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峭《遣子诗》校正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浦文史資料1-25辑合订本上册》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1826
颗粒名称: 黄峭《遣子诗》校正
分类号: K825
页数: 4
页码: 760-763
摘要: 本文介绍了黄峭山公是唐朝末年的一位官员,他因为当时社会动荡,决定遣散诸子到各地以避祸。他为此写了一首诗,称为“遣子诗”或“认宗诗”,这首诗流传至今,影响广泛。本文对这首诗进行了校正和分析,指出了一些常见的误传和误解。
关键词: 漳浦县 黄峭 唐朝末年

内容

编者按:漳浦黄姓甚众,尽管支派有异,但大部份知道、懂得祖上先贤黄峭山公的遣子诗(认宗诗),然此诗流传至今,各地传诵诗句各有差异。浦四中退休教师黄玉盘先生,近年对黄姓源流宗支颇有研究,本辑特刊其《黄峭“遣子诗”校正》一篇,供文史爱好者参阅。
  黄峭,字峭山,号青岗(873—953),福建邵武人,唐昭宗工部侍郎,娶三妻,共生二十一子,子孙众多。当时正处于唐末五代更变之际,目睹兵连祸结,社会动乱,考虑到“多男多惧”,娶不如散,于是遣散诸子到闽粤赣各地,以避不测之祸。他的遣子故事,世代传为美谈。诸子临别,峭山吟诗一首,为各地子孙认亲证据,世称“遣子诗”,俗称“认宗诗”。
  此诗流传已逾千年,而今峭山子孙遍布大江南北、东南亚和世界各地,影响海内外。此诗口传居多,各地传诵词句各有差异。近年海内外峭公子孙多次来函来访查询,今据所搜集的闽粤台和东南亚各地部分族谱所载及口传资料(附于后),从诗中词句的差别分析,大多数出于音、形、义相同或相近之误。要探究此诗遣词造句正确与否,必须探索峭公作此诗的历史背景,遣子意图如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据峭公第十六子黄潭《峭公行录》记载,唐末五代动乱,峭公为避乱而遣散诸子,送别时而作此诗。据诗中思想内容分析。可归纳为三层意思:首先肯定儿孙年富力强,有所作为,教育诸子居安要思危,立志四方;继而教育儿孙要树立纲常道德,弘扬家传孝道;最后训戒儿孙不要迷信天命,要自强不息,人定胜天。今据诗中内容及律诗格律分析校正于下:
  首联上联“骏马登程往异方”,以“骏马”比喻年富力强,有所作为的诸子,犹为千里马各奔前程,立志四方。有些地区不了解峭公三位郡君是“上官、吴、郑氏”,误以“骏马”、“迅马”、“策马”称为三妈。或以“勿勿”、“腾腾”、“挥腾”形容骏马登程的神态和速度,都不合诗中本意和诸子依依惜别的情景。
  下联:“任从胜地立纲常”。“任从胜地”,诗本意要让诸子任意选择社会环境安定,地理条件好,足以避乱和开拓的地方。今有口传为“任居随地”或“任从何处”等,这样就无所谓择地而居,怎能避乱和开拓?唐末五代,“臣杀其君、子杀其父”(《新五代史》卷34《一行传序》),互相残杀,纲常道德已废弃殆尽。如史称“不倒翁”的冯道,历任五朝十一君(包括契丹入主中原),历时二十多年。他不以为耻,反以为荣,晚年竟作《长乐老自叙》。宋欧阳修说:“予读冯道《长乐老序》,见其自述以为荣,其可谓无廉耻者矣,则天下国家可从而知也”(《新五代史》卷54《杂传序》)。可见唐末五代礼义廉耻、孝悌忠信的封建道德观念已沉没丧失无遗。峭公认为当时社会动乱的根本问题就在于道德败坏,因此,号召诸子建立纲常道德,这对于安定社会秩序具有积极教育意义。
  颔联:“吾思异境犹吾境,汝在他乡则故乡”。峭公于动乱时代居安思危,遣子之时,只求三妻位下各留长子侍奉,其余一十八支分散避乱。当时诸子舍不得远离年迈双亲,一时思想不通,说:“吾父日暮桑榆,儿等方惴焉滋生惧虑,不能及时爱日,而反抛垂白之高堂,远处他乡,多男何益?”峭公意味深长地劝道:“谁云散不如聚,而共恋此一方为?尔不闻,燕雀怡堂而殆,鹤鹩巢林而安,尔等诚有孝心,虽分居别处,何异以在乎?”(《峭公行录》)。他教导诸子要认清形势,为家族安全考虑,不要留恋邦土。鼓励诸子要志在四方,到新的环境中开拓发展。有些地区,将此联对仗的第一音节“吾思”对“汝在”,传为“年深”对“日久”,虽然内容出入不大,但未能表达峭公面对诸子劝导的情景。还有传“身居”对“久住”等等,都不合对偶的格律要求。
  颈联上联:“朝夕莫忘亲命语”,有的将“命语”传写为“嘱咐”,意义虽然相同,但“嘱咐”不能表达此次遣子带有强制遣散的命令语气。下联:“春秋须荐祖宗香”。“春秋”二祭,符合古代祭祀祖宗之理。而“荐”的对象是“祖宗香”(指子孙祭祀祖先之事),有的用“祖蒸尝”。“蒸尝”,语出《诗经·小雅·天保》“禴祠蒸尝”之句,指四季祭祀。“蒸”,冬祭;“尝”,秋祭。这显然与“春秋”二祭的时令同时,也考虑到东汉江夏孝子黄香,被尊为中国传统孝道的典范和代表,历代黄氏以孝传家,而今诸子远去他乡,因而教育诸子要缅怀祖宗功德,日后于春秋令序节日要祭祀祖宗,弘扬黄氏家传孝道的传统美德。
  尾联:据各地宗谱和口传资料,大体可分两类:
  其一:“漫云富贵由天定,三七男儿当自强”。此联出自峭公故乡邵武和平镇,反映峭公遣子时,面临五代更替,兵连祸结,民不聊生的社会现状,深觉天命无常,考虑诸子分处各地,将会遇到预想不到的重重困难。因此,教育诸子不管社会如何动乱,生活上遇到多大困难,都不能抱有任何幻想,更不能迷信天命,而应当抱定人定胜天的思想,自强不息,谋求生存和发展。此联内容符合当时战乱的历史背景和峭公遣子的思想感情。字内行间充满着一种使人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鼓舞着后代子孙从邵武走向闽粤东南沿海,走向海外东南亚以至全世界,影响深远。本文认为此联是原诗最精华的点睛之笔。
  其一:“根深叶茂同庥庆,三七男儿总炽昌”。此联内容属于临别祝词,对子孙良好祝愿。尾联迥异并非口传或抄录之误,而是后世文人有意更改,其原因何在?或许认为峭公虽处五季更移之际,而家族尚未遭受战祸,儿孙兴旺发展。入宋以来,邵武黄氏人才辈出,不少著名理学家为黄氏先贤赋诗题赞,或许认为峭公“遣子诗”虽无意否定“天命”,却又不信“天命”,这与理学家所推崇的“天理”、“天道”说不相融洽;或许有人误认为峭公是宋代人,是“江夏太守”、“尚书仆射”、“奎章阁大学士”,钟鸣鼎食,人文昌盛,故作如此修改。还有尾联结语改为:“俾我儿郎尽炽昌”,“二八男儿总吉昌”。“二八男儿”,据《漳浦湖西、长桥黄氏族谱总志序言》夹注中说,此指开基祖天从公传六世孙,“从堂兄弟十六均”,特定为“六世祖(均辈)”内八句。关于尾联的迥别,仍有待考查探讨。经校正后的“遣子诗”抄录如下:
  骏马登程往异方,任从胜地立纲常。吾思异境犹吾境,汝在他乡则故乡。
  朝夕莫忘亲命语,春秋须荐祖宗香。漫云富贵由天定,三七男儿当自强。
  依据七言律诗的格律分析,此诗属于仄起式首句入韵的七言律诗。据古代韵书,属于“七阳”韵。按现代汉语音韵说,属于押“ang”韵。古代语音声调,有些已发生变化。古代的入声字,在现代汉语语音中已不存在,分别派入四声中去,但闽南语系还保留着入声字。诗中“三七”的“七”,“朝夕”的“夕”,现在属于平声字,而古代属于“四质十一陌”的入声字,则是仄声。“莫忘”的“忘”,现在属于仄声字,而据《正韵》音“亡”,属于平声字。以古代韵书对照,此诗平仄声调符合七言律诗格律。至于诗中对偶句,颔联:“吾思异境犹吾境”对“汝在他乡则故乡”。颈联:“朝夕莫忘亲命语”,对“春秋须荐祖宗香”。两联对偶的内容相关,平仄交替对仗,词性相当,结构相似,符合律诗对偶的格律要求,所以从律诗的音韵、平仄、对偶各方面分析,此诗符合仄起式首句入韵的七言律诗格律。本人才疏学浅,如有不妥之处,务请不吝指正。
  (附各地流传“遣子诗”于后)
  闽、台、菲流传“遣子诗”
  第一类:福建邵武、龙海
  骏马登程往异方,任从胜地振纲常。我思异境犹吾境,尔在他乡则故乡。
  朝夕莫忘亲嘱咐,春秋须荐祖蒸尝。漫云富贵由天定,三七男儿当自强。
  (录自福建《邵武文史资料》第十辑和平专辑)
  第二类:〈一〉广东潮州
  骏马登程往异方,任从胜地立纲常。身居外境犹吾境,久住他乡即旧乡。
  朝夕莫忘亲命语,晨昏当荐祖宗香。根深叶茂同庥庆,三七男儿总炽昌。
  (录自清乾隆四十八年(1781)《潮州黄氏宗谱》)
  〈二〉福建漳浦、诏安
  骏马登程往异方,任从胜地立纲常。吾思异境犹吾境,汝在他乡则故乡。
  朝夕莫忘亲命语,春秋须荐祖宗香。根深叶茂同庥庆,三七男儿总炽昌。
  (录自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漳浦高山黄氏族谱》)
  第三类:〈一〉菲律宾、台湾、广东梅州、饶平
  骏马匆匆出异方,任从胜地立纲常。年深外境犹吾境,日久他乡即故乡。
  朝夕莫忘亲命语,晨昏须荐祖宗香。苍天永庇诚吾愿,三七男儿总炽昌。
  (录菲律宾江夏黄氏宗亲总会《祖训》)
  〈二〉福建:云霄下洞、平和国强
  骏马登程往异疆,任从胜地立纲常。年深异境犹吾境,身健他乡即故乡。
  旦夕莫忘亲命语,春秋须荐俎豆香。愿言苍天垂庇佑,三七男儿总炽昌。
  (录云霄下洞、平和国强《黄氏江夏谱传》)
  第四类:〈一〉福建漳浦湖西、长桥
  骏马登程出外乡,任从随地立纲常。我思异境犹吾境,你在他乡则故乡。
  朝夕莫忘亲命语,晨昏时荐祖茶香。根深叶茂同休庆,二八男儿总吉昌。
  (录漳浦湖西《诒安堡文史资料汇编》)
  〈二〉台湾高雄、福建南安
  骏马登程往异方,任从随地立纲常。年深外境犹吾境,日久他乡则故乡。
  朝夕莫忘亲命语,晨昏宜荐祖宗香。但愿苍天多庇佑,俾我儿郎尽炽昌。
  (录台湾高雄市黄永顺《江夏黄族世系之探究——南安芦田黄氏族谱》)
  各地流传“遣子诗”的不同用词还有:“往异疆”、“出外乡”,“我思”、“你在”,“年深”、“身健”,“早暮”、“早晚”,“时荐”、“宜荐”,“祖茶香”、“祖豆香”,“总炽昌”、“总吉昌”等等,未能一一尽述,都属于音、形、义相同或相近之误,无需赘述。

知识出处

漳浦文史資料1-25辑合订本上册

《漳浦文史資料1-25辑合订本上册》

本书主要介绍了《漳浦文史资料》的出版情况及其对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性。文章提到,这些文史资料填补了中国近代史的诸多空白,并对存史、资政、团结、育人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该资料共14辑每年编写一辑,已成为人民政协履行三大职能的一项重要工作。由于时间跨度较长,资料残缺不全的问题给查阅带来了不便,因此政协文史委决定将历来的文史资料汇编、合订成册。这一工作得到了陈桂味副主席的负责和落实,经过重新打印编排和审校,最终完成了这一浩大的工程。

阅读

相关人物

黄玉盘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漳浦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