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浦人与《四库全书》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浦文史資料1-25辑合订本下册》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1960
颗粒名称: 漳浦人与《四库全书》
分类号: G257.2
页数: 5
页码: 1075-1079
摘要: 本文记述了《四库全书》是清朝乾隆皇帝下令编纂的一部大型丛书,共收入3500多种书籍。漳浦县的蔡新和蓝应元参与了该书的纂修工作。蔡新被任命为正总裁之一,并获得了多项荣誉和职位。该摘要提供了《四库全书》的背景、漳浦人参与情况以及蔡新的生平简介。
关键词: 漳浦县 《四库全书》 书目编制法

内容

一、关于《四库全书》
  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正月,乾隆皇帝下诏“令直省督抚会同学政等通饬所属,加意购访遗书。”征集天下书籍,纂修一部规模庞大、卷帙浩瀚的丛书,按中国古代传统的分类法,分为经、史、子、集四部。乾隆三十八年二月,丛书正式命名为《四库全书》,并对各地及朝臣献书者给予奖赏。
  为了纂修这部工程浩大的《四库全书》,当时,在北京设立一个专门机构,称为“四库全书馆”,调用大批官员,具体分工,进行纂修工作。陆续任命总裁,分别主持修纂事务。乾隆三十八年二月初六日,派军机大臣刘统勋等为正总裁官。十一月,再派王际华、裘曰修为正总裁。至乾隆四十六年,前派总裁官有的亡故,有的调离,十月,派六、八、十一3个皇子同总师傅蔡新为正总裁。经过10年的努力,于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七月,《四库全书》编纂完成,整套缮写四部,分别藏于文渊、文源、文津、文溯四阁。在修纂10年中,乾隆皇帝下了24道圣旨,训谕修书诸臣;在修纂完成后,亲自写《四阁记》。后来,又再缮写三部,藏于江浙的文宗、文汇、文澜三阁。这样,《四库全书》共缮写七部,分藏于全国七大书阁。
  《四库全书》告成之日,领衔正总裁的六皇子永瑢等上表进奏,以尽善尽美的语言颂赞:“天机甄度,书林占五纬之祥;帝镜悬光,艺苑定千秋之论。立纲维于鳌极,函列云珠;媲刚述于龙蹲,昭契虹玉。理符心矩,挈三古以垂谟;道叶神枢,汇九流而证圣。治资鉴古,德洽敷文。”《四库全书》的确是一部内容繁富广博,集古今大成的丛书,起到保存和整理文献的作用,基本包括清乾隆以前中国古代的重要著作,尤其是元代以前的书籍,更加收集完备,使一些濒临失传的著作获得抢救和保存。全书共收入3461种,79309卷。后来,又再进行抽撤和补充,共收入3503种,79337卷。但是,还有更多的书籍经纂修官校阅后,认为价值不高,或思想内容对清王朝统治不利的,没有收入《四库全书》中,有的甚至遭禁毁。在与《四库全书》同步完成的《四库全书总目》中,把这些没有收入的书目编入“存目”,共有6793种,93551卷,其数量竟大大超过收入于《四库全书》者,因此,《四库全书》的局限性可想而知。
  六皇子永瑢的奏章后面,附有办理《四库全书》在事诸臣职名,其中有正总裁16人:六皇子永瑢、八皇子永璇、十一皇子永理,大臣刘统勋、刘纶、舒赫德、阿桂、于敏中、英廉、程景伊、嵇璜、福隆安、和珅、蔡新、裘曰修、王际华;副总裁10人:梁国治、曹秀先、刘镛、王杰、彭元瑞、钱汝诚、金简、董诰、曹文埴、沈初;总阅官15人:德保、周煌等;总纂官3人:纪昀、陆锡熊、孙士毅;总校官1人:陆费墀;翰林院提调官22人:梦吉、祝德麟等;武英殿提调官9人:陆费、彭绍观等;校勘《永乐大典》纂修兼分校官39人:刘校之、刘跃云、陈昌图、励守谦、蓝应元等;以及各类分校官、督催官、收掌官、监造官各若干人,全体人员共360人。这些官员除皇子和满族大臣外,大都是当时学术界的权威与精英,尤其是总纂官纪昀,字晓岚,更是著名的学者、文学家,篇幅二百卷的《四库全书总目》就是由他总其成的。
  二、参修《四库全书》的漳浦人
  自康熙末年至乾隆四十六年,漳浦县登进士选授翰林庶吉士、检讨、编修且在京任职者有9人,但能够参与纂修《四库全书》的只有两人,他们是正总裁蔡新,校勘《永乐大典》纂修兼分校官蓝应元,漳州府也仅此二人参修而已。
  蔡新,字次明,号葛山,别号缉斋,漳浦县大南坂农场下布村林西墘人,建府第在县城准提室巷内。乾隆元年(1736年)进士,选翰林庶吉士,散馆后,授翰林院编修。
  乾隆十年,奉命入直尚书房,侍诸皇子讲读,不久,升翰林院侍讲。此间,曾督学河南,两次主持江西乡试。后来,升翰林侍读学士,随擢内阁学士,迁工部侍郎,又转刑部左侍郎。乾隆二十二年秋,命为内廷总师傅。乾隆二十九年,母亲去世,蔡新归家守制三年。乾隆三十二年,起补故官,随升工部尚书兼代理刑部尚书职务,后又兼摄兵部尚书职务。不久,调任礼部尚书,赐紫禁城骑马,并照顾在澄怀园办事。乾隆四十一年,再兼理兵部尚书,时蔡新已70岁,御书“武库耆英”及红绒结顶冠服赐给他。乾隆四十五年,奉命再主持顺天乡试,随即转为吏部尚书,兼国子监事务,授协办大学士。乾隆四十六年十月,与诸皇子一同被任命为《四库全书》正总裁。乾隆四十七年五月,《四库全书》纂修基本完成,请假回家修墓,奉旨给假一年,不必开缺。
  乾隆四十八年六月,蔡新假满回京。七月,授文华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赐“黄扉宿彦”匾额。乾隆四十九年,充任会试正考官。乾隆五十年正月,蔡新已79岁,出席“千叟宴”。二月,皇帝按例临辟雍(太学)讲学,蔡新以大学士统领国子监,坐讲《易经》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讲学礼毕,蔡新面恳乞休,皇帝允许以原官致仕,加授太子太师,御制诗章以宠其行,诗中有“不忍言别合令归,及归临别又依依”之句。嘉庆元年(1796年),他的学生嘉庆皇帝御书”绿野恒春”匾额赐给蔡新,表示对年高德劭的老师的敬仰。嘉庆四年,卒于家,享寿93岁。晋赠太傅,赐祭葬,谥文恭。
  蔡新在朝任职50年,历任吏、礼、工,兼理兵、刑等部尚书,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德高望重。《四库全书》修纂完成,分抄四部分藏文渊、文源、文津、文溯四阁,乾隆皇帝亲撰《四阁记》,并命蔡新撰写《跋》,享此隆恩,蔡新更为时人所敬仰。蔡新的著作有《缉斋诗文集》刊行于世。
  蓝应元,字资仲,号春圃,别号古萝,漳浦县赤岭乡石椅村古萝社人。自幼聪颖异常,过目成诵。稍长,刻苦勤奋,尤喜古诗文。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登进士,经朝考,选为翰林院庶吉士。散馆后,授翰林院编修。他在翰林院以学行文章著称。乾隆三十二年,丁父忧,归家葬父,亲自挑土营作。守制三年期满,起补故官。
  乾隆三十七年正月,皇帝下诏收集天下书籍。乾隆三十八年二月,开设《四库全书》馆,皇帝深知蓝应元学行俱优,命其参与修纂《四库全书》,任校勘《永乐大典》纂修兼分校官。他的同僚好友提示他要讨好权要者,蓝应元笑着说:“我不以捷径为荣也。”蓝应元学问渊博,办事严谨,纂修工作做得很出色。乾隆四十三年五月,皇帝对纂修诸臣,优予议叙,蓝应元晋升为太常寺少卿。乾隆四十七年七月,《四库全书》纂修完成,蓝应元自始至终参与修纂10年整,随擢礼部侍郎。乾隆五十二年,担任会试知贡举,主持考试事务。是年冬天,奉命视察通州仓储,回京后,发生疾病,上疏请求归休。
  蓝应元任职30多年,廉洁自持,致仕时,囊空如洗,京城同僚好友钦敬他的清廉,称呼他为“蓝佛”。他归休后深居家乡张坑(今赤岭)古萝山村,足不履公庭,卒时71岁。他的故居被称为“翰林府”。
  蓝应元曾主讲厦门玉屏书院,以善教著称。他的著作有《古萝诗文集》传世。
  三、收入《四库全书》的漳浦人著作
  漳浦县古称“海滨邹鲁”,人文荟萃,英贤辈出,有不少著作收入《四库全书》。现据《四库全书总目》记载,共收入原漳浦县(包括当时归属漳浦县的镇海卫、铜山所、云霄镇等地)人著作有15人,37种,396卷。其中收入《四库全书》者18种181卷;收入《存目》者19种,215卷。《四库全书总目》收入的著作,全国约7047人,10254种,172860卷;福建省约435人,634种,10976卷;漳州府有35人,61种,687卷。漳浦人著作收入者,人数约占全国0.21%,占福建省3.45%,占漳州府42.86%;种数约占全国0.36%,占福建省5.84%,占漳州府60.66%;卷数约占全国0.32%,占福建省3.61%,占漳州府57.64%。现将漳浦人著作收入《四库全书》及《存目》情况简介如下。
  (一)收入《四库全书》的著作
  高登撰《东溪集》2卷、《附录》1卷,收在集部别集类。高登,字彦先,号东溪,杜浔宅兜人。南宋绍兴二年(1132年)进士,官广西古县令。《东溪集》由明代同安人林希元编,分上下2卷,有书、疏、议、论、辨、说等共20篇,诗31首,赞5首,箴铭26首,词12首,启2首,末后附《朱子褒录奏状》、《祠堂记》两篇,以及言行录10条。
  周瑛撰《翠渠摘稿》7卷、《补遗》1卷,收在集部别集类。周瑛,字梁石,号翠渠,镇海卫人,后回居祖籍莆田,因此,有的史书误会为两个周瑛。明成化五年(1469年)进士,宫至四川右布政使。《翠渠摘稿》是周瑛诗文集,由他的门人林近龙选录,故称摘稿;《补遗》收说3篇,序1篇,诗18首,为其七世孙维镳所补编。周瑛尝作绝句:“老去归平淡,时人或未知。”莆田郑岳为撰传记,称赞周瑛文章浑成雅健,诗格调高古。
  黄道周撰《易象正》16卷,收在经部易类;《洪范明义》4卷,收在经部书类;《月令明义》4卷,《表记集传》2卷,《坊记集传》2卷、附《春秋问业》1卷,《缁衣集传》4卷,《儒行集传》2卷,均收在经部礼类;《孝经集传》4卷,收在经部孝经类;《榕坛问业》18卷,收在子部儒家类;《三易洞》16卷,收在子部术数类。黄道周,字幼玄,号石斋,祖籍镇海卫铜山所(今东山县铜陵镇),移居漳浦县城东门外石斋村。明天启二年(1622年)进士,官至詹事府少詹事,南明隆武时,召授武英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抗清被执不屈,就义于南京。他学问渊博,著作繁富,是我国著名的学者、诗人、书法家,他的画也颇享盛名。上述前8种著作是他研究《易经》、《尚书》、《礼记》、《孝经》的论述。《榕坛问业》是他讲学漳浦北山和漳州芝山紫阳书院(即榕坛)时,士子问业的记述。内容以致知明善为宗旨,凡天文、地理、经史、百家之说无不随所提问题而阐发,不尽作性命的空谈;《三易洞玑》是把天文历数归之于《易》经中,《三易》指伏羲、文王、孔子之易,洞是透彻的观察,玑衡是古人测天的器械,书名意为用《易》来测天文历数,透彻明了,丝毫不差。“意欲网罗古今,囊括三才,尽入其中。”认为“天地人之象数,皆具于物,布而为历,次而为律,统而为易。”所以,在其讲学处造“天文图”(天地盘)以阐发之,后人难晓其中之奥妙。
  何楷撰《古周易订诂》16卷,收在经部易类;《诗经世本古义》28卷,收在经部诗类。何楷,字玄子,号黄如,镇海卫人,晚年居湖西乡下梧村石湖山。明天启五年(1625年)进士,官南京礼部郎中,南明隆武时,召为户部尚书。《古周易订诂》对《古周易》进行订正,补释古词义,卷末附以《答客问》一篇,借诂经以言时事。其取材宏富,旧日说杂采并陈,不持守一家之言;《诗经世本古义》其论说以孟子知人论世为主旨,依年代编次。他“学问博通,引援赅洽,凡名物训诂,一一考证详明,典据精确,实非宋以来诸儒所可及。”
  蔡世远撰《二希堂文集》12卷,收在集部别集类;《古文雅正》14卷,收在集部总集类。蔡世远,字闻之,号梁村,大南坂农场下布村人。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进士,官至礼部左侍郎。《二希堂文集》之所谓“二希”,是他以宋代范仲淹(字希文)、真德秀(字希元)为榜样,乾隆皇帝为皇子时,为该集写序,他的门人宁化雷能写跋;《古文雅正》选录自汉至元的文章236篇,自序中说:“雅正者,其辞雅,其理正也。”指出其编选的旨意。
  蓝鼎元撰《平台纪略》1卷,附《东征集》6卷,收在史部纪事本末类;《鹿洲初集》20卷,收在集部别集类。蓝鼎元,字玉霖,号任庵,别号鹿洲,赤岭乡山尾顶人。清雍正元年(1723年)拔贡,授广东普宁知县,署广州知府。《平台纪略》、《东征集》是他随族兄蓝廷珍出征台湾平定朱一贵起义的亲历见闻及鼎元代拟的公牍、书檄,材料翔实,可资考证。《鹿洲初集》由其友旷敏本所编并作序,巡抚张伯行也为之写序。集中论述多切事理,文笔流畅,在清人文集中较有实际者。
  (二)收入《四库全书总目存目》的著作
  周瑛撰《书纂》5卷,收在子部艺术类存目。《书纂》分原始、体辨、考法、会通、择佐使5篇,自序中说,他的长孙南凤11岁,好学求进,他就作“书法”给予指导,后拾缀旧文成篇,故名为“纂”。
  陈真晟撰《陈剩夫集》4卷,收在集部别集类存目。陈真晟,字晦德,号剩夫,自称布衣先生。镇海卫人,祖籍泉州,曾徙居龙岩,晚年定居龙溪玉洲。明代天顺、成化间理学名家。《陈剩夫集》为其门人林祺所编,清康熙间,福建巡抚张伯行刊刻并序。该集收程朱正学纂要,首为程子学制,次为朱子兼补之法、心学图说等等,过分强调程朱正学对封建统治的作用,持论较为偏僻。
  卢维祯撰《醒后集》5卷、《续集》1卷、附《京省次闽漳会录》5卷,收在集部别集类存目。卢维祯,字司典,号瑞峰,别号水竹居士,漳浦县城后沟巷人,祖籍锦屿(今竹屿盐场)。明隆庆二年(1568年)进士,历官吏部四个司的员外郎、郎中,大理寺卿,终户部左侍郎。《醒后正续集》是卢维祯致仕后亲自编订刊刻,题为“醒后”,意为如梦之醒。该集以奏疏、公移、评驳和诗文杂著合编,因他在吏部四个司任职多年,特别留心吏事,所以,案牍也一一录存。附《京省次》一册,中分地望次,府、州、县次,财赋次,会状次,甲科卿辅次。此系手录成编,以备纪事之用,刊刻时亦收附集末。
  吴琯撰《唐诗纪》117卷,收在集部总集类存目;《海山记》1卷、《迷楼记》1卷、《开河记》1卷,又有《剑侠传》2卷,均收在子部小说家类存目。吴琯,字邦燮,号中云,云霄镇城(今云霄县城)人。明隆庆五年(1571年)进士,官南京吏科给事中。《唐诗纪》是吴琯与人合编,仅收初唐、盛唐诗,而晚唐诗未及收入即刊行;《海山记》、《迷楼记》、《开河记》俱载于吴琯编《古今逸史》,分别叙述隋炀帝西苑事、幸江都事和麻叔谋开汴河事;《剑侠传》也载于《古今逸史》,都是记述唐代剑侠之事,与《太平广记》中的豪侠卷相同。
  杨一葵撰《芙蓉馆集》2卷,收在集部别集类存目。杨一葵,字翘卿,号致吾,又号绍江,佛昙镇下坑村人。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进士,官至云南左布政使。《芙蓉馆集》收诗、文各1卷,诗格颇清,文则多为应酬之作,南靖蒋孟育为其序。他先有《豫章集》、《画脂编》刊行,其自写2篇序文也载入此集中。
  胡廷宴补编《黄楼集》2卷,收在集部别集类存目。胡廷宴,字以泰,号瞻明,绥安镇鹿溪桥村人。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进士,官至右佥都御史、陕西巡抚,俗称“胡军门”。《黄楼集》原是南漳人鲁点编,胡廷宴补编并刊行。该集收集苏轼在徐州所写的诗文。苏轼曾修建徐州城东门楼,涂以黄土,名日黄楼,苏轼、苏辙、秦观、陈师道等名人颇多题咏,黄楼成为古迹,因以为集名。胡廷宴刊刻此集是朝官例行公事,刊书一部,佐以一书帕,称为“书帕本”。
  涂一榛撰《尚友斋论古》,无卷数,收在史部史评类存目。涂一榛,字廷荐,原属镇海卫,今马坪镇仙都村倒头溪社(社淹没水库中)人。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进士,官至通政使司左通政。《尚友斋论古》取自春秋范蠡至宋文天祥等68人的本传,他在传后一一给予评论,其议论多是因陈前人之说。又说“台谏不可随众口占风。”则是为当时朝廷政局而发的议论。
  黄道周撰《春秋揆》1卷,收在经部春秋类存目;《广名将谱》17卷,收在子部兵家类存目;《西曹秋思》1卷,收在集部总集类存目。《春秋揆》以皇极经世之学解说春秋,认为春秋以天治人,所以用“揆”为书名。《广名将谱》为无名氏撰,黄道周注断,并为之作序。《西曹秋思》是黄道周、叶廷秀、董养河3人于崇祯十四年(1641年)被禁在刑部狱中的唱和诗作。是编皆七言律诗,分上平韵、下平韵各为30首,叶廷秀作小引,董养河子董师吉作跋。
  蔡保祯撰《孝纪》16卷,收在史部传记类存目。蔡保祯,字端卿,镇海卫铜山所(今东山县湖塘村)人。明末有名的孝子,父丧,在山中守墓庐,并写对联“展墓千里,子心未恔;居山一日,人事亦稀。”刻于石上。《孝纪》分为16类,记述历代孝行事实,黄道周为之作序。
  康伟然撰《黉祀纪迹》10卷,收在史部传记类存目。康伟然,字仙,号中江,镇海卫人(今龙海县海澄港尾一带)。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恩贡,授兴化府教授。该书为文庙崇祀的圣贤谱传,附以春秋祀典、礼乐器图等圣门事迹。
  王道撰《江湖闲吟》8卷,收在集部别集类存目。王道,字直夫,号鹿皋,漳浦人(居里未详)。清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岁贡,官金山知县。《江湖闲吟》是他罢官后寓居朱泾(今上海市金山县朱泾镇)时所作,黄之隽为之序,后收入于《鹿皋诗集》,县人蓝鼎元为之写序。
  蓝鼎元撰《修史试笔》2卷、《鹿洲公案》2卷,收在史部传记类存目;《棉阳学准》5卷、《女学》6卷,收在子部儒家类存目。《修史试笔》谱写自唐房玄龄、杜如晦起,至五代王朴止的传记36篇,旷敏本为之序;《鹿洲公案》收入其任广东普宁知县时所审理的案件,自述推鞠的始末,共分24篇;《棉阳学准》是他在普宁兼理潮阳知县时,整顿学校,作文训导士子的集录,分同人规约、讲学礼仪、闲存录、道学源流等篇。《女学》其体例仿朱子的《小学》,采用经传格言、参摭史传,分为女子的德、言、容、功四篇,分章别类,并加以论断,用以教训女子。
  上述著作仅是漳浦人历代著作中的一小部分,这些著作能收入《四库全书总目》,在我国浩如渊海的文库中占一席之地,成为漳浦县古代文化繁荣发达的象征,为漳浦人争得荣誉。

知识出处

漳浦文史資料1-25辑合订本下册

《漳浦文史資料1-25辑合订本下册》

本书共11辑,收录了漳浦1996~2006年的文史资料。包括《闽南 第一洞——国道324线盘陀岭隧道建设纪实》、《车本公路建设记实》、《漳浦矿产资源的勘探与利用》等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林祥瑞
责任者
刘统勋
相关人物
王际华
相关人物
裘曰修
相关人物
傅蔡新
相关人物
永瑢
相关人物
刘纶
相关人物
舒赫德
相关人物
阿桂
相关人物
于敏中
相关人物
英廉
相关人物
程景伊
相关人物
嵇璜
相关人物
福隆安
相关人物
和珅
相关人物
蔡新
相关人物
裘曰修
相关人物
王际华
相关人物
梁国治
相关人物
曹秀先
相关人物
刘镛
相关人物
王杰
相关人物
彭元瑞
相关人物
钱汝诚
相关人物
金简
相关人物
董诰
相关人物
曹文埴
相关人物
沈初
相关人物
德保
相关人物
周煌
相关人物
纪昀
相关人物
陆锡熊
相关人物
孙士毅
相关人物
陆费墀
相关人物
梦吉
相关人物
祝德麟
相关人物
刘校之
相关人物
刘跃云
相关人物
陈昌图
相关人物
励守谦
相关人物
蓝应元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漳浦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