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创期的漳浦县旅游局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浦文史資料1-25辑合订本下册》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1987
颗粒名称: 初创期的漳浦县旅游局
分类号: F592.757
页数: 5
页码: 1156-1160
摘要: 本文记述了漳浦县旅游局在1986年3月成立,成为漳州市四个县级局之一,负责管理旅游业。该局经历了13年的艰苦历程,致力于普查旅游资源、规划发展景区、建立管理体系、实施行业指导等方面的工作。通过这些措施,漳浦县旅游业得到了初步发展,为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漳浦县 旅游局 旅游经济

内容

1986年3月间,漳浦县人民政府设置旅游局,成为漳州市四个县级局之一,他行使政府职能,管理我县旅游业。从此,漳浦县史上增添了旅游业的新篇章。
  旅游业是一个新兴的被誉为“朝阳”的产业。世界旅游业在二次大战后兴起,因适应潮流,应运而生,旅游业很快成为世界经济的新增长点。中国的旅游业是我国改革开放的产物,随着改革开放而生,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而发展。它在整个国民经济中越来越显出重要,是我国创汇和回拢资金的重要渠道之一。同时,在增进国与国之间友好往来方面,发挥一个不可替代的民间外交作用。
  旅游业同其他事物一样,有它自身的规定性和发展规律。“吃、住、行、游、娱、购”是旅游业的具体体现。经过六字要素的运行,实现旅游业的经济的社会的效益。
  旅游资源不论是自然的或人文的,都是旅游业赖于发展的物质基础。没有丰富的可利用的旅游资源,就没有旅游业的发展。但从旅游资源发展成为旅游业,要有一个资金投入,技术手段等综合开发的过程。这个过程要生产“旅游产品”。通过宣传促销和“六字”要素为宗旨的系统的综合性旅游服务实践,让现代人们享用“旅游产品”,旅游业的价值才得以完全体现。
  漳浦县旅游局不敢忘却责任,面对现实,走了一个争立脚根求存在的艰苦历程。13个春秋,尽属我县旅游业模索初创阶段。这是先写她的前8年(即1986年3月一1994年12月)。
  一、普查旅游资源,规划发展景区。
  县旅游局(以下简称县局)重要职能之一,是普查我县旅游资源,制定景区发展规划。
  县局用了三年时间,查阅有关资料,实地调查,足迹几乎踏遍我县的山山水水,从而掌握大量的第一手材料,根据各自的特点,初步规划了8个景区,这就是:历史名城赵家堡为核心的“湖西五里三城”游览区;观光览胜的沙西海月岩游览区;集观光朝圣和革命传统教育为一地的大南坂清泉岩游览区;台湾同胞谒祖朝圣的三个景区:包括漳浦县威惠庙游览区;旧镇乌石旅游区;湖西古公三王庙游览区;返朴归真,回归大自然的休闲度假型的二个景区:包括赤土圣能寺森林景点;漳浦县眉力旅游度假村。
  二、建立管理体系,实施行业指导。
  从1988年8月份起,对上述8大景区中的7个景区纳入县局行业管理单位,形成一个松散型的行业管理体系。县局针对各景区实际,除业务统一指导外,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使它们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深得各景区的欢迎。简要记叙如下:
  1、海月岩上添新姿——新建“宜人亭”。
  当人们乘车经过漳云公路沙西埔里村地段时,举头北望,高山之巅有一个精巧的建筑物立即映入眼帘,那就是海月岩新建的六角“宜人亭”。
  宜人亭由县局拨款2万多元投建,1988年8月动工,同年10月完工交付使用。设计者县建设局戴秋生,笔者为亭起名“宜人”,由县文化馆洪和章楷书。建亭工作得到沙西乡党政领导的关怀和支持。
  2、尽己绵薄力,共护赵家堡。
  县局从1986年起至1989年,主动与县文化局共同修复赵家堡。两个局从中央、省等各级政府争取专项拨款70多万元,投入修复赵家堡重要景观。县旅游局修建的项目:
  (1)六角凉亭一座。凉亭仿古建筑,位于汴派桥南侧湖畔。建造时间为1987年3月。
  (2)中档旅游公厕。被旅游界称为“公厕文化”的旅游公厕,在现代化旅游地建设中,是务必抓好的重要配套设施之一。与六角凉亭同时,在完璧楼天井西厢,新建此配套设施,供中外游客使用。
  (3)复原“辑卿小院”。1988年9月,在完璧楼西一百米处,动工修复一座史料记载为庭院式的小花园,名曰辑卿小院。修复后的辑卿小院沿地形宫墙筑建,旧存古物均复位。北小门顶石门楣阴刻“辑卿小院”,为赵家堡建造者之一的赵义亲手笔迹。从这小门铺砌一条东南走向小石径,到南偏东出口处筑一艺术造型小门,笔者称它为“逸园门”,“逸园”二字由县党史办吴锡鑫先生亲书。整座建筑工期2个半月,耗资人民币26500元,修复后的庭院花园显得古香古色,小巧玲珑,为游客小憩佳境。
  以上3个项目工程竣工验收后,移交赵家堡管理委员会管理使用。
  3、密切行业关系,愿当景区参谋。
  漳浦县大南坂清泉岩游览区。是集观光、朝圣和凭吊革命先辈遗迹为一体的多功能旅游地。与人口众多的城关仅5公里距离,交通方便,便利城关居民避暑休闲,客源充足。这个景区1988年归县局行业管理单位后,县局着手协助组建管理机构和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进而指导景区规划。县局确定该景区为“以景点养景点建设景点”的自力更生发展景区的示范点。时任管理委员会副主任的吕水涌全权负责。他热心公益事业,不顾年事高,身有痼疾,为景区发展奔波。县局借些垫底资金,他发动各方力量,建起停车场,供游客使用。该景区管委会管好经济收支,靠自身筹资、修葺了上下两座佛殿,新盖了管理人员生活用房,修路整地,大大地扩大了景区活动场地。整个景区充满生机,游客倍增。
  4、立石确认森林景点,利用圣能寺新资源。
  赤土圣能寺(初名圣灵寺)森林景点为我县以林木资源为主的独特景观。它座落在我县眉力水库西侧的凤山,海拔50多米,总面积约150亩。1989年6月间,纳入县旅游局行业管理单位,县局于1990年秋为其立碑定点公诸于众。这个阴刻着吴锡鑫先生隶文的漳浦县赤土圣灵寺森林景点的青石碑立于景点之南,漳浦至湖西公路的北侧。此后,县局为它组织人员,进行勘察测量,布点规划,还指导制定在景区内“不准燃放鞭炮,禁止任何手段捕杀鸟类”的禁令,以赤土乡政府名义颁布实施。
  5、责无旁贷,参与建造乌石旅游区。
  旧镇乌石紫薇山(也称龙山),蕴藏丰富的旅游资源,奠定了旅游业开发的基础。县府早在1980年8月间,发文要求做好乌石旅游风景区自然景色的保护工作。台湾同胞大陆寻根热给乌石旅游区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从1992年下半年起,开始了它全新的局面。
  台湾南投县人、台湾中部商界十杰之一、彰化长春关系企业集团董事长林瑞国先生确认乌石是他的祖籍地。他从1992年1月至1994年底,3年间5次专程到漳浦乌石,他热心桑梓公益事业,为主献建“乌石天后宫”中殿,面积529平方米,仿莆田湄洲妈祖庙风格,同时,拓建通往景区的宽10米、长3000米的公路和可供同时数十人使用的旅游公厕等两个配套设施。共计捐资折合人民币为125万元。占在这里捐献的台资总数的90%以上。
  接受台湾同胞的捐送,开发乌石旅游区,建造“天后宫”,是在分管副县长林拱海亲自组织领导的政府行为。由于县长掌帅印,调动上下有关部门协助,景区的重点景观和配套设施的第一期建设工程,在较短的时间内顺利地完成,从此乌石旅游区的发展基础被奠定下来了。
  县旅游局是县长领导下协助单位之一,建的又是旅游区,投身于此,责无旁贷。主要协办:
  ①负责联系和接待台胞林瑞国先生。
  林瑞国先生于1991年底之前,为圆其寻根谒谒祖之梦,多次往返大陆,其间到过漳浦,县台办接待过他。1992年1月,林再次抵浦,经其宗亲介绍,县旅游局出面负责接待,在县领导重视和宗亲努力下,最后认定乌石是他的祖籍地。从此,县局极端重视这个关系,保持海峡间的联系。其间,迎来送往的接待工作,大量地落在县旅游局身上,从实际效果看,县局是卓有成绩的。
  ②协助赶制“乌石天后宫中殿”设计图。
  1992年6月,林瑞国携带太太,女婿一行第二次谒祖乌石祖籍地,返台后,电告笔者,他决意建造“天后宫中殿”,规模和气魄都要大于新近落成的后殿,所需资金由他筹集负责,要求尽快拿出设计图纸和造价来。县局汇报分管县长后,副县长组织有关人员专程赴莆田湄洲“天后宫”考察,寻找设计者。县长把设计者和有关要求统一定下以后,县局跟踪始终,协助解决具体问题,保证在1993年1月3日前完成设计图和预算,如约提供林瑞国先生第三次来浦时审核。
  ③协助县长做景区部门的协调工作。
  6、起桥梁作用,建独特景区。
  在我县湖西畲族乡丰卿村狮球山上,有一座不起眼的小庙,庙后有三堆荒冢,庙前巨石上盘根错节地生长着一棵老榕树。因它与台湾有着深厚的神缘关系,计划在这个地方建造一个专供台湾同胞朝圣谒祖的基地,藉此参与海峡两岸的联谊活动。
  小庙奉祀三位抗元义士神像,老百姓称为三王公庙。传说宋末,福建人柳信、叶诚、忠勇三人结为金兰,共举义旗抗元,因寡不敌众,义军失利,移转并被困于此。从此,三义士与当地乡民朝夕相处,以他们各自的特长为民排忧解难,结下深情厚意。他们先后仙逝后,葬身于三个荒冢中。直至元灭明兴,三义士生平事迹被公开宣扬。明天启元年(公元1621年),乡民为其盖庙修金身,称古公三王庙,自此香火不绝。
  清乾隆五十一年丙午(公元1786年),该地乡民廖地身背老三王神像,渡海至台湾,加入开发宜兰的行列。随着宜兰垦荒事业的发展,宜兰“瘴气瘟魔之侵犯亦逐渐消失”。民众信三王公为保佑一方的神明。从1929年起,3年的时间,在台湾宜兰二结兴建一座专奉三王公的镇安庙。有资料称,现镇安庙的“炉下”团体(分庙)分布台湾不少县市,凡79座之多。
  县旅游局从1988年12月份起至1993年1月,接待宜兰二结镇安庙先后派来的3批人员,并帮助他们找到母庙——湖西古公三王庙。从此,沟通他们之间关系,成为他们的桥梁。其间,帮助宜兰二结镇安庙新任管委会主任委员简进辉先生落实重修母庙的计划。从1991年9月至1993年9月,简先生为母庙第一期修复工程,5次来回奔波,不辞劳苦,精神感人。在修复前,县局联系县建委陈荣耀副主任组织力量,进行义务的勘察测量,小景观布局规划。其间湖西乡党政主要领导给予重视支持。修建的全部工作由该庙管委会蓝延年主任全权负责。第一期工程完工后,景区焕然一新,谒祖朝圣的台湾同胞人数有了明显的增多。
  7、农业高科技、旅游新蹊径。
  1993年7月,分管农业的陈辉副县长,慧眼独具,以其超前发展的思维,计划综合利用漳浦县眉力水库及其库区的山水资源,发展观光农业,办成我县唯一的农业高科技发展窗口和旅游度假村。
  这是一个全新的旅游景区,是我县旅游业发展的又一个求之不得的好机遇。这个事业由县农委主办,依托库区管理站承办,调动县水电局、农业局、林业局、水产局、旅游局、环保局、气象局和赤土乡等部门共同协办。上述部门领导多次身临实地,反复研讨开发规划。围绕总规划,各部门有各自的项目,各显神通,异曲同工。县局是专司旅游业的部门,理应当好参谋,做些实事。
  三、创建漳浦县威惠庙游览区。
  漳浦县威惠庙游览区是县局第一个基地,将成为我县旅游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它是通过合法程序,由县人大常委会、县政府批准授权漳浦县旅游局管理的游览区。
  该游览区位于县城西郊,国道324线374.7公里处西侧,其中心景区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威惠庙(俗称西庙)。庙建于唐开元四年(公元716年),至今已近一千三百年,主祀“开漳圣王”陈元光。威惠庙历史悠久,影响深远,陈圣王麾下的五十八姓府兵所繁衍的后代分布整个闽南,远至台湾宝岛以及东南亚各国。办好这游览区,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历史意义。
  漳浦县威惠庙游览区从1991年6月获准开发,至1994年12月,在这3年半的时间内,县旅游局操办了4件实事:
  第一件,勘察测量,景区规划。
  对该区第一期开发的470亩山地的勘察测量和景点规划任务,由县旅游局组织安排检查落实,县建委派陈荣耀副主任具体负责。勘察人员本着为公益事业做奉献的精神,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如此大的工作量。陈荣耀副主任依据测量的数据,参考有关史料,伏案绘制,漳浦县威惠庙游览区第一张景点分布规划图终于诞生了。
  第二件,完成《威惠庙总体设计图》
  威惠庙之成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在于有历史久远的庙区古建筑群。对原建筑物保存无几的威惠庙,进行复原重建,必须要有符合要求的总体设计蓝图。1993年5月份开始这项工作,遴选“中国福建东方艺术建筑工程设计公司”负责设计。县委陈启生副书记(兼任游览区开发管委会主任)自始至终重视这项工作,召集主持政府有关部门负责人和专门人员,对总设计图初稿审议和论证,县局派员往省城反馈意见,反复讨论,几易其稿,最后对设计图统一3个要求:(1)庄严;(2)符合明清时期闽南古建筑风格;(3)建筑材料以水泥构件取代杉木构件。总设计图具体布局是取南北中轴线,自南到北,安排山门殿、钟鼓楼、主殿、后殿、后殿附属设施、主殿两侧配殿。总占地8000平方米(即100m×80m)。
  图纸设计费人民币15万元,由县旅游局负责分期支付,第一期已付5万元。
  第三件,承办台湾同胞捐建项目。
  自1991年10月至1993年3月,县局承办台湾同胞捐建两个项目:
  其一,“盛德世祀”牌楼。这是批准办游览区后第一个外资援建项目。牌楼屹立于主庙之南,石质构件为主,更显庄重大方。该工程动工于1991年10月16日,阶段性完工于1992年11月19日。耗资30多万元人民币。由台湾桃园县蓝胜民、江朝宗、许茂仁等11位台湾同胞捐建。
  其二,“开漳1圣王”牌坊。这个牌坊成为游览区东大门。往返在国道324线上的旅客,一进入这个路区,举目便可观赏到这个石质构建,仿古风格的牌坊。由台湾同胞邱正吉,蔡勇南捐资合人民币13.5万元献建的,动工于1992年10月4日,落成于1993年3月。整个工程由县旅游局所属的游览区开发管理委员会组织施工、质量检查和进度监控。
  第四件,组建游览区管理机构。
  县局要在这实体上能有比较快地拓展步伐,很有必要组建一个领导管理机构,代表县局具体处理日常事务,这是顺利开展工作的重要组织保证。在分管的县委领导同意下,1991年11月,县局批准设立“漳浦县威惠庙游览区开发管理委员会”,设主任委员一人,由分管的县委领导兼任,副主任二人,其中一位由县局一个副局长兼任,负责处理日常具体事务,委员四人。
  四、创办漳浦县旅游服务中心
  做为经济事业的旅游业,要有一个综合性旅游服务体系,由县旅游局争取项目,与漳浦拆船公司股份合作的企业——漳浦县旅游服务中心,正是出于上述思路。
  “中心”法定地址在县城西郊朱厝山南麓,东临国道324线374.5公里处西侧,西接漳浦县威惠庙游览区。其功能为我县旅游交通服务设施。
  “中心”由县旅游局立项并负责组织施工,占地八亩,其中县局新购土地3.13亩,拆船公司所属制氧厂与“中心”选址毗邻,从其中连接的空地划入4.87亩,双方均把土地拆价计入总投资。“中心”综合服务大楼和配套设施的建筑面积为1910.36平方米,此项目于1991年7月15日破土兴建,竣工验收于1993年11月4日。
  “中心”属法人持普通股的全民股份企业,它是漳州市体改委批准的全市股份制试点企业之一。企业注册资本人民币88万元,划分40股份,每股份股资2.2万元。县旅游局认定10股,合22万元,占总数的四分之一。拆船厂认定30股,合66万元,占总数四分之三。企业依照股份制的有关规定,成立董事会,设董事长和董事若干人。

知识出处

漳浦文史資料1-25辑合订本下册

《漳浦文史資料1-25辑合订本下册》

本书共11辑,收录了漳浦1996~2006年的文史资料。包括《闽南 第一洞——国道324线盘陀岭隧道建设纪实》、《车本公路建设记实》、《漳浦矿产资源的勘探与利用》等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胡清南
责任者
吴锡鑫
相关人物
赵义
相关人物
林瑞国
相关人物
林拱海
相关人物
林瑞国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漳浦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