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数人的妈妈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浦文史資料1-25辑合订本上册》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1833
颗粒名称: 无数人的妈妈
其他题名: 何碧辉医学博士
分类号: K826.2
页数: 3
页码: 778-780
摘要: 这段文字主要介绍了我国妇产科泰斗何碧辉的生平事迹。她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并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回国后曾在鼓浪屿和南京中央医院工作。她被提拔为南京军区总医院副院长、全军妇产科专业组组长,并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她从事妇产科工作60多年,任南京总医院副院长40多年,直到临终前两个月因病住院才停止工作。她对患者体贴入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被人们尊称为何妈妈。她注重实际本事,不喜欢虚有其名的人。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她仍然坚持做真实的自己,不受外界干扰。
关键词: 漳浦县 何碧辉 医学博士

内容

我国妇产科两位泰斗,一是林巧稚,在北京工作,一是何碧辉,在南京工作,被称为“北林南何”,齐名于神州大地。
  何碧辉,漳浦官浔人,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生,早年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后赴美国约翰。霍布金斯大学医学院及密执安大学医学院深造,获博士学位,回国后在鼓浪屿工作,民国二十二年(1933)到南京中央医院任妇产科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南京军区总医院工作,以其精湛的医术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坚毅作风,为国家和社会做出卓越的贡献,被提拔为南京军区总医院副院长、全军妇产科专业组组长,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膺选第一届至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1994年5月6日病逝,享寿91岁,从事妇产科工作60多年,任南京总医院副院长40多年,退休后坚持工作,直到临终前两个月因病住院才停止工作,是把毕生精力都奉献给医疗事业的卓越人才。
  何碧辉全神贯注于研究医学和临床工作,完全不为自己着想,年青时分不出心思去谈恋爱,错过青春之后就更不去考虑找对象了,因而终身不嫁,人家说她“嫁”给医疗事业了。她没有生孩子,然而她几乎天天为人接生孩子,最多时,一天竟接生25个,一生所接生的孩子可以组成几个集团军。很多经她接生的人尊称她何妈妈,逢年过节寄来贺卡,人家说,何大夫是无数人的妈妈。
  她的确几乎把所有时间都交付给事业,年老退休后仍然如此。有一次,她在一楼门诊部给病人看病,不知道下班时间已过,楼道门被锁上了,她只好从窗户跳出来,这时她已70岁了,于是有“七十老太跳窗户”的事传开来。
  她对患者体贴入微,一个农村妇女患阴道瘘,手术后痛得吃不下饭,她端着饭碗,一边劝说,一边一口口为患者喂饭。1945年,苏北农村有一个贫苦女子叫孙老五,肚子持续疼痛,月经停闭,请走方郎中医治,走方郎中在她肚子上切开一个大口,发炎流脓,痛得要命,母亲扶她从宿迁爬上火车到南京“中央医院”求治,何碧辉在门诊部仔细给她检查,告诉她必须住院治疗,可是她母女俩交不起住院费。何碧辉出面担保,将她收进病房,并主刀为她手术,切除了一个畸胎瘤。可是她确实交不起医药费,在她痊愈后,何碧辉就把她留在妇产科当卫生员,用工钱抵还医药费。从此,孙老五由何碧辉给起一个名字叫孙学胜,成为一名职工。后与本院一位男职工结婚,现在已六十多岁,有子有孙,过着幸福的生活,逢人便说何碧辉的恩德。
  何碧辉注重实际本事,不喜欢虚有其名的人。抗战胜利后的1945年,联合国救济总署派一名专家到南京“中央医院”妇产科工作,此人医术平平,工作马虎,自以为是美国专家,态度傲慢,何碧辉常常用英语批语她。一次,这个专家给个妇科病人做手术,竟一刀将病人的膀胱切开,何碧辉十分生气,去找院长说:“这是什么专家?我不要!”院长就把这个专家辞回去了。
  以上两例都是解放前她在南京“中央医院”时的事。在她心目中,医生就是要救死扶伤,无论解放前,解放后,她对病人的态度并无二致,只是解放后人民政府注重农村医药卫生工作,使她的医术、医德得到更大的发挥。她常率领医疗队下乡巡诊,一次,她亲自为一个农妇做葡萄胎摘除及子宫切除手术,手术完了之后,她让医疗队的人都去吃饭,留自己在那里守护病人。病人突然休克,她立即实施急救,使病人安然脱险。医疗队在那一带农村巡诊一个多月,做了很多救死扶伤的事,离开时,送行的队伍拉得好长,都依依不舍,含泪而别。
  何碧辉的医术确实十分了得。1969年,她率领医疗队到皖南山区巡诊,一个挺着大肚子的未婚少女被众人指责为“未婚先孕”,无颜偷生,求何大夫救她。何大夫一边倾听少女哭诉,一连用手抚摸少女的肚子,断然说:“你没有怀孕,是患了畸胎瘤。”手术和化验结果,证实了何大夫诊断完全正确,还少女以清白声誉。有一个产妇夜间难产,痛得汗落泪流,值班医生用尽种种办法无效,只得决定施行剖腹手术。产妇己经上了手术台,何碧辉闻讯赶到,在产妇腹部摸摸捏捏,婴孩竟然“呱呱”顺产了。
  何碧辉为人正直,在她心目中,病人无贵贱尊卑之分,不管是谁,一视同仁。“文化大革命”时,一个老妇来看病,有人告诉何碧辉,介绍信写明这病人身份是地主,不能给她看。何碧辉说:“我只知道她是病人,有病就得给她看。”照样予以仔细诊断、施治。这在当时是要担当政治风险的,但何碧辉不考虑这些。
  认识何碧辉的人都说,何碧辉是一位“讲真话,求真知,做真人”的人。她的很多学生对她的言行尤其尊崇,对人津津乐道。本文所记述她的种种事迹,都是根据她的学生们的回忆文字整理而成。苏延华教授是柯碧辉许多弟子中的一员,她(苏延华)回忆说:何碧辉在政治上不随风转舵,不说假话,套话、空话,不粉饰自己,而是一切都实事求是。“文化大革命”时,医院常组织政治学习,有人在桌上放一本《毛选》做样子,偷偷地看放在下面的其他书刊,何碧辉却捧着《毛选》,像看病时那样专注,认真细读,在重要的句子下面用红笔标划。何碧辉的学习本上,工整抄写着文件和报刊上的许多内容,认真学习。在医学上,何碧辉不以权威自居,而是认为,学术在不断创新,不断发展,对新的事物必须认真学习,否则便要落后。现代医学上出现许多新学说、新名词、新缩写词、新器械、新药物,她逢到不懂的,便不耻下问,虚心请教于后辈,直到全懂为止。
  何碧辉生活俭朴。按照她的级别,生活上应享有相当高的待遇,医院领导再三要她搬进专家住宅楼,她总是婉谢,一直住在没有客厅的普通住房里。她的家里,除了一台14英寸的彩电、一台单门冰箱、一架公家配给的电暖器,算得上“现代化”以外,其余是一架棕色板床、一对曲臂木扶手简易沙发、一对靠背木椅、一只藤制书架,都是四、五十年代旧物。
  何碧辉完全够得上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但由于客观原因,至十二届三中全会以后的1979年才以76岁高龄加入中国共产党。
  南京总医院关心何碧辉晚年生活,安排她回环境优美的鼓浪屿颐养天年,她也想念早年生活过的“琴岛”鼓浪屿的青山绿水,但她舍不得离开一生最辉煌的工作地南京总医院,舍不得脱下一套平时穿着的旧军装和上班时穿着的白大褂,还是留下来继续工作,鞠躬尽萃,死而后已。

知识出处

漳浦文史資料1-25辑合订本上册

《漳浦文史資料1-25辑合订本上册》

本书主要介绍了《漳浦文史资料》的出版情况及其对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性。文章提到,这些文史资料填补了中国近代史的诸多空白,并对存史、资政、团结、育人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该资料共14辑每年编写一辑,已成为人民政协履行三大职能的一项重要工作。由于时间跨度较长,资料残缺不全的问题给查阅带来了不便,因此政协文史委决定将历来的文史资料汇编、合订成册。这一工作得到了陈桂味副主席的负责和落实,经过重新打印编排和审校,最终完成了这一浩大的工程。

阅读

相关人物

李林昌
责任者
何碧辉
相关人物
苏延华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漳浦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