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东御马监太监邓原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浦文史資料1-25辑合订本上册》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1765
颗粒名称: 溪东御马监太监邓原碑
分类号: K825
页数: 2
页码: 605-606
摘要: 本文介绍了漳浦县赤土乡溪东村果林场的福寿院遗址上的明弘治十年敕谕碑的信息。该碑文详细说明了邓原作为御马监太监的使命和职责,包括镇守福建地方、管理银场、抚恤兵民、操练军马、防御贼寇、禁革奸弊等。此外,摘要还解释了邓原将该碑立在福寿院的原因,以感谢他的师父卢亮庵和云山重修福寿院的义举。该摘要还强调了该敕谕碑的稀有性和重要性,因为它是目前国内保存完好的关于太监的碑碣之一,且内容详细说明了一个镇守监的使命和职权范围。
关键词: 漳浦县 福寿院 邓原碑

内容

漳浦县赤土乡溪东村果林场的福寿院遗址上,有一道明弘治十年(1497年)的敕谕碑,碑以青石雕刻,高210厘米,宽89厘米,碑额呈半圆形,额首60厘米高,两边和下边各有30厘米宽,5厘米高的浮雕式圆雕,作六条云龙,穿越于石碑的四周,雕刻工艺精湛,造型生动活泼,飘飘欲动。碑额首正中竖刻“皇帝敕谕”四字楷书;正文区宽51厘米,高150厘米,刻正文9行199字,楷书:
  “御马监太监邓原,今特命尔前去镇守福建地方,兼管银场,抚恤兵民,操/练军马,防御贼寇,禁革奸弊,凡一应合行事宜,须与巡按及三司/等官公同计议停当而行,不许偏执己见,有妨重务。遇有城池坍/塌,量拨军夫修理;草寇生发,即调官军剿捕。其馀非奉/朝廷明文,一夫不许擅差,一毫不许擅科。尔为/朝廷内臣,受兹重寄,务在持廉秉公,正已率人,尽心经理,必使军/民安妥,地方宁靖,斯称任使。如或操守不谨,措置失当,致令凶恶恣/肆,良善受害,罪有所归,尔其敬之慎之,故谕。/弘治十年正月二十七日。”(原碑无标点,“/”号系一行终了)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太监帝国,明朝中后期,宫中同时拥有太监十万多人,其权势几乎无所不及。从永乐开始,太监就拥有了统率军队和监察各级官吏的权力。大量的太监被派往全国各地任镇守监,充当了特务和鹰犬的角色。为了满足皇室日益膨胀的宏大消费欲,这些分守地方的内官往往也兼领了督开矿场,收缴税金的使命。他们依仗最高统治者为靠山,肆无忌惮,凌驾于地方官之上,大量搜刮民财,以贪赃枉法,凶恶恣肆闻名于史。而邓原则可能是其中较为廉洁的,故见载于《明史》:“是时,中官多守法,奉诏出镇者,福建邓原、浙江麦秀、河南蓝忠、宣府刘清皆廉洁奉公,兵部呈其事,赐敕旌励。”可见,弘治间,太监的贪赃和凶肆还没有发展到令人发指的地步。从这敕谕的行文中,也可以看出,弘治对太监的行为是有充分约束的,唯恐这些人在地方胡作非为,超越权限,口气极为严厉。
  敕谕碑中所提到的福建银场,据查,有如下记载:“尤溪银屏山银场,局炉治42座,始于洪武十九年(1386年);永乐间(1403~1424年)又开福建浦城县马鞍等坑三所”;“弘治元年(1488年)罢浦城废银坑银治”,直至“正德初(1506年)从中官秦文等奏,复开浙、闽银矿”。这期间停开银矿的原因是,明朝廷为摆脱财政困境,极力搜寻地下富源,而开矿工程大,时间长,容易从中舞弊,朝廷岁入不多,常常得不偿失,有的地方根本无矿,宦官们也大肆鼓噪,寻机敲诈贪赃,所以明朝早中期,宦官们一直为开矿问题争吵不休,各地银场也多是时开时停,而弘治间正是浙闽一带罢开银矿之际,可见邓原来福建的使命,主要还不是为了银场,而是为了兵防。
  明朝福建沿海倭寇活动极为猖獗,民不聊生,同时一些反明的武装势力、海匪也在海上大肆活动,与倭寇互为呼应。正统十四年又发生了邓茂七兄弟起义。早在洪武间,朱元璋就派汤和、周德兴等到福建经略海防,设立卫所,建立城寨,防御倭寇。漳浦现在的六鳌城就是洪武二十一年建的。明朝中期海陆治安逆转,邓原来福建的主要任务应是“操练军马,防御倭寇”,“遇有城池坍塌,量拨军夫修理,草寇生发,即调官军剿捕”。
  那么,邓原何以将这座敕谕碑立在福寿院呢?据《漳浦县志》载,福寿院为元至正间僧锦江建,明成化十年僧云山重建。云山曾上京领取道牒,结识了司礼监太监卢亮庵,并劝其皈依释家。卢殁后,云山负其骨骸归,在福寿院边建一座舍利塔,安放骨骸。塔高2.2米,直径0.4米,七层六角,上刻“明司礼太监卢亮庵之塔”,塔现已坍坏,残件尚存。邓原初入宫,如例拜卢亮庵为师,学习礼仪,后被收为义子。邓到福建镇守后,感云山之义,遂捐献银钱,令云山重修福寿院,广造殿阁,并立碑于此,以示荣耀。
  太监是封建社会中一种特殊的阶级,目前国内尚存有关太监的碑碣多为墓表之类,其内容无非是一些阿谀奉迎、歌功颂德之词,像这座对镇守监的使命、职权范围等均有详细说明,且雕刻精美、保存完好的敕谕石碑,实属罕见。

知识出处

漳浦文史資料1-25辑合订本上册

《漳浦文史資料1-25辑合订本上册》

本书主要介绍了《漳浦文史资料》的出版情况及其对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性。文章提到,这些文史资料填补了中国近代史的诸多空白,并对存史、资政、团结、育人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该资料共14辑每年编写一辑,已成为人民政协履行三大职能的一项重要工作。由于时间跨度较长,资料残缺不全的问题给查阅带来了不便,因此政协文史委决定将历来的文史资料汇编、合订成册。这一工作得到了陈桂味副主席的负责和落实,经过重新打印编排和审校,最终完成了这一浩大的工程。

阅读

相关人物

王文径
责任者
邓原碑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漳浦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