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培训基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浦文史資料1-25辑合订本下册》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1868
颗粒名称: 干部培训基地
其他题名: 漳浦县委党校
分类号: D630.3
页数: 6
页码: 851-856
摘要: 本文记述了漳浦县委党校是一所培养领导干部和理论骨干的学校,也是党委的重要部门。1949年9月漳浦解放后,县委于10月设立青干班,后改称为农村干部训练班、县委干部学校、县委干部训练班、县学和党训班,直至1959年6月才正式称为县委党校。
关键词: 漳浦县 党校 干部培训

内容

中共漳浦县委党校是一所党委培养领导干部和理论骨干的学校,也是党委的一个重要部门。
  1949年9月23日,漳浦解放。10月1日,中共漳浦县委和县人民政府宣告成立。同月,县委设立青干班;同年12月,改称为农村干部训练班;1952年2月,改称为县委干部学校;同年12月,改称为县委干部训练班;1953年9月,改称为县学;1956年改称为党训班,县委干部学校;直至1959年6月才改称为县委党校。
  校长 张维正(1955.9~1956.2)
  副校长李山(1953.9~1954.6)
  副主任王和亭(兼,1954.5~1955.6)
  吴荣圭(1955.11~1956.6)
  詹昭德(1959.5~1968.9)
  叶添涛(1959.6~1959.10)
  黄奕鼎(1964.9~1968.9)
  县委党校及其前身从1949年10月到1957年无定址办公,1957年才设在旧广播站的两间平房(现县委会前左侧,已拆除改建)办公;1961年改在原漳浦农校(绥安镇辕门村);1962年改在原漳浦初师(址在埔顶今解放军团部);1962年改在原农展馆(现县电影公司);1973年租用县第三招待所(现县委会)等处办公;1975年6月址在绥安镇千秋楼东。
  1949年10月,为了解决新解放区任务艰巨而干部不足的问题,县委、县府决定公开招收一批青年知识分子,加以短期培训,学习当时的形势,党在新解放区的任务、政策,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工作人员应树立革命人生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新观点、新作风等。各青年知识分子通过一段的学习培训后分配到县、区党政机关工作。这批干部后来不少成长为县、区工作的骨干。
  1950年9月,县委举办两期乡干训练班。鉴于当时美帝国主义悍然出兵侵略朝鲜,把战火烧到鸭绿江边,同时派出第七舰队进犯台湾海峡,台湾国民党军蠢蠢欲动,派遣大批特务到大陆组织200万政治土匪,攻打区、乡政府,残杀基层干部,基层干部中不少人思想动摇,对敌斗争意志受挫。因此,县领导组织全县乡级主干集中进行当前国内外形势、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剿匪反霸保卫翻身果实及剿匪的方针政策等教育。通过教育,帮助基层干部坚定立场,鼓舞斗志,树立抗美反蒋斗争必胜的信念;广泛发动群众支援抗美援朝,投身剿匪反霸斗争,确保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宣传。同时进行土改政策和工作部署的宣传教育,以鼓舞广大农民群众的斗志。
  这两期乡干训练班,每期11天。训练对象:乡长、农协会主席、武装队长,每期185名左右。
  1951年9月,中央召开第一次农业互助合作会议,同年12月作为草案在党内下达。1952年,县委为了宣传贯彻中央的指示精神,总结交流土改各区试办互助组的经验,为今后大规模的开展劳动互助、爱国增产运动打下有利基础,举办了4期乡级五大主干和互助组长训练班。从1952年9月14日开始,到同年11月18日为止,举办4期训练班的人数计2753名。由于县领导重视,这次典型试办基本是成功的,达到了摸索经验,锻炼了干部,为今后全面开展训练创造了有利条件。
  1953年,党中央确定党在过渡时期“一化三改”的总路线,开始实行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先后作出两个关于农业合作化的决议。第一个是1953年春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第二个是1953年底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1953年10月,县委举办有县、区、乡三级主要干部参加的总路线学习班,主要是学习、宣传、贯彻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总任务及农业合作化,统购统销政策,学习后组成大批工作队下乡宣传总路线,推动农村互助合作运动和进行粮食统购统销工作。
  1955年,县委根据省地委指示精神,为了提高乡干部的政治质量和政策水平,共举办7期训练班,每期9天左右。1~3期训练对象为54年下半年新吸收的和55年计划发展的党员积极分子计1200名;4~7期训练对象为党支部书记、委员、乡长、民兵队长、区一般干部计1126名。训练内容:(1)目前的形势和我们的任务;(2)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总任务;(3)党在农村工作的阶级路线和阶级政策;(4)互助合作的方针政策;(5)农村党支部的主要工作任务;(6)党员的义务和权利。
  1955年6月,毛泽东主席作了《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的报告,随后中央作出相应决议。同年10月底,县委举办会训结合的学习班,参加对象为县、区、乡三级党政领导,抽下乡的合作化工作队员等近千人,主要学习毛主席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的报告、中央的决议及我县全面掀起农村合作化高潮的任务、政策和方法。
  1956年4月10日到10月4日,共举办7期训练班,每期7天左右。各期训练对象分别为乡文书(160名),妇代会正副主席、委员、代表(268名),团支部正副书记(278名),财政干部、学校教师(111名),农业社正副社长、乡生产主任(509名),乡文化干部(88名)。训练内容:(1)过渡时期党在农村中的阶级政策;(2)当前农村的基本任务;(3)党的干部政策;(4)革命的人生观;(5)业务学习。
  1957年1月20日至11月26日,共举办7期党训班,每期12天左右。1~2期训练对象为农村党员(1100名);3~4期为农村合作社正副主任(1550名);5~7期为村党支部委员(550名)、农村新党员(550名)、渔业社正副主任、农业社妇女副主任、乡妇联主任、团支书、民兵队长、乡政委(550名)。培训内容:(1)过渡时期的总路线;(2)农村的阶级斗争;(3)工业和农村的关系;(4)全面规划、加强领导的方针;(5)合作化政策任务。
  1958年4月2日至11月,举办乡干部与积极分子训练班。训练对象为党支书、乡长、社主任、乡一般干部以及知识青年积极分子等258名。训练内容:(1)目前的形势与任务;(2)党的干部政策;(3)革命的人生观。接着又举办4期党员训练班,训练内容:(1)国内外形势;(2)总路线;(3)农村的新形势和宣传工作的新任务;(4)党的基本知识。
  五十年代初期和中期,由于党确定的指导方针和政策是正确的,是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的,贯彻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一贯思想原则,所以在此阶段举办的县委训练班的教学较切合实际,对基层干部和党员学习和贯彻党在这个时期的路线、方针、政策,完成各项中心任务起了一定作用。同时,训练了一大批党的积极分子和党的基层组织骨干,为发展和壮大党的组织,培植“土改干部”“合作化干部”的干部作风,如密切联系群众,深入实际、艰苦朴素等一代干部新风做出一定的贡献。1958年以后,由于我们党内左倾思潮的影响,浮夸风、共产风和强迫命令风接踵而来,政治运动接连不断,以运动冲击教学,最后发展到停止办学搞运动,使党校的教育工作受到严重影响。
  1959年5月,县委委任詹昭德为党训班副主任。同年6月,党训班正式改称为县委党校,詹昭德任专职副校长。1960年2月,县委任詹昭德为宣传部副部长兼党校副校长,从此以后詹昭德同志一直任党校副校长、校长、常务副校长,直至1995年4月退休,他为党校建设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1960年,为了培养提高工农理论教育队伍,深入开展学习和宣传毛泽东思想运动,从2月6日开始,陆续举办10期党员训练班,受训人数1767名。训练内容:(1)毛泽东思想是当代马列主义;(2)社会主义建设的三大法宝;(3)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4)怎样做党的驯服工具;(5)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6)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1961年1月,党的八届九中全会正式通过“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党着手纠正浮夸风、共产风和强迫命令风,对人民公社体制改为“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体制,并强调贯彻按劳分配原则。从1961年至1965年,这个时期党校各类班次学的重点是大力宣传中央的“八字方针”、“人民公社60条”、中央关于甄别定案,纠正“反右倾”“拔白旗”等政治运动扩大化的错误,教育干部团结起来向前看,在干部作风上,加强从实际出发,调查研究,走群众路线等传统作风教育,掀起学雷锋、学焦裕禄、学先进模范人物活动,在对外政策上,进行中苏关系交恶的原因、性质及对策的教育。因此,尽管总体上“左”倾错误的指导思想并没有从根本上纠正,对形势和政策的许多看法在党内还存在分歧,但从当时基层党政干部的工作热情、生活作风、干群关系看还是比较好的,为当时克服三年暂时困难,争取国民经济的好转起一定作用。
  1966年5月,中共中央发出“五·一六”通知,“文化大革命”运动开始,各级党政组织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冲击而陷于瘫痪状态。1968年9月,县革命委员会成立,宣布撤销县委、县人委及其所属工作机构,党校当然也被撤销了。当时设立一个县革委学习班,把原县委、政府的领导及各工作机构的干部集中学习八个月,以“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一套理论、方针进行灌输、进行清队和斗批改。
  1971年7月30日,县委恢复成立。1973年12月25日县委党校恢复成立。
  校长刘琏振(县委书记兼任,1973.12~1974.11)
  黄步翔(县委书记兼任,1974.11~1983.3)
  副校长詹昭德(1973.12~1988.3)
  蔡大兴(1973.12~1978.5)
  陈伍才(1984.1~1991.6)
  余顺和(1986.6~1991.6)
  1987年3月,县委书记承光大表示不兼任党校校长,县委于1988年4月任命詹昭德为校长。
  1973年至1977年,由于批林批孔、反派性、“反右倾翻案风”等政治运动此起彼落,教职员或抽下乡抓中心,或到县直参加运动,党校无法办班。1976年10月14日,党中央公布粉碎“四人帮”的消息后,举国同庆,“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动乱由此结束。
  1977年10月5日,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办好各级党校的决定》指出:为了适应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的发展时期的需要,澄清被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颠倒的路线是非、思想是非、理论是非,恢复和发扬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优良作风,要开展“一个全党的学习竞赛”要求各级党委切实办好党校,把办好党校作为党的一项事业看待。
  1977年,党校举办4期农村干部学习班,学习中央关于揭批“江青反革命集团”的文件和拨乱反正的政策精神。
  1978年5月开始开展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党校举办各类班次,学习讨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个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尖锐地提出江青反革命集团加在人们身上的精神枷锁还远没有完全粉碎,对江青反革命集团设置的禁区要敢于去触及,敢于去弄清是非。再次阐述毛泽东关于实事求是的观点,提高对“毛泽东同志的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这样一个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根本方法”的认识,使我们打破精神枷锁,思想得到大解放。
  1978年12月,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1979年以后,县委党校举办了各类班次的训练班,科局领导、乡镇领导及乡镇干部、村级干部都受过训练,学习贯彻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
  1982年9月1日,党的十二大在北京开幕。十二大以后,邓小平同志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日益完整。党校举办培训班、轮训班、分期分批组织县、乡、村干部进行培训、轮训,学习“中特理论”及党的方针政策。几乎每年都举办3~4期的理论班(每期3个月),学习形式以集中辅导与自学相结合,学习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党史、党的基本知识等。
  1985年,接上级指示(经省委组织部、省教委批准),县委党校举办全日制党政干部管理专业中专班。学员经全国成人中专入学考试录取后脱产学习两年。学习内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党史、党建、语文、数学、地理、法律等,共举办三届:85级中专班41名(班主任何耀昌、林玉枝),86级中专班15名(班主任陈兆正),87级中专班26名(班主任林玉枝)。
  1988年改办中专班为专修班,学制一年,共举办两届:88级专修班31名(班主任张文强),89级专修班36名(班主任何耀昌)。
  1988年11月,上级任命原副校长兼办公室主任余顺和继任办公室主任;任命张文强为办公室副主任;任命原教研组长何耀昌为教务处主任;任命林玉枝为教务处副主任。
  1990年《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校工作的通知》指出:各级党校要努力办成轮训和培训党员领导干部,培养党的理论队伍,学习、研究、坚持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重要阵地,成为干部增强党性锻炼的熔炉。
  根据中央统一规定,县委副书记黄河俊(1991.5~1992.12)、胡寿春(1992.12~1993.12)先后兼任党校校长。詹昭德为常务副校长(1991.5~1993.12)。1993年12月由县委常委、组织部长欧友祥兼任校长;1995年8月由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张育闽兼任校长;1996年5月由县委书记刘子维兼任第一校长,张育闽继任校长。
  此时期先后任副校长的有:
  余顺和(1986.6~1991.6)
  柯云瀚(1992.3~1993.10)
  许德胜(1993.10~1995.4起主持工作)
  林作良(1995.8起)
  党校党支部:书记许德胜,副书记林作良,组织委员何耀昌,宣传委员张文强。
  从1992年起,党校每年举办一期青年干部党校学历班,学制3个月,脱产全日制学习。学习内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党史、党建、法律、思想修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现代科技等。第一期学历班学员45名(班主任何耀昌);第二期学历班学员49名(班主任许耀和);第三期学历班学员41名(班主任陈兆正);第四期学历班学员46名(班主任柯登金)。
  1989年,经上级批准,县委党校设立函授站,招收省委党校函授大专班党政管理专业和经济管理专业,学员经成人高考录取后入学,学制三年。
  1989年招收经济管理专业9名,毕业9名。
  1990年招收党政管理专业28名,毕业25名;经济管理专业21名,毕业19名。
  1991年招收党政管理专业7名,毕业6名;经济管理专业26名,毕业20名。
  1992年招收经济管理专业16名,毕业8名。
  1993年招收经济管理专业14名。
  1993年起,中共中央党校函授学院在县委党校设函授站,当年招收党政管理专业1名,经济管理专业22名。
  1994年招收经济管理专业43名。
  1995年招收党政管理专业54名;经济管理专业44名。
  县委党校在党委的领导下,按照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要求教育培训干部,结合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领导干部。
  1991年培训10班次,培训1624人次。
  1992年培训13班次,培训2850人次。
  1993年培训9班次,培训2086人次。
  1994年培训《邓小平文选》三期1708人次,还举办如下班次:科级干部508人,妇女干部38人,岗位培训208人,非党青年干部49人。
  1995年除各类班次外,还对全县中小学青年教师近2000人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教育。
  1996年1月至6月底,分三期举办了二个主体班(基层党员教育骨干培训班30人,村委主任培训班即小康建设骨干培训班245人。同时选派四位教师到九个乡镇场和四个县直单位讲课,上半年共培训党员、干部2480人次。
  1996年录取中共中央函授大专班学员123名(其中党政管理专业71名,经济管理专业52名)。
  县委党校校园面积15.2亩,总建筑面积4303平方米,有教室、办公室、图书室、礼堂、会议厅、食堂、学员宿舍、教师宿舍等。图书室藏书5100册。
  县委党校现有高级讲师2人、讲师4人、助理讲师4人、教员2人、行政人员4人、后勤工作人员3人。有党员18人(包括离休人员5人)。
  县委党校正在制定1996~2000年的发展规划,我们相信,党校将越办越好。

知识出处

漳浦文史資料1-25辑合订本下册

《漳浦文史資料1-25辑合订本下册》

本书共11辑,收录了漳浦1996~2006年的文史资料。包括《闽南 第一洞——国道324线盘陀岭隧道建设纪实》、《车本公路建设记实》、《漳浦矿产资源的勘探与利用》等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许德胜
责任者
陈兆正
责任者
柯登金
责任者
张维正
相关人物
李山
相关人物
王和亭
相关人物
吴荣圭
相关人物
詹昭德
相关人物
叶添涛
相关人物
黄奕鼎
相关人物
焦裕禄
相关人物
刘琏振
相关人物
黄步翔
相关人物
蔡大兴
相关人物
陈伍才
相关人物
余顺和
相关人物
何耀昌
相关人物
林玉枝
相关人物
张文强
相关人物
黄河俊
相关人物
胡寿春
相关人物
欧友祥
相关人物
张育闽
相关人物
余顺和
相关人物
柯云瀚
相关人物
许德胜
相关人物
林作良
相关人物
陈兆正
相关人物
柯登金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漳浦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