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浦县的土地改革运动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浦文史資料1-25辑合订本下册》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1932
颗粒名称: 漳浦县的土地改革运动
分类号: D651.1
页数: 2
页码: 1008-1009
摘要: 本文记述了漳浦县在解放前存在严重的土地不平等问题,大部分土地被少数地主占有。农民受到地租剥削和军阀及政府苛捐杂税的盘剥,生活十分贫困。1950年,中国政府决定进行土地改革,漳浦县也开始进行土地改革运动。在剿匪反霸、生产自救、支前等运动的背景下,漳浦县的土改运动分为三个阶段进行。在每个阶段中,政府都采取了有领导、有计划、有秩序的方式进行土改。具体步骤包括进行时事和土改宣传、发动群众诉苦算账、划分阶级、没收地主土地、用抽补调整的方法分配土地等。通过这场运动,漳浦县的农民获得了土地所有权,提高了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 漳浦县 土地改革 运动

内容

漳浦县与全国各地一样,解放前,占人口极少数的地主占有大量土地,对人口占绝大多数的农民进行地租剥削,农民要用辛勤劳动所得的一半或一半以上交纳田租,扣除种子、肥料费用,所剩无几,还要受军阀和当时政府苛捐杂税的盘剥,大部分人十分贫困,有的走上反抗的道路,有的出洋谋生。获得土地,实现“耕者有其田”,是农民祖祖辈辈以来所梦寐以求的。
  1932年4月,毛泽东率领的中央红军东路军攻占漳浦,在靖和浦边区农村建立苏维埃政权,领导农民打土豪、分田地。中央红军回师以后,国民党纠集大量兵力长期对苏区进行残酷“围剿”,土地革命成果难以巩固。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总结了过去土地革命的经验和教训,适应建国后的新形势,确定了新的方针政策,1950年6月30日,中央人民政府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法》,成为指导土地改革的基本法律依据。7月7日,中共中央华东局发出《关于土地改革运动的指示》,决定于
  1950年冬开始进行土地改革。福建地处海防前哨,当时,临解放时潜伏的和解放初潜入的土匪尚未肃清,同时,一些恶霸的气焰十分嚣张,他们势必对土地改革运动进行破坏,因此,剿匪反霸与土地改革结合进行。1950年底,漳浦人民经过减租减息、反霸、合理负担、剿匪、生产自救、支前等运动,群众觉悟普遍提高,农民对土地改革的要求越来越迫切,斗争情绪越来越高涨,同时,匪患基本肃清,基层政权大部分得到初步改造,保甲制度被废除,抗美援朝运动在轰轰烈烈进行,这些,为土地改革运动做好了组织和思想上的准备。
  1950年11月30日,中共福建省委第四次扩大会议作出《关于加紧剿匪及开展土地改革运动的决议》,指出:“全省必须抓紧大部减租,小部土地改革,迅速转入广泛展开土地改革,才能适应当前形势的要求”.12月15日,省人民政府委员会作出《为完成福建土地改革而斗争》的决定,重申“废除地主阶级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藉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指出“今后土地改革的总路线,应当是依靠贫农、雇农、团结中农,中立富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1950年底,漳浦县委进行土地改革典型试验,准备于总结经验后,于1951年1月开始在全县开展土地改革。
  即将到来的土地改革高潮,引起反革命分子的惊慌和反对,他们造谣破坏,说“分田分棺材”、“分田地成为政府所有,老百姓每人每天分配四两米”等等,妄图阻挠土地改革运动的进行。为了回击反革命分子的猖狂破坏,漳浦县镇压反革命运动配合土地改革运动开展,在人民群众的强烈要求下,在全县范围内镇压了一批血债累累,民愤极大的反革命分子,显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强大威慑力量,迅速打开了土改局面。
  1951年1月,根据中央、华东局、省、地的重要指示及有关规定和部署,中共漳浦县委、县人民政府组织了强有力的土改工作队和工作组,在人民群众积极参与下,采取典型试验,重点突破,由点到面,点面结合,稳步发展的工作方针,拉开了有史以来第一次最伟大最彻底的土地改革运动序幕。
  1951年1月3日至20日,县召开扩大干部会议,参加对象是第一批土改区和征粮完成区的全体干部和未完成征粮区的分管干部,总人数554人(部队366人,县区干部122人,村干部66人)。会议着重解决五个问题:(一)时事教育;(二)土改目的、步骤;(三)土改政策;(四)划分阶级方法;(五)人民法庭的任务。经过十多天的会议和学习、讨论,参加土改的干部明确了土改的主要目的,认识到土改是为了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因此要坚决贯彻执行土改的路线,提高政策水平,掌握好划分阶级的标准,还必须放手发动群众,加强团结,搞好土改。县委还成立县土改委员会,以加强对土改运动的领导。
  漳浦土地改革运动从1950年12月开始至1951年11月结束,期间经历三个阶段(典型试验,全面开展,检查结束),并分三批进行。从1950年底至翌年4月初,在城关、石榴、旧镇三个区的74个乡,拥有9.6万人口的区域进行第一批土改。在第一批土改取得经验的基础上,于1951年5月下旬至7月底,在官浔、佛县、杜浔、深土、浯江六个区各乡,拥有10.6万人口的区域进行第二批土改。第三批21个乡土改任务在同年10月至11月结束,并对少数三类乡进行土改扫尾工作,同时全面解决遗留问题。至此,全县土改全部胜利完成,广大农村出现崭新的面貌。
  在每个乡的土改过程中,坚持有领导,有计划,有秩序的进行。具体步骤为进行时事和土改宣传,发动群众诉苦算账,启发群众阶级觉悟,组织农民开展阶级斗争,结合镇压反革命运动,为群众斗争撑腰;划分阶级,分清敌我,民主评议,正确执行政策;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在原耕基础上用抽补调整的方法分配土地;总结教育,民主建政,开展大生产运动等五个步骤。
  由于土地改革是一场激烈的阶级斗争,老解放区的实践证明,用行政命令的方法把土地“恩赐”给农民的“和平土改”是行不通的,必须贯彻党的群众路线,依靠贫农、雇农,团结中农,把广大农民充分发动起来,使他们在打倒地主阶级的斗争中提高觉悟,相信自己的力量,为实现当家作主,彻底粉碎地主阶级的破坏和反抗,才能顺利完成这一伟大的历史任务。因此,在土改过程中,漳浦县委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有关土地改革指示,进行了广泛的时事教育、政策宣传,开展诉苦算帐、挖穷根,来提高群众的阶级觉悟。通过诉苦,对地主阶级开展说理斗争,使贫农群众的阶级觉悟提高了,在党的领导下,广泛组织农民协会、乡政委员会及参加各种群众团体;中农阶层经过教育,也纷纷加入形成了广泛的反封建统一战线,壮大了力量,共同反对封建剥削制度。同时,漳浦县委又把放手发动群众与用党的政策武装群众、引导群众结合起来。为了加强领导,训练了大批干部,组织了有县、区干部900多人、积极分子2500多人的土地改革工作队,深入农村工作。并根据惩治不法地主暂行条例,由人民法庭审判、处理、斗争了一大批地主恶霸。在镇压反革命斗争配合下,镇压各种反革命分子和不法恶霸地主分子585人,判刑劳改189人,管制60人,经教育后释放818人,运用整个社会力量,有力地支持与保证这一历史任务的顺利进行与完成。
  据全县统计,土改中共没收、征收土地114912亩、耕牛1429头、农具59947件、房屋8096间、家具888519件、粮食4495088斤。无地和少地的广大贫雇农,合理地分得了土地、耕牛、农具及其他生产、生活资料。1952年10月,漳浦县又进行了山林改革,没收、征收山林349611亩,除收归国有38944亩、乡有77647亩外,其余分给13810户农民。经过土改、山改,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任务,农民从政治上、经济上翻了身,当家作主,又得到政府的资助,在自己的土地上辛勤劳动,积极向各种自然灾害作斗争,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1952年夏收,每亩增收15~20%.
  经过土地改革的洗礼,全县建立了142个乡镇新政权,锻炼和培养出770多名基层干部,涌现11200多名积极分子,有115788人参加农协会、妇联会、民兵等组织,有力地保卫了土地改革的胜利成果,巩固了人民民主政权。农村面貌起了根本变化,农民生活普遍提高,文化卫生条件得到改善。1952年,农村学校增收5501名学生,扫盲工作也逐步进行,农民政治热情与生产热情同时高涨,积极参加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运动,订立爱国公约,踊跃进行爱国捐献,积极参加人民政府号召的各项工作,按时交纳农业税和公粮。

知识出处

漳浦文史資料1-25辑合订本下册

《漳浦文史資料1-25辑合订本下册》

本书共11辑,收录了漳浦1996~2006年的文史资料。包括《闽南 第一洞——国道324线盘陀岭隧道建设纪实》、《车本公路建设记实》、《漳浦矿产资源的勘探与利用》等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陈国坚
责任者

相关机构

漳浦县人民政府
相关机构
中共漳浦县委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漳浦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