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政廉明的黄季成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浦文史資料1-25辑合订本上册》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1767
颗粒名称: 为政廉明的黄季成
分类号: K827
页数: 2
页码: 609-610
摘要: 本文讲述了明朝进士黄季成的故事,他为政廉明,政绩显著,为当地百姓谋福利,深受爱戴。他接任浙江东阳知县后,下乡办案都自带粮草,不积压案件,也不冤枉百姓。他还革除弊端,纠正田赋图册的差错,亲自操办赋税事务,追缴欠赋,维护国家赋税。他主持筑城,力求工程设计和施工合理,不误农时,使百姓困难得到缓解。他为人平易,处事严正不阿,对人则不伤害,深受敬重。
关键词: 漳浦县 黄季成 明朝进士

内容

笔者路过沙西蓬山,偶尔发现一大碑石,面积约1.8平方米,几行俊秀醒目篆文,正中上首镌“敕命”两大字,两旁镌“赐同进士出身、户工二部尚书郎两膺、惕弦黄公墓”。墓碑镌有简历,又是御命赐葬,非同寻常。“惕弦”是何人,有何政绩,值得探究。
  据当地人说:此为明朝进士,卒于京都,朝廷派员护送棺柩归葬于此。今墓已废,仅存此碑。闻乡老黄泗丹(惕弦十一世孙)家传遗闻轶事,查阅《漳州府志》、《漳浦县志》、《东阳县志》记载,证实其人为政廉明。值此廉政建设之时,重温其故事仍有借鉴意义。
  黄季成号惕弦,福建省漳浦县高山村(今属沙西乡)人。家境贫寒,自幼勤奋好学。万历十七年(1589年)成进士,二十年(1592年)授浙江东阳知县,至二十六年(1598年)连续两任,为政平易,政绩显著。
  先前东阳知县下乡视察办案都由乡里长丰厚招待食宿,季成一改旧规,自己和随行人马都自带粮草。所到之处,前不闻胥役鸣锣开道,后不见衙役追随,宁静若无县官到此。既不积压案件,也不冤枉百姓。
  原来东阳县积欠田赋甚多,乡里长包揽征赋,与县衙掌管田赋簿籍图册的胥吏勾结作弊,致有势者抗延不交,或转嫁负担,无势者被迫逃亡。季成到任后体察下情,革除弊端,精心审核田赋图册,纠正差错,亲自操办赋税事务,追缴欠赋,既维护国家赋税,又不冤枉无辜。
  东阳县城墙建得不坚固,以前屡次征召民工修建,不得其法,修筑不久就坍,随即再召民工重修,反复修建,不顾农时,耗费人力资财,黎民深受其害,年年不得安宁度日,怨声载道,伺机骚动。季成接任后,深知百姓徭役之苦,亲自主持筑城,力求工程设计和施工合理,尽力抓紧农闲季节,不误农时。城墙扩宽和增高十分之二,而动用民工却比以前减少一半,而且工程质量好,牢固不再倒坍,百姓困难得到缓解。过去为筑城而奔命者纷纷归来安居乐业。
  东阳县人好讼成风,事不分大小动辄纷争不休,告状不息。季成每受理一案,无不平心研究,深入调查,细心审问,彻底了解是非曲直。办案从不严刑拷打,也不罚金赎罪,重在教化。
  黄季成升任工部主事,分管铸造局,是铸造钱币的机构,事务繁杂,很难管理,从中营私舞弊贪污钱财者大有人在,季成严于律己,禁绝贪渎“常例”。工部姚尚书敬重他的品德,上报铨选升官,户部尚书同时上报举荐,朝廷正要升他为侍郎,他却逝世了,有正义感的朝官人人惋惜。《漳州府志、黄季成传》说他“卒之日囊如悬磐”,即是说他身后萧条,装钱的袋子中空空如也。
  季成为人平易,处事严正不阿,对人则不伤害,故乡人敬重他,府、县志为他立传,他当过知县的东阳县,人民也在称颂,怀念他,东阳县志也为他立传。

知识出处

漳浦文史資料1-25辑合订本上册

《漳浦文史資料1-25辑合订本上册》

本书主要介绍了《漳浦文史资料》的出版情况及其对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性。文章提到,这些文史资料填补了中国近代史的诸多空白,并对存史、资政、团结、育人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该资料共14辑每年编写一辑,已成为人民政协履行三大职能的一项重要工作。由于时间跨度较长,资料残缺不全的问题给查阅带来了不便,因此政协文史委决定将历来的文史资料汇编、合订成册。这一工作得到了陈桂味副主席的负责和落实,经过重新打印编排和审校,最终完成了这一浩大的工程。

阅读

相关人物

黄玉盘
责任者
黄季成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漳浦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