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家堡里的《岣嵝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浦文史資料1-25辑合订本下册》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2015
颗粒名称: 赵家堡里的《岣嵝碑》
分类号: K877.42
页数: 2
页码: 1239-1240
摘要: 本文记述了赵家堡的古堡城垣、府第园林和碑刻使它更富于文化内涵。其中最著名的碑刻是《岣嵝碑》,又称神禹碑,相传为夏禹所刻,字体奇异,难辨识,被列为我国八大“天书”之一。该碑原刻在湖南衡山云密峰,又名岣嵝峰,故得名。历代文人墨客对此研究不疲,明代杨慎已破解其文意。赵家堡摹刻的《岣嵝碑》约刻于明代崇祯年间。
关键词: 漳浦县 碑刻 石刻

内容

当我们在赵家堡漫步时,看到的不仅是古堡城垣,府第园林,还可以鉴赏到许多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碑刻,这些碑刻使赵家堡更富于文化内涵并添光增彩。这里有宋书法大家米莆的“墨池”碑,明书法大家张瑞图的“松竹村”横匾、祝枝山的“酒泉”匾额、有堡主赵公瑞的题诗,有《硕高筑堡记》、《筑堡碑记》等石刻。在东西北门上镌刻着“东方钜障”、“丹鼎钟祥”、“硕高居胜”石刻。还有“完壁楼”、“读书处”、“云巢”等等。这些碑刻有法书真迹,也有拓本翻刻,可谓真、草、篆、隶四体皆备,其中最令人难以辨识的莫过于《岣嵝碑》了,不少游者为它驻足流连,观赏探究,它为古堡平添了一分苍凉与神秘的色彩。
  《岣嵝碑》(又名神禹碑),古篆体书,相传为古夏禹时所刻,字体奇异古怪,很难辨识,被称为我国八大“天书”之一。岣嵝碑原刻在湖南衡山云密峰,又名岣嵝峰,岣嵝碑也因此得名。早在三国时代就有“岣嵝衡山衡州南狱有岣嵝峰,上有神禹碑”的记载,但终未发现。唐刘禹锡闻而未见,有诗云:“传闻祝融峰,上有神禹铭。古石琅玕姿,秘文龙虎形。”诗人韩愈也曾上山寻找,历尽艰辛而未得,发出:“千搜万索何所有,森森绿树猿猱悲”的感叹。至北宋时期,诗人方翥也有诗云:“虫文鸟篆不可识,如读岣嵝神禹碑。”历代虽有吟咏、传说,但此碑一直未能面世。到了南宋嘉定五年(1212年)何致子在衡山游览时听樵夫说岣嵝峰石壁上刻有文字,就摹其文刻于长沙岳麓书院,共77字。此后,历代摹刻多不胜记,明代杨慎刻于安宁州,杨时乔刻于江苏栖霞山天开岩,清代李蕃四刻于山东黄县,毛会建刻于西安,今存陕西博物馆,还有成都、昆明、开封、绍兴等地都有摹刻。漳浦赵家堡摹刻原石四片,现只存两片,共38字。每片高1.8米,宽1.14米,厚0.18米,约刻于明代崇祯年间。
  《岣嵝碑》是一座歌颂大禹治水功德的纪念碑,由于字体怪异,字形如蝌蚪文,又似虫书,也象篆书,又都不是,长期以来难于破解。历代文人墨客对此研究不疲。到明代已获破解,据载,有杨慎(升庵)、沈鉴、杨廷相、郎瑛、杨时乔等多种释文,各家所释都有所差异,比较准确,能合乎字义解释,又成文章的当推杨慎所释。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封李德贵又经多方考证,翻阅典籍,逐一辨析,用现代文字及语言认读、释出全文:
  承帝曰:咨!翼辅佐,乡洲渚,与登,鸟兽之门,参身洪流而明发。
  尔兴久旅,忘家宿岳麓。庭智管,形折。心罔弗辰,往求平定,华岳泰衡。宗疏事,裒劳余。伸湮郁塞,昏徙南渎。衍亨。
  衣制食备,万国其宁,窜舞永奔。
  内容大意是承奉上天意志的舜帝说:哎呀,洪水泛滥,田地淹没,大禹受命出发投身到抗洪治水中去。为了治水,长期在外,露宿于山野,忘了自己的家,终于平定了洪水,在华、泰、衡等地筑堤坝,挖沟渠,使洪水流入江河,汇于大海,人民安居乐业。水患平定、天下安宁,百姓丰衣足食,到处歌舞升平,人民永远铭记大禹的恩德。
  宋皇裔赵范为重温奢华旧梦,模仿宋都汴京和临安于明朝万历年间兴建了赵家堡,通过叠山理水,栽植花木,配置园林建筑,来体现怀念赵宋皇室之意。其子赵公瑞扩建外城,并用许多匾额、碑刻、楹联,雕刻等充实其间,增加文化含量,来反映其文化意识和审美情趣。明代又是研究《岣嵝碑》最盛时期,所以,《岣嵝碑》应是他在任文华殿中书舍人期间带回拓本镌刻于赵家堡的。

知识出处

漳浦文史資料1-25辑合订本下册

《漳浦文史資料1-25辑合订本下册》

本书共11辑,收录了漳浦1996~2006年的文史资料。包括《闽南 第一洞——国道324线盘陀岭隧道建设纪实》、《车本公路建设记实》、《漳浦矿产资源的勘探与利用》等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林仲文
责任者
祝枝山
相关人物
张瑞图
相关人物
赵公瑞
相关人物
刘禹锡
相关人物
何致子
相关人物
杨时乔
相关人物
沈鉴
相关人物
杨廷相
相关人物
郎瑛
相关人物
杨时乔
相关人物
赵范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陕西博物馆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漳浦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