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浦县城东线建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浦文史資料1-25辑合订本下册》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1899
颗粒名称: 漳浦县城东线建设
其他题名: 写在东线工程建设四周年之际
分类号: TU71
页数: 8
页码: 918-925
摘要: 本文章介绍了漳浦县城建指挥部在东线工程中的决策过程和实施组织形式。通过规划有序的新城区建设,使县城得到拓展,道路基础设施功能得到改善。东线工程以主干道为轴心,旧城改造与新区拓展相结合,建成四个新区。指挥部在县委、县政府领导下,由各单位和部门配合支持,抽调人员组成临时机构,下设办公室和四个组,负责城建工作。
关键词: 漳浦县 工程 路线建设

内容

谨以此文,献给东线工程的建设者和工作者们。
  在漳浦县城东隅,一个规划有序,道路宽畅,楼宇林立,建筑新颖,基础设施功能比较齐全的新城区,近几年间正悄悄崛起,这就是漳浦城建的东线工程。
  东线工程若以第一次拆迁动员会为开工标志,至今已历四周年。四年来,指挥部在县委、县政府直接领导下,在县五套领导班子的共同关心指导和各有关部门、单位的配合支持下,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向胜利与成功。笔者作为工程的一名主要的工作者,有心将四年来的主要工作过程,如实地记录下来,目的是为今后研究城建工作的部门和同志们,提供一些工作线索,提供一些经验教训,同时,也表达我对指挥部全体工作人员以及工程的建设者们的感激之情,向他们道一声辛苦了!谢谢大家的辛勤劳动和真诚合作!
  一、决策
  1993年4月6日,是漳浦城建史志值得记载的日子。这一天,县委召开县五套班子领导成员会议,专题研究漳浦城建工作,确立近期城建的“四线工程”。会议在宾馆5号楼三楼会议厅举行,调整后的漳浦县城总体规划图及部分地段控制性详细规划图挂满会议厅的墙壁。会议由县委书记王良才主持,县长康天厚、县人大主任戴全成、县政协主席杨玲以及五套班子领导出席会议。县建委主任陈玉宝、规划办主任庄亚山分别介绍县城总体规划和调整后的整体布局,近期城建重点建设工程项目建议及建设思路。与会的领导同志发表了很好的意见,大多数同志认为:漳浦城建,在过去的一段很长时间,没有规划、盲目建设。三中全会以来,诸多原因,城建起步缓慢,城建已明显滞后、制约着经济的发展。现在已到了非抓不可的时候了。根据县城的地形特点,必须走向东向北发展的县城拓展路子。会上,同志们还就城建的建设方式、建设资金来源、实施组织形式,提出很多意见建议,也介绍了外地城建经验做法——如何做好做活土地文章,走以地生财,以地养路的城建路子。
  作为闽南“金三角”的开放县,且素有“金漳浦”雅称,建县一千三百余年的漳浦县城,名实不符甚远,县城仅有西街(路面宽5.5~6.5米不等,长700米)、东街(路面宽4.5~5.5米不等,长450米)、北街(路面宽4.5~5.5米不等,长575米)、府前街(路面宽4.5~5.5米不等,长525米)、南街(路面宽4.5~5.5米不等,长305米)、麦市街(路面宽4.5~5.5米不等,长230米),这些“街道”有的断头,有的无尾,破旧不堪,且道路功能极不完善。“文化大革命”期间,由革委会副主任许慕唐组织开拓西街北段(自顶仔头至车站(即今县府大院医疗室至汽车站),路面宽19米,长255米〕,使县城北部与过境公路(牛旧线)相衔接。1964年开建青年路,规划从与西街衔接处(今县府医疗室)至西门处与过境公路相衔接,因“文化大革命”中断,只建至今绥西小学处。1980年续建至西郊县医院,路面宽22米,长770米,使县城西郊与原国道324线相衔接;1984年又续建连接至罐头厂,这段名中华路,长395米,宽22米。
  80年代至90年代初,县城旧城区局部得到改造,如1985~1986年西街的县中医院地段(县府医疗室至第二招待所,长165米),路面拓宽至19米;1989~1993年,麦市街的拓宽及西头许官巷,东头火烧巷的打通改造,从而使麦市街与环城东路(原公路牛旧线漳浦城关段),及西湖的湖滨路相沟通,拓宽后的麦市街,路面宽19米,长535米(东线工程东西次干道,又与麦市街衔接,成为麦市街向东延伸的一段)。总之,县城虽经80年代、90年代初的几次扩宽改造,道路有所延伸,功能有所改善,但毕竟还是围绕旧城区做文章,传统的道路格局:西街——县前———北街——麦市街,还没有太大的突破。
  话又回到1993年4月6日五套班子城建专题决策会上,与会同志对调整后的县城总体规划比较满意,对走“改造旧城,拓展新区相结合,新区旧区相衔接”的县城发展路子,有比较一致的认识。王良才书记在最后的会议小结上,代表县委县政府决定:按照调整后的县城总体规划,近期城建要抓东西南北“四线工程”。通过“四线工程”建设使县城得到拓展,道路基础设施功能得到改善。“四线工程”中的北、东、西三线初定是:北线工程——从旧车站农械厂路口至霞潭岭门,全长2800米,道路红线宽40米;东线工程——从盐务处办公楼(妈祖宫附近)至绥东溪宪台社后,全长840米,道路红线宽40米;西线工程——从中华路经九六医院(现驻军团部)东侧到工业南路,全长1249米,道路红线宽40米。四线工程,不能简单理解为在县城四个方位建四条道路,而是以四条主干道为轴心,旧城改造与新区拓展相结合,建成四个新区。比如东线工程,以东西走向路面宽40米的主干道(今已命名为朝阳路)为轴心,南北走向路面宽24米的次干道(今已命名为大亭路),以及若干条宽12米、9米、7米的道路为配套的小区,使县城东部得到扩展,新旧区有机衔接。
  在领导的分工方面,会议是这样确定的:“北线工程”由胡寿春副书记牵头负责(分工后不久,胡便上调市法院工作,北线属绥安开发区地段,由开发区副主任朱志平组织实施);“东线工程”由我牵头负责;“西线工程”由欧友祥牵头负责(欧当时为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后改任县委副书记,1997年4月调市政府工作);“南线工程”考虑拆迁量太大,确定近年内不搞全线拆迁改造,成熟一段改造一段的办法(1994年5月10日,县委成立“西湖公园工程建设指挥部”,1996年下半年该指挥部已承担了南线工程西段——从现324线至王顶的建设任务;南线工程东段——从南门至绥东东街路口,由于拆迁量太大,暂缓考虑)。会后,“南线工程”也就没有成立机构和组织人员进行落实。由“四线工程”派生出“环城东路整治工程”(即省道牛旧线城关地段,从旧车站至绥东东街口),整治前是柏油路面,整治要求是按城市道路建设要求:地下排水排污、给水、电力、电讯管线配套,道路按宽24米等级街道要求铺设水泥路面,这个工程实施时,由杨荣忠常委牵头,分别由绥安镇和县建委组织施工(绥安镇施工自旧车站至麦市街交口,因筹措建设资金受阻,自麦市街交口至绥东东街口这一段改由县建委组织实施)。
  “四线工程”的提出,表明县委、县政府对城建的决心和态度,这宏伟的决策,在漳浦城建史上,是前无古人的。
  二、筹备
  有了正确的决策,还要有一个正确的实施方案和一个组织实施的工作班子。1993年5月14日,县长康天厚主持召开“东线工程”实施论证会,参加会议的有副县长陈辉、杨安乐、人大常委沈淮森,以及计委、建委、土地局、绥安镇、绥北村、绥东村等领导同志。会上对东线规划方案和实施条件,作了实质性讨论,着重解决了如下问题:一是用地控制范围;二是新征土地的价格;三是组织机构(明确提出东线工程要以县土地开发总公司为依托,财务管理由土地开发总公司财务兼);四是建设模式、资金来源(以地生财,以地养路,基础设施自我完善,建设资金自求平衡);五是强调有关部门、单位要密切配合,通力合作。
  6月1日,县建委、县土地开发总公司根据5月14日的会议精神,制订“关于县城东线工程建设实施方案”,报县政府审批。6月16日,县政府以浦政综137号文件批准这个方案(即漳浦县人民政府关于东线工程实施方案的批复),同一日,县政府又以浦政综138号文批准“绥北洋小区详细规划”(绥北洋小区所指的便是东线工程所要实施的范围)。
  工程的组织机构也相应产生。设东线工程指挥部,由我担任指挥、林永章(县政府办公室主任兼土地开发总公司总经理)和陈玉宝(县建委主任)担任副指挥,指挥部设征地拆迁、规划设计、建设管理等工作小组,分别由陈合龙(房管处主任)、庄亚山(县规划办公室主任)、林仲乾(县土地局人秘股长)担任组长。工作人员从建委、土地局和土地开发总公司抽调,财务由土地开发总公司财务兼任(独立核算),他们是:卢建顺、曹惠芬、洪美燕、曾庆新、王中诚、蓝中盛、黄宏星、蔡耿生、刘玉才、苏奋勇、陈锦贵、陈锦坤、黄连续、杨顺生。(杨顺生同志系县城镇综合开发公司的技术干部,中专毕业,前亭江口人,借调东线后一直负责测量放样工作,该同志性情谦和寡言,工作谨慎细致,1995年就因患肝病住院治疗一阶段,愈后又投入工作,1996年4月间,肝病复发,4月下旬从县医院转漳州驻军175医院,29日,治疗无效在医院逝世,时年28岁。顺生同志英年早逝,我部人员都深表哀痛。患病住院期间,指挥部和该单位的领导及同志们到医院看望慰问,指挥部对其医疗费用及时全部给予解决。逝世后,我部派代表前往前亭原籍参加送葬)。杨顺生逝世后的测量放样工作,建委再派蔡志伟同志到指挥部承担此项工作,黄连续、陈锦贵配合。
  县政府对东线工程实施方案批复的文件下达后,指挥部便着手抓建设用地招业主预约,以筹措工程启动资金。照政府文件“采用多种形式组织建设项目,多渠道组织资金,在优先考虑行政办公等公建项目的同时,可以按商贸综合用地要求,组织公有制企事业单位、股份制企业单位、三资企业集中建设,以加快该区建设步伐”的要求,向一些已知有基建可能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发出预约的邀请。六月下旬,指挥部连续召开两次座谈会,有县邮电局、交通局、环保局、农业局、外经委、农行联社、金兴公司等二十多个单位前来参加。会议目的就是希望这些单位能够接受规划及其地价,带头预约建设用地。但多数单位对此反应冷淡。集中他们提出的有两大问题,一是工程拆迁量大,担心工程能否顺利进行。道路何时能够开通,预约地何时才具备建设条件;二是对每亩地价12.3万元,认为这是前所未有的大价钱,承受不了。因此,许多同志等待不到会议结束,就悄悄离去,第一次座谈会没有多大效果。第二次座谈会后,也只有县农行联社、金兴公司、县邮电局、环保局等几个用地比较迫切的单位进入建设用地预约的具体工作,签订预约用地协议,并陆续交了一部分的土地预约金。从而解决了工程的启动资金。
  指挥部同时进行以下四项前期工作:一是拆迁摸底工作,根据所规划的拆迁红线,在拆迁范围内入户丈量其户屋占地面积和建筑面积;澄清逐户常住人口;房屋土地使用证,房屋产权证等情况。二是落实5月14日召开的协调会的具体事项,与被用地单位绥北村、石斋村签订有关用地范围、面积、土地补偿费支付等事项的协议。三是做争取银行贷款和争取外资合作方面的工作。四是编写拆迁方案和安置新村详细规划。总结以前拆迁安置的经验教训,我们认为在未作拆迁动员之前,必须首先确定好安置小区的地点,做好安置小区的详细规划一一这是拆迁前关键的基础工作。
  三、拆迁
  城建拆迁工作,是一项关键性工作,也是难度最大的工作。有人说拆迁是天下第二难事,事实就是这样。
  东线工程的拆迁量比较大,按时间顺序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从1993年9月至94年初,拆迁主干道(朝阳路)上的北门兜居住区,朝阳村中部居住区;第二阶段从1995年4月至9月,拆迁石斋村的草潭、后田自然村和食品公司种猪场;第三阶段从1996年9月至1997年底,拆迁南北次干道(大亭路)种猪场前后民宅和北门兜南侧民宅,工程总拆迁民宅178户和1厂1场1单位。第一阶段拆迁民宅73户,拆迁占地面积14387m2,建筑面积10634.6m2,单位拆迁面积有:铸造厂,占地面积6629m2、建筑面积3494m2;盐管处,占地面积1264.3m2、建筑面积1198m2。第二阶段拆迁民宅81户,拆迁占地面积14559.6m2、建筑面积5496m2。第三阶段拆迁民宅21户,拆迁占地面积2560m2、建筑面积2685m2,单位拆迁有县食品公司种猪场,占地9334m2、建筑面积2519m2。
  首期拆迁必须从地处朝阳路口的盐管处、铸造厂入手,由此打开缺口。拆迁企事业单位,也有相同的难处——人多话杂,稍有闪失,就可能引发社会不安定因素。在处理铸造厂拆迁补偿协议时,围绕“补偿不足以建新厂”,双方开展了将近半年的“拉锯战”。这个厂是二轻局下属一个生产铸铁锅的集体企业,共有职工120人,随着社会发展,液化气的普及,厨房设备的革新,铸铁锅销路日益萎缩,拆迁前的1992年,该厂基本处于停产状态,职工大部分外出自谋职业,主车间被南安一户生产铸铁件的个体户租赁承包。我们根据县委主要领导关于“铸造厂的拆迁补偿,要足于建设一个同规模的新厂”的指示,指挥部多次研究,采用较有利于这个企业的拆迁方案。在拆迁阳朝村民宅时,大都是80年代和90年代初才建成,这类拆迁户抵触情绪很大,增大了拆迁难度。同时,有麦市街“泰怡园”拆迁安置出现的一些问题,辐射到东线的拆迁户,给他们播下“安置难”的阴影,给本来难度就很大的拆迁工作雪上加霜。
  1993年8月19日,东线指挥部召开拆迁动员会,以解决第一阶段拆迁任务。康天厚县长、胡寿春副书记、林拱海副县长等领导同志及县纪委、政法委、监察局、绥安镇等有关部门的领导出席会议。东线工程副指挥林永章主持会议,林副县长作拆迁动员报告,我就拆迁安置补偿有关事宜作说明,胡副书记、康县长分别作了重要讲话。拆迁户有50余人(每户一人)到会,(有20余户没有到会)。拆迁动员会的召开,标志着工程开始启动。指挥部设置北门兜和阳朝两个拆迁小组,同时入户动员、丈量、登记等工作。拆迁小组工作人员安排是:北门兜小组由刘玉才、曾庆新、王中诚、吴高玉、周武金等人组成,刘玉才为组长;阳朝小组由陈合龙、黄宏星、蔡耿生、苏奋勇组成,黄宏星为组长。拆迁总负责人陈合龙(房管处主任),建委副主任林开封同志经常深入作具体工作指导。
  由于拆迁前的准备工作比较充分(主要是补偿资金和安置地这两个硬件),并且把公平竞争机制引入拆迁工作——指挥部制订印发了《拆迁安置说明》,把拆迁安置环节详细操作办法公诸于众,如为鼓励拆迁户搬迁交房积极性,把搬迁交房的时间顺序与选择安置宅基地的次序挂钩,并且将拆迁补偿款支付办法、安置选择宅基地办法、搬迁交房时间界限与奖金等都作具体详细规定,可操作性强。起初,有一部分人不相信,但一部分人还是持信任态度,因此,在动员会的隔天,就有七八户要交房让我们拆除,到8月30日(动员大会后12天内),已有38户签署拆迁合同并交房,占拆迁户的52%,到9月25日,共62户签署拆迁合同,把房屋交给我们拆除,到10月中旬,签署拆迁补偿合同和交房工作基本结束(只剩下一户,继续做说服工作)。房屋拆除工作也分别由四个施工队伍进入拆除。整条道路路基填方也在同时进行,主干道的雏形日渐明显。
  随着第一期拆迁工程的顺利进展,1994年12月8日,县委书记王良才、县长林奕斌、副书记陈启生等到工程现场办公,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指示工程要乘胜东进。(见县委会议纪要1994年第7号)。根据县委、县政府领导意见,东线要跨溪向东推进,开发草潭、河尾、后田地段。经过测量和规划设计,第二期实施方案于1995年2月8日编制完成,报请县政府审批,3月7日,县府以(95)27号文件批准实施东线二期建设方案。二期建设拆迁任务(即第二、第三阶段拆迁)由林主生、林建佑、林永临、陈锦坤具体负责,林主生为组长。这两阶段的拆迁,在总结第一阶段拆迁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工作方法有所改进,比如不再由指挥部包建宅基,安置用地确定后由拆迁户一手统建,这样更加保障了拆迁户利益。林主生同志在建设局长期从事拆迁方面的工作,业务熟悉,办事公正,有相当的群众工作经验和群众基础,在所负责的拆迁安置,比第一阶段更加有条不紊,更为得心应手,拆迁户的意见更少了。
  第二期工程启动前夕(1995年2月中旬),与林主生同时借调指挥部工作的,还有土地局人秘股副股长唐耀钦,以调换林仲乾回土地局工作。唐耀钦同志来指挥部主要负责日常事务工作,任开发部主任,为东线工程法人代表。该同志到任以后,东线指挥部开始有了正常的办公地点和办公秩序,办公室又聘请姚丽凤、曾美玲做描图、资料管理工作,又聘请林文燕协助会计工作。工作人员实现集中办公,统一管理。1995年初,副指挥林永章同志(县政府办主任、土地开发总公理总经理)因工作需要,不再兼任工程副指挥,工程指挥部的领导成员,从二期工程以来,由我和陈玉宝、唐耀钦、庄亚山组成。陈玉宝在大亭路剪彩之日(1997年元月18日)起,离任荣调厦门工作,不再担任县建委主任职务,也不再担任东线副指挥。这样,自玉宝离任后,东线的领导机构,便剩下我和唐耀钦、庄亚山,1997年11月21日,县政府增补林开封为副指挥,东线议事一般都扩大到指挥部的正式人员。
  东线工程的拆迁安置,总体上来说是比较顺利的,尚未发生与拆迁户有冲突性矛盾和“强制执行”的事情,这主要在于工作人员严格按照拆迁方案办事,卓有成效的辛勤劳作,在于大多数拆迁户的理解支持。居住是人类生存的最基本条件,对居住条件的创造和追求,是人生一件大事,房产是每个家庭的主要财产,在现有条件下,营造一处住宅,都要倾尽一个家庭一代甚至两代人的积蓄,确实来之不易。国家建设需要动迁,从一搬、一拆、一建、再搬,这全部过程,是十分劳烦艰辛的过程。切身处地,将心比心……我们每每站在拆迁户的角度思考问题,理解拆迁户一时的思想情绪,严格依法办事,注意化解矛盾,努力提高服务质量,在补偿费及时兑现,安置地按时落实,工作过程的公正性和平等竞争,安置新区基础设施配套的落实等方面,倾注了很大的心血,做到深思熟虑,小心谨慎,一步一个脚印。如今,座落在东胜路(12米宽街道)和座落在河尾社前的“河尾新村”这两个拆迁安置小区,楼房林立,布局有序,建筑新颖,相当壮观,拆迁户喜迎新居,安居乐业,这已成事实。
  四、建设
  就指挥部的建设任务而言,只有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道路、桥梁、排洪排水、排污、给水、电力电讯等。
  在第一阶段拆迁任务基本完成的时候,指挥部的工作重点转入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最先遇到的是规划用地范围内的各类架空线路的迁移改建任务,主要有:电力公司自“朝阳城”第一幢东侧至罗山的一万伏高压线路一对,沿今东胜路的里程有一公里,迁建费15万元;有军用电话线两条,一条明线,自大弯地段(今东胜路安置新村)到宪台自然村,自西北——东南方向跨越东线用地范围上空;一条是地缆线,从楼仔顶自然村至后田自然村,自西北——东南方向横穿二期工程用地;有县、镇广播线路二条:一条自镇政府至罗山,一条自北门兜至草潭后东延至赤土、湖西方向的明杆架空线路;还有通朝阳新村、宪台自然村等的电话线路、闭路电视线路、自来水管线路,需要迁移改建。在上述管线的主管部门支持配合下,大部分在同年下半年迁建完成,解决了用地范围内的“制空权”问题。
  紧接着的是进入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决定从解决全小区排洪排水入手,开挖小区北部长一公里的排洪渠(西自绥北村的扶马桥地片,东至绥东溪),并要赶在1994年夏季汛期之前,拦截上游洪水入渠出宪台溪,解决小区建设制涝排水难题。排洪渠原设计是一条断面宽4~5米的土渠(见县府(93)137号文件《东线工程实施方案》),施工前夕,经水利局、建委的工程技术人员论证,认为,此排洪渠负担着工程上游,包括辕门、油车、绥安工业区共19平方公里的集雨面积(不包括罗山一带及水磨岭水库的排水泄洪这一因素)排水泄洪、拦截入溪(绥东溪)任务,用土渠是承受不了的,经过几天的讨论,统一了认识,指挥部按二十年一遇的洪水过水断面条件重新设计,使排洪渠的岸堤断面和牢固程度与洪水量相适应,渠面宽7m,岸堤全用石砌体,排水口(朝阳路以南)加以钢筋混凝土板块盖渠面,排水、道路两用。
  排洪渠的设计以庄亚山为主,蓝中盛协助,跨渠桥梁由水电局杨银辉设计,工程施工队按地段分二队同时进行,绥北、石斋两村配合。负责现场施工的管理人员有蓝中盛、林永临等。建委正副主任陈玉宝、林开封、陈荣耀、曾洗宇经常深入现场指导,尤其在处理穿越阳朝新村与楼仔顶新村地段,开挖断面靠近沿边民宅,预防有塌方倒屋危险的果断决策,排洪渠横穿朝阳路及其出口位置的选择,他们都花费了很大的精力和心血。没有对现场情况的及时掌握,没有相当的工程技术经验,事故就可能发生。
  排洪渠建成后,至今已经受了三次暴雨洪水的考验,特别是1996年8月1日晚至2日上午8时许的台风暴雨,过程降水量达250毫米,其时又逢夏收乍过,上游洪水夹带大量稻草、香蕉杆等杂物,涌入排洪渠,加上下游环城东路的东门兜桥桥孔被洪水的夹带物堵塞,绥东溪油车村地段溪堤崩塌了好几处,洪水从决堤处涌入排洪渠,造成排洪渠道两个地段洪水满溢,进入朝阳路,这是洪水最大的一次。以后的这些年份,汛期暴雨洪水,排洪渠都安全度汛。
  排洪渠建设后的基础设施主体是道路工程,东线工程全部道路共有12条,分主次干道和小区道路三个等级,主干道为东西向的朝阳路,路面宽40米(包括建设用地临街退用地红线3米,共46米),长1511米。次干道为南北向的大亭路以及麦市街东段东线工程部分,路面宽24米(包括建设用地临街退红线2米,共28米),长1020米。其他小区道路,有路面宽12米、9米、6米几种等级,小区道路占地面积50多亩(33655m2)。全部道路占地面积192亩多。主次干道的规划设计,由省规划设计院柯主任(高级工程师)主持设计,其他小区道路由县规划办设计。路基地下管线有排水管、排污管、给水管和电讯管线,主干道多一条路灯电缆线。全小区地下排水排污管线实行雨、污水分流,为将来与县城污水处理厂相衔接提供条件。
  主次干道建设实行招投标,主干道于1994年9月上旬发函邀请福州、漳州、泉州、厦门四家市政公司参加投标,9月23日,实际来浦参加投标的只有漳州、福州两家,结果,漳州市政公司中标。大亭路北段和其他小区道,采用“以地换路”方式来建设(受资金回收的制约,指挥部无法按计划以资金支付方式建设工程,采用以建设用地向工程队换取路道工程,即将建设用地作价顶低工程款。用这种形式承包工程,有资质的施工队响应者不多,因为所承包的工程全部资金要由承包的施工队自筹,同时又担心所“换”到的地今后要如何处置。省煤炭基本建设公司漳浦分公司经理王才源接受了这一条件,承包了大亭路北段和一期小区12米宽以下道路工程。
  在工程结算方式上,只有朝阳路西段(以溪为界)采用按图施工,按实结算,并委托县建行作决算,其他路段工程,全部采用按图施工,签订合同时就一次定死单价的大包干形式。我们认为,采用大包干形式,可以克服双方在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讨价还价现象,避免一些可能出现的不正之风。事实已证明,大包干的形式,合同一经签订,甲方代表只要把握住质量及工程进度即可。当然,采用这种方法,是以对工程行情、单价的十分把握和严格把关为前提的。东线的每一个具体工程项目的承建,属投标的,按投标程序进行,属“以地换路”的,都由指挥部领导成员研究决定,并始终参与检查、指导、验收等。
  工程承建单位是:朝阳路(含桥)、大亭路南段、麦市街东段(东线与麦市街衔接部分)等主次干道,由漳州市政工程公司承建,队长游少容,技术人员:阮伟中、许永强、游智谦。大亭路北段以及一期小区道路工程由省煤炭基本建设公司漳浦分公司承建,经理王才源,工程技术人员许启生等人。二期小区道路工程由惠安建筑公司东岭工程队承建,队长刘清溪。
  五、收支
  “实施方案”对每期工程收支都作了测算。1993年第一期实施方案的收支测算比较粗糙,与实际差距较大,主要原因是对工程认识比较肤浅,对可供建设用地的地价制订偏重于社会承受力方面(实施方案确定每亩地价12.3万元,虽是漳浦历来最高地价,但与工程建设资金比还不能“自求平衡”)。1995年第二期实施方案的收支测算,在第一期工作实践基础上制订的,比较细致,与实际差距较小,突出方面:一是对可供建设的用地分地段作价,突出地段差;二是对工程量和工程单价的测算比较准确。
  属一期工程的建设用地,每亩12.3万元,临街的建设用地,另加“延长米”款(临40米宽道路的,每米收2000元,临24米宽道路的,每米收1500元,临12米宽道路的,每米收600元,临7米、6米宽道路的,每米收300元)。属二期工程的建设用地,按地段定价,临40米道路两侧的地价每亩25万元,另加临街“延长米”每米2500元;临大亭路北段(属拆迁地段)每亩25~27万元,另加临街“延长米”每米2000元;临庙12米道路两侧的地价每亩20万元,另加“延长米”每米600元;临9~7米道路两侧地价,每亩16万元,另加“延长米”每米300元;没有临街的建设用地每亩13万元。
  东线用地分两期,由县土地局与被用地单位绥北、石斋村签订预征用地总协议。建设用地预约按县政府文件要求——允许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国有、集体、联合体(个体)、三资企业单位共同开发的这一要求,面向社会。用地地点、面积的确定,是以用地单位预约时间的顺序和建设项目立项情况,由业主“先得先,后得后”,自行选择。由用地业主与指挥部签订“预约用地协议书”,将预约面积、交款办法、土地交付建设使用时间、建设要求等,用协议形式固定下来,用地业主按协议分期支付土地款(实际过程中,大多数用地单位未能如期支付)。
  工程支出方面,主要有:(1)绥北、石斋两村土地补偿费每亩3.2万元;(2)拆迁补偿费;(3)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款;(4)小区范围内的“三杆”迁建;(5)自来水管线迁建和新建;(6)耕地占用税及垦复基金;(7)办公费用;(8)利息。
  工程收支情况大致如下:(工程尚未结束,以决算审计为准)
  (一)用地情况:总用地面积577.3亩,其中新征用地505.87亩,拆迁面积71.43亩。在总用地面积中,可供建设用地290.41亩,占总用地50.3%,拆迁安置用地59.54亩,占总用地10.38%;基础设施用地226.93亩,占总用地39.3%,在基础设施用地中,道路用地192.08亩,排洪渠23.02亩,幼儿园、垃圾中转站等公共设施用地11.83亩。
  (二)资金情况:应收建设用地土地款5308.72万元,应支(总投资)款5400万元左右,其中支付土地补偿费1584.672万元,支付拆迁补偿费830.36万元,支付基础设施投资2476.74万元(朝阳路1511米,包括路面、管线、桥梁、路灯、绿化、自来水管线投资1320.64万元,大亭路及麦市街东段长1020米,投资435.9万元,12米~6米宽道路小区面积计33655m2及排水排污干管投资400.2万元,排洪渠长900米,投资320万元);支付其他投资(“三杆”迁建、小区配电、新旧区排水排污管线、工地临时道路填方、军用电缆线迁建、测设费等)159万元;支付耕地占用税和垦复基金250万元,应支付管理费50万元。应支付借贷利息80万元。
  按县政府对工程的总体要求,必须做到基础设施自我完善,建设资金自求平衡。目前,工程尚未结束,能否达到“收支平衡”,还拿不出一个准确的数目,按我们测算,收支可接近平衡。不容乐观的是预约用地单位拖欠土地款情况比较严重,催讨难,工程能否实现收支平衡并如期(1998年)完成,还有待于事实证明。
  经过四年的努力,东线工程建设初具规模,整个小区的基础设施基本完成,胜利在望。“政府搭台,社会唱戏,以地养路,以地生财,基础设施自我完善,建设资金自求平衡”的城建路子在漳浦首次获得基本成功,得到上级主管部门的肯定和好评,也得到漳浦各界的好评。
  写于1997年11月

知识出处

漳浦文史資料1-25辑合订本下册

《漳浦文史資料1-25辑合订本下册》

本书共11辑,收录了漳浦1996~2006年的文史资料。包括《闽南 第一洞——国道324线盘陀岭隧道建设纪实》、《车本公路建设记实》、《漳浦矿产资源的勘探与利用》等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陈桂味
责任者
王良才
相关人物
康天厚
相关人物
杨玲
相关人物
陈玉宝
相关人物
庄亚山
相关人物
许慕唐
相关人物
朱志平
相关人物
欧友祥
相关人物
杨荣忠
相关人物
陈辉
相关人物
杨安乐
相关人物
沈淮森
相关人物
林永章
相关人物
陈合龙
相关人物
庄亚山
相关人物
卢建顺
相关人物
曹惠芬
相关人物
洪美燕
相关人物
曾庆新
相关人物
王中诚
相关人物
蓝中盛
相关人物
黄宏星
相关人物
蔡耿生
相关人物
刘玉才
相关人物
苏奋勇
相关人物
陈锦贵
相关人物
陈锦坤
相关人物
黄连续
相关人物
杨顺生
相关人物
蔡志伟
相关人物
胡寿春
相关人物
林拱海
相关人物
刘玉才
相关人物
曾庆新
相关人物
王中诚
相关人物
吴高玉
相关人物
周武金
相关人物
陈合龙
相关人物
黄宏星
相关人物
蔡耿生
相关人物
苏奋勇
相关人物
陈锦坤
相关人物
唐耀钦
相关人物
林主生
相关人物
林仲乾
相关人物
姚丽凤
相关人物
曾美玲
相关人物
庄亚山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漳浦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