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浦古代人物概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浦文史資料1-25辑合订本下册》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2030
颗粒名称: 漳浦古代人物概述
分类号: K825
页数: 24
页码: 1325-1348
摘要: 本文主要介绍了漳浦县自唐代以来的一些历史人物和事件。漳浦县在唐代开始建立,历经唐、宋、元等朝代,期间涌现出许多杰出的人才,如陈元光、陈珦、潘存实、蔡元鼎、郑郊、吴与、高登、黄克宽等。这些人物在漳浦县的历史长河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国家和社会做出了贡献。此外,文中还介绍了蔡通甲和蔡坑蔡氏的历史和人物。
关键词: 漳浦县 人物 概述

内容

漳浦自唐垂拱二年(686年)建立漳州时附州为县,至清宣统三年(1911年),封建时代结束,共历一千二百多年。其间,州治几经迁徙,而县治自唐开元四年(716年)随州治迁到李澳川后至今不变。漳浦县建县时,幅员广阔,东至大海,东北至太武山,西至龙岩县界,南至分水关,与广东潮阳接壤,北与龙溪县交界。由于历代行政区划的变更,漳浦县划出部分土地,分别归属南靖,诏安、平和、海澄、东山、云霄等县,又从南靖划出石榴等地归入漳浦县。就现有漳浦而言,在历史的长河中,涌出了许多杰出的人才,为国家、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一、唐、宋、元人物
  唐与北宋时,漳浦属开拓时期,人物寥寥无几;南宋时社会比较稳定,经济、文化已渐趋发展,然而,著名人物也不多;元朝是处于蒙古族尚武精神的统治下,文化几乎停滞,原《漳浦县志》关于元朝的记载也近于空白。在这段漫长的历史中,较为著名的人物有唐朝陈元光、陈珦、潘存实,宋朝蔡元鼎、郑郊、吴与、高登、黄克宽以及元朝的周佑等。
  1、陈元光,陈珦、潘存实
  陈元光、字廷炬,号龙湖,河南光州固始人。唐总章二年(669年)随父亲陈政到泉、潮间平定“啸乱”。陈政死后,陈元光代父领兵。垂拱二年(686年)创建漳州,并首任刺史,功勋卓著,至今,漳州人民尊称为“开漳圣王”。其部将有马仁、许天正,卢如金等。他的著作有《玉钤集》、《龙湖集》等。
  陈珦,字朝佩,号迂斋,陈元光子,漳浦人。唐万岁通天元年(696年)举明经科,是漳浦县第一个进士,回漳州主持文学,后被聘主龙溪松州书院。开元二年(714年),他继承父志,接任刺史职务,继续平定地方“叛乱”。后来,他认为以原屯军设州治处多瘴气,又地近潮州,多“寇乱”,于开元四年(716年),把州治迁到梁山北面的李澳川,即今漳浦县城,并在城西西宸岭建威惠庙,祀其父陈光元,这是漳州由朝廷敕建的第一座威惠庙。
  潘存实,字镇之,甘棠(今官浔镇马口附近)人。唐元和十三年(818年)进士,官至户部侍郎。年轻时,与好友龙溪人周匡物读书于龙溪名第山,后来,两人同登进士,时人称为“周潘二先生”。潘存实是唐元和间着名诗人,诗赋具有高深的造诣,他的作品被选入《文苑英华》和《唐文粹》,《全唐诗》选入他的诗《玉声如乐赋》。他的著作有《良山存稿》。
  2、蔡元鼎、吴与、高登、黄克宽
  蔡元鼎,字国宝,号蒙斋,赤岭蔡坑人。生于唐代末年,经五代衰乱,隐居大帽山,并进行讲学,学生近千人。他死后,被尊称为蒙斋先生。宋代学者朱熹匾其祠“立志圣贤”,并称赞说:“白露零而苍葭不改其色,风雨晦而鸡鸣不改其音,使后之论世者瞻梁峰之崔巍,辄仰止于帽山”。他的著作有《蒙需诗文集》等。
  郑郊,佛昙白石人,宋熙宁间解元、进士,世称郑解元。熙宁三年,尝请移学宫(孔庙和儒学)于官塘(即今孔庙处)。他博学多才,善文辞,写有《鸿江赋》,描述家乡鸿江(也称黄如江)一带风物人情与优美景色。
  吴与,字可权,居里未详。宋元丰五年(1082年)进士,官至奉议郎,潮州通判。为官廉正不阿。一生历官所得俸禄钱,用来购买书籍,存书共三万余卷,在漳浦梁山下筑一座书库储藏,后人称为“吴奉仪书室”。他是我国宋代着名的藏书家。他所著《漳州图经》现仅存《序》,对漳州建置的历史沿革记述详确,是研究闽南历史的珍贵史料。他的著作有《荔枝总录》,《新纪录》、《漳州图经》等。
  高登,字彦先,号东溪,杜浔宅兜人。南宋绍兴二年(1132年)进士,官古县令。在太学时,与太学生陈东等上书请斩蔡京等“六贼”。靖康间,抗金将领李纲被削夺兵权,高登与陈东等上书请求恢复李纲兵权,罢免宰相张邦彦;继而又上书历数吴敏、张邦昌等朋比为奸,欺君误国之罪。终于因得罪权奸,被屏斥还乡。南宋时,又与秦桧作不屈不挠的斗争,呈上《时议》六篇,抨击秦桧劣迹,后来被秦桧构陷,削职谪居容州,死于谪所。高登事母至孝,为人们所敬仰。漳州和漳浦县城都建祠纪念高登。朱熹为其祠题匾联,匾曰“忠孝两金”,联曰“获鹿感鱼,千秋称孝子;朋东仇桧,万古识忠臣”。他的著作有《东溪集》,收入《四库全书》。
  黄克宽,县城东郊黄仓人。嘉定元年(1208年)进士,官至广东封州知州。他的两个儿子黄钰、黄錡受荫任官,分别为梧州法曹和博罗尉。黄仓附近的鹿溪有峰山与柘港山隔溪相对,俗称旗鼓对峙,也是漳浦十景之一“鹿溪春涨”和“峰山钟秀”处。黄克宽在峰山之巅建连鳌亭,观赏这优美的自然景色。至今,峰山青峰岩遗留刻于清乾隆间的石匾“连鳌胜迹”。黄克宽的后裔也称为“连鳌世家”。
  3、蔡通甲与蔡坑蔡氏
  蔡逢甲,字国贤,号弃夫,赤岭蔡坑人,蔡元鼎十一世孙。咸淳四年(1268年)进士,诏主广东漕举,值宋亡,没有赴任,在大帽山下建悟道书院隐居,不仕元朝,他的著作有《使君讲录》。他的孙蔡乙牛,居大宅村,是赤岭大帽山地区首富,称“蔡长者”,建石桥,修石路,遗址至今尚存。元末,欧狗聚众起事,蔡乙牛聚族避居石洞中而死。蔡坑蔡氏从此衰落,今蔡坑已无蔡姓,而遗迹尚存。
  4、周佑及其他武职
  周佑,字于一,原漳浦人,后迁居龙溪。元至正七年(1347年)进士,与他的学生龙溪人林弼同年参加会试,周佑第一,林弼第七,传为美谈。他质淳学正,为文雄深雅健。他曾采边事始末献给闽海佥事左某,左赞曰:“史才也”。荐为同安文学,并进其书于朝廷,因此朝中馆阁诸大臣皆知他的文名。他的著作有《边鉴近录》。
  《漳浦县志》对元朝资料记载极少,从民间搜集到的资料,可知当时有不少武职官员没有收入志书。如旧镇埔尾村山边自然村郑汝德,官至漳州路巡海招讨副使、武略将军,原在祠堂挂有匾额,大概是元亡后,匾额被毁,经历整个明朝都讳言祖宗曾是元朝官员,现有埔尾祖祠中所挂匾额是清乾隆年间重立的。还有一些地方的族谱记载,其祖先曾是明初武官万户侯。考查史书,明朝不设万户侯,只有元朝设有万户府,这也许是族人讳避祖宗曾在元朝任职的缘故。
  二、明代人物
  明朝是漳浦县经济、文化大发展的时期,科甲鼎盛,人才辈出。洪武十八年(1385年),周宗起与南靖黄仁义为漳州府首登进士者。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林士章探花及第,为漳州府历史上五个鼎甲三及第之一(其他四人是:状元,长泰林震;榜眼,南靖李贞;探花,龙溪谢琏、林釬),达到科举荣誉的顶峰。属今漳浦县者有文科进士93人,武科进士3人;文职官员七品以上者206人,武职官员五品以上者10人。在文职官员中,官员尚书、侍郎、布政使、按察使等三品及其上官员共22人,为漳州府其他各县所望尘莫及。万历间,尚书林士章、朱天球,侍郎卢维祯,时称漳州府“五星聚奎”中的“三星”。明末,黄道周坚持民族气节,忠贞不屈,其妻蔡玉卿,在夫就义后,矢志抚孤,不愧为女中英杰。此外,尚有理学名家林一阳、林楚、薛土彦、张士楷等,名著一时。现分三个时期概述如下:
  (一)洪武至正德时期
  洪武初,从元朝遗留下来的一些官员和读书人,经荐辟,都被任用。恢复科举后,人才遂渐突出,散处全县各地,有一部分属今云霄县,诏安县和镇海地区,而在现属漳浦者,多在海云山地区,佛潭地区和县城附近。
  1、周宗起与“海云三秀”
  漳浦县城东方有海云山,崇峻圆秀孤峰突起,其间,孕育许多优秀人物,明洪武初年,林纯一、周宗起、陈谦德,颖脱而出,并称“海云三秀”。
  周宗起,旧镇山边檺潭人。元时,其族人周佑即登科第。周宗起自幼聪明好学,登洪武十八年(1385年)进士,是明朝漳浦县的第一个进士,官至大理寺丞。建文四年(1402年),燕王朱棣带兵入京城(在南京),周宗起父子投水自杀。永乐元年(1403年),家乡族人惧祸,逃散避居他乡,村社荒废。今檺潭地名尚存,其附近周氏坟墓今称“周仔墓”。
  林纯一,字元真,号诚斋,别号无伪翁,乌石大林村人。经荐辟登洪武五年壬子科应天举人,初授漳州府长泰教谕,调河南洧川教谕,升国子监助教,与周宗起同朝为官。他以经史训迪学生,端正学风,改变元朝以来尚武风气,他的行伦立教为后人所敬重。他有《浯江族谱序》传世。
  陈谦德,字益文,号复斋,白沙村人。洪武二十二年荐辟,官至浙江按察司佥事,分巡金衢道。有一次,周宗起回乡省亲后进京,路过浙江,陈谦德以同乡之谊,私派红船(官方驿传专用船)运送,被劾违纪,召入京杖责。其时,周宗起、林纯一为其辨解与安慰。他有《训儿诗》传世。
  周宗起、林纯一、陈谦德三人故里相距仅数里,同在海云山脉区域,且同时为官,时称“海云三秀”,他们是明代漳浦县科举仕宦的先驱。
  2、陈兽与大坑陈氏
  大坑亦称代卿、鉴湖,在佛潭镇南部,为太傅派陈氏聚居地。早于永乐十八年(1420年),陈亹与胞兄陈翼同科中式举人,时称“双桂联芳”。后来,陈亹登进士,官至布政使,事非偶然。陈亹父陈天叙,字则夷,号困翁,早年努力读书,先后向龙溪学者胡宗华和福州榜眼林志求教,学业成就后,回乡创办鸿江书院,培养家乡子弟。因此,大坑陈氏家族累世科甲连登。因陈亹与陈奂都任过布政使司的官,称“大坑出布政”。
  陈亹,字尚勉,号梅庵,正统元年(1436年)进士,官至广东左布政使,是漳浦县第一个任省级行政长官者。他在广东任职期间,对荔枝良种乌叶和金钟十分欣羡,令其六弟陈环船运荔枝苗归家种植。后传播全县。其中以乌石一带最为适宜种植,质量最佳,名闻海内外。他的著作有《梅庵存稿》、《经籍要览》。
  陈奂,字朝美,号古愚,陈亹侄孙。成化十一年(1475年)进士,官至贵州右参议。他有唱和诗刻于东罗岩石碑,至今犹存。
  陈公相,字子显,号鉴塘,陈奂曾孙。万历十一年(1583年)进士,历官温州知府、广西副使。他的著作有《刑部文献考》,并有为《黄公立游孝子祭田碑》书丹的笔迹传世,石碑今尚立于佛昙园东村。
  陈烈,字垣夫,移居赤水,正德六年(1511年)进士,官武进知县。
  3、林表与港头林氏
  港头亦称黛峰,在佛潭桥西边,为林姓聚居地。明成化五年,林表登进士,官知府,其后裔也任过知府,俗称“港头出知府”和“父子长沙”。后来,他们移居县城,在北街顶建”世大夫第”。成为有名的官宦家族。
  林表,号侃庵,成化五年(1469年)进士,历官黄州、镇远知府。林表是陈奂的内兄,两人互勉互学,俱成进士,俱在贵州任职,又俱在东罗岩题诗,传为佳话。
  林敬,号诚斋,别号罗山居士,林表孙。嘉清三十二年(1553年)进士,官至长沙知府,后辞官家居。隆庆四年(1570年),与漳浦知县许试,好友王春泽、陈天资倡修白鹤岭(水磨岭)路,邑民在岭上刻石“荡平岭路”纪念。他的著作有《诗经讲义》、《治河指掌录》。
  林绍,号碧潭,林表曾孙。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进士,历任荆州知府、山东副使。后在治河问题上与侍郎潘季驯不合,被令冠带在家闲住。万历七年(1579年),与邑人朱天球,王应显、林偕春重修《漳浦县志》,并有《免云霄镇税记》传世。因林表、林敬,林绍三人均任过知府,俗称“港头出知府”。
  4、吴超、赵浑、陈琛、詹惠、刘友仁
  在漳浦县城及附近,历代出了不少人物,成化年间最早登进士者要数马坑吴超。吴超,字华越,号起仁,成化十四年(1480年)进士,官至广西参议。居官以清廉勤政著称,居家益励晚节,淡泊自宁。
  继吴超之后而奋起者是官浔的赵浑。赵浑,字伯全,号南溪,官浔赵厝人。成化十七年进士,历官云南,思恩、雷州三个府的知府,廉介自持,决狱明断无冤屈。后遭刘瑾的祸害,致仕归,家居四十余年。弘治间,知县王臣修县城南门五凤桥,请赵浑撰写《五凤桥记》,并撰《重建龙兴禅寺碑记》传世。赵浑父赵超,字若腾,号拙轩,天顺三年(1459年)举人,官南京国子监博士,著有《拙轩稿》。后裔赵宗凤、赵从诏、超从谊等俱举人,为官各尽其职,赵氏成为南溪一带的著名望族。
  自成化末年至弘治间,人物多出在镇海卫,而在今漳浦者,要数杜浔陈琛。陈琛,杜浔下卢人。弘治十八年(1505年)进士,初授苏州府推官,为官以清节闻于朝野,升大理寺评事。弘治间,重建杜浔青阳威惠庙,陈琛为碑记书丹,石碑至今尚存。
  正德年间,比较有影响的人物是詹惠和刘友仁。
  詹惠,号漳溪,祖籍赤湖西庵村,祖辈即迁居县城南城池(俗称詹厝潭)一带。詹惠于正德三年(1508年)登进士,授南京绣衣直指御史,掌生杀大权。后因故被,改为许州判官,再调广东顺德知县,不久,辞官家居。他在家乡附近的深土产树埔(今称示埔)一带买置田园,此处属沙质土壤,常苦干旱,詹惠于示埔社后灶山大水窟建一道水陂,蓄水灌溉,这就是遗留至今的詹厝陂(现已新建为东平水库)。
  刘友仁,字是成,杜浔涵头西林(今古雷西林)人。正德九年(1514年)进士,历任湖广、河南、浙江参政,所至有政声。弟刘友德,正德八年举人,官太平知县。刘氏兄弟居官后,迁居漳浦县城后街,今麦仔市街东段北侧,称为顶刘。
  5、俞文、陈镡、叶穆、戴琇和林埙
  明朝中期,漳浦有不少举人、贡生出任职官,政绩显著,较著名者有俞文、陈镡、叶穆、戴琇和林埙。
  俞文,字懋学,号正庵,杜浔路边山门人,后裔迁居杜浔镇内及传衍东山县后林社。正统九年(1444年)岁贡,授常州府照磨,在任八年,磨勘案牍,廉介正直,不徇私阿附。后以老病乞归,莆田状元柯潜、常州探花王〓赋诗饯别。两年后卒于家中,他的学生,户部侍郎吴原为撰《正庵俞先生行实》。
  陈镡,字曰宣,深土林头人。景泰元年(1450年)举人,初授太原通判,历官徽州府、严州府同知。他清慎自持,督民兵守御边境,与士卒同甘苦,所至以廉能闻于世,民立石颂赞,世称“陈同府”。
  叶穆,字式文,县城叶厝巷人。景泰四年(1453年)举人,官至河间府同知。他刚正不阿,执法不挠,兴学校,赈济饥民,颇有政声。其弟叶谐,贡生,也官至同知,另建府第在北街东侧,因府同知古称司马,所以,叶谐的府第被称为司马第,今北街尚存司马巷,即由其在司马第旁而得名。
  戴琇,号惠庵,佛昙东坂人。成化十年(1474年)岁贡,官至松江府通判。松江地处海滨,戴琇教上海盐户田福建晒盐法制盐,造福百姓,又教百姓礼教,移风易俗,后卒于任上,百姓建庙祀之。
  林埙,字廷乐,号无机,别号雅庵,县城北门内人,后裔传衍东罗等地。成化二十年(1484年)岁贡,官至宁府审理正,后进阶长史。宁王宸濠有异志,他据理守正,大胆进谏,被杖打,乞归休。后宸濠叛,国除,人们始服其先见。他操履端严,好学不倦,常以忠孝自许,临终吟诗,有“年来爱国思常在,老来丹心永不磨”之句。他有为《坦庵柳公墓志铭》篆额笔迹存世。
  (二)嘉靖、隆庆时期
  嘉靖、隆庆年间,漳浦县科举最为鼎盛,许多著名人物如尚书、探花林士章,尚书朱天球,太常寺卿王应显,通政使林梓,侍郎卢维祯等都出在这个时期,并促使万历及以后人才的大量涌现,起了承前启后的重大作用。
  1、林梅、林功懋、徐表
  嘉靖初年,漳浦连续两科没有人登进士,知县周仲着手整顿学官,学风大振,林梅、林功懋、徐表接连登第,并且林梅为漳州府在该科唯一中式进士者,更为难能可贵。
  林梅,字以和,一字魁春,号朴(璞)山,出生于沙西蓬山打(璞)山社,居杜浔徐坎社,后移居县城,一部分后裔及族人迁居霞美埔上社。嘉靖八年(1529年)进士,官至南京礼部郎中。他居官廉明清正,慷慨有气节,为文博雅,好学不倦,为时人所推重。林梅在登进士后,适逢父丧,丁艰归家,服丧一年后,知县周仲敬慕他的才学,请他纂修《漳浦县志》,他欣然接受,七个月完成漳浦县首部志书,为漳浦县修志第一人。他的著作有《愚谷稿》。
  林功懋,字以谦,号竹溪,旧镇乌石苑上人,后定居赤土万安村。嘉靖十一年(1532年),以儒士中式举人,翌年联捷进士,历官赣州知府、四川副使、河南参政,升广西按察使,未任而卒。他初授广东东莞知县,在管理番船税务时,拒绝外国商人的贿赂,外国商人叹服其清廉,建造一座“却金亭”,表示钦敬。广东多荔枝,他把良种引回家乡乌石种植,使乌石荔枝更加闻名遐迩。他撰有《重建平和县儒学碑记》传世。他的儿子林士宏,字仁甫,号中峰,万历八年(1580年)进士,开漳浦县父子进士之先河。官至湖广承天知府。林士宏与女婿刘庭兰同科进士,传为佳话。
  徐表,号龙泉,县城东郊象墩人,后裔衍居后港徐坑社。嘉靖十一年进士,官至刑部郎中,后因忤逆权贵,被谪湖广布政司理问。他未仕时,曾读书于赤土荷芽仙峰岩,岩中尚存“龙泉古洞”石刻。后来,林士章为其撰《仙峰岩碑记》,高度赞扬他不畏权贵,正直不阿的精神。
  2、林策、陈梧、王春泽、王健
  嘉靖十七年、二十年两科、林策、陈梧继林梅之后为漳州府在该科“单中”进士者。接踵而起者有王春泽、林一新(见乌石“三凤齐鸣”)和王健等。
  林策,字直夫,号丹峰,旧镇乌石大油甘人。嘉靖十七年(1538年)进士,官至江西按察司佥事。他任浙江萧山知县时,萧山县有闻家堰,原用泥土筑成,易被水冲坏,林策用石头筑新坝,设闸门泄洪,灌溉良田万亩,萧山百姓立碑纪念。他为官清廉,不徇私情,与莆田魏一恭、长乐郑世威三人同在江西按察司任职,同样刚正廉明,被称为“闽三杰士”。
  陈梧,号我峰,别号清泉主人,县城准提室巷人。嘉嘉靖二十年(1541年)进士,官至广东按察司佥事。他自幼接受母亲程氏教训,要做刚直清官,为官严于执法,对违法的官吏都绳之以法,因而得罪上司,嘉靖二十九年被罢官,从此一直没有再起用。晚年隐居清泉岩,有摩崖石刻《清泉招隐》诗八首遗留至今。
  王春泽,字以润,号印东。祖籍南靖县靖城镇后街,自曾祖以上即徙居漳浦县城东郊。他的祖母是乌石林士章祖父的四妹。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进士,官至山东参政,政声远播,后被罢官归家。隆庆四年(1570年),与知县许试及林敬,陈天资倡修白鹤岭路,县民刻石纪念。死后,他的门生、大学士朱赓为其撰《墓志铭》。
  王健,县城东郊枫林坑人,林士章长子林汝谐岳父。父王璇,官蒙阴知县(合订编者按,据《浦北林氏族谱》载,其父王豸,为林埙的六女婿。)。嘉靖二十年(1541年)进士,官户部郎中,擢饶州知府,升浙江参政,清介慈和,百姓思念,不久,卒于任上。
  3、“三凤齐鸣”与乌石林氏
  古代科举中,同胞三兄弟俱登科甲,美称为“三凤齐鸣”。明朝天顺、成化间,吴原、吴泰、吴震三兄弟曾获此殊誉,但今属云霄县人。就今漳浦县而言,旧镇乌石林黼的三个儿子林一初、林一阳、林一新于嘉靖间俱登科甲,是第一家“三凤齐鸣”。所居村庄至今尚称为三凤厅村。
  林一初,字遂夫,号玉山,定居后埔边社。嘉靖十九年(1540年)举人,未仕而卒,时人为之叹惜。他自动颖悟超群,凡所著书,殊出独见。著有《论语说》、《易说》等。
  林一阳,字复夫,号复庵,一初次弟,居三凤厅。嘉靖十三年(1534年)举人,官山东济南府通判、唐府审理等职。他为政宽严互济,“人怀其德,犹畏其威”。他对理学有精深研究,尊崇宋朝程、朱理学,以居敬穷理为宗旨,是漳州府理学名家;他的书法收入《书学史》,受称赞“有晦庵(朱熹)、白沙(陈献章)笔意”。他的著作有《论学古义》、《复庵诗文集》。
  林一新,字跻夫,号南江,一初三弟,分居桥头墟社。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进士,官至云南按察司佥事。为官廉正不阿,警敏善断,民多颂赞。一新子士旂,号对江,万历十年(1579年)举人,官舞阳知县。
  “三凤”的堂兄弟林策,进士;林成纲,举人,官广东香山知县。合称为“五桂联芳”。又前有林纯一,林永春(官定远知县),进士林功懋,后有探花林士章,进士林士宏、林汝诏,举人林楚、林萃祉、林朝禄等,乌石林氏成为漳州府著名的科第世家,并在海云山南麓建“云岳钟秀、科第世家”坊表褒荣。
  4、朱天球、王应显、徐鼎
  嘉清二十九年(1540年),漳浦有三人中式进士,他们是朱天球,王显和徐鼎,为科举中之佼佼者。
  朱天球,字君玉,号淡庵,县城南郊朱厝人。父朱琯,县庠生,以孝友行谊著称,善诗文,著有《?崆诗集》。朱天球于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登进士,官至南京工部尚书。杨继盛被严嵩构陷而被斩于西市,朱天球激于义愤,与另三位京官到西市痛哭衰悼,时称为“四君子”。万历间,他与本县人尚书林士章、侍郎卢维祯,长泰人尚书戴耀,龙岩人侍郎石应岳,合称漳州府“五星聚奎”。致仕家居,与县人王应显,林偕春、林绍纂修《漳浦县志》并与侍郎卢维祯结率真会,诗文互为唱和。他的著作有《湛园存稿》。
  王应显,字惟谟,号心泉(一作新泉),赤土荷芽下云人,祖上系由本县田中央青田王氏分衍。嘉靖二十九年进士,官至太常寺卿。世称王太卿,为官处事果断,政绩丰伟,廉誉远播。后被罢官归家。万历七年(1579年),与朱天球,林偕春(今云霄人)、林绍纂修《漳浦县志》。
  徐鼎,字思重,县城东郊象墩(和尚墩)人(一说县城花亭巷人)。嘉靖二十九年进士,官至工科都给事中,世称徐给事,为官关心民瘼,决狱慎重;为人耿介正直,俊逸开朗,不逐流俗,为人们所敬重。
  5、林士章和林楚
  在科举中,取得最高荣誉的是乌石人、探花林士章。他的堂兄林楚是著名的理学家。
  林士章,字德斐,号璧东,旧镇乌石大厅边北平社人。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进士,殿试第一甲第三名,探花及第,是漳浦县唯一获此殊荣者,也是漳州府五个鼎甲三及第之一。历官翰林编修、两京国子监祭酒、礼部左右侍郎、南京礼部尚书。与南京工部尚书朱天球、兵部尚书戴耀、户部左侍郎卢维祯、户部右侍郎石应岳号称“五星聚奎”。他为官清正,居显持恬,温恭下士,器度如汪洋大海。万历九年(1581年)致仕,在漳州城北建长桥城,家居二十年,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卒于家中,赐祭葬,他的门生、大学士于慎行为其撰《墓志铭》。他的长子林汝谐,字君浃,号肖璧,官至兵部郎中兼右军都督府参军(经历);次子林汝诏,字君纶,号光璧,万历十四年(1586年)进士,初授永州府推官,临行,林士章告诫说:“你的职务是法官,执法要严,但不可轻率判人入狱;不可指摘别人的过失来使自己成名;不可放松对自己的约束而随意取与。”林汝诏谨遵父训,后官至浙江参议、广东按察司副使,为政平恕清慎,威惠并著。林士章的“三不可”告诫也被人们引为做官施政的准则。林士章的诗文没有刊行,著作有《漳浦县重修儒学大门记》、《平和县重修儒学始建尊经阁记》、《(镇海卫)学博木湾陈先生创行乡饮记》等传世。
  林楚,字德春,号春斋,别号玄谷老人,林士章堂兄。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举人,官至广东雷州通判。雷州有珠池,林楚一无所取,以清廉而受到时人的赞誉。他精研理学,勤于著述,既崇信阳明先生王守仁,又尊敬宋儒伊川先生程颐,所以他的学问渊深,知识广博。他的理学备受推崇,时称林春斋先生。他著作丰富,有《衍书旨》、《摛性对》,《辑思经》、《原儒释》、《解老》、《四书剩语》等。
  6、林梓与新路林氏
  嘉靖末年,漳浦县城新路街的林氏崛起,称为新路林氏,林梓及子林采、林宰父子三科甲,其子孙多人受荫任官,俗称“十八顶纱帽”,是县城最显赫的豪门望族。又林宾于明末清初也名著一时。
  林梓,号考吾,居县城新路,系唐代林孔著的后裔,曾祖于明初从漳州浦南迁居漳浦县城。林梓于嘉靖四十四年(1556年)进士,官至通政使司通政使,位臻九卿之列。他于万历十二年(1584年)撰写《重修忠勇庙及乾桥、便民桥记》,今存于福建省博物馆。
  林采,号肖考,林梓长子。万历三十四年举人,官至广西副使。
  林宰,字德衡,号平华,林梓次子。万历二十九年进士,官至兵部左侍郎。他任无锡知县时,曾倡建东林书院并撰写碑记,天启五年(1625年),被列为东林党而削职。崇祯元年,官复原职。南明隆武时,曾授予兵部尚书,因年近九十,无法赴任。他家居衣着俭朴,没有贵者的骄态。他撰写《重修东林书院记》、《恭贺大谏垣、大宪伯肯怡先生兴建浔江城堡记》、《仪宾胡公讳廷宰画像题辞》等传世。
  林宾,字吕郎,林梓侄,明庠生,清顺治五年(1648年)举人。他多文才,于明末为庠生时,取唐刘蜕、明吕马窦之应试文章,择其词险仄者汇为一书,名《蜕马玄声》,为应试的八股文范文,闽中士子争读之。他善书法,章草为最,与张国经的八分齐名。
  7、杨守仁与佛潭杨氏
  佛县地区杨氏为后起之秀,杨守仁、杨一葵父子进士,且杨一葵官至布政使,令人刮目相看,成为继大坑陈氏、港头林氏之后的官宦家族。
  杨守仁,字嘉复,号蓉江,佛昙下坑人。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进士,历官刑部郎中,建昌、严州、太平、贵州知府,广东副使。他撰写《重兴陈公开疏河记》传世。在家乡建“秋卿、万石”坊表,至今尚存。
  杨一葵,字翘卿,号致吾,一号绍江,守仁子。万历二十年(1592年)进士,官至云南左布政使。他善于诗文,著有《芙蓉馆集》、《云中边略》等,分别收入《四库全书总目》和载于《明史·艺文志》。
  8、胡文耀、胡文远与鹿溪胡氏
  县城东郊鹿溪之滨的胡氏是漳浦的国戚和官宦巨族。胡文远首先登科,胡文耀、胡宾墀父子进士,胡廷宴官至巡抚,胡廷宰贵为郡马,是漳浦县唯一的国戚。古谶语说:“梁山啸,鹿溪平,此地出公卿。”鹿溪胡氏正应这句谶语。
  胡文耀,字奇暐,号鹿岩,县城东门外鹿溪桥村人。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进士,官至户部郎中。同科进士、云霄人林偕春为其画像题赞辞。
  胡宾墀,字宗策,号见鹤,胡文耀子。万历二十年(1592年)进士,官刑部主事。宾墀外甥苏民俊,海澄籍,父早逝,寄养外祖家,入漳浦学,万历二十年,甥舅同科进士,传为美谈。苏民俊为其画像题赞辞。
  胡惟潆,宾墀孙,天启四年(1624年)举人,据传是黄道周女婿。隆武在福州称帝,起用黄道周,胡惟潆陪同岳父到福州赴任,染病归家而卒。
  胡文远,字一行,号云溪,胡文耀堂兄弟。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举人,官至淮府长史。为胡氏科举开先。邑人、布政薛士彦为其画像题赞辞。
  胡廷宴,字以泰,号瞻明,胡文远长子。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进士,官至右佥都御史、陕西巡抚、军门提督,俗称“胡军门”。他任巡抚时,曾为魏忠贤建生祠,后来,被划为阉党,削职为民。他曾辑补《黄楼集》,收入《四库全书总目》,黄道周为其画象题赞辞。
  胡廷宰,字以平,号隆柱,后改名廷实。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应天举人。他是南康王朱翊?的长女婿,称仪宾,匾额“宾于王门”,俗称郡马,在漳浦县是绝无仅有。邑人林宰、海澄人周起元分别为其夫妇画象题赞辞。
  9、蔡大壮、蔡明复、蔡一楠
  漳浦金鳌蔡氏早于宋代就成为显赫望族,然而,至元代及明初已是衰落。明嘉靖间,另有几支蔡氏在县城及其附近一带传衍、兴起,出了不少人才,如蔡大壮,蔡明复、蔡一楠等。
  蔡大壮,字丕礼,号我湖,县城西郊西湖人。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举人,官宁乡知县,著有《毛诗释义》。其子蔡宗禹,字宝元,号震湖,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进士,官刑部主事。著有《家言》、《杜诗句释》。
  蔡明复,字以修,号心来,旧镇乌石西坂人。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进士,官潮阳知县、南京户部主事。其子蔡笃敬,号朴庵,徙居莆田白沙西坂,取村名与祖地相同。清乾隆间,其后裔请漳浦人蔡新为其撰写《莆田白沙西坂蔡氏族谱序》。
  蔡一楠,号莲峰,县城南郊峰山村人。他原名楠,殿试时,赐名一楠。嘉靖四十一年进士,官至户部郎中。他曾读书于村后峰山连鳌亭,这是宋代知州黄克宽隐居遗址,今尚有“连鳌胜迹”的石刻遗存。
  10、卢维祯、赵范、林鹏飞
  隆庆只有6年,时间短暂,是嘉靖至万历的一个过渡,只举行两科会试,原漳浦县有进士七人,属今漳浦县者有卢维祯、赵范和林鹏飞三人。
  卢维祯,字司典,号瑞峰,居县城后沟巷,祖籍漳浦锦屿。隆庆二年(1568年)进士,官至户部侍郎。他曾在吏部任职,遍历四个司,因此在县城北门外建立“天官”坊表。他与林士章,朱天球等号称“五星聚奎”。他致仕归休后,与朱天球等结社梁山,诗酒自乐,自称水竹居士。他的著作有《太常志》、《醒后集》,书目分别载于《明史·艺文志》和《四库全书存目》。
  赵范,字范之,号鸿台,先居佛潭积美,后迁居湖西赵家城。隆庆五年(1571年)进士,官至浙江副使。他是林士章的学生,林士章的学问品德对他有极深的影响。他在湖西建造完璧楼,后来,他的儿子赵公瑞续建外城堡,这就是闻名全国的“宋城”赵家堡,今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林鹏飞,号慎宇,马坪仙都崎林人,祖籍龙海溪头。隆庆五年(1571年)进士,历官来安知县,南京大理寺右寺正、南宁知府。父林经协,以信义闻于乡,晚年益嗜学,所作诗歌多砭俗自警,著有《易讲义》、《省身录》等。
  (三)万历至崇祯时期
  万历是嘉靖、隆庆后漳浦科举继续兴盛的时期,其进士、举人的数量大大超过从前,虽政绩不甚突出,但也能各尽其职,而且对漳州府文化的发展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明末黄道周抗清殉职,为后世所敬仰。
  1、林缵振、沈汝梁、蔡时鼎
  万历二年(1574年),林缵振、沈汝梁、蔡时鼎三人同科进士,林缵振会试第七,蔡时鼎会试第九,都是杰出的英才。
  林缵振,字公悦,号警堂,居里未详。官工部主事,不畏权势,廉洁奉公,可惜早逝。他的著作有《海云馆集》。
  沈汝梁,号衡岩,官浔沈厝人。官南京广西道御史,被劾削职,事载《明史》。父沈同尚,号南峰,好义乐施,善临池,尤工诗文,著有《南峰拙稿》。族人沈兆甲,号嗣旸,天启二年(1622年)进士,官香河知县,沈氏尚有举人多人,成为官浔南溪的又一个官宦家族。
  蔡时鼎,字台辅,号调吾,原县城东郊宪台村人,因他曾任御史,故名其村为“宪台”,一直沿用至今。但由于分衍至六鳌,所以也为六鳌人,是六鳌的“六进士”之一。少年时曾读书于乌石紫薇山中。蔡时鼎官至南京礼部郎中,一生高亢刚正,疾恶至严,深为人们所敬佩,《明史》为其立传。
  2、陈一洙、薛士彦、吴宗熹
  陈一诛,字国潢,县城西郊下学人。万历五年(1577年)进士,官至四川按察使。为人爽朗廓落,慷慨任事,为人们所称赞。因按察使别名总宪,官阶正三品,封赠二代,故其家族称“三世总宪”。陈一洙为《漳浦县重修儒学大门记》碑篆额,笔迹尚存。
  薛士彦,字道誉,号钦宇,县城北郊罗山大路塔人。万历八年(1580年)进士,官至云南左布政使,因曾任陕西、湖广提学,有“秦楚文宗”之称。薛士彦原姓何,系外甥传嗣母舅,祖籍杜浔水港社。薛士彦任官后,买置海中岛屿沙洲岛给其生父为产业,何姓称薛士彦为何布政。他致仕后在家讲学,远近士子纷纷前来就学,是明代漳浦县较有影响的理学家之一。他撰有《(诏安)东溪石桥碑记》、《〈环中一贯图说〉序》传世,并有为《邑侯王公补造山脉功德碑》书丹的笔迹遗存。
  吴宗熹,字伯焜,号滨阳,石榴崎溪人(原属南靖县)。万历八年进士,会试第七名,称会魁,授工部主事,诗文为时人称赞,可惜英年早逝。其族人吴悌,字大友,号玉溪,正德十四年(1591年)举人,官太常博士。
  3、吴华、郭廷良、陈锦
  吴华,前亭刘下村洋尾下厝吴社人。万历十一年(1583年)进士,官至南京通政使。其父吴流川,字仕宗,乐善好施,岁荒施谷赈饥,晚年筑室洋尾下厝吴,临终时,书写:“事君不忠非孝也”以示其子。吴华子吴长盛,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举人。
  郭廷良,杜浔下店尾人,部分族人衍居霞美南寮。万年十一年进士,官至广东按察使。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和三十三年(1615年),分别为《宪伯俞公泽枯靖海碑记》和《陶公惠鳌德政碑记》篆额,石碑现存于六鳌镇北门。
  陈锦,字端实,居里未详。少时师事朱天球,深得老师的赞赏。万历十一年进士,官至四川松藩副使。为官率属以正,抚民以宽,颂声四起。万历三十六年(1618年),他撰《海月岩碑记》刻于石,至今保存完好。
  4、涵头刘氏与刘坂刘氏
  漳浦县刘氏有两大家族,一是杜浔涵头刘氏,一是霞美刘坂刘氏。
  杜浔涵头(今称北坂)刘氏是一个官宦巨族,早于明初,先祖刘观,岁贡,官宿州知州;正德九年,刘友仁首登进士。万历四年(1576年),刘庭芥、刘庭兰、刘庭蕙三人同科中式举人,刘庭兰第一名称“解元”,后三人俱成进士,合称为漳浦“三刘”,被传为连茹盛事。
  刘庭芥,号肖华,涵头登科社人(据传原居正阳刘厝埔)。万历五年(1577年)进士,官至廉州、绍兴知府,他有为《漳浦县重建儒学大门记》书丹的笔迹存世。
  刘庭兰,字国征,号纫华,庭芥次弟。万历八年(1580年)进士,会试第十五名,称会魁。在部观政时,遭父丧,急归家葬父,丧期未满而卒,人们深为叹惜。子刘履惇,号步纫,万历十九年(1591年)举人,亚魁,也未任。刘履悴死后葬在杜浔宅兜,其墓地传为高东溪故居地,事载《漳浦县志》。
  刘庭蕙,字云嵩,庭芥堂弟。万历八年与刘庭兰同科进士,历官云南提学、广西参议。他平生至孝,伏阙上《陈情表》,叙母艰贞,有“人间哺儿以乳,臣母哺儿以血。臣登科第,母不及见;臣操升斗,母不及养”之语。皇帝准奏,立“华衮褒贞”坊旌表。他著有《一亩宫存稿》。
  刘庭萱,庭芥三弟,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岁贡,任广东新会训导,他与三位兄长合称为“涵头四刘”。
  刘坂刘氏虽不如涵头刘氏人才辈出,但出了进士刘霖,称为“殿中执法”,也名扬海内。
  刘霖,字润苍,霞美刘坂过田村大厝社人,少年时曾在乌石紫薇山读书,是乌石林春斋的第四女婿。万历五年(1577年)进士,官至广东参政。他初授监察御史,巡按京畿等地,执法严明,风裁甚著,有“殿中执法”之称。他撰有《春斋林先生行状》传世。他的侄儿刘恺,字正中(以字行),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进士,官刑部主事。
  漳浦刘氏除上述两大家族外,著名人物尚有刘文芳和刘行义,这里一并略述。
  刘文芳,号勉斋,县城南郊大水田社人。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举人,官至郁林知州,为官清廉持正,乡人至今怀念。
  刘行义,字达可,居里未详(疑亦为大水田社人)。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进士,历官吏部员外郎、惠州副使、广西参政、广西按察使、湖广右布政使、陕西左布政使、政绩显著。他有为《青龙山碑》(黄道周撰文)书丹的笔迹存世。
  5、王会与官浔横口王氏“三凤”
  官浔横口王氏发迹于嘉靖、万历间。王会首先中式举人,后来,他的三个孙子王志逵、王志远、王志道俱登科第,是继乌石“三凤齐鸣”之后的又一家“三凤”,王氏成为南溪最显赫的家族。
  王会,字延亨,号梦斋。嘉靖十三年(1524年)举人,历官湖广道州知州、云南曲靖府同知。他任道州知州时,曾救活八十一命,在曲靖时,政声远播,故其祠堂有对联:“历仕十九年,两郡恩膏及士庶;曾活八一命,毕生德泽庇儿孙”。他著有《梦斋笔谈》、《归田集》等。
  王志逵,字而升,号升斋,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举人,历官绍兴府通判、云南白盐井提举。
  王志远,字而近,志逵次弟,万历十七年(1589年)进士,历官四川、云南右布政使,江西、广西左布政使。他能诗善文,与张燮,林茂桂、蒋孟育等有漳州玄云诗社“七才子”之称。他的著作有《钑镂稿》、《宝帘堂疏》等,并撰有《龙溪县重修儒学记》传世。
  王志道,字而宏,号东里,志逵三弟。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进士,官至左副都御史,曾受魏忠贤阉党牵连。南明隆武时,授吏部左侍郎。他的著作有《如江集》等。
  6、蔡杲、蔡升、蔡琮
  漳浦县蔡氏在明朝科举中已初露锋芒,蔡杲、蔡升兄弟同科举人,先后成进士,是继刘庭芥、刘庭兰之后的又一家“兄弟进士”,蔡琮也与之同科举人,并与蔡升同科进士,被传为美谈。
  蔡杲,字宏中,号怀峰,旧镇上蔡村人。万历十七年(1589年)进士,官至尚宝少卿。为官清廉自洁,在京城任官六载,栖身道院僧寮,安于清贫,为官员中少见者。他有为《王侯画定法济应城寺租饷德政碑记》书丹的笔迹存世。
  蔡升,字晋衢,杲弟。先其兄于万历八年(1580年)登进士,官淮安府推官。惜英年早逝。
  蔡琮,居里未详。万历八年进士,初授江西新淦知县,升南京刑部主事、郎中。
  7、陈魁士、陈镳、石光胤
  陈魁士,赤湖月屿人。嘉靖三十七年(1538年)举人,官至户部主事。明初,青山巡检司由六鳌移赤湖莆头(今将军澳“皇帝城”)。正德年间,“海寇”毁司城,司官借居民舍。陈魁士中举人后,率众修筑月屿堡,巡检司移至堡中,以加强海防。他的著作有《骆宾王集注》、《天文节要》等。
  陈镳,字君义,号观海,赤湖北桥人。万历三十年(1604年)进士,官至广西按察使。少时随父下乡打铁为生,刻苦求学,到处拜师,终于成名。其父陈世烈,活过百岁,又受褒封,立坊表“洊膺褒纶”纪念。
  石光胤(也写为石公胤、石光允、石公允、石公孕),赤湖月屿人,后裔今居赤湖军山。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进士(《明进士题名碑录》载为崇祯九年戊辰科进士),历官池州府知府、广东参议。
  8、邱懋炜、卢化鳌、黄季成、林应聚、陈朱图
  杜浔地区为杂姓混居,除上述刘姓显达外,邱、卢、黄、林、陈、也各领风骚,其中,邱姓人才辈出,为各姓中较显赫的家族。
  杜浔邱氏最早出仕者是邱峻,号式尧。成化十三年(1477年)举人,官义乌知县;继之而起者邱时庸,原名登,字时庸,号东园,以字行。嘉靖十九年(1540年)举人,官房远府通判,居官清介廉明,民多颂赞;万历八年(1580年),邱汝材首登进士,官永嘉知县。然而,影响较大的要数邱懋炜。
  邱懋炜,字以鄂、号肯怡,杜浔文卿人。万历三十二年(1504年)进士,历官兵科给事中、赣州知府、广东副使。他归休回乡时,郑芝龙尚未受朝廷招安,在沿海一带侵扰,他发动民众,倡修浔江堡(即杜浔城),组织乡兵并亲自带头抗御,地方得以安宁。漳浦缙绅为纪念邱懋炜建城功绩,由兵部侍郎林宰撰《恭贺大谏垣、大宪伯肯怡老先生兴建浔江城堡碑记》,石碑至今尚存。他的著作有《守虔六议》等。
  卢化鳌,字尔腾,号云际,杜浔下卢人。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进士,历官兰溪知县、户部主事、吏部主事,升郎中。他为人耿直不阿,得罪魏忠贤,列为东林党,被捕入狱,后又被削职回乡。铲除阉党后,升任吏部郎中,为政以清廉著称。他的著作有《四书讲意》等。
  黄季成,字集征,号惕弦,沙西高山人。万历十七年(1589年)进士,官工部主事。他为官淡泊自如,卒于任上,绩用未究,士论惜之。
  陈朱图,字龙贞,号绿绳,沙西蓬山人。少年时曾师事同里进士黄季成。崇祯元年(1628年)进士,官吏部主事。他与邑人何楷交情颇深,南明弘光间,请何楷为其父陈丽吾撰写《墓志铭》,今铭石尚保存完好。
  林应聚,杜浔湖里人,后迁居县城射圃,其堂号为“梁湖”。其父林有初,号我克,万历七年(1579年)举人,官益阳知县。林应聚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登进士,历官温州知府、浙江宁波兵备副使。
  9、倪大器,涂一楱、林雨润
  原二十三都归属镇海卫,现有一部分属龙海县,其余属今漳浦县前亭、马坪和佛昙的东坂一带,因年代久远,史志注释不详细,其中一些人物未明何乡人。今就可考者略述一二,遗漏者尚多。而赤岭古美山地近马坪,也一并提及。
  倪大器,字汝琏,号崧山,今赤岭古美山人。万历二十年(1592年)进士,官歙县知县,颇有政声。他善诗文,与袁宏道为至友。孙倪俊明,崇祯十六年(1643年)进士。万山丛中,祖孙奇峰挺秀。
  涂一榛,字廷荐,马坪仙都倒头溪人。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进士,官至左通政。曾遭阉党之祸害,引疾归家乡,郁郁而卒。为官清正耿直,有文才。他死后,黄道周为其撰《涂纳言墓志铭》。他著有《尚友斋论古》,收入《四库全书总目》。长子涂伯案,字虞卿,举人,著有《虞卿诗文集》。次子涂仲吉,太学生,崇祯间,为营救黄道周而受廷杖,深受人们赞许。
  林雨润,字浴苍,传为马坪仙都人。他与涂一榛同科进士,历官山东聊城知县,考选南京兵科给事中,与涂一榛交往甚密切,多次合作为镇海卫儒学撰写碑记,他撰有《大参藩洪公重建镇海卫学文庙功德碑记》传世。
  10、黄道周和蔡玉卿
  黄道周,字幼玄,号石斋,出生于铜山所(今东山县)深井村,后移居漳浦县城东郊讲堂。天启二年(1622年)进士,授翰林编修,官至少詹事。南明隆武时,授武英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募兵前往江西抗清,兵败被执,不屈而被杀。临刑前,血书“纲常万古,节义千秋。天地知我,家人无忧”。他的忠烈,流芳后世。他一生好学不倦,学问渊博,著作极其丰富,有《黄漳浦集》等。他的部分著作因有碍清朝,于乾隆编《四库全书》时被禁,而有《易象正》、《榕坛问业》、《三易洞现》等10多种收入于《四库全书》。他的书法被称为“漳浦体”。
  蔡玉卿,字润石,黄道周的继宝,龙溪人,进士蔡乾釜的侄女。博览群书,深明大义。她在黄道周被执后,知道他必为国捐躯,就写信给道周说:“自古忠贞,岂烦内顾,身后之事,玉卿图之”。在黄道周殉职后,她抚育孤子成人,不愧是一位女中英杰。
  11、戴国章和“三国”奇杰
  天启二年(1622年)壬戌科,戴国章驼背、张国经独眼,陈国器跛脚,三人同科进士,名字第一字都含“国”字,而且三人生理上都有缺陷,因称为“三国”奇杰,传为佳话。
  戴国章,字伯闇,号季庵,大南坂农场(原属盘陀)官径村人。他文才盖世,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戊午科乡试第一名举人,称为解元。天启二年会试名列第七,称会魁。但他既驼背,又凸胸。人们给予美称为“鞠躬朝天子”。所以,他登进士后仅在吏部观政,没有当官,后归家闲住。他家居时,倡建蒲野桥,乡人至今思念。
  12、何楷、林铭球、吴兆坣
  何楷,字玄子,号黄如,原镇海卫人,居湖西下梧村附近,并在漳州建府第。天启五年(1625年)进士,历官兵科都给事中,南京礼部郎中。南明弘光时,起为户部侍郎,隆武时,起为户部尚书。后与郑芝龙不合,辞官归家。他的著作甚丰,其中《古周易订诂》、《诗经世本古义》收入于《四库全书》。
  林铭球,本姓蓝,字彤石,号紫涛,赤岭土塔村大厝人,出居广东普宁县。崇祯元年(1628年)进士,官御史,巡按江西、湖广等地,奉赖监军护皇陵。他的著作有《西台疏草》等。
  吴兆堂,官浔霞帐人。崇祯四年(1631年)进士,官至常州知府。今霞帐已无吴姓,吴氏祖祠及为昊兆尘立的石旗杆座遗迹尚存。
  13、李瑞和与西街李氏
  县城西街李氏自明末崇祯间李瑞和登进士,家族昌盛,书香不断,人才辈出,至清朝得以延续,成为县城继新路林氏之后的显荣望族。
  李瑞和,字行远,又字宝弓,号顽庵,别号鹿溪耄夫,居县城西大街(传裔于东埔、东街)。崇祯七年(1634年)进士,历官松江府推官、两浙巡盐御史。为官刚正不阿,执法严明。明亡后归家。黄道周在南京就义,他无比悲痛,写《和黄东崖送行》以示哀悼。他的著作有《学夫诗》、《莫犹居集》。其父李长庚,字酉卿,号西星。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举人。瑞和曾孙李名扬,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岁贡,官至连平知州。名扬子实蕡,进士。李氏一门科甲连锦。
  14、县城及近郊诸贤达;袁有凤、商文昭、朱一、吴廷㷍、程绍南、许祚昌
  袁有凤,南门外下湾仔社人,后迁城南盐仓1。万历五年(1577年)进士,官刑部员外郎。
  商文昭,号任宇,县城南郊上埔人,迁居县城武营边。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进士,官南安知府。他致仕时,带回卧佛(类似布袋和尚)石雕一尊,祀于庙中,上埔人视为珍宝。
  朱一鹗,县城北郊水涵人。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进士,会试第七名,官扬州知府,升湖广副使。他曾为赵家城《赵氏谱牒》写传记,至今保存。
  吴廷㷍,县城北郊杜松林社人,迁县城〓仔埕。万历四十一年(1631年)进士,官至江西按察使。其父吴一桧,举人,官兴国州知州。
  程绍南,县城北街人。万历四十一年(1631年)进士,官大理寺丞。其族人程祥会,天启四年(1624年)举人第一名,称解元。
  许祚昌,县城北郊岭门(凤岭)人。崇祯四年(1631年)进士,官太仆寺卿。明亡后,隐居家中。清顺治间,其长子组织民众反清,进攻县城,事败,祚昌携家逃往台湾澎湖,其后裔传衍澎湖一带。
  15、前亭的“七里三进士”
  前亭镇古为二十三都,属镇海卫,士子皆从镇海卫学,明清出了三个进士:江环、陈国器和庄士元。
  江环,字缙云,江厝人。他自幼努力读书,与积美赵范同为江口杨梦鲤(字尚任,号碧沙)学生。明万历十四年(1586年)进士,授浙江平湖县知县,后召为御史。他为老师碧沙先生刊行《书经衍义》,后人误以为是他的著作。
  陈国器,字鼎弼,石古村人。幼年丧父,依前亭大社母舅家生活,为其养牛、耕作。他读书勤奋,学业终于有成,明天启二年(1622年)进士,官至刑部主事。他跛一足,人们美称为“一足跳龙门”,与本县同科进士官径戴国章(驼背),六鳌张国经(独眼)齐名,并称“三国”奇杰。他当官后,对家乡公益事业十分关心,乡人为之立“大台柱鼎弼陈先生厚德惠乡舆颂碑”纪念,石古社今已荒废,碑亭称石古亭,至今尚保存完好。
  庄士元,字殿扬,庄厝(下尾)人。清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进士。子登丰,字子英,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举人。
  江厝、石古、庄厝三个村子三足鼎立,相距各为二里左右,明清出了上述三个进士,因而称为“七里三进士”,乡人至今传颂。
  16、张若仲与丹山张氏
  在赤土溪东的灶山中,有一个古致村,出了张若化、张若仲兄弟,明亡后不仕清朝,时称“丹山二先生”。然而,张氏尚有三弟张若俶,却少为人知,后裔称其为“三老爹仔”。
  张若化,字雨玉,号苍峦。崇祯九年(1636年)举人,南明隆武时,召为江西道监察御史。不久,归家闲住。他的著作有《磊庵存草》。
  张若仲,字声玉,号次峦。崇祯十三年(1640年)进士,官益府长史。他与兄若化坚持气节,不仕清朝,为后人所称赞。张若仲被树立为漳浦四圣贤中“廉”的楷样,他的著作有《梅花草堂稿》。
  张若俶,字郎玉,号稚峦。邑庠生,明亡后,在家潜修。清康熙十三年(1674年)“三藩”作乱,耿精忠据福建反清,张若俶出任宁洋县教谕。耿精忠败,若俶归家而卒。
  张士楷,字端卿,号小越,别号濮铅山人,若化子。他克承父志,隐居山林,在闪园架崖为屋,精研理学,终成名家,被称为“理学布衣”。今架屋崖石镌刻对联“盘回丹岭顽仙洞,削立青天大隐屏”尚存。他的著作有《濮铅山人集》、《艺苑提宗》等。
  17、海上武装首领刘香
  刘香,俗称刘香老,漳浦人,居里未详。明嘉靖间,严禁海上通商,闽浙巡抚朱纨执法严峻,被诬为擅杀,因而畏罪自杀。自此以后,海禁时紧时松,至天启间,实已“撤备弛禁”,海上武装势力相继涌现,其中郑芝龙、李魁奇、刘香的影响最大。
  刘香在上自福建长乐,下至广东海丰一带进行活动,屡次进攻海澄、浮宫、铜山,古雷、游澳等地,官军大为恐惧。后来,郑芝龙受朝廷招安,反过来进攻刘香,使刘香多次受挫。崇祯八年四月,刘香在广东田尾远洋一带活动。朝廷利用郑芝龙为先锋,组织闽粤两省兵力进攻,刘香势蹙力尽,焚舟自溺(一说自刎)而死。刘香死后,崇祯皇帝尚恐其未真死,怕大臣冒报,于是派遣太监借口往广西采办物资,到闽、广查核。太监回报,证实刘香已死,皇帝才放心,足见刘香的武装力量对明朝的震撼。
  三、卫学与六鳌的“三军九举六进士”
  明洪武二十一年设镇海卫,属前军都督府、福建都指挥使司管辖,下辖陆鳌(今漳浦六鳌)、铜山(今东山县铜陵镇)、悬钟(今诏安玄钟)三个守御千户所,民户属军籍。初设卫时,未建儒学。正统间,“礼部勘会,令诸生附于县学。诸生以辟远辞,乞自设学,许之”。其间,周瑛、林文焕等中式进士,但为数较少。
  嘉靖二年(1523年),申请设儒学。翌年,批准铸印、设学官。四年,吏部令原同安训导范瑛任儒学教授。五年,增设卫学贡生一名。七年,卫学学生邱有翼、郑景昂考中举人,这一科漳浦只有这两人中式,卫学名声大振。从此,镇海卫儒学培养出众多的人才。镇海卫城地势高仰,常缺水饮用,须多打水并,据传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每一个由卫学培养而出身者,必须为镇海卫城打一口井,至今,城内水井特多,井面石板刻有孔,从几孔到十孔不等。传有九十九个井,足见卫学培养人才之多。
  俗传六鳌有“三军、九举、六进士”。
  1、“三军”是三个将军,一个是冯贵,正千户,后江人;两个姓徐者是副千户徐通、徐斌,鳌中人。
  2、“九举”是九个举人,可查到的举人有四个,他们是:林俭,成化十年(1474年)举人,官全州知州;邱有翼,嘉靖七年(1528年)举人,未仕;郑嘉秀,嘉靖四十年(1561年)举人,官攸官知县,升审理;郑龙东,万历四十年(1512年)举人,未仕。还有五个举人,无从稽考,也许已登进士者也算在内,待查。
  3、“六进士”是六个进士,其中蔡时鼎,林茂桂,张国经较为著名。
  林文焕,号省斋,居址未详。宏治十二年(1499年)进士,官至户部员外郎。为官清操自励,归家仍居旧屋,到府城、县城都用步行,深受人们赞誉。
  郑恭,号羞斋,店仔下人,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进士,官至广东参议。为官清慎,多惠政,并为家乡办好事,至今尚传为美谈。
  蔡时鼎,字台辅,号调吾,原籍县城东郊石埕(今荔枝林)宪台社人,衍居六鳌鳌中。未仕时,曾在乌石紫薇山读书,山中科题名石刻着蔡时鼎,浦人,林茂桂,陆鳌人。又赵范在《赵氏族谱序》中称“陆鳌蔡御史”。足见他两地都是故里。御史台古称宪台,宪台村也因他官御史而得名为“宪台”,并一直沿用至今。万历二年(1574年)进士,官至南京礼部郎中。
  林茂桂、字德芬,号丹台,六鳌城顶人。少年时,曾读书于乌石紫薇山中。万历十四年(1586年)进士,会试第四名,人称林会魁。官至深州知州,锄除豪强,疾恶如仇,因而得罪权贵。后因扩建深州城,上报未批,而工程已完成,被豪强勾结属官中伤,以擅自扩城的罪名,罢官回乡。他富有文才,为文操笔立就,与龙溪张燮、郑怀魁,漳浦王志远,南靖蒋孟育,海澄高克正,平和陈翼飞,在漳州芝山结玄云诗社,称为“漳州七才子”。黄道周为其撰《林深州传》。他撰有《宪伯俞公泽枯靖海碑记》和为《陶公惠鳌德政碑记》书丹的笔迹存世。
  陈臣表,号擎南,居址未详。万历二十年(1592年)进士,官江阴知县。
  张国经,字一洲,号印梁,六鳌龙美东张人,后裔居鳌西。天启二年(1622年)进士,历官广东副使、四川参政、光禄寺卿。他生来独眼,被人们誉为“独眼观天象”与本县同科进士戴国章(驼背)、陈国器(跛脚)称为“三国”奇杰。他的八分书法与黄道周的真草齐名,载《漳州府志》。明亡后,隐居不仕。清顺治间,总兵杨捷修筑漳浦县城,张国经为撰《杨总戎筑城记》。他居乡有德,漳浦缙绅及乡人为立《东张印梁先生澍德碑》纪念,石碑至今尚存。
  此外,尚有贡生林秀桂等多人,未能尽述。
  康熙十六年(1677年),撤销镇海镇。翌年,卫学也被裁掉,六鳌的文化教育顿时衰落。从此,地处斥卤海隅的六鳌文化一蹶不振,直至科举制度结束,再也没有出人才。
  三、清代人物
  清代继承明代的的科举制度,至康熙、乾隆时,文化教育高度发展,漳浦也出了不少杰出的人物,如蔡新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还有林绍祖、蔡世远、蓝鼎元、蓝应元等。然而,清代漳浦的武将多于文官。顺治、康熙间,郑成功在沿海一带进行抗清活动,战乱频繁,百姓读书的很少,而习武投军的极多,有的直接投入清朝军队,如蓝理及其兄弟、蓝廷珍、林亮、蓝元枚、罗士珍、罗光火召等;有的先投郑军,后投降清朝,如蔡禄、陈华、蔡元、林承、杨学皋等,他们都成为一代名将,人数多达几百名,大大超过文职官员,与明朝对比,形成了“明多文臣,清多武将”的历史格局。
  清朝文臣首推西湖蔡氏,武将聚显于赤岭蓝氏,有“一门八翰苑、举家七提军;兄弟则阁部同朝,叔侄而师傅接踵”之称。再者为乌石林氏,清代仅有的四个林姓进士均为乌石人,继明代甲第显赫之后,仍文武科甲蝉联。此外,尚有开发台湾的林成祖和吴沙,组织、领导农民反对清朝统治的卢茂、程彩、蔡禧等著名人物。
  1、蔡而烷、蔡而恒、涂梦花
  西湖蔡氏于明代即已头角峥嵘,蔡大壮、蔡一楠、蔡宗禹相继登科甲。崇祯间,蔡宗禹孙蔡而烷、蔡而炬兄弟和从兄弟蔡而?俱中式举人。蔡而?,号润生,于崇祯十六年登进士,会试第七,官行人司行人。清顺治间,蔡氏兄弟首先应试,蔡而烷捷足先登,成为清代漳浦县第一个进士,蔡而炬接踵而上。后来,蔡世远、蔡新等英才辈出,西湖蔡氏成为清代漳浦第一望族。
  蔡而烷,字邦璧,号中石。顺治九年(1652年)进士,官东昌府推官。他的著作有《西湖藏稿》。
  蔡而炬,字邦鄂,号升薇。顺治十五年(1658年)进士,官桐柏知县。他的著作有《说郛褒异拣金》。
  涂梦花,字季凝,号江伯,盘陀涂人,明太常寺卿王应显的外孙。曾祖父涂为宪,字大清,号西皋,明正德八年(1513年)举人,官韶州府通判;父涂绩,字希唐,号凝所。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举人,官潮阳教谕、怀集知县,祖孙四世三科甲。涂梦花于明崇祯十二年(1639)中式举人,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进士,官翼城知县。他与蔡而烷、而炬都是明代举人,于清顺治间先后登进士,此类科举情况在漳州府仅5人,而漳浦有3人(另2人为长泰戴玑、叶先登)。
  2、林题、林琛、林绍祖、陈垂、林登虎
  乌石林氏在明朝是显赫的望族,明末,曾有一段冷落。清顺治间,会魁林顺孤峰独秀;继而起者,有林琛、林绍祖和林开镐,俱进士,乌石林氏堪称甲第蝉联。同时期人物尚有陈垂、林登虎等。
  林额,字希廉,号后子,旧镇后垅大油甘社人。顺治十五年(1658年)进士,会试第三名,称会魁,官江西九江府德化知县。为官清正明敏,民多颂赞。
  林琛,字解人,号紫峰,旧镇潭仔头社人。康熙十八年(1661)年进士,官内阁中书。后乞请归家养母,在家乡建垢洗书院,培育人才,他的著作有《游燕柿录》。他的儿子林光鼎,字枚臣,号晦岩。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岁贡,授罗源训导。他续建垢洗书院,撰写《重新垢洗书院记》、《垢洗岩长歌二十二韵》刻于石,今尚保存完好。林琛的侄孙林开镐,字成伯,号涘江,乾隆十年(1745年)进士。
  林绍祖,字衣德,号丹麓,林士章玄孙,汝诏曾孙,居县城尚书府。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进士(康熙三十六年会试中式),官至吏部员外郎。他博学多才,尤精史学,康熙三十七年,知县陈汝咸聘请他主修《漳浦县志》,为漳浦县修志作出贡献。他有为绕江岩题石“江山一览”及为青阳院题匾“圆光普照”的笔迹存世。并参与海月岩“点头会讲”,事迹刻于寺前左侧崖壁。
  陈垂,字次和,县城西门内人,陈一洙曾孙。顺治十六年(1659年)进士,官临高知县。他有《东罗岩诗》传世。
  林登虎,号剩庵,佛昙港头人,林敬玄孙。康熙八年(1669年)举人,官临汾知县。他曾受知县陈汝咸之聘,与林绍祖等续修《漳浦县志》。
  3、黄性震与湖西黄氏
  黄性震,字元起,号静庵,湖西城内人,后居县城。康熙十七年(1678年),他向福建总督姚启圣献《平台十便》策略,姚启圣采用他的策略,对郑军进行策反,并取得有效成果。康熙二十一年,他以军功被荐用为直隶霸昌道兼山西佥事,后官至湖南布政使,升太常寺卿。他在家乡倡建诒安堡(即湖西城),聚族而居,成为湖西的大族。他的儿子黄尚宽,字量臣,号致容,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举人,官苏州府同知。
  黄性震是清初新兴的势力,与明代遗老李瑞和家族的旧派势力相抗衡,这两派利益均沾,平分秋色,成为康熙间漳浦时局的一大特点。
  4、蓝理与赤岭蓝氏
  赤岭古称苌坑,以同音写作张坑,雅化为长卿,是蓝姓聚居地,在崇山峻岭中,百姓从事于农业,也练拳习武,勇悍无比。康熙间,蓝理投军,平台立功,其弟蓝瑶、蓝瑗、蓝珠也各随军立功,称“一门英杰”。嗣后,族孙蓝廷珍,廷珍孙元枚等相继奋起,均成一代名将,为平定台湾立下功勋。赤岭蓝氏成为漳浦著名的巨族。
  蓝理,字义甫、号义山,赤岭石椅下尾仔社人。自幼勇猛异常,投军后屡次立功。康熙二十二年,为平台先锋官,破肚血战,功居第一,后官至福建陆路提督。康熙赐给御书“所向无前”、“勇壮简易”匾额,立坊表于漳州府城。二弟蓝瑶,早逝,封右都督。四弟蓝瑗,字佑臣,号蘧侯,定居赤岭前园内厝。官至金门总兵,在漳州立“折冲之才”坊表。五弟蓝珠,官至天津参将。
  5、蔡禄、蔡元、林承、杨学皋、罗光绍
  蔡禄,字全伍,小名七仔,后结义兄弟以“万”为姓,表示“万众一心”,称为万七,俗称蔡万七,割后下店人,后建总兵府在云霄西林。蔡禄先投郑成功部下,与郭义(万二)、陈华守铜山岛,后俱投降清朝。蔡禄,官至左都督、河北总兵,赐爵阿思尼哈番(男爵)。他的长子蔡宗琚,荫官治中;次子蔡功,官烽火门参将;孙蔡兴邦,袭都尉,官太湖协副将。
  蔡元,石榴东山罗案人,早时投郑成功,后投降清朝,他勇悍善战,战无不克,人称“蔡老虎。”官至左都督,历任瓜州、襄阳、山东、古北口等处总兵。
  林承,字腾俊,号摭溪,佛昙港头人。先投郑成功,后归降清朝,官至左都督、兴化总兵。康熙三十年(1691年),他以母陈氏名义修建佛昙桥,纪念石碑尚存。
  杨学皋,字道生,明末秀才,隆武即位于福州时起兵响应,隆武亡后,归附于退据厦门的郑彩,后归清,官左都督,世袭阿思尼哈番。子杨玮,官狼山总镇。
  罗光炤,字映寰,号朗亭,石榴罗厝人。曾祖父罗士鉁,官至总兵。光烟于乾隆间,随征台湾林爽文,后以军功累升至黄岩总兵。他文武全才,在狼山任上与状元胡长龄等创百蝶诗社,相互唱和,著有《朗亭诗存》。
  清代名将尚有林立、郑纯、陈华、林葵、林宝等,未能尽述。
  6、蓝廷珍、林亮、蓝元枚
  蓝廷珍,字荆璞,赤岭土塔后营人,后建府在湖西顶云,称新城。他投军在蓝理部下,逐暂提升至总兵。康熙六十年夏,台湾朱一贵起义,他统领大军平定台湾。后官至福建水师提督,加左都督。
  林亮,字汉臣,号惟执,绥安麦园埔人。蓝廷珍攻朱一贵,他任先锋,冒死攻占鹿耳门,七天收复全台湾,评功时,林亮功居第一。后官至浙江定海总兵。他的墓前石柱联为:“克复东宁功第一,全归梁浦福无疆”至今尚存。他的儿子林朝翼,号辅庵,曾任潮州镇标潮阳营游击,官至琼州总兵,世称“父子总镇”。
  蓝元枚,字卜臣,号苌溪,廷珍孙。官至福建水师提督,参赞大臣。乾隆五十一年,台湾林爽文起义,他带兵进攻,因病,死于军中。他是蔡世远的外孙,死后大学士蔡新为撰《苌溪蓝公墓志铭》。
  7、蔡世远、蓝鼎元、阮文
  蔡世远,字闻之,号梁村,大南坂下布人。康熙四十八年进士,官至礼部侍郎。他精研理学,阐发程朱正学;他仰慕宋代范仲淹(字希文)和真德秀(字希元),把自己居室命名为“二希堂”。他的著作有《二希堂文集》。他死后,内阁学士方苞为其撰写《墓志铭》。
  蓝鼎元,字玉霖,号鹿州,别号任庵。赤岭山坪村山尾顶人。他能诗善文,处事干练,怀才不遇。后为族兄蓝廷珍的幕僚,随征台湾,留台作善后工作一年多,对台湾形势、社会情况有深入研究。雍正年间以拔贡入朝,向皇帝条陈治台等事,切中时务,得皇帝赞称授普宁知县,兼署潮阳,后署广州府知府。他的著作有《鹿洲全集》。他的治理台湾的建议被后人采为参考资料,因此有“筹台宗正”之称。
  阮文,字子章,号鹳石,榜姓蔡,也称阮蔡文,霞美白石村下魏社人。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举人。他有雄才武略,胆识过人,后被荐用为厦门水师参将,调台湾参将,升福州副将,卒于任上。
  8、蔡新、蓝应元、蔡善述
  蔡新,字次明,号葛山,别号缉斋,大南坂下布林西墘人。乾隆元年(1736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翰林编修,历官工、刑、兵、礼部尚书,终文华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他长期入直尚书房,侍诸皇子讲读,任总师傅,得到乾隆皇帝的信任。乾隆四十六年十月,《四库四书》修纂已近完成,乾隆皇帝派三个皇子与蔡新任《四库全书》总裁。他的著作有《缉斋诗文集》传世。
  蓝应元,字资仲,号春圃,别号古萝先生,赤岭石椅村古萝人。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进士,官至礼部侍郎。蓝应元学行俱优,被命参与编纂《四库全书》,任校勘《永乐大典》纂修兼分校官,历时十年。后致仕归休。他曾主讲厦门玉屏书院,以善教著称。他的著作有《古萝诗文集》。
  蔡善述,号孝先,号慕溪,蔡新族孙。乾隆四十六年(1681年)进士,援翰林编修,擢湖广道监察御史。蔡善述博学有文才,深受时人称赞。
  9、庄士元、李实蕡、赵桐友、张先跻
  庄士元,字殿扬,前亭庄厝(下尾)人。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进士,官涞水知县,勤政爱民,民感恩德。前亭于明代出了江厝江环、石鼓陈国器两个进士,至此又出了庄士元,三个村庄相距各七里,俗称“前亭七里三进士”。他的儿子庄登丰,字子英,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举人。
  李实蕡,字桃仲,号晋亭,李瑞和玄孙,居县城东埔巷。清雍正五年(1727年)进士,授翰林院检讨,以母老归养。他善诗文,深受其师南溪进士李杜的影响,自称诗文能达到“眉山三苏父子”的佳妙境界。乾隆五年(1740年),他撰写《邑侯长公重建得仙桥碑记》,今石碑尚立于得仙桥(土桥)头。
  赵桐友,旧镇甘林下坑村人。雍正五年(1727年)进士,官临县知县。抚民爱士,友教后进,民怀念之。他的故居宏广深邃,至今尚保存完好。
  张先跻,字愧日,旧镇城外人,祖居地东陵(疑为甘林小朝天马山下东陵社)。他的母亲林氏,是湖里进士林应聚的孙女,以东陵山村僻远,迁居旧镇,教子成人。张先跻于雍正八年(1730年)登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未散馆即辞归养母。他家中精制绿豆糕,名闻遐迩,称“翰林府糕仔,”为漳浦糕点中的上品,其后裔以此制品开业应市。
  10、陈杓、许元锳、江观
  陈杓,字仲衡(《蓬山陈氏族谱》作“字衡三”),号舒园,沙西蓬山人,进士林绍祖女婿。乾隆元年(1736年)进士,未仕。归家讲求明体达用之学,乡里有难事,必为其排解。知县长庚匾其堂为“邑慕典型”。他有为村中神庙题匾“诚神几”的笔迹存世。
  许元锳,字季昭,号松亭,南浦后坑人。乾隆四年(1739年)进士,官兴化府教授。其父许鄷,俗称许湛官,他是其第七子,其家族有“四世十科甲,五代百书香”的美称。他有诗作《游九曲即事》等传世。
  江观,字宾之,号果庵,县城南门外沟仔尾人。乾隆十九年(1754年)进士。在吏部观政时,归家潜研学问,知府蒋允焘聘请为丹霞书院山长,他谆谆善诱,学生多有成就。乾隆三十年(1765年)赴部铨选时,卒于途中,时人深为痛惜。
  11、王道、林锡龄、李如梓、林虎榜
  清代康、乾间,漳浦有不少人出自于荐辟和贡生,他们除上述黄性震、蓝鼎元外,较著名者尚有王道、林锡龄、李如梓、林虎榜。
  王道,字直夫,号鹿皋,里籍未详,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岁贡,特授江南金山知县,他的诗雅健沉郁,气味渊茂,意理俱足,著有《鹿皋诗集》,蓝鼎元为作序。他的儿子王南珍,字宝臣,以才猷特识荐授知州,政绩显著,升湖南岳州知府。
  林锡龄,字于九,号矩园,县城东郊麦园埔人。雍正七年(1729年)岁贡,授侯官训导。他精通书史,著有《四书五经审鹄》、《左传汇编》行世。
  李如梓,字桐似(或作桐柏)县城西街人。乾隆十三年(1748年)府学岁贡,授训导,他好古力学,为文千言立就。著有《深柳堂诗文集》及《漳浦八景赋》传世。
  林虎榜,字孙韩,号思亭,别号海邦外史,乌石人,定居县城军营顶花亭巷。乾隆十八年(1753年)府学拔贡,授台湾彰化训导,大田教谕,擢石城、归善知县,升庆远知府,后官至两江兵备道,世称林道爷。他的祖父林江誉,岁贡,任台湾诸罗(今嘉义)训导,兼署彰化,教训番黎有功。父林在田,字叶文、号文台,岁贡,聘任县义学教师。因祖孙三代都是贡生出身,世称“三世明经”,又有“祖孙训台”,更加名扬遐迩。林虎榜任大田教谕时,纂修《大田县志》,并有为杜浔卢鸿答未婚妻林氏“节孝”坊题柱联的笔迹存世。
  12、林成祖、吴沙、薛佛记
  林成祖,原名林秀俊,石榴攀龙上营人。雍正十二年(1734年),偕同乡到台湾淡水厅大甲居住,后转往开垦淡水(今台北县)一带土地。由于他善于经营农垦事业,与劳工同甘共苦,大力发展水利,使大片荒土变成良田,凭自己家庭的财力,开拓农田数万亩,一时称为巨富,《台湾通志》记述他为开发台湾作出贡献的事迹。
  吴沙,石榴小山城大园头人。乾隆三十八年,携带家眷渡海到台湾。他先住三貂社,经常进入噶玛兰与番民(少数民族)交换货物。噶玛兰也称蛤仔难,即今宜兰,土地平旷,溪流分注,是块天然沃壤,可开垦良田万亩。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吴沙计划开垦噶玛兰,起初遭到番社原住民的反对。后来,番社流行天花病,死亡很多,吴沙的妻子庄梳娘深懂医术,采草药制成药剂,吴沙送药医治,救活数百人,番民感恩戴德,把吴沙奉为神人,并献地供开垦,作为酬谢,因此,开垦得以顺利进行。不到一年,已开拓土地数十里,良田万顷,使噶玛兰成为丰足的农业区。后来,噶玛兰树立“吴沙昭绩碑”,以纪念吴沙开发宜兰的功绩。
  薛佛记,又名薛文舟,石榴东山村上营人。父亲薛中衍,于乾隆间到马六甲(今属马来西亚)谋生,薛佛记出生于马六甲,从小就随父学习经营,善于理财。后来到新加坡从事商业经营,成为新加坡华籍最大的富户。薛佛记为人慷慨好义,深得乡侨的受戴,被推为恒山亭第一大董事,成为新加坡福建帮的开山祖。后来,他回到马六甲,荣任青云亭亭主,成为马六甲华人社会的最高首领。他致富成名后,不忘祖地,每每自称“漳浦邑东山上营社人。”他为马、新两地与中国的经济、文化交流作出贡献。
  13、卢茂、程彩、蔡禧
  卢茂,杜浔人,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参加以提喜为首的天地会。乾隆三十二年,他与何哲、林咸在杜浔、县城、鹿溪、霞潭、马坑一带组织民众结会练拳,进行反清活动。乾隆三十三年三月,卢茂趁县城部分兵丁到漳州府受挑选的时候,组织会众起义,进攻漳浦县城,知县、把总领兵丁进行回击,攻城会众死伤多人,卢茂与几位首领被捕,终被杀害。有二百多名会徒被充军到三千里外的吉林乌拉。这次起义参加者以马坑人最多,事后也受害最严重,马坑吴姓也因此而衰落。
  程彩,盘陀庵前人。自幼务农,练就一身功夫,在民众中颇有威信。当时闽南小刀会起义,以厦门为活动中心,进行反清活动,程彩率盘陀小刀会会众一千多人响应,咸丰三年(1853年)占领县城,自任县主。这时,县城内豪绅一面组织人马抵抗,一面派人与程彩进行谈判,要求程彩把会众带回盘陀。程彩考虑到粮饷缺乏,久驻县城恐有失误,答应把会众撤回盘陀。咸丰四年,清政府调动江西、广东军队会同福建军队进攻闽南小刀会,攻占厦门,漳浦盘陀小刀会随之失败,会众逃散,程彩避往安南(今越南境内),不知所终。
  蔡禧,县城北郊霞潭人。农民出身,敢作敢为。他继承天地会反抗清朝的传统,在梁山设立天地会,练习仙拳,称仙拳会,因会众起事时手执白纸扇,也称白扇会,以“排教灭洋,反清复明”为宗旨,深得民心。仙拳会发展很快,会众有一千多人,发展地区除本县县城附近和霞美眉田一带外,还发展到云霄、诏安、平和等县。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正月,仙拳会以会徒被天主教徒拘禁为由,捣毁甘林天主教堂,并趁机进占县城。后来,知县急请东山参将彭保清救援,彭保清进城用计捕杀会徒,蔡禧到眉田也被捕,解押漳州杀害。此次抗清活动俗称“仙仔反”,最终与义和团一样遭到失败。
  四、治浦名宦
  1、吕璹、傅希龙、赵师缙、买撒都刺
  吕璹,字季玉,晋江安海人。宋景祐元年(1034年)进士,随即出知漳浦县事,后官至光禄寺卿。他留心治教,建儒学,振兴教育。城东印石山古称虎坑岭,有虎咬人,他设法捕虎,百姓感恩,称印石山为吕令峰。因他的儿子吕惠卿官至参知政事,故又尊称他为太师。
  傅希龙,字廷允,仙游人。宋元祐年间进士,知漳浦县事。他锐意文教,整顿学宫,凿河引鹿溪潮水,经港仔口、下尾仔流入学宫前的泮池。人们称这条小河为“傅公河”。他撰写《印石记》,刻于印石山巨石上,又在峰顶建亭,邑人称为遗爱亭。百姓对他十分尊敬,把“傅公河”与“吕令峰”并列刻于印石上,摩崖石刻至今尚存。
  赵师缙,赵宋皇族。宋嘉定间知漳浦县事。他重视培育人才和农田水利。县城西面有古陂,接纳从西来的水,但年久淤塞枯竭。嘉定八年(1215年),他发动民众清淤修提,沿堤立斗门以纳溪水和排泄,周围有五百一十五丈,灌溉民田千亩,把古陂开辟成为人工湖,因在城西,被称为西湖。湖中建湖心亭,植菱芡,湖岸栽桃柳,红敷绿绕,俯仰映带,景色宜人。赵师缙为政尚宽简,与民同乐,百姓在湖上立祠纪念。
  买撒都刺,蒙古人。元朝至正间任漳浦县达鲁花赤(鉴印者、总辖官,为一县之长),清勤廉正,存心爱民。漳浦县古时没有城池,宋时只筑四个门楼,一有兵事,无法守御,元至正十三年,(1352年),买撒都刺首倡筑城,周长七里,高一丈二尺,东西南北分筑四个门楼,环城挖濠,深三尺,广一丈多,西北倚山势开深沟,从此,漳浦县城池完备,地方得以安宁,百姓树立“怀德”坊表和建买公祠纪念他的功绩。
  2、编修《漳浦县志》的知县:周仲、朱廷益、王猷、陈汝咸、施锡卫
  漳浦县古代修志的知县有五人。
  明嘉靖九年,知县周仲首修县志;至万历七年,知县朱廷益再修;万历三十三年,知县王猷续修;清康熙三十九年,知县陈汝咸重修;四十七年,陈汝咸续修,全书共二十卷。清光绪十一年,知县施锡卫再续修二卷,全书共二十二卷(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再版时,仅对清末科举略作补充)。
  周仲,字南仲,江西吉水人,举人。明嘉靖五年(1526年),任漳浦知县。为政疏通敏决,吏民畏服。他疏浚傅公河,修筑印池,倡办社学,请进士林梅修纂首部《漳浦县志》。林梅并为撰《重辟傅公河记》,以颂赞周仲的功德。
  朱廷益,字汝虞,号虞峰,浙江嘉兴人,进士。明万历五年,(1572年)任漳浦知县。关心民瘼,发粟赈饥,百姓感戴。他标尚高洁,以文学饰吏治。聘请归家缙绅朱天球、王应显、林偕春,林绍再修《漳浦县志》,使之更超完善。百姓立遗爱碑纪念。
  王猷,字尔嘉,号在吾,浙江慈溪人,进士。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任漳浦知县。他振兴颓废,兴修学宫,修建城楼、公署、桥梁,政绩显著。万历三十三年(1650年),他令本县教谕陈所立续修《漳浦县志》。后升南京工部主事,百姓立祠祀之。朱天球为撰《邑侯王公补造山脉功德碑》。
  陈汝咸,字莘学,号心斋,浙江鄞县人,进士。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任漳浦知县。他清理赋役,整编保甲,锄除豪强滑吏,社会得以安定,百姓得以乐业。他聘请林绍祖、林登虎等重修《漳浦县志》,内容翔实,成为后世宝贵的史料。他后来官至太仆寺少卿,百姓立祠纪念,蔡世远为撰碑记。他的著作有《兼山堂遗稿》。
  施锡卫,安徽人,进士。清光绪九年(1883年)任漳浦知县。鉴于漳浦史志已年久失修,清邑绅林雨亭续修《漳浦县志》,并亲自撰写征集修志资料启事,使志书内容更加充实。
  3、刘璧、慎蒙、刘钦命、房寰、杨材
  刘璧、字次玮,江西卢陵人,进士。明成化五年(1469年)任漳浦知县。为政疏通明敏,境内无冤,兴办学校,立仓积谷,以备饥荒。升桂林知府,百姓立碑纪念。
  慎蒙,字子正,浙江归安人,进士。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任漳浦知县。明察强断,不避贵显,缉捕盗贼,邑中道不拾遗,重建浯江桥。升南京御史。
  刘钦命,浙江卢陵人,举人。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任漳浦知县。他沉毅精察,不责苛细。时倭寇侵境,他修筑城墙,增高加固,带领兵民共同御敌,升均州知州。因建城功绩,邑民建怀德坊纪念。
  房寰,字中伯,号心宇,浙江德清人,进士。明万历元年(1573年)任漳浦知县。为人精明,政弊民隐无不周知,纨绔子弟不法者,均予惩治。西湖久被侵占为私,他对侵占者治以法,复辟西湖,龙溪人、右副都御史蔡文为撰《复西湖记》。重视办学,任内科举特盛,擢御史。百姓怀念。
  杨材,字樗散,号钝田,怀宁(今安徽安庆市)人,进士。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任漳浦知县。性沉涵恬淡,为政清慎平恕。岁荒,济食贫民,免除捐税,百姓德之。兴修学宫,重视人才境养,林士章为写碑记。升吏部主事。
  4、黄应举、汪泗论、蒋英、余日新
  黄应举,字宏选,广东南海人,进士。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任漳浦知县。警敏明畅,决讼神速,庭无留讼。执法严明,夜户不扃。城南桥圯,他修建得仙桥,民众为立碑纪念。
  汪泗论,字自鲁,安徽休宁人,进士。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任漳浦知县,有惠政,清屯田,兴学校,修缮城堡。黄道周为庠生时,深受汪泗论的尝识,人们服其精鉴。官至太仆寺少卿。
  蒋英,字瞻屺,浙江嘉善人,进士。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任漳浦知县。他洁已爱人,扶弱锄强。邑山野多断肠草,百姓常吞服以自杀,或有的用以杀人,蒋英令可用断肠草抵赋役,百姓争往挖锄,一时,断肠草锄尽,百姓欢呼称颂。离任后,百姓立石纪念。
  余日新,字瞿父,浙江龙游人,进士。明崇祯七年(1624年)任漳浦知县。性恬淡,喜怒不形于色。兴建学校,修建桥梁。筑双溪坝,黄道周为撰《双溪碑记》。
  5、李霄、长庚、李元
  李霄,北直隶(今河北)广宗人,进士。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任漳浦知县。性淡泊耿介,廉公有威,剔弊除奸,不畏强暴。严查欺隐之弊,以扶持贫弱百姓。在任半载,人人仰望丰采。卒于官,百姓无比怀念,与明朝知县周仲一同刻建石碑纪念。
  长庚,字柏岩,祖籍江西冯氏,后迁辽宁,隶镶红旗汉军,举人。清乾隆元年(1736年),任漳浦知县。原漳浦春秋行奠礼时,牲宰之供都向屠户无偿索取,长庚立除此例,以钱买牲供。又所有无偿供给官府的物品,悉依民间市价付钱,于是,邑士大夫及百姓、商贩载德歌颂。他兴办学校,重视培育人才。县南得仙桥年久失修倾圮,他带头捐资,倡修得仙桥,李实蕡为撰碑记。后来,他的儿子英廉任大学士,他死后,县人大学士蔡新为撰《诰赠光禄大夫、大学士柏岩长公家传》。
  李元,号惕斋,江南当涂(今安徽当涂县)人,进士。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任漳浦知县。时漳浦纨绔子弟朋结成群,武断乡曲,或勾引吏役为奸,李元如法擒治。决讼明慎,不留滞狱。立义学,朔望亲临学校授课,阅读学生文章,评定优差,学风大振。士安其教,百姓安居乐业,去任后,百姓无比思念。
  五、巧匠与高僧
  1、杨玉璇和赵彦衡
  杨玉璇,又名玉祥,居里未详,明末清初玉石雕刻家。他巧妙地运用福州寿山石质的不同颜色,精雕细镂,塑造各种不同形象的人物、鸟兽、花卉、鱼虫、林木泉石等等,作品维妙维肖,栩栩如生。由于他的技艺无比精湛,富豪、官员都争把他的艺术品珍藏于家。他的寿山石雕精品被作为贡品贡献给朝廷,现北京故宫博物院还收藏不少他的雕刻作品。他的学生王矞生也善于雕刻寿山石人物,颇得师传。
  赵彦衡,字允平,居里未详,清初著名工艺家。他聪明灵巧,善于钻研科学技术,制造各种先进器具。他能用水晶玻璃制造望远镜,能制造自鸣钟、指南针等。他对数学很有研究,运用数学知识,使制作工艺更加精密、完善。他为人高亢刚直,傲然有骨气,耿精忠镇福建时,他曾被聘入幕府,但因话不投机,就不辞而别。他的工艺制作为人们所称赞。
  2、文矩、桂琛、智依、守仁
  文矩,字子薰,一字妙应,法号慧日禅师,福建莆田(古属福州)涵江人,俗姓黄氏,漳浦人称为黄妙应。生活于晚唐时代,年轻时当狱卒,精医术,后弃役习禅,从谭空禅师落发,不披袈裟,不受戒。谭空令他去找大安禅师,从大安而得法,后住泉州国欢崇福院,成为南岳怀让禅师以下第四世。唐景福元年(892年),到漳浦兴教寺建法云塔,颇有灵迹。相传他精通地理,看到漳浦地理优越,曾有“紫袍金带挑不起,七品郎官处处有”的谶语。其实这是明清时漳浦出了众多杰出的人才,后人因而加以附会,越传越奇,神乎其神。他著作有《传山经》行世。
  桂琛,俗姓李,浙江常山人。生活年代为晚唐至五代初。他二十岁出家,参谒玄沙师备禅师而得法,与慧球禅师齐名,称“二大士”出住福州西院,后迁住漳州漳浦罗汉寺,称罗汉桂琛,是青原行思禅师以下第七世。他常用一句话来点化禅机,人称“罗汉一句。”有僧人问:“什么是罗汉一句”?桂琛回答:“我如果对你说,就成了两句啦!”这成为禅宗著名语录。他著有《绍修语要》一卷、《绍修漳州罗汉和尚法要》三卷传世。他的法嗣是清凉文益禅师,也称大法眼,是法眼宗的创始人,文益是到漳浦罗汉寺参谒罗汉桂琛而得法,然后回金陵(今南京)清凉寺传法,成为大法眼而创法眼宗。
  智依,俗姓和籍贯未详,生活于五代期间,他从法眼文益禅师而得法,住漳浦罗汉寺,称罗汉智依,法号宣法大师,(一说此为桂琛法号)。他的著名禅语是“只具一只眼”。意思是“明了自己,不能省悟目前的事,此人只是具备一只眼睛而已。”他与清凉泰钦禅师同出法眼之门。同为著名禅师。泰钦的著名禅语是“虎项金铃,系者解得”,这就是成语”解铃还须系铃人”的出处。
  守仁,俗姓和籍贯未详。任漳浦罗汉寺,智依禅师的法嗣,也是著名禅师,有禅语:“物物本来无处所,一轮明月印心池”而闻名于世。
  3、祖华、本源、云山、正冈
  祖华,也作祖叶、祖印,俗姓吴,宋淳祐间,住漳浦盘陀岭下无象庵。此地原有象群出没,居民断绝。自绍兴间,郡守傅伯寿建庵招僧住持,并以庵设铺,行人渐众,民居日繁,并允许民众猎象,不责交象牙,因此,野象断绝,因称庵为“无象”。至淳祐间,僧祖华重建,为祝圣祈福道场,殿宇庄严,丹青辉映,改名“无象院”,成为著名僧刹,更使象兽绝迹,而祖华之功不可没。
  本源,法号了悟,原为开元寺僧。明初,云游至龙岭(原属南靖县),结茅而居,名青龙庵,即龙岭岩。相传他能预知人之休咎,为龙岭岩一世祖师,道誉流闻。明永乐十五年(1417年),皇帝降札征召入京,后不知往何方。今龙岭岩尚有卓锡泉、断雀庭等遗迹。
  云山,俗姓和籍贯未详。明成化十年(1474年),重建七都梅铺福寿院。因早先至京城领取度牒时,结识司礼太监卢亮庵,卢死后,云山负其骨骸归闽,葬于寺旁。弘治十年(1497年),卢亮庵义子、御马监邓原镇守福建,感云山之义,捐资助建福寿院,并刻其镇闽的《敕谕碑文》立于寺中。云山后任府僧纲司都纲,对漳浦寺院多有修建,如重修兴教寺等。
  正冈,名净默,法号妙济,俗姓李,出自龙溪县望族。生于明正统九年(1444年),自幼皈依漳浦大兴教寺。18岁时领取度牒,40岁简任县僧会司僧会,住持兴教寺。他振兴漳浦佛教,重修兴教寺,首创普陀佳境,修建龙兴寺、青阳院,镌刻东罗岩《唱和诗碑》,历苦建业,为继僧法传、顺庵、云山之后的功德之祖。弘治十六年(1503年)圆寂,建“重兴开山妙济大师正冈默公和尚之塔”于龙兴寺左,并立塔碑纪念。
  六、关于树立“忠、孝、廉、节”楷模
  1934年7月至1937年夏,福建省第五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设在漳浦,专员朱熙兼任漳浦县县长,于1934年秋,在漳浦名胜地印石亭山及周围创建中山公园,颇具规模,并于双十节在印石南面镌刻“忠、孝、廉、节”四个大字,树立漳浦古代贤人黄道周、高东溪(名登)、张若仲、刘庭蕙母为楷模。查阅《漳浦县志》,陈克仁在所撰《翻印〈漳浦县志)跋》中也提到这四个人的事迹,跋中写道:“至于人文,则黄石斋说大君有命,而虎入听矣;高东溪萌孝亲之恩,而鱼跃舟矣;张次峦勤艺圃之躯,而蝗避地矣;刘陈氏罄哺儿子之血,而盗远扬矣。”漳浦古代贤人很多,漳浦县明确记载树立这四个典型自此开始,但陈克仁在跋中的提法与朱熙所书的“忠、孝、廉、节”有的内容上不尽吻合,如黄道周的“忠”与张若仲的“廉”;又古贤人中具有这四种,典型的事迹尚多。况且所树立典型都是明朝,清朝的典型,没有予以选收,类似明朝修志,极少触及元朝,使元地方史料近于空白。现略述如下。
  1、“忠”的典型
  黄道周忠贞义烈,扶持南明,坚决抗清,英勇就义,准确地说,应是忠烈。他的诗文、书法均属上乘。他又精研易经、星历和天文,他遗留下来的石砌天文图,当时是阐述其著作《三易洞玑》的实际应用和教具,万分深奥,别说今人不懂,就是古代人也未谙其妙用。清乾隆年间,平和人、进士李国祚在参观天文图后写诗感慨地说:“疑义茫然失指归,以管量天空尺五。陆逊难知八阵图,龟年未辨霓裳谱。解悟由来待大贤,区区私智一何鲁。”黄道周确是历史上的伟人,是其他人所难以比拟的。
  漳浦被树立为忠的典型,最早有高登,号东溪,世称高东溪,尊称为“高夫子”。他一生敢与奸邪作斗争,朱熹任漳州知州时,就给予立“忠孝两全”的匾额。明朝,以身殉职忠于国家的有周宗起、颜容暄和陈兴言等。
  周宗起,洪武十八年(1385年)进士,官大理寺丞,于建文帝时,燕王朱棣派兵进攻到南京,父子不事燕王,俱投琴川而死。
  颜容暄,字孚孺,号太屏,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进士,官陕西凤翔知府,张献忠攻城,城破,自刎死。
  陈兴言,字衷丹,石榴大水人(原属南靖县),祖籍旧镇白沙,祯十五年(1642年)特用进士,官户部主事,升瑞州知府。崇祯十五年,清兵围河间,他与临清总兵刘源清等合力备御,城被围,力拒数日,援兵不至,城破不屈而死。
  明朝尚有许多忠君爱国的人物,最突出者应是蔡时鼎。他任监察御史时,敢与太监田玉作斗争,又反对外戚勾结太监弄权,因而触怒皇帝,被贬为山西朔州马邑典史。复官后,又疏劾首辅申时行,历数其结党营私、害进妨贤等十大过失,因而得罪首辅,不得提升,终于久劳成疾,卒于任上,时年43岁。时人为之叹惜,《明史》为其立传。
  除此之外,林士章一生忠君爱国,万历皇帝御书赐给“忠爱”匾额。还有林埙、朱天球、卢维祯、徐鼎等都是忠介之士。
  忠于清朝的有破肚血战的蓝理,有阵上战死的欧阳凯、游崇功,有深受乾隆倚重的大学士蔡新等。
  2、“孝”的典型
  “孝”的典型首推高东溪,他的孝行为时人所敬仰,朱熹称其为“忠孝两全”,他的孝行体现在日常生活中对母亲的奉侍,即使官在广西,也奉母至治所赡养。然而,世俗所传“获鹿”、“感鱼”为孝的表现,把实际孝行推向神话。“虎衔鹿放置门前”应是事属偶然,而“白鱼跃舟中”应是巧合,也是常事,现在有不少渔民用“跳仔”船专业捕鱼,鱼会自动从水中跃跳入船内。这是人们尊崇高东溪孝行,用此来称赞他的孝能“感动天地万物”。
  在漳浦,以孝行著称的尚有明朝的林秀桂、陈梧和游宜等。
  林秀桂,字必芳,号耻斋,六鳌人,贡生。他不愿当官,在乡里教书,讲明易学,为士人所尊崇。他事继母至孝。相传他在父母坟前建“半溪深处,恒庵真隐”坊,并刻联“湖山千古梦,风木四时心”以致孝思。
  陈梧母程粹然,晋江人,出生名门巨家,颇闻图史之训,端庄有仪,嫁给漳浦陈则武,她三十三岁生陈梧,且为独子,钟爱无比,但不溺爱,严督其读书成人。陈梧登进士,要去广东任官,她嘱咐说:“要直做好官,不可曲三尺阿比上下。”后来,陈梧因对岭南的贪官、猾吏严绳以法,反被中伤,也得罪上司,被削职回家,程粹然笑着说:“我所以教汝直为好官,但其术不可长久任官,尔被削职是预料中的事,不要后悔。”程氏堪称贤母。陈梧事母至孝,为世人所敬佩,世传陈梧的“竹芦马”被其母骑死变竹的故事,虽属神话,但也是陈梧对母亲极端孝顺的表现。程粹然死后,陈梧无比哀痛,在京仔社后父母坟前建风木亭,取《韩诗外传》中的”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之意,表示他对父母亲的怀念。其墓、亭今已废,而尚存地名“风木亭”。
  游宜,佛潭桥园东人,事父母至孝,事兄如父,事嫂如母,知县郑禧给钱赞助,知县慎蒙旌其门为“孝子”,知县黄应举为游孝子置立祭田,邑人、尚书朱天球为写碑记。
  清代旌表“孝友”者尚多,未能尽述。
  3、“廉”的典型
  “廉”的含义,一般是指廉洁,就是不贪;又指人的品行端方,有志节。张若仲的廉是指后者。张若仲与兄若化在明亡后,保持志节,不仕清朝,被视为“圣人”,至今其在溪东的后裔尚流传许多“圣灵”的故事。但这种志节有其保守的一面,后裔尊其遗训,无一敢当清朝的官,读书仅限于识字而已,别无出路,使溪东、古致更成为守旧日闭塞的山村。在明朝遗老中,不仕清朝的尚多,如林宰、许祚昌、李瑞和、张国经、陈朱图等等。
  又居官廉洁者,在漳浦县古代官员中比比皆是,如明代俞文、林文焕、林功懋、徐鼎、林缵振、蔡杲,清代林绍祖、蓝应元等等,不能尽述。
  4、“节”的典型
  “节”是指气节、节操,这里专指女人的贞节。杜浔涵头刘养大妻陈氏,24岁时,丈夫亡故,遗留孤儿刘庭蕙仅五个月,生活万分艰辛,坚持节操,抚育庭蕙成人,庭蕙也事母至孝。刘庭蕙登进士时,母已亡故。后来,刘庭蕙辞官归家,对母亲无比怀念,向万历皇帝上“陈情表”,表中写道:“人间哺儿以乳,臣母哺儿以血。臣登第,母不及见;臣操升斗,母不及养。”等语,皇帝准其奏,立坊旌表。刘庭蕙为母在县城南郊琼野(京仔)官道上立“华衮褒贞”坊表,并自题联二副,其一为“归刘甫六霜,矢志霜天独鹤;抚孤才五月,伤心月夜啼乌。”其二为“伏阙叙艰贞,荷天明之一瞩;表闾颁特宠,垂冰操于万年。”落款“……子庭蕙泣书”。
  在漳浦古代女性中坚持节操立坊表褒荣者尚多,著名的有乌石林聪妻陈氏,县城徐辅妻林氏和子徐藻妻周氏,下布蔡新母林氏等。
  乌石林聪妻陈氏,二十七岁守寡,遗二个幼子,暴邻欺凌,不堪其苦,就变卖家产,归依母兄,母兄劝她改嫁,她气债万分,就出走避匿荆棘中,拾麦穗、采草根为食,矢志抚育二子成人。后来,自嘉靖十三年至二十六年(1534—1547年)14年间,她的五个玄孙登科甲:林策、林一新进士,林一初、林一阳、林成纲举人,世称“三凤齐鸣、五桂联芳”。嘉靖间,林策上疏奏闻皇帝,皇帝准其在漳州府城城西仓巷口建”世联甲科、天笃贞义”坊表以褒旌(坊表于清乾隆间移建府城东郊赤岭关帝庙右边,今废,仅存构件)。世称陈氏为“贞义妈”。省、府、县志书均为其立传。
  县城军营顶举人徐辅妻林氏和子徐藻妻周氏,皆因丈夫早逝,扶孤成人,嘉靖间,在军营顶街立“双节”坊表褒彰。徐辅,举人,其兄徐弼,字良佐,举人,官至廉州同知。徐辅妻林氏系北门内宁府长史林埙之妹,其媳周氏是城北六安知州周仁之女。惠安人、两广总督张岳为撰《双节志》。
  清朝大学士蔡新之母林氏,夫亡时,遗二幼子,长子蔡溎六岁,次子蔡新周岁,林氏含辛茹苦,抚育二子成人,后俱成进士,蔡新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蔡新向乾隆上表陈述母之艰贞节操,皇帝准其在登瀛(中营)里建“贞孝”坊表,以示褒彰。
  古称“妻以夫贵,母以子荣”,上述这些都是子孙荣显,泽及其母,此类旌表不能尽述。此外,尚有一些民妇受褒扬者,割后陈井(东庄)陈缵妻程氏,乌石林日衍未婚妻许氏,官浔赵厝赵茂菁妻何氏等等。
  明陈井人陈缵外出到江苏高邮谋生,死在离家千里的高邮,妻程氏在家中以死殉之。她的墓称程烈妇墓,在东庄路官塘山。并在长桥大路上与林士章祭葬坊表并列立“节烈”坊褒扬。上有对联一副“天付岁寒心,慷慨殉夫千里魄;月悬冰洁表,峥嵘砺世万年名”。
  清林日衍是乌石苑上林守让子,其未婚妻许氏是南浦许湛官之孙女,未婚而日衍夭折,许氏矢志守节,嫁到苑上抚侄过房为子成人,后在乌石深水坑立”节孝”坊表褒彰,大学士蔡新为撰对联:“玉洁冰清,四代老姑仍处女;天长地久,九泉白发未亡人。”
  赵茂菁,庠生,早逝,妻何氏矢志守寡抚孤。后在长桥路尾村大路边立“贞节”坊褒扬。大学士蔡新、侍卫赵廷魁各为其撰联,蔡联:“苦节可贞成寿母,孝思不匮裕贤昆。”赵联:“劲操矢青年,历尽风凄雨苦;华坊旌白发,群知玉洁冰清”。
  封建时代对妇女束缚特别严厉,妇女必须遵守三从四德的封建礼教,表彰节妇、烈妇等都是为封建统治服务的,更严苛地对妇女进行禁锢,我们在阅读有关历史资料时,必须加以辨识。
  漳浦县古代人物尚多,载于《漳浦县志》的人物近千人,本篇仅选录一部分。其他或履历未详,且也限于篇幅,故未能尽述。

知识出处

漳浦文史資料1-25辑合订本下册

《漳浦文史資料1-25辑合订本下册》

本书共11辑,收录了漳浦1996~2006年的文史资料。包括《闽南 第一洞——国道324线盘陀岭隧道建设纪实》、《车本公路建设记实》、《漳浦矿产资源的勘探与利用》等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林祥瑞
责任者
陈元光
相关人物
陈珦
相关人物
潘存实
相关人物
陈政
相关人物
蔡元鼎
相关人物
吴与
相关人物
高登
相关人物
黄克宽
相关人物
蔡通甲
相关人物
周宗起
相关人物
陈谦德
相关人物
林纯一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漳浦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