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美中学的抗日宣传活动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浦文史資料1-25辑合订本上册》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1847
颗粒名称: 纯美中学的抗日宣传活动
分类号: G638
页数: 2
页码: 802-803
摘要: 本文介绍了林林昌在漳浦县立培英小学和纯美初级中学读书时参与抗日救亡活动的经历。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学唱救亡歌曲,并到各乡村宣传抗日,演唱插曲,使侨乡为之轰动。
关键词: 漳浦县 宣传活动 纯美中学

内容

我在漳浦县立培英小学读初小时(校长张顺福),1931年逢九·一八事变,日本侵略我国东北,全体师生臂挂黑纱,上书白色“国仇”两字,听老师演讲,在幼小的心灵上已种下抗日情绪。高小时(学校改为漳浦县立第一中心小学,校长蔡竣德),读开明书店的语文课本,叶绍钧(圣陶)编的,有许多发人深省的课文,其中一篇十九路军旅长翁照垣写的《一个军官笔记》,写1932年上海军民抗击日军侵略的实况,课文上只写“敌人”,教语文的余炳文教师解释:敌人便是日本。那时我们开始在老师指导下阅读杭州出版的《儿童时报》,看到许多字句以××代替文字,如“××帝国主义”等,编者附言:“为什么字句里有××,我在这里不能告诉各位读者,请问你的老师和父母,如果老师和父母不愿照实告诉你,那便不是一个好老师和好父母了!”其实报纸上满纸××已是司空见惯,因为当时的政府在日本帝国主义压迫下屈辱,禁止公开发表抗日言论,爱国有罪,报纸只好以××代表“日本”,以免被抓住把柄。我们少年儿童也和成人一样感到国难深重了。
  1936年小学毕业,漳浦县立初级中学已经因为经费问题停办了。好在万隆华侨杨纯美先生独资创办的纯美初级中学刚好在这一年夏季开始招生,我与逢源小学的十几位毕业生一同去投考被录取。在开学典礼上看到杨纯美先生,聆听他朴实的讲话。而在学校一切就绪后,他就再渡南洋经营工商业去了。
  一百多名一年级学生分成两班,连校长兼教员在内,老师只有四五位,还要分兼文书、会计、出纳、庶务等工作。膳费每月四元法币(自1935年已实行法币制度,禁止银圆流通),吃得不错,可随时报停膳,一餐领五分钱,可饱餐一大碗馄饨。每人每学期还可领回“伙食尾款”六元左右。(当时币值是稳定的,至抗战后期才发生通货膨胀)。
  当时全国各地抗日救亡情绪高涨。蔡朝阳老师(井尾人)是教英语的,而音乐、文学造诣甚深,尤其有一副洪亮的歌喉。他思想进步,爱国热情充沛,常在课余集学生在大礼堂教唱聂耳等人所作的救亡歌曲,很多学生自动汇合,学唱十分起劲。音乐教师李继志是蔡老师的连襟,听说在大学时是高材生,后来因为一场恶病留下后遗症,丧失了才华,他把我们当小孩子看待,教唱一些简单的歌曲,我们不能满足,都喜欢跟蔡老师唱慷慨激昂的救亡歌曲如《自由神》、《大路歌》、《救亡进行曲》、《打回老家去》等。李老师在蔡老师推动下,也改教救亡歌曲,如“九一八,血痕尚未干,东三省,山河尚未还,……国仇一日未雪,国民责任未完”等。
  翌年(1937年)“7.7”事变以后,抗日的烽火燃遍了中华大地。漳浦县成立抗敌后援会,当时漳浦县分设五个区,区署所在地旧镇、杜浔、佛昙、石榴坂、官浔各成立抗敌后援分会。纯美中学为当时漳浦县最高学府,校长李克柔被推为佛昙抗敌后援分会主任委员,蔡朝阳老师任宣传工作团团长,全校学生都是宣传工作团团员。李校长与蔡老师便发动学生将抗战的歌声推向社会。他们将学生分成几个组,由教师分别带领,于每星期六晚上出发到各乡村,以歌咏、演剧、演讲等形式向群众宣传。星期天便在佛昙墟埔演出街头剧、演讲、教唱抗战歌曲。于是,“工农兵学商,一起来救亡……”以及《义勇军进行曲》等等歌曲,都为佛昙侨乡群众所熟稔会唱。国文教师苏恩卿虽是长汀人,由于是厦门大学毕业生,会说一口流利的闽南话,他从厦门带来一些方言童谣小册子,分给学生,叫学生到社会上去教唱,这些琅琅上口的抗战童谣,如“男的不要吃烟枝,女的不要点胭脂,大家俭钱买铳子,打到日本仔半小死”等等,便在侨乡妇女儿童中间传播。
  当时佛昙有“潭江号”汽船川走厦门,单程四小时,每天早上开往,晚上约九时左右才回到佛昙,有时因为等人等货,回来时已半夜。码头在纯美中学后面港边,每天晚上便有一些急于知道前线消息的纯美中学师生在那里等候,以先睹厦门《江声报》或《星光日报》为快。如陈明勋这样一位身体瘦弱的数理化教师,也冒海风候至半夜。翌日,学生们便利用午休时间,两人为伴,三人作伙,到墟埔向群众宣传抗日消息。
  当年冬季,纯美中学以游艺会形式进行一次较大规模的宣传活动。佛昙虽是侨乡,当时风气还比较闭塞,中学是新生事物,刚刚越过“无猜”阶段的男女同学不大接触,演戏也是分开排练。女生由女生生活指导员叶臻聪老师导演,演出《送女出征》等歌剧,剧中人物大部份是女的,有几个男的也由女生扮演。男生由蔡朝阳老师导演,剧中人物男扮女装。蔡老师根据侨乡特点,选择田汉剧作《回春之曲》改名为《爱情与爱国》,在游艺会上作为主要剧目演出,那是以南洋爱国青年回国参加上海抗战为题材的三幕话剧,南侨风情在演出中表现得维妙维肖,华侨青年的爱国热情也在舞台上发挥得淋漓尽致,一时侨乡为之轰动。这三幕话剧有一个特点是有插曲,由于此剧的演出,其插曲如“再会吧,南洋,你海波绿,海云长,你是我们第二的故乡,我们民族的血汗,洒遍了这几百个荒凉的岛上……”等,便在校园里、社会上传唱开来。那时一些男同学身体还很娇小,扮演女角是那么的逼真,饰演主角梅娘的林维仁,当时有一副丰满的小白脸(后来竟是瘦骨嶙峋)。脸现猴形的中学教师兼业余作者。饰演女教师碧云的陈珊崙(后来竟是体格魁梧的空军飞行员,与日本空军进行过较量的)。蔡老师后来侨居万隆,文名蜚声海外,曾参加澳州广播电台中文部主办的国际书法比赛获优等奖;著有诗集《故里风光》,热爱故乡之情跃然纸上。几度回乡,与纯美中学旧时师生促膝话旧,不胜依依。
  纯美中学在八年抗战期间一直作为向社会宣传抗日的基地。每逢假日,纯美中学便配合佛昙一些小学,组成宣传队下乡,以戏剧等形式宣传抗日,演出过《红心草》、《麒麟寨》、《牛头岭》、《烟苇港》等话剧。

知识出处

漳浦文史資料1-25辑合订本上册

《漳浦文史資料1-25辑合订本上册》

本书主要介绍了《漳浦文史资料》的出版情况及其对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性。文章提到,这些文史资料填补了中国近代史的诸多空白,并对存史、资政、团结、育人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该资料共14辑每年编写一辑,已成为人民政协履行三大职能的一项重要工作。由于时间跨度较长,资料残缺不全的问题给查阅带来了不便,因此政协文史委决定将历来的文史资料汇编、合订成册。这一工作得到了陈桂味副主席的负责和落实,经过重新打印编排和审校,最终完成了这一浩大的工程。

阅读

相关人物

叶绍钧
相关人物
翁照垣
相关人物
杨纯美
相关人物
蔡朝阳
相关人物
李继志
相关人物
林维仁
相关人物
陈珊崙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漳浦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