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台湾历史的漳浦人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浦文史資料1-25辑合订本下册》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2031
颗粒名称: 影响台湾历史的漳浦人物
分类号: K825
页数: 8
页码: 1348-1355
摘要: 本文记述了阮蔡文是漳浦县下魏人,出生于清朝初期,因清初“迁界”政策而前往江西谋生。他自少能文,被称为“神童”,曾编辑高山族的历史文献《高山族家谱》,并在高山族地区传教。他的诗歌和文章表达了对高山族文化的热爱和尊重,为后人研究高山族文化提供了重要资料。
关键词: 漳浦县 人物 明代

内容

明代已有很多包括漳浦人的闽南人到台湾、澎湖开发土地。由于明太祖为防倭寇侵犯大陆沿海而将距大陆较远的海岛居民内迁,再有偷渡前往的,以海盗论罪,后代以“祖宗定制”,继续执行,所以,有偷渡往台湾、澎湖的,都不敢明言。至崇祯八年(1635年),从台湾起兵,活动于闽粤一带沿海的海上武装集团首领郑芝龙受朝廷招抚,授官游击,那时,福建连年灾荒,巡抚熊文灿接纳郑芝龙建议,招募灾民数万人,发给耕牛、农具,运送台湾垦荒,其中,有漳浦县长桥人42人,由于那次渡台是官府组织的,才敢在族谱上有所反映,但大部份渡台者还是不会在族谱上反映出来,那时渡台的漳浦人定然不少。清初顺治年间,郑成功举兵反清,他的队伍多次转战漳浦,很多漳浦人加入郑军,后来随之渡台,赶走荷兰侵略者,屯垦台湾。清廷实行“迁界”政策,东南沿海划为“弃土”,强制居民内迁,郑成功派船到各澳口渡载流离失所的群众往台湾垦荒,又有很多漳浦人渡台。而闽粤两省最大规模的移居台湾,是在清朝统一台湾以后的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年间。开发台湾并传裔于台湾的人很多,这一辑《漳浦文史资料》有记述。本文专记以武功、教化、献策影响台湾历史的漳浦人物。
  1、统一台湾,蓝理功第一
  蓝理(1649-1742年)苌坑下尾(今属赤岭畲族乡石椅村)人,长得魁梧异常,虎头燕颔,大眼阔嘴,力大能举八百斤,奔跑跳跃迅猛,能追上奔跑的快马,曳着马尾使它倒退,练就一身武艺,刀、枪、盾牌、火铳都十分熟练。少有大志,16岁便格杀了盘据大桑、井尾的海盗首领卢质,到漳州府报功,想以此为进身之阶,反被官府疑为也是海盗,关进监狱。康熙十三年(1674年)镇闽的靖南王耿精忠响应镇滇的平西王吴三桂叛乱,下令尽释狱囚,叫他们投军效力。那时蓝理17岁,便能认识形势,不投耿精忠,而往浙江投入平叛统师、康亲王杰书麾下,参加讨伐耿精忠部下曾养性的战役,并引导大军入闽,屡立战功,授官松溪营游击,升灌口参将。灌口是南来北往的交通孔道,当时,退守台湾的郑经乘机打进闽南,清福建总督姚启圣驻漳州主持军事,他的差遣人员频繁经过灌口,都要向蓝理索取费用,蓝理不给,还曾将强索硬要的差员捆缚,因此得罪了姚启圣,被革职。他的一个兵与人殴斗误伤人命,论罪当斩,他怜其老母无人抚养,愿自冒杀人之罪,被关押经年。那时,郑经已战败退出闽南,病逝台湾,臣下争权夺利,导致郑家骨肉相残,长子郑克臧被杀,立幼子郑克塽继位,克壤的舅父冯锡范专权,倒行逆施,民心尽失。清靖海将军施琅奉旨征台,闻蓝理英勇,奏准用为右营游击,领前队先锋。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六月十五日,蓝理率先锋舰队从古雷头直抵澎湖海上,施琅率福建沿海11镇总兵的大舰队从东山岛继进。为郑克塽守澎湖的主帅刘国轩派大将曾遂以数万之众迎战清军,战舰蔽海。自辰至午,战斗十分激烈。忍然有一颗炮弹从侧面打过来,擦过蓝理腹部的衣服,衣服着火,蓝理倒在甲极上翻褒,将火压熄。曾燧喊道:“蓝理死了!”蓝理的二弟蓝瑶扶起蓝理,蓝理大呼如虎吼:“蓝理在,是曾遂死了!”即叫族侄蓝法拿刀给他,再三呼喊“杀贼!”声如巨雷,士气为之大振。蓝法见蓝理肚皮灼伤破裂,肠流出外面,就将肠装回蓝理腹中。蓝理的四弟蓝瑗替蓝理穿好衣服,五弟蓝珠拿布来包扎蓝理的腹部,蓝理大呼“杀贼”不止。这时,郑军的船只争先进攻,用铁钩钩住蓝理的船舷。双方火箭、火龙、火罐互相对掷,烟焰漫天。郑船中有一个号称“飞天鼠”的强手从那边船桅跳过这边船桅,滑到甲板上,要杀蓝理,被蓝瑶砍杀。蓝理命令将所有火药罐投向敌船,烧死敌兵无数,并击沉敌舰2艘。郑军大败,退却数十里,弃械和浮尸满海面。战斗结束后,施琅即上书为蓝理报功,并到蓝理船中慰问,请医术高明的随军洋医为他医伤。医师嘱咐:“须七天不可动。”施琅说:“大功已成,你安卧十天吧。”才过三天,施琅再出战,将帅兵士齐出,只不让蓝理知道。郑军倾尽全力抵御,战到中午,渐渐不支,小有退却。施琅乘胜追击,“冲犁”过猛,他乘坐的帅船冲入浅滩搁浅,被郑军船队包围,他的左眼被弹片击中,鲜血直流,情况十分危急。蓝理得报,急忙出援。他的船帆上大书“蓝理”两字,郑军望见丧胆,相顾说:“蓝理来了!”稍有退却。蓝理奋力追击,为施琅解围,请施琅放弃搁浅的船,转到自已的船上来,继续指挥战斗,终于获得澎湖海战的最后胜利。刘国轩见清军来势雄猛,逃回台湾,劝郑克塽献台湾投降。朝廷叙功,蓝理第一,授官定海总兵,转任天津总兵,升福建陆路提督。
  蓝理以鲜血为国家统一铺路,战后即由施琅安排到厦门疗伤,没有居留台湾,但他的部下有很多漳浦人居留台湾,参加开发台湾。他的几个弟弟也战功卓著,但二弟蓝瑶未升官就死了,四弟蓝瑗升金门总兵,五弟蓝珠升参将。
  2、阮蔡文教化高山族
  阮蔡文(1667~1716年),父魁,漳浦下魏(在今霞美镇)人,清初“迁界”时往江西谋生,生阮蔡文于南昌,后住新喻(今新余县)。阮蔡文自少能文能武,父死后,教书养母,24岁中江西举人,母丧后扶枢归葬故乡。漳浦知县除汝咸对阮蔡文的才干十分赏识,后来陈调到朝廷任御史,于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邀阮蔡文同去抚招海盗陈尚义,阮因功被朝廷任命为厦门水师中营参将,翌年调任台湾北路营参将。
  当时台湾“北路”指自半线(今彰化)以北一千多里地带,尚未设县,只设一个隶属于台湾总兵的北路营,由一名参将主持,既管军又管民。竹堑(今新竹),淡水(今台北)等处山高林密,一年到头大都是阴雾天气,罕有晴天,硫黄矿所产生的毒气薰蒸,危害人的健康。竹堑埔纵横一百多里,走一天不见人烟,常有当时称为“生番”的高山族人埋伏在草莽中射杀行人,取头骨饰金当摆设,以夸耀其勇,汉人要请“熟番”持弓箭护卫才敢经过。半线以北的猫罗,猫雾二山(在今苗栗)以东有火山喷发,附近是“生番”住处,汉人未曾涉足,在郑氏政权时代,淡水、竹堑是流放犯人的地方。到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才设淡水防兵,兵少地广,巡哨不周。阮蔡文到任后,决计到高山族地区巡视,他的部下说那些地方去不得,苦劝得声泪俱下,而他不怕艰难险阻,坚决要深入那荒原僻壤。他说:“台湾岛虽是弹九之地,实在关系福建的安危,淡水更是关键门户,从淡水港到福州,在顺风时只一天航程。自从汉人陆续到那里开垦,与熟番杂处,其中有许多亡命之徒,治安问题不可忽视,我重任在身,若不了解那里的地理形势和道路情况,怎能调度控制”。他自备帐蓬、用具、干粮、咸菜,毅然前往,深入竹堑(今新竹),大肚(今台中大肚)等地番社考察。日间马上成诗,夜间点烛记录所经历的地理、山川、风俗、气侯,写祭文致祭死在那里的守戍将士,忄妻怆激烈,人们听到他朗诵祭文的抑扬声调,感动得流泪。番社备牛羊酒食,到路边欢迎,阮蔡文一一慰谕,而辞退犒劳品。他一到番社,便拉起帐蓬,召集孩子们来坐在帐下,与他们亲切谈话(他已学会高山族语言),对孩子们说:“我是你们的老师,不要害怕”。教孩子们读书,凡能背诵“四书”书句的,奖给银和布,为孩子们讲解“君臣父子之大义”,反复不倦。
  高山族人都喜欢阮蔡文,而他却在山区感染“瘴气”,回到官寓就患病了。朝廷调他任福州城守副将,康熙五十五年奉召进京,病逝江苏北部宿迁县途次,年50岁。他教化高山族的事迹,成为台湾开发史上一段佳话。
  3、蓝廷珍幼止在台湾“划界迁民”
  康熙六十年(1721年)夏,台湾发生朱一贵为首的大规模起义。朱一贵,长泰县人,于康熙五十二年到台湾,在台厦道当衙役,被革职,住母顶草地,以养鸭群为生,他结纳许多豪杰,常杀鸭在一起欢宴。康熙六十年春,台湾凤山县(今高雄县)知县出缺,由台湾知府王珍兼任,王珍派他儿子去代理,这个王公子沉湎于酒,疏于政事,用粗暴的手段统治人民,征收赋税苛重,滥捕据说是“歃血结盟”者数十人,又捕违禁入山砍伐竹木者一百多人,引起群众反感,怨声载道,朱一贵与他的同伙们乘机以“明朝皇室后裔”为号召,招纳数百人,举“大明中兴元帅朱”旗帜,从岗山出兵,夜袭官军哨所,夺取鸟枪,刀等武器,队伍发展到几千人。南路杜君英、陈福寿等闻讯,组织起义军5万人来会,于四月二十七日在诸罗(今嘉义)的赤山夹攻来剿的官军,获得大胜,声威大振。清文武官员战死的战死,有的逃到澎湖和厦门。五月一日,起义军攻占台湾府治(今台南市),开府库取金银。开红毛楼,此楼即是荷兰侵略者头领居住的赤嵌楼,郑成功用它藏军火武器,入清以来四十多年不曾开过,起义军意外地在这楼中获得大量铳炮、铅弹、火药、刀枪等武器。起义军发展到30万人。
  杜君英立他的儿子杜会三为王、多数人不服。在大多数人拥戴下,朱一贵黄袍加身,称中兴王,年号永和。封杜君英、陈福寿等27人为国公,王玉全为国师,王君彩,洪阵为太师,又封将军,都督、尚书、总兵、副将等官。
  朱一贵严格执行纪律,国公戴穆强娶民女,太师洪阵出卖证件,都被处斩。而杜君英仗着拥有兵力,把禁令只当耳边风,任意掳掠妇女7人,其中有国公吴外的亲戚,吴外要求释放,杜君英不听,两人怒而出兵相斗。朱一贵派国公杨来和林琏去调解,被杜君英捆绑。朱一贵大怒,派国公李勇、郭国正整兵围攻杜君英。杜君英战败,率部下4万多人北走虎尾溪,屯扎猫儿干,剽掠村社、半线(今彰化)以北多被蹂躏。
  台湾文武官员大部分携眷下船逃往澎湖、有的甚至逃到厦门、泉州。台湾总兵欧阳凯、水师左营游击游崇功、安平镇中营把总李茂吉等在守土时战死。
  清浙闽总督觉罗满保从福州到厦指挥官军进剿起义军,促驻在厦门的福建水师提督施世骠世师,并檄调南澳总兵蓝廷珍从厦门出征。
  施世骠是康熙年间靖海将军施琅的儿子,袭职提督。蓝廷珍(1663~1729年)是漳浦苌坑(今赤岭畲族乡)土塔后营人,早年到舟山投效族祖蓝理,行伍出身,以善剿海盗累官把总、守备、游击、康熙五十七年春任澎湖副将,夏秋间升南澳总兵。这次奉令率战船四百多艘,领官兵1.2万人,于六月十一日从厦门到澎湖,施世骠已率水师先到。蓝廷珍见到施世骠的第一件事,是相约禁部下滥杀。两军于六月二十三日会师攻克台湾府城、朱一贵败走下加令,于闰六月八日被浮。
  闰六月十五日,施世骠病逝,朝廷令蓝廷珍署理(代理)福建水师提督。他先后招抚了败逃于内山的陈福寿及杜君英父子。
  觉罗满保从厦门发来檄文,令将朱一贵及杜君英起事处村庄房屋尽行烧毁,居民尽行驱逐。蓝廷珍即复信申明此策不可行的理由,觉罗满保未收到复信,又发来一道檄文,令将台湾,凤山,诸罗3县(当时台湾府只设这3县)山中居民尽行驱逐,房舍尽行拆毁,各山口用巨木塞断,不许一人出入,山外以10里为界,附山10里内居民尽行迁走,田地全部废弃,自南至北筑土城高五六尺,深挖濠堑,永为定界,越界者以盗贼论罪,认为这样一来便可使“奸民无窝顿之处,而野番不能为害矣”。蓝廷珍复信细为分析此策不可实行的理由,说:台湾自北至南1500多里,山内及附山10里内居民有几万户,要把那几万户的居民尽行迁走,得有横直各450里的土地作为田园和村舍才能容纳,这是无法解决的问题,就是有地容纳,贫户也无钱重建住房,若由官府按每一间屋补助银5钱,共需五六万两,无从动支。一方面,1500多里的界墙及濠堑,挖建费用不下10万两,官府无此经费,若向民众摊派,民众会因为埋怨而生变。尤其应考虑到人民抗拒迁移,如果在严令之后又听其不迁,开了抗官犯上之风,便会给以后政令的推行造成困难,如果坚决执行,便又有发生武装冲突的可能,失去全台几百万人的人心。蓝廷珍又在信的末段提出:“无故而掷千五百里如带之封疆,为民乎?为国乎?为生番,盗贼乎?以为民则民乎冤,以为国则国已蹙,以为生番杀人,则划去一尺,彼将出来一尺,界墙可以潜伏,可以捍追,正好射杀人民,以为欲穷盗贼,则千五百里无人之地,有山有田,天生自然之巢穴,此又盗贼逞志之区。”觉罗满保见说得有理,才取销“划界迁民”的命令,只立石碑禁入“番地”,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4、蓝鼎元治台主张之实施
  蓝鼎元(1680~1733年),字玉霖,号鹿洲,漳浦苌坑(今赤岭畲族乡)山尾顶社(今属山平村)人,是一个屡次考不上举人的秀才,而他的实用学问非常丰富,族兄蓝廷珍总兵官奉令赴台湾平朱一贵起义时,延请他为幕僚。他为蓝廷珍划谋献策,代拟文件,协助处理善后事宜一年多,悉心研究台湾的地理形势,风土民情及社会问题。离开台湾后,随时随地为台湾的治理和防卫问题着想,处处找机会将自己的见解向当政者表达,提出建议。
  蓝鼎元还将在台湾代蓝廷珍所拟的各种文书,加上自己的考察记述,编成《东征集》,于雍正元年刊行,书中有许多台湾地理、社会情况资料和治台建议。
  雍正元年(1723年)皇帝下令地方选拔学行兼优之士贡入朝廷,蓝鼎元入选晋京,翌年入太学。他身在京城,而关心台湾在经过战乱之后有很多问题急待处理,特上书巡台御史吴达礼,献议治理台湾事宜22条。雍正三年,蓝鼎元奉召参加内廷校书,分修《大清一统志》,显出了杰出才华,得到大学士朱轼赏识,于雍正五年引见皇帝,条奏《经理台湾》等六事,皇帝嘉纳,授广东普宁知县,曾兼任潮阳知县,善治盗,断案如神,成为著名的循吏。那时潮属各县数年连续灾荒,朝廷批准潮惠道楼严的奏请,用公款籴粮备赈。运粮官依仗楼严的权势,勾结船户,在粮中掺杂使水,蓝鼎元将不法船户拘捕,运粮官向蓝鼎元转达楼严释放船户的指示,蓝鼎元不听,得罪了楼严。楼严升任广东按察使,诬告蓝鼎元6条罪状,蓝鼎元被撤职。普宁、潮阳二县士民奔走呼冤,两广总督郝玉麟再审,知道确实冤枉,但他即调任闽浙总督,只能交代继任的两广总督鄂弥达设法昭雪。鄂弥达一面上奏章为蓝鼎元申明被诬缘由,一面留他担任幕僚。蓝鼎元于雍正十一年三月得到平反,奉旨觐见皇帝,奏对良久。皇帝感到蓝鼎元确实德才兼备,下旨升他署理广州知府,他于赴任途中中暑,到任才一个月,便于六月二十二日病逝,寿54岁。
  蓝鼎元在世时,一些治理台湾的建议,如在半线增设一个彰化县管理台湾北部及增兵增设防汛等,已得到采纳施行,他逝世后,他的治台主张更加受到重视。主要是他向雍正帝奏议的《经理台湾事宜》:①台湾居民大都是从福建和广东迁去的单身汉,总计台湾一府,只有中路的台湾县(今台南)较多有夫妻子母齐全的家庭,北自诸罗(今嘉义)、彰化以上至淡水(台北),鸡笼(基隆)、山后(当时称东海岸一带为山后)一千多里之地,妇女总共只有几百人,全府四县的“无赖”(没有家庭)群众总计有几百万人,他们没有父母妻子宗族的系累,是危害治安的隐患。应该使他们有家有室,有了家室便不至有铤而走险的念头,如果想当盗贼也顾虑到株连妻子亲属,而且会顾虑家庭负担,不得不努力种田,或以小商贩谋生,即使有奸豪意气也会消磨净尽,不待禁令自然驯服。所以严禁妇女入台的的规定应该撤消,请下旨令地方文武官员、凡人民要到台湾耕种,必须带家眷才准发照上船,已在台湾垦田的编甲之民有妻子在内地的,应准搬取到台湾团聚,“只身游棍”一律不许偷渡。②多设义学,振兴教化。③提倡种桑养蚕,种棉、麻、教妇女纺织,改变闲惰风气。④台湾风俗素尚豪奢,平民宴会破费浩大,游手无赖绫袄锦袜摇曳街市,小贩菜农赤裸上身,也要穿丝绸裤,宽长曳地,家无斗米的人还要穿价值昂贵的衣服,请饬令地方官崇奖节俭,对奢侈之风加以适当的行政干预。⑤南北二路多荒地野林,往往有生番隐伏射杀行人,取头骨饰金以夸其勇。应鼓励人民尽力披荆斩棘进行开垦,既可以将馀粮供给福建内地,又可以扩疆辟土,使荒莽原野成为田园庄舍,化杀人成性的“生番”为服从政令的“熟番”,与汉人同安生业,几年间便可得良田一百多万甲(每甲合内地11亩3分1厘多),益国赋,裕民生、沿海各省都受惠。
  蓝鼎元向雍正皇帝所上第三疏专谈台湾防务,说:①北路的鸡笼(基隆)为全台腹背旁门要害,至福建省城水程七更,顺风一日可到。鸡笼离淡水营虽只百馀里,而道路崎岖险阻,要走三四天才到,如果有贼船停伯,或日本、荷兰巨舰入港,淡水营官兵不能知道,应修理炮城(荷兰侵占台湾南部期间,占领菲律宾的西班牙人曾侵占台湾北部若干地方,在鸡笼港口的鸡笼屿建炮城,后被荷兰人逐走,遗留大炮27位),应增设鸡笼水师一营,以守备一员领官兵五百名,备战船七艘,与淡水营为犄角之势。淡水以南的后垅港,水深港宽,战船可以出入,也应增设墩台,以千总或把总轮防。②半线上下六百多里,以前都无驻兵,雍正元年设彰化县,有守备一营防守,而这一带民族杂处,有“生番”出没杀人。尤其竹堑埔(今新竹)纵横一百多里,走一天不见人烟,彰化守备兵力鞭长莫及,那一带可垦良田数千顷,应特设屯田守备一营,驻兵屯垦,并募民共耕馀地,建置村落,人烟既稠,便不会再发生“生番”截杀行人的事。③中路的罗汉门雄据万山之中,土地宽沃,是南北往来要害,而罗汉门却无驻兵。岗山有总镇标兵,下有南路参将,应将岗山守备移驻罗汉门。④山僻海深的琅峤(今恒春)是台湾南部要害,为匪类逋逃之薮,宜特设屯田守备一营,驻兵五百名屯垦防守。⑤如果因为官兵不善耕耘,增兵需增饷,则竹堑、琅峤两营可另募农民为兵,由官府资助耕牛、种子、农具及一两年的粮食,至开垦成田有收获时停止供粮。所垦的田为官田,可分田让兵世代耕种收益,其父母妻子可随同在营助耕得食。如果犯法革除,则另招人递补。全台湾的防兵都是三年一次与内地换班来的,不妨增加两营土著兵,成“主客相维”之势,兵丁有父母妻子,必不肯受贼蹂躏,不会像以前样那临阵退却,孑然一身逃回内地。竹堑、琅峤都有可屯田之地,以其弃为贼窝,不如收为养兵之处,利国利民,一举两得。
  蓝鼎元的治台主张,在防务方面,一方面建议增兵增设营汛,一方面建议整肃官规军纪。他的“增兵增汛”主张,短期内已实现,而官规军纪则日益败坏。他认为,商船出入口的“挂验陋规”及额处需索必须革除。但是,虽经乾隆皇帝于乾隆二年(1737年)下旨,对台湾船只出入的挂验陋规应永行禁革,而实际不但没有禁革,而且变本加厉。乾隆三十一年闽浙总督奏准部臣议定,同知衙门每船收取番银3元,武弁收取铜钱20文至100文,以为办公费和伙食费。而鹿耳门设文武两馆,双重收费,武馆由台湾总兵派安平中、左、右三营游击分年按季轮流管理,凡船只出入,除每船出口收4元,入口收3元外,对每船限载200石以外超限载米,每石收6元,每年约收2万元,其中送给总兵3888元,给安平副将2千元,其馀除书吏工食、办公费共千馀元之外,全由游击、千总等官瓜分。柴大纪(江西江山人,武进士出身)于乾隆上十八年接任台湾总兵后,见春季出入口船只较盛,又令于每年春季加送他个人600元。文馆方面,由海防厅同知管理,每船入口收番银2元,出口收3元,领取朱单加9元。除饭食、办公费及设小船引带商船出入港等费用每年2千馀元外,全由海防同知收受。彰化西南的鹿仔港,自乾隆四十九年开设口岸,由理番同知和安平左营守备管理,收费办法与鹿耳门同,而船只较少,每年约收受番银万馀元,其中送给总兵柴大纪1200元。还有淡水,八里岔(均在今台北市)海口虽然按规定不准船只出入,而实际有船只出入,运米往福建,所收“陋规费”,淡水同知约得六七千元,都司约得四五千元,总兵得1千元。总兵柴大纪多次出卖“外委”官缺,并放纵部下开赌,窝娼,贩卖私盐,离伍到内地贸易,军纪松懈,营伍涣散。
  船只来往频繁,福建移民入台更加方便,入台人数剧增,反清的民间组织天地会随之从闽南传入台湾。漳浦高溪庙(在今云霄东厦镇)天地会传播人提喜的首传弟子卢茂(漳浦杜浔人)于乾隆三十三年揭“顺天”旗帜发动攻漳浦县城失败。而再传弟子严烟(平和人)到台湾谋生,将天地会传入台湾,发展甚快。平和人林爽文于乾隆三十八年随父到台湾,居彰化县大理代(今台中县大理乡),于乾隆四十七年加入天地会,成为大理代天地会首领。乾隆五十一年十一月初,总兵柴大纪带兵巡视到彰化县,副将赫升额及彰化知县俞峻向他报告大里代天地会声势浩大情况,请求他驻县镇压。柴大纪假说要回去多带一些兵来,而他回到府城后只令游击耿世文带兵3000名,会同台湾知府孙景遂,于十六日到彰化县剿办。孙景遂坐镇彰化县署,令知县俞峻及副将赫升额、游击耿世文率兵往大里代剿办。这些官兵不敢进入大里代,只驻营于5里外的大墩(今台中市),传令村人绑林爽文来献,否则要毁他们的全部村庄,先烧毁几个外缘小村,以为恐吓。实在那些小村并没有参加天地会,无辜受害,民怨沸腾。林爽文便以“安民心,保家业”为号召,组织群众,于十一月二十七日夜袭大墩兵营,尽歼官兵,俞知县,赫副将,耿游击等官无一幸免。翌日,林爽文乘胜率众攻占彰化县治,杀知府孙景遂及都司王宗武,同知长庚、典史冯启宗等。起义军公推林爽文为盟主,建立政权,年号“顺天”,委任海防厅、征北大元帅、平海将军、彰化知县等官、出安民告示。十二月六日,起义军又攻占诸罗(今嘉义)竹堑(今新竹)、淡水(及台北)等处,杀诸罗知县董启埏及淡水同知程峻、竹堑巡检张艺馨等贪官。凤山(今高雄县)天地会首领庄大田(平和人)起而响应,于十二月十三日攻占凤山县治。这时,台湾府所辖4县被起义军占领3县,只有作为台湾府治的台湾县(今台南)尚在总兵柴大纪、监司永福,同知杨廷理困守中。
  闽浙总督常青闻警,即飞报朝廷,并派水师提督黄士简及陆路提督任承恩各率兵2千多人,分别从厦门渡鹿耳门,从蚶江渡鹿仔港,又派闽安副将徐鼎仕率兵1800人,海坛(平潭)总兵郝仕猷率兵1700人渡鹿耳门。但进剿军事除收复诸罗外无大进展。乾隆皇帝得报,下旨将黄士简革职,解京办罪,调江南省水师提督蓝元枚(蓝廷珍之孙)为福建水师提督,加授参赞,率浙兵、闽兵各2千名,从蚶江渡鹿耳门,又增到漳州兵1300名,广东名1500名,统归其指挥,但蓝元枚仍不能取胜,于八月十八日病逝军中。乾隆皇帝于八月急调总督陕甘两省的协办大学士福康安为大将军,海兰察为参赞,率领楚、蜀、粤、4省兵9000人赴台增援,至乾隆五十三年正月才获全胜。
  乾隆皇帝在指挥镇压林爽文和筹划善后之际,详读了蓝鼎元著作,大有领悟,下旨道:“朕披阅蓝鼎元所著《东征集》,其言大有可采,着常青、李侍尧(注:当时两人分任闽浙总督和福建巡抚)购取详阅,如该书内所讨论各条与现在事宜确中时弊者,不妨参酌采择,俾经理海疆事宜悉归尽善”。
  蓝鼎元的治台主张以前还未实行的,经过林爽文起义的教训后,有多项得到参酌施行。
  1、整肃官风。乾隆皇帝认为“台湾逆匪林爽文等纠众滋事一案,皆由地方官侵贪激变,养痈贻患所致”。他派福康安为钦差大臣,令他详查台湾文武各官贪渎情况,连已被起义军杀死的台湾知府孙景遂,淡水同知程峻、诸罗(改名嘉义)知县董启埏、理番同知唐镒也要抄没家产。本来认为“守城有功”,已由总兵升任提督且封侯的柴大纪被解送刑部审讯,论罪处斩。其胞弟柴景山与巡捕人员勾结,干预公事,屡次说案过钱,另一胞弟柴大经系生员(秀才)所犯略同,被斥革衣衿,二人都押送新疆当苦差。其他从中关说过钱者,都视情节,或流放,或徒刑,或杖责。
  2、整饬营伍。过去台湾各营戍兵离营散处,遇操期只虚应故事,并不按名全到,因而营伍涣散,技艺生疏。受林爽文起义的教训后,修建营房,添兵安汛,增设骑兵。订立章程,主要有①以后水陆各营近期齐集教场操演,逐名点验,不许一名不到。各防营汛,无论僻远,一律按期操演。②水师将弁兵丁按期出海巡哨缉盗。③此后总兵巡查各营,一切供应及佚价尽行革除,如再有勒索,按枉法贪赃从重治罪。④兵丁不得离营他出贸易,包庇娟赌。如有不居住营房,在外游荡,即行革伍,枷号半年,逐回原籍严加管束。倘敢再外出贸易,包庇娼赌,从重加等治罪。失察之员,严行参处。
  3、清查户口,按户编甲。
  4、禁止携眷入台之例,屡开屡禁,乾隆五十年永远废除携眷入台之禁令,嗣后安分良民愿携眷往台湾者,由当地地方官查实给照,准其渡海,一面移咨台湾地方官,一体查明给照,移咨入籍。
  5、行兵屯,垦“番地”。乾隆五十三年朝廷批准台湾募补“熟番”屯丁,93社每社可挑选壮丁40名,分为13屯,就近屯田自给,守卫地方,免予纳赋。
  台湾东面山区土地宽广,自从淡水,彰化二处垦辟日增,为免滋事,设立“土牛”为界,禁止越界占垦“番地”,但内地移民私自越界向原住民(那时称为番族)佃地、租、典、买土地耕种者日多,“土牛”成为虚设。福康安追剿林爽文时周历台湾各地,见到近山定界以外地方良田弥望,村落相连,旧设“土牛”已无遗迹可寻。他上疏奏准:入垦者既已与番族相安日久,应免予惩治。除未垦荒埔5440馀甲拔给新募屯丁外,已垦之1.2万馀甲,其中仍属番族人业产者免予征赋,已经断卖给内地移民者按甲计亩征银,使世守其业,永杜争端。
  6、增开台湾与大陆通航,康熙年间只开台南鹿耳门一口与厦门对渡,彰化鹿仔港与泉州蚶江对渡一口,原属封禁,实际禁而不止,后来开禁,船只往来更为利便。八里岔(在今台北市)一口,也属“禁而不止”的口岸,仍未明令开禁,朝隆五十三年六月,朝廷批准续开八里岔与福州五虎门对渡。其馀各港严禁偷渡。
  蓝鼎元的治台言论被后世官员作为治理台湾的参考资料。连横在所著《台湾通史》中为蓝鼎元立传,说“其后增设彰化县及淡水厅,升澎湖通判为海防同知,皆如其言。”又说“鼎元著作多关台事。其后宦台者多取资马”。蓝鼎元被誉为“筹台之宗匠”。道光年间彰化鹿仔港建“文开书院”,祀历代著名人物,其中清代人物仅蓝鼎元一人,称赞其“文章上追太傅,兼著绩于台湾”。今人读蓝鼎元著作,无不为当时能有这么一位有真知卓见的人物而感到惊奇。

知识出处

漳浦文史資料1-25辑合订本下册

《漳浦文史資料1-25辑合订本下册》

本书共11辑,收录了漳浦1996~2006年的文史资料。包括《闽南 第一洞——国道324线盘陀岭隧道建设纪实》、《车本公路建设记实》、《漳浦矿产资源的勘探与利用》等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李林昌
责任者
熊文灿
相关人物
郑芝龙
相关人物
郑成功
相关人物
蓝理
相关人物
郑克塽
相关人物
阮蔡文
相关人物
蓝廷珍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漳浦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