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镇新貌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浦文史資料1-25辑合订本下册》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1918
颗粒名称: 旧镇新貌
分类号: F127.57
页数: 3
页码: 968-970
摘要: 本文介绍了漳浦县旧镇镇的发展历史、地理位置、经济状况和交通状况。旧镇自古以来就是商贸重地,也是海防要地,经济发达。如今,旧镇已成为著名的水果之乡,拥有丰富的土特产和发达的交通网络。
关键词: 漳浦县 发展历史 经济发展

内容

鱼米水果之乡
  旧镇又叫古镇、牯镇,历史悠久,而它又是一座新兴集镇。“旧镇”是以古老的集镇而自然形成的地名,加上行政区划名称,叫旧镇镇,陆域总面积104平方公里,有耕地3866公顷,山坡地2358公顷。有28个行政村和1个居委会、4个镇办场,人口6.8万多。
  旧镇镇海岸线长12公里,近海海域2000公顷,滩涂1250公顷,为鱼米水果之乡。农作物有水稻2万亩,香蕉2万亩、荔枝1。2万亩、桃李1.6万亩、蔬菜1万亩及其他杂粮和经济作物。旧镇人民以他们的勤劳和智慧发展水果,把香蕉种在比较湿润或有水源可灌溉之地,把荔枝种在山坡和平埔上,把桃李种在布满乱石的山岗,达到“见缝插针”的地步。漳浦县水果产量名列全省前茅,居全国各县市的第20位,有三分之一产于旧镇镇。旧镇水产也是赫赫有名,海洋捕捞方面,有大小渔船300多艘,年产量200多吨;养殖方面,有鱼虾池1万亩、贝类养殖1.2万亩。年产鱼、虾、蚝1000多吨。特产“深水大蚝”已由天然成长转为人工养殖。
  历史上的商贸与海防
  旧镇位于漳浦县东南沿海,鹿溪和浯江入海口凹岸,浮头湾的上方,东有六鳌半岛,南有古雷半岛和莱屿列岛,西北有山体,互为屏障。湾内主航道水深10米左右,并有溪流通腹地,通航小船,故旧镇港自古是优良商港,旧镇自古形成集镇。据北宋《元丰九域志》记载,在元丰(1078~1085年)前后,已立旧镇为敦照镇,设敦照务管理贸易,征收商税,当时漳浦县辖域包括今云霄、诏安、东山、平和及龙海的一部分,只设安仁、嘉宾、常乐三乡,安仁乡水清里中划设敦照镇,为漳州三镇之一,余二镇设在龙溪县,即今龙海市,可见旧镇为漳南除漳浦县治所在地以外的最大集镇。
  旧镇自古经济较发达,常引起海盗窥伺,因而旧镇为海防重地。明代天启六年十二月(1627年1月),郑艺龙从白沙附近的龙井登陆,进攻旧镇,摧毁铳城,阵杀守将,占领旧镇,翌年投降明朝,受职游击,驻厦门,击败过入侵的荷兰侵略军,升官总兵,以至任福建海防同知,驻福州。而荷兰舰艇还是不时侵犯闽南一带沿海。因此,漳州知府施邦曜领导群众建设一座旧镇城,又于升任福建右参政分守漳南道时的崇祯七年(1634年)在旧镇港口小山上重建一座铳城(炮台)。
  明亡后,旧镇曾是郑成功抗清的重要据点。顺治十二年(1655年),郑成功命部将潘庚钟从漳浦县城撤到旧镇,以旧镇为县治,凭城防守。清总兵杨捷攻破旧镇城,潘庚钟退守狮头堡,又为杨捷所破。后郑军退入海岛,常进犯沿海各地。
  清顺治十八年(1616年),下“迁海令”,旧镇以东(包括旧镇市区)划在“界外”,居民内迁,城堡及其他建筑物被毁。另在秦溪社后和下陵建城。翌年(康熙元年),城建成,驻重兵守界,越界者立斩。旧镇成为废墟,至康熙二十年(1683年)“复界”后,才逐渐恢复繁荣。
  旧镇周围盛产荔枝,最著名的产地是浯江(乌石)、大埔、林美,县城周围霞潭一带也盛产此物,除鲜果市销外,多晒焙成荔枝干,每年从旧镇港运销于江浙各埠,回头运回砒肥,用于插秧之前沾秧根,增产效果显著。荔枝干只是漳浦输出的五大土产中的一种,其它四种为米谷、蔗糖、花生油、葱蒜头。土产运销刺激农业生产,农业发展反过来促进商贸发展,旧镇越来越繁荣,被称为“旧镇市”。尤其自清末五口通商以后,旧镇帆船北通江浙、福、厦,南通汕头、香港。民国时期并发展了汽船,东通台湾,输出上述各种土产,输入棉纱、布匹、煤油、香烟、日用杂货等工业品,因此,旧镇市闻名海内外。民国十九年商务印书馆出版臧励和著的《地名大辞典》说:“《九域志》漳浦有敦照一镇,今有旧镇市,在县东三十里,盖即敦照也。”
  民国二十年(1931年),龙诏公路从漳州通车经漳浦县城、旧镇、杜浔、云霄至诏安分水关,与广东公路衔接;并有杨纯美为董事长的“漳浦官督民办汽车公司”,从县城通车至象牙庄,从旧镇通车至佛昙,旧镇水陆交通均称利便。铺建新福街、前街、后街水泥街道,建水泥盖板的市场,商贸更加繁荣。当时旧镇市区坐商百余家,其中,专门经营进出口贸易的振成、美孚、捷发、兴泰、宝成“五行”曾执全县经济的牛耳。
  民国26年7月7日,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翌年,占领厦门,闽南公路破坏,海口封锁。在8年抗战期间,旧镇市况萧条。抗战胜利后,海上交通恢复,而直至1949年9月漳浦解放,公路没有修复通车,腹地的土产靠小舟和自行车、人力和兽力小板车运到旧镇输出,从海路运到旧镇的外地和外国工业品也靠那些落后的运输工具运到腹地,商贸虽有所恢复,却因交通不便而不能发展。
  解放后经济的发展
  解放后,公路交通迅速恢复,并持续发展。旧镇的对外贸易继续进行,厦门外贸局在旧镇设立机构,收购从漳浦及邻县各地运来的土产如生猪、活禽、鲜蛋、水果、葱蒜头、白木耳、蜂蜜等,经加工,由省航运管理局闽南分局旧镇航运站派船运往香港。1954年9月3日起连续多日,台湾飞机从金门起飞,轰炸旧镇港口岸设施、仓库,一艘来自福州的轮船停泊港内,也被炸伤。厦门外贸局以旧镇距金门较近,且地形不利防空,将旧镇辅助口岸移设下寨。而旧镇仍不失为水陆运输枢纽。1958年,在后港尾建1号码头,结束了船舶停泊天然涂岸的历史。1963年加以改建,安装起重机1台。1979年建成2号码头。
  改革开放以后,旧镇恢复对港通航贸易,并有台轮前来贸易。1984年11月,省政府指定旧镇为对外贸易起运点和台轮停靠点。1984年建第3号码头,可供200吨位轮船停靠装卸,1995年元月开始使用,至年底,有175艘次台轮停靠,交易额92万美元。1986年,港口货物吞吐量8万多吨。1986年,将抗日战争时期坠石筑成的港口封锁线彻底清除(以前只打开缺口),并清除港区淤积。1991年,在原铳城山之下建成机械装卸码头一座,可停泊500~1000吨位船舶,年吞吐量10万多吨,多属于对台小额贸易。
  旧镇陆路距漳浦县城14公里,距漳州市68公里,距平和县59公里;水路距厦门66海里,距石码85海里,距汕头99海里,距香港245海里。它位于全漳州市海岸线的中心点,位于台湾海峡西岸的南部。地理位置如此重要,改革开放以后,改善了投资环境,除水陆交通设施外,又建设电讯工程。1990年建成的500门程控电话,尚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再投资1000万元,于1994年建成3000门光缆程控电话。又投资百余万元,于1996年建成移动电讯数字和模拟直拨基站,使全镇通讯设施跟上世界先进水平。
  到中国大陆投资办企业的外商、港商、台商,都要先到各地踏勘,然后作出投资地的选择。早在台湾未开放民众到大陆旅游探亲以前的80年代初期,已经有台商丘先生取道外国来大陆寻觅投资宝地,看中旧镇的狮头浅湾滩涂,与旧镇乡镇企业合作创办“浦台水产开发有限公司”,从台湾、菲律宾引进草虾良种,进行人工孵化育苗和养殖。这家漳浦最早的三资企业经营成功,引起许多台商到漳浦投资办企业的兴趣。
  旧镇的三资企业从办几家水产养殖业开始,先后办起制鞋、服装、花卉、养猪、石料、果苗、房地产等企业,主要有:漳浦鞋业有限公司、磊辉石制品有限公司、闻海渔业股份公司、陆和渔业股份有限公司、中澳合资新盛饲料股份有限公司、江顺特种养殖公司、闽荣渔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等。
  旧镇在县委“以工兴县,兴工富民”的方针指导下,将办乡镇企业作为重点工作,镇党委、政府制订计划,掀起大办乡镇企业热潮,在90年代初期乡镇企业年总收入一亿多元的基础上,于1994年进行调整,使乡镇企业引进外资,1995年引进4个项目,1996年引进8个项目,合同外资额4000多万美元。全镇年工业总产值达9亿多元。
  旧镇既建设投资硬环境,改善交通、通讯条件,扩建自来水厂,对3.5万伏变电站进行扩容改造,且十分注重改善投资软环境。镇党委、政府人员以诚恳、热情、认真的态度招待前来资助公益事业的“三胞”和洽谈投资办企业的客商,积极引导。尤其是镇领导人王文平,从任镇长至任党委书记多年,都认真配合有关部门,引导帮助“三胞”寻根认祖,对办教育、旅游事业;对前来考察投资环境的客商,亲自引导他们参观,介绍具体情况,对需要办理的报批手续,都尽力帮助,对客商所遇到的困难,都代为疏通、解决。他还善于组织领导镇党政机关和各部门干部职江们一致努力,分工合作。镇党委、政府按照国家法令,制订了征地、征税、信贷、入户等一系列优惠办法,由镇政府办公室、经管委、城建、土地所、工商所、税务所等部门组成一条龙的服务机构,从项目登记,区域规划,征用土地,办理执照等,实行代办服务。因此,投资项目逐渐增多,增大。
  祖籍旧镇乌石的台胞林瑶棋先生回故乡寻根认祖后,在台湾《联合报》、《中外杂志》等许多报刊上发表文章,介绍故乡文物和美好的地理环境,并在故乡从设奖学金和捐资建紫薇山天后宫开始,倡议建设“紫薇公园”旅游区。同是祖籍乌石的台胞林瑞国先生增建天后宫中殿,并捐建长春中学。在旧镇市区,有台商、港商投资开发的富城商业城、华港商业城。旧镇面貌焕然一新。
  1996年,“漳浦上准国际海水温泉开发有限公司”计划在旧镇西屿村兴建“国际海水温泉休闲中心”,面积1500亩,包括高尔夫球场、景观公园、饭店等一系列设施,敷设管道吸取狮头海底温泉到该“中心”,利用于服务行业。
  自改革开放以来,旧镇工农业并举。至1995年,年工农业总产值9.31亿元,其中工业产值7.2亿元。财政收入1156.5万元。农民年人均纯收入2521元。1996年,年工农业总产值激增至15亿元,其中工业产值9.3亿元,财政收入155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993元。

知识出处

漳浦文史資料1-25辑合订本下册

《漳浦文史資料1-25辑合订本下册》

本书共11辑,收录了漳浦1996~2006年的文史资料。包括《闽南 第一洞——国道324线盘陀岭隧道建设纪实》、《车本公路建设记实》、《漳浦矿产资源的勘探与利用》等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林新
责任者
郑成功
相关人物
潘庚钟
相关人物
杨捷
相关人物
郑军
相关人物
臧励和
相关人物
杨纯美
相关人物
林瑶棋
相关人物
林瑞国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漳浦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