线电研究会,在追求进步思想的同时开展对科学的探索。1935年底“12.9”运动爆发,林辉积极参加上海各高校学生组织的示威游行和到南京的请愿团,要求国民党政府停止内战,团结抗日。1936年4月,由胡锦芳介绍,加入上海共产主义青年团,并任团支部书记。1936年暑假去南京浦镇机车修理厂实习,“7.7”芦沟桥事件后立即返校,并在“8.13”日本侵略军轰炸上海事件后投身于上海各高校组织的救济难民的工作。9月随同济大学西迁浙江金华。1937年10月中旬经党组织批准,林辉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1月由于日本侵略军在杭州湾金山卫登陆,同济大学又西迁江西赣州,学校党支部根据上级党组织的指示,组织部分党员留在浙江开展敌后游击斗争,林辉按照党组织的安排留在金华。林辉等留在金华的党员青年汇同从武汉、江苏等地陆续来的几批抗日青年共40多人,于12月底抵达浙江丽水,重点在龙泉、云和和遂昌县,陈平被分配到云和县。因当时云和县还没有中共党组织,林辉到达后立即成立特别党支部,并任组织委员、书记,公开的利用国共合作担任县政府职务之便开展抗战宣传,深入农村调查,开展减租减息,秘密发展党的组织。并在农村发展了一批党员,建立了两个党支部。1938年9月成立了中国共产党云和县委,林辉任云和县委第一任县委书记。1939年4月调浙南特委任宣传部长,工作转入地下,林辉由此改名为陈平。6月在地区特委党代会上被选为特委委员,并出席7月召开的浙江省第一次党代会。
  1939年底国民党撕毁国共合作抗战协议,围捕共产党人,尤其在浙江更为严重。陈平于11月底去丽水参加省宣传工作会议后与新任特委书记郑丹甫一同返回浙南特委所在地,在途中向温州、瑞安等县传达中央有关反摩擦斗争的部署时在平阳被敌人拘捕,关入平阳监狱。被捕后两人首先销毁随身携带的党内秘密文件,未暴露身份。为掩护郑丹甫,陈平化名陈一光,是复旦学生,从皖南回厦门做抗日救亡工作的;郑丹甫化名翁文生,是进山买茶叶的老农,两人在路上相遇而行;这样,郑丹甫一直到1941年从上饶集中营逃出也没有暴露身份。无机可乘的敌人虽然采取各种手段逼迫陈平自首,但他一方面以进步青年学生的身份向敌人宣传抗日无罪,与敌人进行了面对面的英勇顽强斗争,另一方面始终严守党的机密,从未动摇。
  1940年8月陈平被关入上饶茅家岭监狱,后转入上饶集中营;在被关入上饶集中营后,由于叛徒的出卖才暴露了共产党员的身份,但敌人仍没有能从他的口中得到任何党的机密。他在狱中积极开展党的工作,建立了临时党小组,在狱中党组织的领导下,团结狱友与敌人进行不屈不饶的斗争,协助郑丹甫逃出集中营。1942年初日本侵略军进攻江西,上饶集中营南迁福建,途中他积极参与狱中党组织的暴动准备工作。6月17日在途经福建崇安县(现武夷山市)赤石镇崇溪河时,党组织领导了著名的赤石暴动,带领突围人员奔上武夷山。在突围过程中,他不顾个人安危,掩护战友,机智地躲过了国民党宪兵的围追堵截,历尽艰险上了武夷山。在福建省委和闽北特委的接应安排下,突围人员组成了60多人的游击队并成立了临时党支部,陈平任支部书记,在闽北特委领导下在闽赣边境武夷山打游击。九月闽北特委政委、省委委员汪林兴以国民党围剿武夷山、形势严峻为由,假借省委名义要突围出来的人员离开崇安到建(阳)松(溪)政(和)地区找陈贵芳,指示游击队队长沈崇文将人员带出崇安。后被省委得知,省委立即派常委左丰美去追找,终因不知他们出崇安后的行走路线,一直到闽浙边境也未找到,终成憾事。陈平等人出崇安后,由于人生地不熟又无向导,国民党又四处抓人,为避免被敌人发现,保存实力,支部决定化整为零,将枪支弹药埋藏,分散活动,设法去找新四军。陈平与大家分散后,在与党组织失去联系又无经济来源的情况下,经过艰难历程,返回丽水、温州寻找党组织。由于当时浙江省委书记刘英被叛徒出卖被捕牺牲,浙江党组织遭受到严重破坏,故未能同党组织联系上(他离开温州的第二天地方党组织曾派人来找过他)。随即他从温州经宁波到上海,在上海联系到党组织后,于1943年初到达江苏广德县新四军苏南区所在地。经党组织审查,苏南区党委于1944年3月宣布恢复陈平的党组织关系。陈平在苏南期间,先后在广德县委、苏南地委、苏南行署工作。日本侵略者投降后,陈平于1945年10月随苏浙干部大队从苏南北上至山东临沂。期间与在浙江一同工作的战友杜永康重逢后两人结婚。1946年初陈平调任山东博山神头发电厂副经理、山东矿业公司沂蒙分公司主任。1947年3月底与朱毅等人奉调去辽宁省大连办军工,组织枪炮弹药的生产,以满足解放战争战场的需要。在新组建的生产型企业大连建新公司(即东北军工部第九办事处)中,朱毅任经理,陈平先后担任工程部长、计划处长、副经理等职。建新公司四年期间共生产了近百万发炮弹及大量引信雷管等弹药,极大地支援了全国的解放战争。当时华东野战军副司令员粟裕同志给旅大市委及建新公司的领导信上说:“华东地区解放战争特别是淮海战役的胜利离不开山东的小推车和大连的大炮弹。”这是对陈平及其战友们功绩的最高赞誉。
  1951年4月奉调去重工业部在沈阳组建的航空工业局任职,当时局长由何长工代部长兼,陈平任主管计划的副局长,重点负责航空局所属工厂的改扩建计划。5月又到北京组建航空局设计处并兼任处长。1952年4月航空局由沈阳迁到北京,全家也定居北京。同年8月随周恩来总理率领各部委组成的政府代表团赴苏联谈判援建我国“一·五”计划的156个工程项目。1953年5月受李富春指派带着中苏谈判协议草案返京面交周总理。
  回国后第二机械工业部(国防产品工业部)成立,陈平调任该部七局代局长,主管五个设计院。1954年部基建局与七局合并仍称七局,任副局长。1958年一、二机部合并为一机部,任基建局副局长。1960年5月一机部分为一、三机部,任三机部基建局副局长。1961年12月中央成立由国务院和军委双重领导的国务院国防工业办公室,建制属军委,由国务院组织,陈平调任工办一局任副局长;1962年定军衔为大校,1963年任一局局长。
  “文革”期间,陈平被造反派诬陷为叛徒、变节分子,受到残酷迫害,关进牛棚,下放劳动。但他坚决同林彪四人帮反党集团进行斗争,始终相信党和人民,原则性很强,从不讲假话,表现出一个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1979年2月党组织给他平反恢复名誉后,任国防工办基建局局长。1983年被批准按副军职待遇离职休养。1986年8月经总政治部批准享受正军职待遇。1988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陈平离休后仍以强烈的事业心和饱满的革命热情,关心国防科技事业的发展,积极为党工作。亲自组织撰写了“中国的基本建设——国防工业卷”,总结了建国36年来国防科技工业的主要建设成就和基本经验教训,为国防工业的发展少走弯路,提供了重要的借鉴作用。
  陈平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光辉战斗的一生。他对党忠心耿耿,对共产主义事业有坚定的信念和追求。无论是革命战争时期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他始终与党中央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保持高度一致,坚决拥护党在各个时期的路线、方针、政策。他对同志襟怀坦白,赤诚相见,一贯表里如一;他对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任劳任怨;他清正廉洁,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他为人谦虚谨慎,作风艰苦朴实,是一个受人尊敬的党的好干部,优秀的共产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
  陈平同志生有一子二女。1995年4月28日,陈平因突发心脏病,经抢救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80岁。他的骨灰暂安放在八宝山革命公墓第八室。

知识出处

漳浦文史資料1-25辑合订本下册

《漳浦文史資料1-25辑合订本下册》

本书共11辑,收录了漳浦1996~2006年的文史资料。包括《闽南 第一洞——国道324线盘陀岭隧道建设纪实》、《车本公路建设记实》、《漳浦矿产资源的勘探与利用》等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林达诗
责任者
陈平
相关人物
林辉
相关人物
林宝圭
相关人物
胡锦芳
相关人物
李荣来
相关人物
郑丹甫
相关人物
沈崇文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厦门集美学校
相关机构
上海同济大学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漳浦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