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峨绵长的梁山山脉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浦文史資料1-25辑合订本下册》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1888
颗粒名称: 巍峨绵长的梁山山脉
分类号: P941.76
页数: 3
页码: 893-895
摘要: 本文描述了漳浦县西南部的梁山山脉的地形和主要山峰,以及与山脉相关的历史和传说。其中重点介绍了莲花峰、吴公山、玉里尖、网棋石、鸟嘴山、鸡笼山、金公山、狮子峰和狮石尖等山峰,并描述了梁山山脉的总体特点。同时提到了相关的历史人物和事件,以及一些自然景观。整段文本以描绘山峰为主,语言生动形象,富有诗意。
关键词: 漳浦县 梁山 山脉

内容

梁山山脉绵亘于漳浦县西南150多公里,上(西)与平和矾山、笔架山衔接,所以说梁山是闽西博平岭山脉自平和向东南的延伸。博平岭山脉向漳浦西北方向延伸的则有石屏山山脉。梁山山脉与石屏山山屏南北对峙,以鹿溪为分野,两山脉之间是广阔的鹿溪流域平原。鹿溪中游的一段古称李澳川(是溪名也是地名),在唐朝已成一大聚落,以其地理优势,自开元四年(716年)起被选择为漳州治及漳浦县治所在地(70年以后因漳州辖境扩大到闽西的龙岩、漳平、宁洋一带,为了地点适中,才将州治迁到龙溪县,即今芗城区),漳浦县治一直沿袭到现在。所以旧俗以石屏山山脉逶迤到县城北面10多公里处的后到山为县城的背山,以梁山山脉逶迤到县城南面20多公里处的金刚山为县城案山。由于梁山的巍峨壮观,不但漳浦人以她为生我养我的大地母亲的象征,就是在全省,梁山也为人们所瞻仰,所以《古记》说“梁山,闽之望也”(望,名望)。
  古代《名山记》只载梁山十二峰,唐朝怀恩县尉钟绍京增为二十四峰,宋吴伟诗云“梁山重回首,翠峰三十六”,都不过就最重要的山峰而言。明黄道周作《梁峰二山赋》说“梁山九十九峰高峭遐邈,一一与九华相似,或有过之,当无不及”,但他也只就已有的莲花、狮子、金刚、力士、双髻、长剑、七星、八柱、观日、临海、晋亭、青阁、双凤、玉乳、锦石、月桂、寿星、紫云、金鸡、丹灶、香炉等峰名以外增加金光、爵目、瑞屏、隼立、鸟翔等峰名而已。“九十九峰”其实只是一个概数,形容其多,大大小小的山峰是数不清的。据现有资料,梁山山脉海拔800米以上的山峰有10座,900米以上的有6座。
  莲花峰,在沙西镇与云霄东厦镇交界处。旧县志认为是梁山的中峰,但它不是梁山最高峰,海拔960米,仅居第三名。整个山峰由巨石构成,状如佛像的莲座。其中有一个突兀的奇石,称齐帝石,这是由于南北朝时的齐武帝萧赜(公元483年至492年在位)原是刘宋的赣县令,刘宋皇族晋安王刘子勋任江州(今南昌)刺史,发动叛乱,萧赜不从,被拘禁。当时萧赜的父亲萧道成是刘宋的禁军将领,乘刘宋皇族内战的机会掌握军政大权,主持平叛。族人萧兴祖攻破江州,救出萧赜,萧赜率部下一百多人起兵,因寡不敌众,避屯梁山(当时绥安县属郡治设在揭阳的义安郡管辖,故《南齐书》记为“揭阳山中”),聚众至三千多人,出兵打败子勋。萧赜的父亲萧道成利用平叛的机会篡夺刘宋政权,建立萧齐(即南齐)政权,即齐高帝,在位四年,由子萧赜承位,即齐武帝。因为莲花峰为齐武帝当初生聚教训之地,故称莲花峰的突兀奇石为齐帝石。
  莲花峰东北边有天然石洞,可住二百多人,可能便是一千五百多年前齐武帝避屯之处。革命战争期间,红军游击队曾住此洞,故称红军洞,今尚遗存有石椅、石桌、石砌灶等生活用具。
  莲花峰东北五华里处有合水潭,渊深数丈,白沙溪瀑布泻入潭中,激起浪花一丈高,响声闻于一里以外,为一大奇观。此水流经“海金刚”山边,汇入祖妈林水库。
  莲花峰下原有白石庵(已废),为宋朝名士高东溪读书处。高东溪,杜浔宅兜人,到莲花峰仅十多华里路程。
  莲花峰之西为水晶坪,在盘陀镇界内。元朝大德年间曾派太监来监督民工大量开采。今为水库,库区附近仍有人挖采水晶。
  莲花峰东南为吴公坪,因宋末元初有一位姓吴士人隐居于此得名。后有杜浔丘姓人迁居于此,成为农村,为革命老根据地,后被国民党移民并村,田园抛荒,解放后杜浔文卿村在此建农场。
  吴公坪之南为吴公山,在杜浔镇界内,海拔579米,与大南坂农场界内的金刚山相对。
  莲花、金刚、吴刚三峰之间的山谷地带即吴公坪,曾经是“世外桃源”,山民有终生不曾到过县城的。盛产药材。杜鹃花布满山野,明末清初陈祖虞诗云“三月吴公春,杜鹃红于锦;七月吴公秋,杜鹃凄已甚”,形容其锦绣却荒凉的情景。
  玉里尖,即玉女峰,海拔986米,在沙西镇与云霄东厦镇交界处,与云霄将军山的余脉仙人峰隔漳江遥遥相望,玉女峰余脉则延伸到云霄大臣山,故有“将军对大臣,玉女对仙人”之谚。
  网棋石,海拔947米,在沙西镇界内。
  鸟嘴山,海拔996米,在沙西镇与云霄东厦镇交界处。
  鸡笼山956米,在沙西镇与云霄东厦镇交界处。
  (另一鸡笼山,海拔680米,在盘陀镇界内)。
  金公山,即金光山,一名海金刚,又名老人峰,海拔886米,在沙西镇西北,距土楼村5公里处。整个山体由大小不同的乱石构成。南面陡峭,高不可攀。北面较平缓,也少有人登上顶峰。东南有一石洞,洞口狭窄,仅容一人侧身而入,洞内宽达60平方米。清乾隆漳州知府金城在所著《浣霞摸心记》里说:梁山袤延至海滨,有一高峰名海金刚,层峦叠嶂,路径丛杂险要,内可通陆,外可通海,有石洞可藏千余人,一向为盗贼渊薮。
  狮子峰,海拔714米,在海金刚之北,沙西镇境内。远望像一头猛狮,近看才知道是由四块大石构成,故又名四粒石。
  狮石尖,海拔627米,也状如猛狮,在盘陀镇界内。
  梁山,海拔530米,在盘陀镇界内,南麓属云霄东厦镇界。山内原有内曾、中周、口黄三个自然村,因建水库移民于盘陀其他乡村。
  六齿山,海拔562米,在盘陀镇界内。
  笔架山,海拔479米,在盘陀镇界内。
  雀目山,海拔644米,在盘陀镇界内。远望山巅巨石形状似雀,头部有一空隙如雀目,故名,又作爵目山。其西为盘陀岭,是盘陀镇与云霄县火田镇的分水岭。
  笋石尖,海拔655米,在盘陀镇界内。
  洞仔山,海拔824米,在盘陀镇与石榴镇交界处。状如古代妇人发髻,故旧县志雅称为婆髻山。旧县志认为,梁山“脉自平和矾山,经大尖、小尖、婆髻诸山而至。”
  乒乓山,海拔699米,在石榴镇界内。
  金刚山,在县城西南方,距城15公里,大南坂农场界内。从县城角度望去,以为是梁山最高峰,其实它海拔只891米。金刚峰是一整块钟形大石,端立伸入山体的巨大盘石上,其周围山体海拔仅300多米,显得它格外突兀,状如金刚屹立,故名。但它的极顶并不似远望那样尖峭,而是一个30平方米的平台。它的东北面故然纯属峭壁绝崖,而西南面坡度55度左右,可缘石缝攀援而上,迂回经过几个平缓处,约一小时可从基部上达极顶平台上。峭壁间生石衣(石耳),为珍贵药材,以前有人结伙合作,择天气晴和无大风时辰,在平台上钻孔立桩,用大绳将有胆量者吊缒到半壁采收。
  香炉石尖,海拔742米,在金刚山之西。
  黑山尖,海拔567米,在金刚山东北。
  梁山,在古代是热带丛林的神秘世界,成书于汉代的《尔雅》说:“南方之美者,有梁山之犀、象焉。”汉朝以梁山为界,分属闽越和南越两个诸侯国,在盘陀岭南北交通孔道上设关(因山间有许多蒲葵树而称为蒲葵关),对南北交通不无阻碍。
  然而为期不长,两个诸侯国都为汉武帝所统一。
  自晋朝永嘉之乱以后为东晋朝代,中原贵族、官吏、人民大量南迁,东晋义熙九年(公元413年)设立绥安县,辖梁山南北。隋朝将绥安县并入龙溪县,至唐垂拱二年(公元686年)陈元光平乱,就原绥安县地建立漳州和漳浦县,同样辖梁山南北。(唐、宋漳浦县辖域与绥安县相同,包括今漳浦、云霄、诏安、东山、平和一带)。
  由于绥安县治所设在梁山北麓的盘陀平原之东绥安溪边,梁山深处开始为人们所游赏。山上有凉亭,称晋亭,所在的山峰叫晋亭峰。传说葛洪曾到此山炼丹。

知识出处

漳浦文史資料1-25辑合订本下册

《漳浦文史資料1-25辑合订本下册》

本书共11辑,收录了漳浦1996~2006年的文史资料。包括《闽南 第一洞——国道324线盘陀岭隧道建设纪实》、《车本公路建设记实》、《漳浦矿产资源的勘探与利用》等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李林昌
责任者
刘子勋
相关人物
萧道成
相关人物
萧兴祖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漳浦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