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漳浦县抗敌后援会宣传工作团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浦文史資料1-25辑合订本上册》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1759
颗粒名称: 记漳浦县抗敌后援会宣传工作团
分类号: G241.1
页数: 2
页码: 592-593
摘要: 这段文字主要描述了漳浦县在抗战时期成立的宣传工作团和国民党对宣工团的接管。宣工团由知识青年组成,通过演剧、演讲、写标语、绘漫画、教唱抗战歌曲等方式展开抗日宣传。他们活跃在县城和乡村,为抗战做出了贡献。然而,随着国民党对宣工团的控制加强,宣工团无形中消散。
关键词: 漳浦县 抗战时期 宣传工作

内容

1937年“七·七”抗战爆发,国民党福建省党政当局奉令召集各界组成“抗敌后援会”,并令各县都成立抗敌后援会。漳浦县于9月间完成组建工作,由党、政、警察、人民团体负责人等十多人为委员,公推商会理事长陈则蔡为主任委员。抗敌后援会下设宣传、慰劳、募捐、侦察、救济、消防、救护等工作团。消防工作团由“义勇警察消防队”负责,募捐工作团由县商会负责,救济工作团由民政科负责,救护工作团由县卫生院负责,侦察工作团由警察所(未设局)负责,慰劳工作团由妇女会负责,大都就其本职工作加以发挥,只有宣传工作团没有一个相应的机构作为依托,是吸收很多小学教师、停学及失学失业青年义务参加,由曹起凡任团长,用演剧、演讲、写标语、绘漫画、教唱抗战歌曲等方式展开抗日宣传。
  我还很年轻,受到一些激烈书刊影响,认为国难当头,应到“社会大学”锻炼,为抗战做些工作,过早离开学校,于1938年还乡加入宣传工作团,当时已有许多知识青年在宣工团组织下做了许多抗日宣传工作,如:在兴教广场公演话剧,尤其就田汉剧作《回春之曲》改编的《八·一三的炮火》(采用漳州芗潮剧社改编本),演侨生回祖国参加上海抗战故事,感人肺腑。由小学教师蔡维汉和他未婚的爱人吴钦玉、杭州艺专音乐系毕业生叶宝懿、上海流亡青年许槎等主演。后叶宝懿去漳州任进德女中音乐教员(后任福建音专教授)、许槎离浦,蔡维汉外出,活跃在漳浦剧坛的主角是侯维钟(漳州人,漳浦县合作指导员,中共地下党员)、蔡启昌、林清秀夫妇、曾敏英、柯汉扬等。常在县城演出,也下乡演出。但他们都有本职工作(大都是小学教员),不能经常下乡,抗敌后援会为开展乡下宣传工作,将一些失学、失业青年组成巡回宣传队,由陈则蔡的小弟蔡启东任队长,队员有詹祚伯、叶国元、阮国、王元昌、张进福、施栋梁、蔡映南、陈锡福、曹卓凡等,我也参与其间当一个配角。陈则蔡请他开布店的父亲蔡钟秀(人们习惯按他的商号称“蔡同彰”)献布制成帐蓬式的活动戏台,下乡巡回公演话剧。所到的地方有石榴坂、象牙庄、盘陀、长桥、官浔、横口、下四堡(大埔)等,还过南溪到海澄县辖的苏埭、倒港演讲。
  演出的剧目大都是发表在当时刊物上的小节目,也有从漳州“芗潮剧社”那边搬来的,有:放下你的鞭子,东北一角、一颗炸弹,傀儡坍台、打汉奸等,还自编自演小潮剧《兄弟拾金》、《兄弟从军》。由于农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演戏给他们看都在夜间,自备气灯两盏,作舞台照明之用。在演出之前,都先来一阵歌咏,以歌声吸引观众。在每换一次节目的间隙,也必在后台歌咏,几乎是一边化装一边唱。唱的都是抗战歌曲,如:义勇军进行曲、自由神、打杀汉奸、救亡进行曲、大刀进行曲、流亡三部曲、长城谣、游击队歌等,并以潮剧曲调和南音自编抗战方言歌词,教群众学唱。在我们每一次出发前,一边排练话剧,一边学唱抗战歌曲。上海流亡者许槎歌声嘹亮,会作曲,常来宣工团教唱抗战歌曲。宣工团团长曹起凡作词的《起来,全漳浦的青年》,由许槎谱曲,我们人人会唱并教群众唱。有一个中共地下党员张克夫也常来宣工团教唱抗战歌曲,记得他曾教唱一首《舞台战线》,歌词是“我们生在三十年代,我们献身戏剧舞台,……和一切的救亡工作竞赛,……舞台人联合起来”,这是中共对以演剧做抗日宣传工作者统一战线的号召。当时知识青年大都有一股抗日热情,认同于“地不分东西南北,人不分党派一致抗日”的主张。
  宣传工作团团员都是义务性质的,只有下乡演出时才供给伙食。大家都抱“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念头,我们都是“吃爹”的年轻人,并不计较报酬。而虚荣心人人皆有,陈主任委员很懂得这一点,一方面也是工作的需要,宣传工作团内部分设演剧、歌咏、演讲、漫画、标语等股,都按照“特长”赏给重要团员以“股长”衔头,反正这是不用本钱的。陈主任委员还记得在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由“福建省第五行政督察专员”朱熙兼漳浦县长,他任县政府教育科长时,我在“全县高小学生国语演说竞赛”中得第一名,以为我很会演讲,叫我担任宣工团演讲股股长。其实我的性格是内向型的,没有口才,倒是由于那一次侥幸得第一名,他从厦门买来许多书,以“兼县长朱熙”名义奖给我,我读了那些书,无形中养成阅读和写作的兴趣。又由于我与他长子毅民同班同学,感情投契,缘此,我得以登堂入室,随意打开他摆在客厅兼书房里的书橱,不求甚解地博览群书,学识和文字都有进步,我表达了兴趣参加他所主办、宣工团团长曹起凡主编的《漳报》工作的意愿,那也是不拿工资的义务工,我拜曹起凡为师,协助他处理稿件、校对,为以后从事文字工作打下基础。
  由于各地宣工团有不少共产党人或共产党同情者参加活动,国民党福建党政当局为加强控制,于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春下令:各县抗敌后援会主任委员一律由国民党县党部党务指导员(即后来称为书记的)兼任。漳浦县党部党务指导员黄慕周接收了抗敌后援会和宣团工作团,从此宣工团无形中消散。以后,抗日宣传工作由县党部负责,在许元瑜任书记长、执行委员柯汉扬任秘书时,组织“抗敌剧团”。主要演员侯维钟、蔡启昌、林清秀以“为共产党做宣传工作”罪名被“暂编第二十师”逮捕,蔡启昌有文记述,见《漳浦文史资料》第四辑。

知识出处

漳浦文史資料1-25辑合订本上册

《漳浦文史資料1-25辑合订本上册》

本书主要介绍了《漳浦文史资料》的出版情况及其对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性。文章提到,这些文史资料填补了中国近代史的诸多空白,并对存史、资政、团结、育人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该资料共14辑每年编写一辑,已成为人民政协履行三大职能的一项重要工作。由于时间跨度较长,资料残缺不全的问题给查阅带来了不便,因此政协文史委决定将历来的文史资料汇编、合订成册。这一工作得到了陈桂味副主席的负责和落实,经过重新打印编排和审校,最终完成了这一浩大的工程。

阅读

相关人物

李林昌
责任者
蔡启昌
相关人物
林清秀
相关人物
曾敏英
相关人物
柯汉扬
相关人物
陈则蔡
相关人物
蔡启东
相关人物
詹祚伯
相关人物
叶国元
相关人物
阮国
相关人物
王元昌
相关人物
张进福
相关人物
施栋梁
相关人物
蔡映南
相关人物
陈锡福
相关人物
曹卓凡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漳浦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