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浦的文化艺术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浦文史資料1-25辑合订本上册》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1830
颗粒名称: 漳浦的文化艺术
分类号: I277
页数: 6
页码: 767-772
摘要: 这段文本介绍了漳浦县的美术和书法艺术历史和现状。漳浦县的美术和书法艺术历史悠久,传承至今仍然充满活力。其中,黄道周是漳浦县历史上最著名的画家之一,他的画作品格高超,备受赞誉。此外,漳浦县还涌现出许多其他优秀的画家和书法家,他们的作品在全国乃至国际上都有一定的影响力。
关键词: 漳浦县 文化艺术 美术

内容

一、美术
  美术是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手段,通过塑造静态的视觉艺术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的艺术。漳浦现尚留存于世的美术作品,可追溯到3000——8000年前的佛昙大荟山岩画和石榴寸石岩画。大荟山岩画有6处,或为动物的蹄印,或表现女生殖器的形象。其中一处有一条似蛇的水波浪涌图,下面6个圆窝穴,似表现洪荒时代洪水淹没一切的情景。湖西后溪的魁星石刻图和海月岩落伽境的观音石刻图,则是明代的作品,人物栩栩如生,手法变化无穷,工艺绘画水平高超,是两处不可多得的石刻遗存。
  明朝的画家,有大名鼎鼎的黄道周。黄道周工书且善画,留世的名画有:《十八松图》、《奇松长卷》、《钩台八松图》、《石梁樵径松图》、《武夷图轴》、《雁荡图》、《山水图》、《空山啼鸣图轴》、《兰花竹石图》、《文魁图》、《陆游画像》、《为辟疆作山水册》等25件。其中《群松图》上有明户部尚书倪元璐所书的长跋。该件原为刘海栗珍藏品,刘几次出国讲学,将此画带在身边。1935年,刘为维持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办学经费,忍痛出售,郭沫若闻知此事,题诗以志其事:“大夫二十九,盘居若龙虬,臂面风生寒,当头石怒吼,狡哉存天子,珠玑难脱手。赢得办学资,骊珠仍依旧,更有大赚头,盛事长不朽。”于此可见黄道周画作之品格。
  清末至民国的画家有陈克仁、叶庆士、柯义水、戴英顺等。
  陈克仁(1863—1944),字敦甫号勿斋,前清岁贡,一生任教为业,爱好书画,以画竹、石为主,其墨竹颇受名家赞赏。
  叶逢寅,字庆士号纪堂,前清秀才,北京民国大学肄业,曾任厦门英华书院教师、荷兰莱丁大学汉文教授,工书善画,长于工笔写生,其工笔画《北海公园》曾参加全国美展。
  柯义水(1870—1942),字时雨,绥安镇溪南村人,20年代为漳浦著名画工,一生以庙宇壁画及漆画为业,长于工笔人物,画轴以钟馗、仕女为著。其子柯惟麟,号玉琪,也是名画家。
  戴英顺,佛昙人,1934年考入厦门美术专科学校,毕业后出洋专业从画,后兼雕塑艺术,经历几十春秋奋斗。印尼雅加达著名的“陈圣王庙”里一大群佛像都是他的成功作品。
  新中国成立后,一批又一批美术人才由艺术院校系培养出来,输送到漳浦的各个角落,成为漳浦美术界的中坚。著名的有吴昌和、高钱厚、陈水河、陈正坤、邱文宗、黄灶顺、黄文佐、黄文佑、林仲文、柯云瀚、粘东旭、蓝达文等。其中黄文佐的国画《大吉临门》和蓝达文的装饰画《嬉童》先后入选全国第七、八届美展,还有《酣睡中的母子》、《阿怨十六岁那年》、《畲家六月》、《日正午》等获省以至全国级的各种奖项。绥东小学6岁的吴宏曙创作的《大公鸡》被省选送到英国、荷兰、秘鲁等国家,参加国际儿童画展。
  二、书法
  漳浦书法艺术源远流长,上面介绍的大荟山和寸石的岩画,似画似字,也可以当作3000—8000年前留存下来的书法作品。王文径编的《漳浦历代碑刻》,汇集了全县200余条14万字的石刻,处处条条字字,均闪耀着漳浦历代丰富的书法艺术的光彩。
  在漳浦历代书坛上,最富名气的当推黄道周及其继室蔡玉卿。黄道周的书法艺术,当时已名闻天下,与倪元璐同享“南黄北倪”之誉。黄的书法峭厉方劲,峻秀不凡,别具一格,有“黄漳浦体”之称。保留至今的手卷、石刻、轴、册、匾额、楹联、碑、扇面等计150余件,其中楷、行、草、隶各体真迹,已成为我国书法艺术宝库中极其珍贵的遗产。在国外,尤其是日本,黄道周的书法倍受重视,真是寸字寸金。
  蔡玉卿善书法,常临摩东晋女书法家卫夫人的字帖,其书体除具有黄道周峭厉方劲的特色外,又带有美秀浑逸的神韵,特别是真书参入隶法与道周极相似,所以旧县志说她代丈夫所作行草“几可夺真”。这对书法夫妇被时人比为赵孟和管仲姬夫妇。蔡玉卿有真书小楷《山居漫咏卷》等作品传世。在黄道周、蔡玉卿之后,漳浦又出现了林一阳(字复夫)、蔡而熤(字秀湛)、蔡新(字次明号葛山)等书法家,《漳州府志》载林一阳“其生平得力处也,善大书,遒劲壮伟”。《漳浦县志》载蔡而熤“师事黄道周,下笔为书,古文辞风骨辄与之肖……”。蔡新留下的书法作品更多,如故居的楹联“顾盼据马鞍,会见才高倚马;挥毫握莲笔,行将宠被撤莲”。又如厦门凤凰山石刻“榕林”及行诗一首均蔡新的杰作。
  值得一提的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赵家堡内,石刻荟萃,书法艺术纷呈。有宋大书法家米南宫的书碑“墨池”,有明大书法家张瑞图书写的石额“松竹村”行书和“硕山”隶书。有赵义的题刻“何代仙人化”诗一首。还有“硕高筑堡记”碑、“筑堡碑记”和门额书法十多处,林林总总,蔚为壮观。
  民国时期战争频仍,民不聊生,书法艺术处于停滞时期。较著名的书法家有朱熙、杨士鹏、叶庆士、郭祖柴、洪嘉谟、陈问聃、林光辉、柯汉杨、洪和漳、马振南、陈天恩、黄定居等。陈天恩历数十载苦练,终集舌、拳、指、肘等四种书法艺术于一身,其书法气势磅礴,墨笔生花,作品流传海内外。林光辉工隶书,柯汉杨工行草。
  新中国成立后,漳浦书坛老、中、青、少,人才济济,发展较快,较著名的有柯云瀚、林仲文、黄坤生、林坤龙、蔡乙鹉、邱晨光、陈中华、张兆基、吴协生、黄定基、蔡朝阳、戴来印、杨文乾、杨建良、王保土、吴锡鑫等,他们的行草隶魏,均在全国书坛占有一席之地,如柯云瀚的行书于1993年入选《全国条二届书坛新人作品展览》、《第五届全国中青年书法篆刻家作品展览》,并获得第一届全国楹联书法大展银牌奖,同时入选的还有我县作者蔡乙鹉、黄坤生的作品。又如林仲文的行书于1995年入选《第三届中国书坛新人作品展》、《全国第六届青年书法篆刻作品展》、《全国第六届书法篆刻家作品展》并荣获“全国奖”。还有吴协生“双管齐书”,驰名海内外。
  三、摄影
  漳浦的摄影业始于20年代初,早期有:王一峰照像馆,开设于木屐街,技术由来县的日本人所传授。敦仁照像馆,业主许顺德,牙医(包括镶补)兼照像,技术从厦门学来,以后他的学徒林先锋开设照像馆于县巷头,也镶牙兼照像;柯和德父子开设“天一天”于府前街,一店经营修理钟表、镶牙、照像三业。30年代,居住漳州的福州人郑逸三(其兄在漳开东亚照像馆)来漳浦西街开设东亚照像馆。随后,县城又有艺群、集友、大都会等照相馆,旧镇、佛昙、杜浔也有了照像馆,都以拍摄黑白人像为主,用玻璃为底片。解放后,这些照像馆大都公私合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特别是70年代,摄影师们不但拍摄人像,还走出照像馆,拍摄工农业生产和社会动态。县文化部门举办多次摄影培训班和摄影展览。据统计,已举办全县性展览20多次,通过展览,表扬好人好事,批评后进事物和行为,发挥了摄影艺术的多种功能。这时,已陆续向艺术摄影、彩色摄影发展。
  据不完全统计,全县至1995年照像馆已超过70家,仅绥安镇就有11家。我县摄影作者的艺术照频频在国内外获奖,如陈达文,自1993年到1994年,就有“海滩韵味”等33幅作品获省以上奖项,并两次举办个人摄影展;商长金,也有“踏浪行”、“夏的鸣奏”、“喜庆丰收”等10余幅作品获省以上奖项,有的还被送往印度、菲律宾参展,其本人也在县城举行过个人摄影展。我县的新闻照片常被各地报刊采用,主要作者有蓝智伟、严利人、严峥等。
  四、说书
  说书又称讲古、讲故事,如宋的讲史、元的平话。漳浦的说书源远流长,许多记载和民间传说,说明历代均有说书活动。民国初期,绥安镇说书艺人比较著名的有涂绍诗,说书内容大都是“公案小说”。30年代至40年代,说书艺人有卢雨水、林旺土、陈大利等,在府前街市场边土埕上(今文化馆宿舍前面)说书,内容多是古白话小说。旧镇、杜浔等地也有说书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特别是60年代,漳浦的说书事业蓬勃发展,除了原有旧说书艺人外,还培养了一大批故事员,诸如卢溪和、柯贵友、陈大利、陈祥(女)等。据统计,单绥安镇就有82人,他们常年活跃在工厂、农村、船上、学校、街头、收集新题材,自编自讲新故事,有《王捷贵忘本回头》、《十六看》、《威镇六鳌岛》、《井美民兵赞》、《有来无去》、《打虎记》、《盼回归》等。这些故事歌颂新人新事,讽刺批评落后,配合中心工作,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深受各级领导和人民群众的欢迎和好评。为此,多次赴省及地区参加业余文艺会演,人民日报曾以整版的篇幅介绍漳浦大讲革命故事的情况和经验。
  为了培养更多的故事员,提高他们的演讲水平,县文化馆经常举办故事员培训班,并于1964年在府前街文化馆西侧(现新华书店宿舍)以竹蓬搭起简易说书场,排长板凳40条,每天听众100余人,多时200余人。讲的故事有《林海雪原》、《红岩》、《烈火金刚》等。
  “文化大革命”后,仅在新旧节日,如春节、元宵、国庆等期间开展说书活动,多在各乡镇文化站内,或街道热闹处举行。
  五、灯谜
  灯谜也叫“灯虎”,是谜语的一种形式,今泛指谜语。因贴谜面于花灯供猜射,故名灯谜。谜底多着眼于文学意义,如一个字,一句诗,一种名称。有谜格24种,常用的有卷帘、秋千、徐妃、求凤等格。
  漳浦的灯谜活动历史悠久,旧县志载,宋上元时,“文人墨客,明悬谜语于通衢,谓之灯谜,射中者以笔墨果品酬之。”民国时期,灯谜多由青年服务社(设于西街李氏祠堂)、社会服务处(设于西街顶布政祠,即今中医院地方)等社团举办。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接管原民众教育馆,改为文化馆,迁馆址于西街三房巷口,,曾举办灯谜。1956年县政协成立后,与县工商联合设在南水门陈我峰祠堂(今县法院宿舍),举办过多次灯谜,至“文化大革命”停止。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县文化部门与各乡镇文化站把灯谜列入工作职责,经常在新旧节日,即春节、元宵、国庆、元旦等固定节日,以及非固定性的节庆,举行灯谜活动。为了更广泛,更高层次地搞好灯谜活动,1983年7月1日成立绥城灯谜组,卢溪和任名誉组长,成员有陈文中、赵友添、陈国坚等,创办了《绥城谜苑》,同全国27个省市灯谜组织建立横向联系,并提供乡镇场文化站的灯谜材料。1985年7月,县工商行政管理局千部王蔗龙创办《梁峰》谜刊,开辟“梁峰虎迹”、“虎穴初探”等栏目,与全国各地谜友联系,从而提高谜语创作水平。该谜刊载入《中华谜语大词典》。
  1989年10月1日,县青少年灯谜协会成立,蔡传勇为会长。该会编印《新风》谜刊行世。
  80—90年代,我县灯谜爱好者多次组队参加灯谜比赛,频频获奖。1983年国庆节,绥城灯谜组参加“蚶江侨乡谜会”,在有全国100多个代表队参加的灯谜电控竞猜中,荣获团体赛第四名。1986年,为庆祝漳浦建县、漳州建郡1300周年,我县举行各乡镇灯谜会猜。之后又派出代表队赴市参加灯谜大赛,荣获团体竞猜冠军。1989年春,陈文中参加蚶江举办的“海内外灯谜会猜”,获个人一等奖;翌年,又参加珠海市举办的全国制谜函寄会猜,获一等奖,奖彩电一台。
  六、文学
  文学作为艺术的一个门类,它的基本特点是用语言来创造艺术形象,所以称为语言艺术。文学可分为叙事文学、抒情文学和戏剧文学,或可分为诗歌、散文、小说和戏剧四种体裁。
  漳浦历来有“海滨邹鲁”的美誉,历代诗文作者人才济济,诗文作品蔚为壮观。据不完全统计,自唐代至1955年6月,全县比较著名的诗文作者有陈元光、潘存实、蔡元鼎、高东溪、朱天球、黄道周、李瑞和、张士楷、蔡世远、蓝鼎元、蔡新、陈梦林、柯汉扬、林维仁、张兆基、李林昌、曾镇南、陈澍、汤印昌、陈道辉等九十多人。比较著名的诗文著作有《玉铃集》、《良山存稿》、《蒙斋诗文集》、《东溪文集》、《湛园存稿》、《浩然堂文集》、《二希堂文集》、《诸罗县志》、《漳浦历史名人传略》、《九十九峰起伏漳浦史》、《漳浦史话》、《人生、文学与法》、《走向天堂》、《煎石记》、《新死亡诗派》等290多部(篇),下面按诗歌、散文、小说、剧本分述。
  1、诗歌
  漳浦的诗歌,据旧县志记载,始于六朝,有前宋沈怀远的《次绥安》、陈朝顾野王的《饯友之绥安》、唐陈元光《漳新城秋宴》、《晓发佛潭桥》、唐潘存实的《王声如乐诗》等137首。有些诗唱出人民群众的心声,如实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现实,现在读来仍感觉意蕴深厚,如清知县斌敏的《穷民叹》“海墙有穷民,终身不食粟,蕃薯煮为粮,聊以果吾腹。沙土多性松,五谷都不熟,弥望皆斥囱,草木无寸绿,惟有蕃薯藤,滋蔓颇繁缛……”。
  民国时期格律诗较少人吟咏,新诗崭露头角。抗日战争期间,漳浦开始有报刊,给新诗提供发表的园地,使沙滩荒漠上出现几许贝壳的熠光。曾任《漳浦民报》主编的林维仁还出版过诗集《遥寄》。集子中的一首《遥寄》开头有“荔枝滴滴红熟,你,故作健忘的远行人,几时,几时方想归来……”之句,可说明他的诗文不俗。当时还出现写诗的女作者如陈希珍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翻身成了主人,不但写诗歌的人多起来,而且质量也有较显著的提高,如漳浦人陈道辉,几年间主编《新死亡诗派》,与人合作编印了《中华当代爱情诗鉴赏》,还创作了《爱,水伤》、《你是一匹凌空的骏马》等为数可观的诗歌。
  2、散文
  漳浦的散文源远流长,不但作者群灿若繁星,江山代有才人出,而且好文章多如时雨,滋润万千求学者,上述95位诗文作者和290多部著作大部分属于散文范畴。最著名的有《梁峰二山赋》,文曰:“壬申夏月,泛钟山东下、买舟沂江,西出贵池,扪九华之巅,既归,八月再出鸟聊,度筑头,入黄山。……思其俦匹,为临漳之南二十余里,有都梁之山,络绎峻削、亦数千仞,高峭遐邈,一一与九华相似,或有过之,当无不及。临漳之西,又九十余里,有夭峰之山,飞颉钩睨,亦有万仞,洞壑绵亘,×梯悬绝,猿鸟四时腾空塞径。……”
  稍后,清代蓝鼎元的散文,在国内国际,尤其在日本,也有颇大的影响。现代作家青禾在《作为散文家的蓝鼎元》一文中,认为蓝的散文有三大特色:直面人生,有感而发;至直至诚,万物生怜;想象丰富,意景高远。同时还认为他的散文“语言清新,朴实自然,细节生动,富于生活情趣。记人记事,吟景咏物,如说家常,如诉心曲,美在其中。”总之,青禾认为蓝鼎元是一个痛苦的,真诚的,优美的行吟者。
  民国时期,漳浦也有几位能写出优美散文的作者,著名的有郭祖柴,抗战以前曾任厦门日报主编,当时发表许多散文,为广大读者所称赞。后起的李林昌,抗战胜利后曾出版散文集《小港的风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漳浦散文队伍中的佼佼者,首推曾镇南和陈澍。曾镇南现供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是当代著名的文学评论家,已出版《人生、文学与性》等9部评论集,曾回梓为家乡文学爱好者举办文学讲座。陈澍现为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副教授,其代表作是《走向天堂》、《凤栖梧桐》两部长篇报告文学。他还发表过论文和中、短篇小说数十篇,在全国是一位享有盛誉的作家。
  3、小说
  小说是漳浦的弱项,在80年代以前几乎没有人写小说,即使有人写小说也没有一篇小说在省级以上文学刊物发表,更没有一部长篇小说在出版社出版。
  1981年,王文径的短篇小说《寒夜里的呼唤》被《福建文学》第五期刊用、开了漳浦县小说界的先河。之后,他的小说《炊事员张老头》、《夜路》、《过客》、《窗外,月光下的木屋》、《百年祭》、《漩涡》、《曜变》、《将军与理发师》、《古堡幽梦》等先后发表在《文学青年》等刊物上。他还有20多个篆刻和许多篇考古论文发表于各地报刊。他现为漳浦县博物馆馆长、县文学工作者协会主席。
  80年代,还有许若沛的短篇小说《藤支竹》、《离休常委的一天》;还有许少麟的短篇小说《扁头买肉》、《工厂秘书的一天》刊载于《福建文学》、《厦门文学》。
  值得一提的是许六溪与人合作的历史小说《披甲儒臣》、《公案春秋》、林寿龙与人合作的章回小说《杨文广平闽十八洞》,写的是本地题材,主要写漳浦的人和事,它们由鹭江出版社出版。这些书的出版,对提高漳浦的知名度,对爱国爱乡教育都起到积极的作用。
  4、戏剧文学
  戏剧文学即剧本。漳浦的戏剧文学当始于唐宋遗音竹马戏,已知竹马戏的剧本有《昭君和番》、《赛昭君大报冤》、《跑四美》、《跳加冠》、《答谢天》、《丰都会》、《大八仙》、《金钱记》、《李广挂帅》、《刘海砍柴》、《桃花搭渡》、《唐二别》、《尼姑下山》、《骑驴探亲》、《闹花灯》、《士久弄》、《过渡弄》、《管甫送》、《番婆弄》、《尾旗弄》、《刈须弄》、《想思念》等20多部。除《昭君和番》及《赛昭君大报冤》外均是弄仔戏,一丑一旦,生活气息十分浓厚。
  县芗剧团的剧本创作自1956年6月剧团建立至今,已有《南浦春晓》、《铁岭钟声》、《焦裕禄》、《深山红苗》、《碧海荡寇》、《慈母泪》、《招工启事》、《风雨情》、《兄弟讼》、《煎石记》、《七尺红绫》、《孟丽君》、《壹岁郎》、《母子桥》、《野火春风头古城》、《台湾阿舅》、《海边风》、《家园》、《囝仔大人事》等。其中《慈母泪》、《煎石记》均刊于省级刊物、《煎石记》获省第十七届戏剧展演创作二等奖、华东“田汉杯”二等奖、《海边风》获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组织的现代戏剧剧本征文评奖三等。以上三个剧本均汤印昌编剧。
  七、民间故事
  漳浦人多地广,历史悠久,民间故事蕴藏丰富。农村中的“闲间”是传播民间故事的场所。在城关、旧镇、杜浔等集镇还有说书场,城关卢雨水父子在解放前就是以说书为业的。白沙村的陈大利是艄公,他常在船上,码头上以“讲古”为业余生活。60年代初期,县文化部门以城关、旧镇为重点,掀起一股讲革命故事的热潮,举办数期故事员培训班,培训一批优秀故事员、如卢溪河、陈大利、陈旺土、柯贵友、陈下海(女)、陈祥(女)、张葱(女)、陈锦辉等。同时,组织一批业余作者深入山区、海岛采风、整理了《六鳌战斗》、《井美民兵》、《水吼明珠》、《八老开山》、《邱勉的故事》、《碧水丹山》等新故事。1987年,县成立“民间文学集成领导小组”、以文化馆站为骨干,深入城乡发掘整理数百则民间故事。1989年,文化部门出版《漳浦民间故事集》向四十周年国庆献礼。接着,又出版《中国民间故事集成·福建卷·漳浦分卷》。文化馆主编的《梁峰》小报成为漳浦民间故事发掘、整理、传播的园地。
  八、曲艺
  解放前,民间有不少人会吹“竹笛”,即用树叶卷成笛状,卸在口中吹成曲调;有不少人用“口哨”吹曲,抑扬顿挫,旋律饰音,十分悦耳。还有人能用一张嘴发出“犬吠”、“鸡叫”、“羊咩”、“婴儿啼哭”之声。这些流行于民间的“口技”,也仅作为茶余饭后的娱乐,难登大雅之堂。解放后的60年代初期,以城关卢溪河为代表的“方言顺口溜故事“在全县风靡一时,不少节目先后多次参加省曲艺会演,如《打虎记》、《送良药》、《小兄妹擒海匪》、《小鸡记》等,卢还被吸收为福建省曲艺家协会会员。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初期,漳浦城乡风行以“说唱”、“表演唱”的艺术形式宣传党的政治活动,中心工作,其中有些节目还选送地区、省参加会演,如《姑嫂相会》、《革命妈妈林轩娘》、《女生炉》等。80年代漳浦开始有自己的“相声”这项艺术表演形式,周键军、周艺军兄弟为漳浦第一批相声演员,自编自演了《漳浦遐想》、《人与人》、《电影片谜》、《解放军赞》、《今非昔比》等节目,于每年国庆节、春节文艺晚会上登台表演,受到广大观众赞赏。

知识出处

漳浦文史資料1-25辑合订本上册

《漳浦文史資料1-25辑合订本上册》

本书主要介绍了《漳浦文史资料》的出版情况及其对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性。文章提到,这些文史资料填补了中国近代史的诸多空白,并对存史、资政、团结、育人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该资料共14辑每年编写一辑,已成为人民政协履行三大职能的一项重要工作。由于时间跨度较长,资料残缺不全的问题给查阅带来了不便,因此政协文史委决定将历来的文史资料汇编、合订成册。这一工作得到了陈桂味副主席的负责和落实,经过重新打印编排和审校,最终完成了这一浩大的工程。

阅读

相关人物

黄以结
责任者
黄道周
相关人物
倪元璐
相关人物
郭沫若
相关人物
陈克仁
相关人物
叶庆士
相关人物
柯义水
相关人物
戴英顺
相关人物
叶逢寅
相关人物
柯惟麟
相关人物
吴昌和
相关人物
高钱厚
相关人物
陈水河
相关人物
陈正坤
相关人物
邱文宗
相关人物
黄灶顺
相关人物
黄文佐
相关人物
黄文佑
相关人物
林仲文
相关人物
柯云瀚
相关人物
粘东旭
相关人物
蓝达文
相关人物
蔡玉卿
相关人物
朱熙
相关人物
杨士鹏
相关人物
郭祖柴
相关人物
洪嘉谟
相关人物
陈问聃
相关人物
林光辉
相关人物
柯汉杨
相关人物
洪和漳
相关人物
马振南
相关人物
陈天恩
相关人物
黄定居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漳浦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