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润海角 福泽渔家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浦文史資料1-25辑合订本上册》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1839
颗粒名称: 汗润海角 福泽渔家
其他题名: 记陈和鹏委员
分类号: K827
页数: 3
页码: 786-788
摘要: 本文介绍了陈和鹏是一位在漳浦县水产局从事水产科研和技术推广的优秀科研人员。他在十多年的时间里,默默耕耘,为漳浦县、福建省乃至全国的水产养殖和科研工作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他开发了多个水产养殖项目,创造了五个全国或全省之最,成为漳浦沿海群众交口称赞的牧渔人。他的成功来自于天赋和努力,更来自于对工作的热爱和对困难的不屈不挠的精神。
关键词: 漳浦县 陈和鹏 科研人员

内容

以科研成果特别显著而被破格晋升为高级工程师的陈和鹏,十几年来,默默耕耘,为漳浦,为福建,也为全国的水产养殖和科研工作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成为漳浦沿海群众交口称赞的牧渔人。为漳浦的水产开发、引进创造了五个全国、全省之最,即华贵带孔扇贝养殖面积全国之最;翡翠贻贝养殖面积全国之最;对虾养殖面积长江以南之最;海上田园建设规模全省之最;羊栖菜养殖面积全省之最。
  陈和鹏,中共党员,1954年出生于漳浦县佛昙镇轧内村,曾就读于漳浦第二中学、集美水产学校、厦门大学海洋系和中国科学院函授大学管理心理学系。现任漳浦县水产局副局长,福建省第六次党代会代表,福建省八届人大代表,漳州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代表,漳州市第八届政协委员,漳浦县第八届、第九届政协委员。
  陈和鹏委员从事水产科研和技术推广的十八个春秋中,没有轰轰烈烈的场面,却经历了无数个惊涛骇浪。1977年秋,他从水产学校毕业刚分配到福建水产研究所(厦门),就参加了福建闽南渔场调查,这是一次规模较大,旨在对全省海洋渔业生产测报出渔情、渔讯消息的海上科研活动。参加这种调查,对水产科研战线上的一名新兵来讲,既是一种考验,又是一次难得的学习锻炼的机会。在调查期间,他以惊人毅力,战胜了晕船、呕吐的困难,拒绝了同事和领导多次劝他返岸休息的好意,终于,他从不适应到适应,开始了海上科研工作,通过一周年的努力,圆满地完成了台湾海峡浅滩渔业资源调查任务,受到各级领导和同行前辈的好评。其实,小陈这种吃苦耐劳、知难而上的坚强毅力,是在接受再教育中锻炼出来的。1973年,和鹏高中毕业后,响应号召,放下书包深入农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在二年多的时间里,他学农活、学技艺、学管理,在广阔天地里锻炼,磨就一身坚强、刚毅之气。特别是从事半年多的护林工作,面对农村盗砍盗伐严重的现象,为了保护集体财产,他坚守岗位、日夜巡逻,根据举报,对盗林户进行清查、处罚,他的铁面无私,得罪了不少人,但他仍不退懈,坚持到底,刹住了偷林毁林的歪风,得到村党支部和绝大多数群众的高度赞扬。1975年秋,在当地各级党组织的积极推荐下,经过考试,他作为一代的“工农兵”学员被录取到集美水产学校念书。在校期间,他品学兼优,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两年的学业任务,走上了水产科研的第一线。
  1978年冬,福建省水产厅拟进行海岸带浅海礁区、岛屿水下调查作业,他首批应调,被派往辽宁省大连学习潜水作业,出色地完成了学习任务,取得最好的成绩,也为后来的水下作业打下了基础。
  1979年,他承担了国家水产总局下达的“华贵带栉扇贝人工育苗及养殖技术研究”项目,经南北选点比较,最后确定在东山海湾畔的古雷镇下垵村。从繁华热闹、条件优越的厦门,转而到这天涯海角、荒凉僻静之地,交通不便,没有电,连淡水都很困难。可是他从无一句怨言,从不向组织上要求解决生活上的问题。他依靠煤油灯照明从事艰难的科学实验。在历时六年的工作中,突破了扇贝人工育苗及养殖的基础研究,通过省级鉴定,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并把该成果转入中间实验阶段。在这六年里,小陈全身心投入扇贝培育的研究,整年与海水、药物、贝壳打交道,以基地为家,风里来,雨里去,在海滩上留下一层又一层的脚印,用人生黄金时间作代价,撬开了科学的窗口。1981年夏,他的父亲病重期间,又值生物季节,实验和观察正处在关键性阶段,为了事业,他难得回家看望,坚持战斗在实验的基础上,直到父亲病故的消息传来,才连夜赶回家,却见不上父亲最后一面,乡亲们说他是怪人,有人谴责他是不孝子,他只有默默地把泪水吞进肚里,处理后事后又匆匆赶回基地,因为这里不能没有他!每当回忆此事,悲伤之情难以忘怀,心中总留下深深的歉意,唯祈望九泉之下的老父宽恕。1984年,陈和鹏由于长期与实验药物接触,产生了药毒反应,到厦门住院治疗20多天出院,因项目研究的需要,顾不上休息又返回项目区,至今留下了难以治愈的后遗症一严重过敏性鼻炎。
  1985年扇贝项目研究告一段落,省、市科研人员返回各自单位,而漳浦县委、县政府领导多次找水产研究所协商,把陈和鹏作为科技人员引进留了下来,并任命他为漳浦县海珍品实验场(古雷下垵)副场长,继续从事水产科研推广工作,这对保持扇贝科研项目的连贯性和把成果转化为生产力起到了关键作用。当时漳浦县委书记黄步翔、副书记戴全成、县水产局局长方荣和等领导同志一直十分关注扇贝项目研究的进展,经常亲临实验场指导,关心科研人员生活,解决实验中的困难。通过三年的努力,扇贝科研的成果迅速被交付生产实践,转化为生产力,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全县推广养殖面积6000多亩,成为全国之最,年产值3000多万元。漳浦县海珍品实验场的扇贝人工育苗和养殖项目研究,是全省从南到北11个布点中唯一获得成功并发挥效益,发展壮大的一处。这一成果,得到了省有关部门的大力表扬,获得省政府颁发的科技成果奖和多项的行政表彰。1990年被国家科委授予“全国‘七五’星火计划科技成果博览会金奖。”
  漳浦有50多万亩的浅海滩涂,是宝贵的资源。开发滩涂,发展水产养殖业是振兴漳浦经济的关键一环。八十年代,养虾业迅速兴起,全县围垦养殖对虾4万多亩,沿海潮间带中潮区被虾池占据,而传统的牡蛎条石养殖大部分被破坏,且大量的污水直接、间接地带入牡蛎养殖区,造成牡蛎死亡率高、产量低、质量差,牡蛎养殖大幅度滑波。他目睹这一现状,想在心里,急在行动,如何开展利用低潮区水域,把牡蛎养殖损失夺回来,提高牡蛎养殖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把产品打入国际市场,这是他确定的又一研究项目。他认真查阅国内外技术资料,到全国各地沿海调查了解、取经,探讨新的牡养殖模式。经过几个月的周折,在经费不足的情况下,于1986年筹集资金,立题在东山湾古雷镇的油澳村、半湖村海区设立实验点,并组成了技术攻关组,自己担任组长,下滩涂,走蛎区,划破了脚皮,割破了手指,血滴和汗水湿润了滩涂,但他从不退懈,也没叫过一声苦。他把传统的养殖方法进行一次大胆的改革,摸索出“牡蛎海区半人工采苗及棚架式养殖方法”,经过三年的反复实验论证,亩产比传统的养殖方法提高二倍,颗大质佳,市场销路广,价格高,取得了质量、效益双丰收,这种养殖方法很快被渔农所接受,一年时间就在漳浦推广了近万亩,而且还遍及东山、龙海直至广东。吊养牡蛎模式的成功,解决了牡蛎与对虾争滩涂的矛盾,提高了浅海利用率,大大地减少了牡蛎收获花费的人力,同时也取消了传统牡蛎捞取时受潮水涨落限制的缺点,深受海区人民欢迎,获得了漳州市人民政府科技进步奖。正当他在开展扇贝和牡蛎项目实验的期间,漳浦的对虾养殖业正在兴起,他虽没有把对虾作为专项开展研究,但却充分利用时间,在对虾人工育苗和养殖技术方面进行了积极探讨,为了解决起步阶段虾苗供应的困难,创办了对虾育苗场,帮助虾农解决养虾中遇到的技术问题,为养虾业形成规模立下了汗马功劳。
  东山湾是福建省三大优良港湾之一,素有闽南“金三角”,“宝葫芦”之称。1987年,国家科委将东山湾区域渔业综合技术开发纳入国家“七五”星火计划,经过三年的努力,他完成了《东山渔业资源综合技术开发》科研项目并取得了预期的效益,被国家科委授予“‘七五’全国优秀星火企业家”。为了进一步开发东山湾区域的自然资源和水产资源,国家科委将“东山湾区域资源综合开发”列入“八五”期间全国十二个国家级重点“星火”计划项目。“八五”期间重点开展“翡翠贻贝高产养殖技术应用”、“鲍鱼人工育苗及养殖技术应用”等课题攻关,他遵循“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在搞好项目实验研究的同时,开展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的先进适应技术培训和现场示范、技术咨询,把科学技术的火种撤向广阔鱼村和千家万户,使先进、适用的科学技术殖入农村经济的胚胎,在东山湾形成一个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统一发展的海洋渔牧场,进而带动全漳州市黄金海岸线的全方位开发。至此,古雷“海上田园”正式形成,这里养殖翡翠贻贝15000亩,扇贝套养海带8000亩,羊栖菜4000亩,鲍鱼5000平方米,吊养牡蛎12000亩,成为全省规模最大的“海上田园”。
  从在实验基地从事科研到正式调入工作,陈和鹏在漳浦已经有十六年头,他完成了扇贝的项目研究和推广,攻克了牡蛎半人工采苗及棚架式养殖的技术关,而最大的功绩是建设了面积数万亩、年产值超亿元的“海上田园”,填补了漳州市的空白。在这风风雨雨的十六个春秋里,他埋头苦干,把青春和智慧献给科研和科技推广工作,献给广大的海区人民,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他在实验、研究和推广的同时,注意把实践化为理论,先后发表技术论文二十多篇,获得国家、省、市、县科技成果奖十多项。他从助理工程师、工程师,进而被破格晋升为高级工程师,并从漳浦县海珍品实验场副场长、场长调升漳浦县水产技术推广站站长、水产研究所所长到漳浦县水产局副局长。他的成就和贡献,党和人民给予了高度评价和荣誉,他作为科技人员,被推选为漳浦县科技拔尖人才,漳州市市管中青年科技干部,漳州市科技拔尖人才,漳州市政协委员,福建省人大代表,漳州市劳动模范,省、市党代会代表,漳浦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每一项闪光的荣誉,都是一股工作上的动力,党和人民的胜任,是对他的鞭策。他担任了行政领导,但并没有忘记自己的科研工作,还继续承担省、市下达的专项实验研究和推广任务。有人劝他“歇一歇”,他却说现在是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年代,停步就会落后,何况漳浦有那么优美的水产资源可供开发,这是全县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做为水产战线上的一兵,肩负着不可推卸的责任。趁着自己还年轻多做一些工作,才对得起党的培养和父老乡亲的哺育。“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在人生的旅途上,他向着辉煌跋涉,在科学的海洋,他不断的探索耕耘,我们相信,明天,他将会有更多的硕果奉献给人民。

知识出处

漳浦文史資料1-25辑合订本上册

《漳浦文史資料1-25辑合订本上册》

本书主要介绍了《漳浦文史资料》的出版情况及其对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性。文章提到,这些文史资料填补了中国近代史的诸多空白,并对存史、资政、团结、育人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该资料共14辑每年编写一辑,已成为人民政协履行三大职能的一项重要工作。由于时间跨度较长,资料残缺不全的问题给查阅带来了不便,因此政协文史委决定将历来的文史资料汇编、合订成册。这一工作得到了陈桂味副主席的负责和落实,经过重新打印编排和审校,最终完成了这一浩大的工程。

阅读

相关人物

蔡红茂
责任者
陈和鹏
相关人物
黄步翔
相关人物
戴全成
相关人物
方荣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集美水产学校
相关机构
厦门大学
相关机构
漳浦第二中学
相关机构
漳浦县水产局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漳浦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