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生作育人才的林庆馀先生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浦文史資料1-25辑合订本上册》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1796
颗粒名称: 毕生作育人才的林庆馀先生
分类号: K825.46
页数: 3
页码: 666-668
摘要: 本文介绍了林庆馀先生是一位优秀的教育家,他毕业于燕京大学,是全国会试第三名。他拒绝了仕途,专事教学,桃李遍各地。他的一生致力于教育,特别是数理教学,是著名的教师。他的教学优良,无论英才与蠢才,只要肯拜他门下,他一律施教。他不慕虚荣,甘于淡泊,不宣传自己,而专注于教育事业。他的教育理念是“乐育英才与蠢才”,他坚信教育是国家的基石,也是他自己的追求。在教育生涯中,他曾经历过许多波折和困难,但他始终坚持自己的信念,不断努力为学生们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
关键词: 漳浦县 林庆馀 教育家

内容

编者附记:林庆馀先生,诞生于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卒于1966年,享寿73岁。历任漳浦县第一、二、三、四届政协委员、文史组长(至逝世而止)。他是漳浦最早的大学毕业生,民国八年(1919年)毕业于燕京大学,全国会试第三名,人称“番仔探花”,一生杜绝仕途,专事教学,桃李遍各地,他平生著文宣传先贤,独不宣传自己,故后人对他的生平事迹不甚了解,我们有心为他立传,苦无资料。1993年他的后裔和学生为纪念他而收集其遗作,编成《傲雪集》,请其生前旧相识写一些回忆文字,一并刊载。其中有年已九十,现居台湾阳明山下的陈则蔡先生寄来一篇《缅怀故老话三同》,记述林老先生早年逸事,正好弥补这个缺憾。现征得同意,在《傲雪集》尚未问世时先在这里发表,以飨读者。
  林庆馀先生是我的老友,他长我十岁,彼此年龄虽有距离,但当时在故乡,却交成忘年,引为知己,时常过从。因而有同室谈心,同局办公,同校教书的因缘。回想起来,已经是半世纪的事了。世变沧桑,年远事湮。现在让我来捕捉些比较深刻的印象吧!
  (一)香烟雾里诉衷情
  恕我老耋难记年,有一天晚上,我带了一听白金龙烟到庆老家聊天,两人同坐在书房内,各把香烟点燃,袅袅的烟雾里,排起龙门阵来,天南地北,鸡毛蒜皮,聊了一阵后,他忽喟然叹息,接着说:“酒不对味半杯多,话逢知己千句少,骨梗在喉,不吐不快”。我答道:“快说,敬领高论”。他继续说:“记得我刚从燕大毕业回浦时,林姓宗亲和漳浦各界,在礼拜堂开欢迎大会,封我做洋探花,比美先贤林士章先生。在他们心目中,既然做探花,当然要做官,升大官,发大财,可以耀祖荣宗,庇荫亲族。可是他们等了几年,看到我只会教书,没有官做,他们大失所望,接着闲言闲语满天飞,我都一笑置之。孔子说‘富而可求,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而不可求,从吾所好’。不错,我要从吾所好,今与古不同,身为现代人,对社会的进步,国家的富强,都负有时代使命感,你看!文盲遍地,国家如何能现代化?我要超越流俗,追求心灵的舒展,创造我所理想的新境界……。”我说:“庆老,闻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他答道:“老陈,你放心,我这几根傲骨犹堪庸俗磨。”
  (二)纸上谈兵空规划
  不记得何年何月,福建省教育厅委任林庆馀先生为漳浦县教育局局长,同时委任我做视学(从前叫做视学,现在改称督学),因此,两人就同局办公。我对庆老说:你已做了不大不小的官儿了,主持全县教育行政,可以小展鸿图,计划发展全县教育事业。他说:“拜托你先搞一个草案,我们大家斟酌斟酌。”我答:“要先视察全县学校的实际情形,才好规划,才不会闭门造车,出门不合辙。”他说:“这样更好。”我第二天骑了脚踏车,出发视察,东南西北中五区,花了十天时间,视察完毕回局,我提出四点原则:一、教育经费独立,不得移作别用。二、设立简易师范,召训在职不合格教员,并招收初中毕业生入学,提高师资素质。三、各区设立一个中心小学,配合视学,辅导该区国民小学。四、充实社教馆,为社教中心,发展社会教育。这几点,经庆老同意后,交科长拟订实施细则。但计划虽然订好了,要实施时,忽阻力横生,最严重的是北军开下来,南军开上去,军队频频过境,专找学校做营房,卸下门板当眠床,折断桌椅脚当柴烧。秀才碰到兵,有理说不清。连学校的现状都无法维持,更谈不到发展了。庆老气得吹胡子,想辞职。我劝他稍安勿躁,也许时机会转好,你既然无公可办,不如趁这空档,整理你的乡土文学资料。后来时局愈变愈坏,有些个子较大的学生,军队把他当壮丁,抓去做挑夫。看来事无可为,两人商量一下,他摔纱帽,我卷包袱,各奔前程。
  (三)乐育英才与蠢才
  庆老的优良数理教学,是无形的注册商标金字招牌,驰誉闽南,各校竞相延聘。他敝屣仕途,要用一张嘴,一枝笔,从事教育,奠定国基。又像孔子一样,有教无类,无论英才与蠢才,只要肯拜他门下,他一律施教。每应聘一校,人未到,该校的学生早已准备欢迎。他教过闽南各著名中学,如寻源中学、集美中学、龙溪师范等校。他到各校服务的情形,据我所知,约分为两种:第一种因教学优良学生敬服,同事佩服,校长敬重礼遇。在该校任职的时间一年又一年,有欲罢不能之概。第二种情形,仍是教学优良,学生敬服,而同事妒忌,暗潮辄生,虽校长仍旧敬礼有加,可是庆老一觉得不对劲,马上辞职。他常对我说:“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又说“不遭人忌是庸才”,一笑了之。某年黄沂浣先生出长漳浦县立初级中学,托我聘几位优良教师,我第一个就到适庐请庆老出山,他说:薪俸,教学科目,教学时数,任职时间都没有问题。唯一问题,要我同到浦中任教,他才能应聘。这么一来,我只好同意他的提议,辞去集美师范教员,到浦中同庆老同校教书。到了浦中,他教数理,我教文史,我们教了将近一年,正教得起劲时,忽然学校奉令改制,由普通中学改为职业学校,定名漳浦县立园艺职业学校。改组初期,黄沂浣先生仍任校长,仍让我俩继续教下去。我对黄校长说:“山雨欲来风满楼,不但我们得走,你也要准备高升了。”我和庆老辞职后,分道扬镳。
  综观庆老一生,澹泊自持,宁静致远,风骨嶙峋,毕生奉献杏坛,作育人才无数,报效社会国家。可惜世事无常,哲人其萎。屈指妙才凋落殆尽,西望梁云,烟雨苍朦。愧无椽笔扬清晖,聊述往事当序文。
  附绝诗三首
  (一)怀故友
  文章学殖冠群英,屯蹇才高似贾生;美梦壮怀随逝水,海天澄碧月孤明。
  (二)喜绍裘
  桃李春风绛帐张,培材毓德令誉扬;吉人天佑有馀庆,兰桂流芳福泽长。
  (三)诵遗著
  珠玑万斛萃斯翰,兀兀孜孜历胆肝;文物宣扬存大雅,千秋乡史个中看。

知识出处

漳浦文史資料1-25辑合订本上册

《漳浦文史資料1-25辑合订本上册》

本书主要介绍了《漳浦文史资料》的出版情况及其对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性。文章提到,这些文史资料填补了中国近代史的诸多空白,并对存史、资政、团结、育人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该资料共14辑每年编写一辑,已成为人民政协履行三大职能的一项重要工作。由于时间跨度较长,资料残缺不全的问题给查阅带来了不便,因此政协文史委决定将历来的文史资料汇编、合订成册。这一工作得到了陈桂味副主席的负责和落实,经过重新打印编排和审校,最终完成了这一浩大的工程。

阅读

相关人物

陈则蔡
责任者
林庆馀
相关人物
陈则蔡
相关人物
林士章
相关人物
黄沂浣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漳浦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