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光绮丽“朝天马”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浦文史資料1-25辑合订本下册》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1989
颗粒名称: 风光绮丽“朝天马”
分类号: P901
页数: 2
页码: 1165-1166
摘要: 本文记述了朝天马山位于漳浦县湖西畲族乡,是一座状如天马的山峰,交通便利,水秀山青,保持着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山中有许多革命活动遗址、古迹和自然景观,如“石走廊”、朝天马寨、帝君庙、陈玛珖墓、风动石等。此外,还有后洞村是漳浦鉴湖陈氏的发祥地,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朝天马山有待于综合开发利用,成为旅游和避暑胜地。
关键词: 漳浦县 山峰 自然景观

内容

朝天马山座落在漳浦县湖西畲族乡后洞行政村,处于闽南金三角的中心地带,虽在崇山之中,而交通便利,汽车可直达村部。据旧《漳浦县志》记载:“朝天马山,在二十八都境内,状如天马行空,故名”。(注:朝天马山在十七都与二十八都交界处)。从平地上望朝天马山,的确象一匹昂首腾飞的天马;若登上朝天马山的峰顶,一览众山小,顿感其高极于天,真象跨上飞行于空中的骏马,邀游于天宇之间。
  朝天马山是一座天然公园,水秀山青,林竹苍翠,有植物400多种,漫山花香果甜,到处飞禽走兽出没,保持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游人一到此地,有如进入仙境,令人流连忘返。
  朝天马山区有不少革命活动遗址、古迹和自然景观,如:“石走廊”、朝天马寨、帝君庙、“太傅派”漳浦始祖陈玛珖墓、风动石等等。
  革命文物“石走廊”。1935年春,中共闽粤边区特委决定在这里建立革命根据地,派靖和浦中心县委宣传部长邢乐民同志带领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团一个连和工作人员,到后洞一带开展革命活动,以天然“石走廊”为宿营地。从此,后洞成为革命游击根据地,“石走廊”就是当年红三团革命活动的遗址之一。
  朝天马峰顶有一座不知建自何代的小城堡,称为朝天马寨。整座城堡呈椭园形,城墙用天然石块垒筑而成,墙高2.5米,面积约1200平方米,南北各有一个寨门,整座山寨至今仍保存完好。在南寨门内侧有一处清同治元年(1862年)的石刻,上刻“峻极于天”,两边对联为:“申甫笃生嵩岳降,文章吐气山川灵”。中刻“山西夫子、太岳尊神”。山寨原为明、清时防寇、避乱之用,而民间传说陈元光开漳时曾至此活动。
  后洞村有一座古老的山西夫子庙,祀三国蜀将关羽,民间尊称关公,历代褒村为伏魔大帝、忠义武大帝,俗称帝君。后洞帝君香火旺盛,是漳浦县较闻名的帝君庙,每年农历五月十三日帝君生日,远近信士均登山前往朝圣。
  后洞是漳浦鉴湖陈氏的发祥地。始祖陈玛珖原同安人,于宋末元初避乱隐居朝天马山后洞村,死后葬在此山中,今尚保存完好。玛珖子陈史修移居大坑(今佛昙镇后许、轧内),开基鉴湖,为漳浦鉴湖陈氏,后裔繁衍海内外。1997年5月,台湾宗亲陈建仁请陈立夫老先生为鉴湖陈氏祖地后洞题词“自立自强”四大字,刻于巨石之上,为朝天马增色,深得游客的赞赏。
  风动石是朝天马的又一景观。一块数十吨重的巨石,屹立在悬崖峭壁上,风吹能摇,手推能晃动不停,蔚为奇观。因在万山丛中,鲜为世人所知,假若此石置于平阳地带,其知名度不亚于东山风动石。
  此外,山中尚有清莹秀彻的“天马第一泉”,寒冽如冰,沁人肺腑;有飞流直下、瑰伟壮观的瀑布;有状如母鸡抱窝下蛋的鸡母石;有灵龟潜潭、涧鱼嬉水、山花灿烂、野果晶莹。
  总之,朝天马山大自然风光绮丽,景色宜人,有待于综合开发利用,建成天然公园,成为旅游和避署的胜地。

知识出处

漳浦文史資料1-25辑合订本下册

《漳浦文史資料1-25辑合订本下册》

本书共11辑,收录了漳浦1996~2006年的文史资料。包括《闽南 第一洞——国道324线盘陀岭隧道建设纪实》、《车本公路建设记实》、《漳浦矿产资源的勘探与利用》等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陈全春
责任者
邢乐民
相关人物
陈玛珖
相关人物
陈建仁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漳浦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