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浦县工商联活动概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浦文史資料1-25辑合订本上册》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1755
颗粒名称: 漳浦县工商联活动概况
分类号: D665.4
页数: 5
页码: 581-585
摘要: 这段文本介绍了漳浦县工商联的历史发展过程和组织结构。从解放初期开始,漳浦县工商联通过筹备委员会的成立,接管旧商会并开始执行工商联工作。随后,各行业成立了同业公会和手工业生产小组,并逐步成立各区的工商联分会。在1953年10月,正式成立漳浦县工商联,并进行了多届的选举。但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工商联组织停止活动,直到1985年才恢复。在恢复后的活动中,对第四届执行委员会进行了调整和补充,并开始吸收新会员。
关键词: 漳浦县 工商联 组织结构

内容

一、历届组织
  1949年9月23日漳浦解放后,县人民政府接管旧商会,维持活动。并着手组织成立商业联合会筹备委员会,其程序是:先由各行各业选举组成同业公会,由各同业公会及人民银行、贸易公司、合作总社选出代表,召开工商业代表会,选举工商业联合会筹备委员。选举结果,曾永茂、林坤仲、叶壬水、王志育、曾耀金、胡合生、林漳建、林百才、许样瑞、林隆泰、许耀宗、朱草木、刘水泉、戴江汉、刘梧廉(县合作总社主任)、李树森(县人民银行行长)、刘汉卿(县贸易公司经理)等17人当选为筹备委员。筹备委员互选结果,曾永茂当选主任委员,林坤仲、叶壬水当选副主任委员,成立漳浦县工商业联合会(简称工商联)筹备委员会,接收旧商会,开始执行工商联工作。城关、旧镇、佛昙、官浔、杜浔、赤湖、石榴、深土各区政府所在地也通过选举成立工商联分会筹备委员会,在县工商联筹委会领导下展开工作。
  当时县工商联之下已成立18个同业公会和4个手工业生产小组,负责人如下:粮食业同业公会理事许祥瑞。油业同业公会理事姚绍庭。茶叶业同业公会理事林漳建。百货业同业公会理事曾永茂。绸布业同业公会理事王志育。医药业同业公会理事刘水泉。京果业同业公会理事林坤仲。糕饼业同业公会理事林百才。五金业同业公会理事陈维林。杂货业同业公会理事黄杏川。白铁业同业公会理事丘平。饮食业同业公会理事刘鸣凤。屠宰业同业公会理事陈金生。水产鱼业同业公会理事王保生。蔬菜业同业公会理事谢寿禄。旅社业同业公会理事柯兆和。理发业同业公会理事张一枝。裁缝业同业公会理事简维里。陶瓷业同业公会理事黄锦程。照相业小组长陈亚罗。铁器制品业小组长李森奋。皮革皮鞋业小组长赖汉青。
  同时,各区工商联分会筹委会条件逐渐成熟,准备正式成立工商联分会。首先在杜浔区搞选举试点,由县、区工商联组成工作队,经一个月宣传、发动、酝酿,选出代表,召开杜浔区工商联分会第一届第一次代表会议,经选举正式组成工商联分会,并选举出席县工商联第一届代表会代表。尔后,总结杜浔区经验,在各区推行,相继经选举正式成立工商联分会,并选举出商县工商联第一届代表会代表。
  县工商联筹备成熟后于1953年10月12日召开第一届第一次代表大会,由各区工商联代表和县城同业公会选出的代表投票选举工商联执行委员和监察委员,执行委员互选常务委员、正副主任委员,正式成立县工商联。工商联理监事任期三年,期满重新选举代表,召开代表大会,进行改选,连选得联任。历届正副主任委员、常务理事、理事、监事名单如下:
  第一届(1953年10月起至下届)。主任委员林漳建,副主任委员岳林朝、林坤仲。常务执行委员叶壬水、卢献全(连正副主任委员共5人)。执行委员赵锡元、张文卿、王志育、许建兴、何水萍、陈古隆、郑志谷、陈德、卢南成、林振琅(连常务委员共15人)。
  第二届(1958年3月起至下届)。主任委员林漳建(连任),副主任委员陈荣茂。执行委员胡晋才、吴福星、陈德林、郑逸三、邱云龙、黄杏川、何水萍(以上常委)、方俊、陈德、邱文贵、林振琅、杨明山、陈国鼎等15人。
  第三届(1961年11月15日至下届)主任委员林漳建,副主任委员蔡和熙、陈荣茂、张秀芳(女)、执行委员:陈德林、胡晋才、郑逸三、宋新林、蓝允溪(以上常委)、吴福星、林隆泰、王志育、何水萍、梁毓法、郑目、颜国英(女)等21人。
  第四届(1964年4月起至“文革”)主任委员林漳建,副主任委员陈荣茂、张秀芳、朱草木。执委:王志育、林隆泰、曾永祥、颜国英、胡晋才、郑逸三、吴福星、邱文贵、邱云龙、郑将就、杨明山、何水萍、陈董永、宋新林、蓝允溪、郑目、蔡和熙等21人。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县工商联组织瘫痪,停止活动。在二十多年后的1985年7月6日才恢复活动。8月6日召开第四届第三次执委扩大会议,正式恢复工商联组织。出席会议的有原工商联执委15人,特邀原工商业者代表8人。中共漳浦县委组织部长杨安乐、统战部长陈柳枝、县政协主席杨燕诗、副主席蔡月、陈万年、县人大副主任孙凤竹、省工商联驻漳办事处主任林汉忠、漳浦县工商行政管理局代表等到会指导。
  县工商联停顿二十多年,至恢复时,原第四届执委已逝世三人,退休二人,他调三人。为适应新形势需要,必须补充新的血液,县委统战部长陈柳枝提出“关于调整充实漳浦县工商业联合会第四届执行委员会组成人员的建议”,到会委员一致通过调整补充名单:主任委员林漳建,副主任委员胡晋才、翁振才、张秀芳、陈荣茂,委员:杨明山、陈炳成、吴福星、邱文贵、陈古隆、郑将就、陈春林、王志育、卢献全、王阿忠、刘枫林、柯树泉、程坤德、林隆泰、颜国英、曾永祥、林周明、林育记、邱云龙。
  自1986年10月至11月,县工商联按照省统战部《关于市、县工商联吸收新会员试点工作的意见》,开展吸收新会员工作,第一批吸收新会员26个,其中团体会员3个、企业会员19个,个人会员4个,共有国营企业6户、集体企业10户、乡镇企业4户、中外合资企业1户、个体户5人,现任职务厂长7人、副厂长2人、董事长1人、经理6人、副经理2人。县工商联于11月27日召开欢迎新会员大会,增选执委8人、林南强(县供销总社副主任)、林文信(县二轻工业联社主任)、孙汉仁(县商业贸易公司经理)、张财国(县农械厂副厂长)、卢阿斌(县塑料包装厂厂长)、庄志远(浦港家具公司董事长)、林明泽、曾传嘉。
  在新的历史时期,工商联组织成份、工作纲领注入新内容,工商联是各种经济所有制形式和多种经济方式组合的民间经济团体,又是联系社会主义劳动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爱国者的爱国统一战线的人民团体,在改革开放中为经济建设做贡献。
  1987年12月,县工商联召开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改选执委24人,聘任顾问2人,产生新的领导机构:
  主任委员:刘飞龙、副主任委员:刘枫林、执行委员:林育记、卢献全、林周明、张汉仁(以上常委)、王阿忠、叶美华(女)、刘珍祥、陈竹林、陈炳成、陈维赐、曾传佳、陈维新、庄志远、邱文贵、杨明山、卢阿彬、郑将就、柯寿全、秦丽华(女)、黄来英(女)、程坤德、张财国。顾问:林漳建、胡晋才。
  二、活动概况
  1、维护秩序,繁荣经济
  县工商联筹委会时期的主要任务是宣传共产党和人民政府政策法令,号召工商业者、小商、小贩学法守法,贯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明确国家经济建设的根本方针是:以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的政策,达到发展生产,繁荣经济之目的,由国家调剂各种社会经济成份,使之在国营经济领导下分工合作,各得其所,以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漳浦工商联在县委、县政府直接领导下具体执行下列工作:
  1、与国营贸易公司配合,共同搞好物价调节,公私兼顾,平稳物价。商店实行明码实价,防杜抬价刹价现象,改进服务态度和经营方向,以保证供应,繁荣经济为目标。
  2、配合县总工会处理劳资纠纷和矛盾现象,加强政策宣传教育。经过劳资协商,一些固定工资改为计件工资制,按劳取酬,多劳多得。工价由劳资双方协商订定。这一有力措施有利于发展生产,提高产品质量,满足群众需要。
  3、办理商业登记,接受工商户及摊贩申请营业,经审查,转报县人民政府核发营业执照,保护有照经营者的合法权益。
  4、号召工商业户及小商贩树立爱国主义思想,各行各业守法经营,踊跃交税款。
  5、爱国补税运动于1952年4月开始,中共漳浦县委常委公安局长马振兴亲自抓。县成立爱国补税运动委员会,税务局长杨瑞瑜为主任,工商联筹委会副主任委员林坤仲为副主任。首先在工商联召开私营工商业者代表大会,进行动员,会期三天。城关全部座商及旧镇、佛昙、杜浔、赤湖、官浔等集镇工商联筹委会主任委员、秘书及商民代表均出席,各区税务所长均列席,到会人数达四百多人。会后,各区人民政府都成立领导小组。历时二十多天,全县爱国补税旧人民币20多亿元(折合新币20多万元)。
  6、爱国补税是在解放初一些工商业者觉悟未提高,漏税严重的情况下进行的,运动过后,工商联即辅导各商户健全财会制度,并自发接受查账,保证今后不漏税,以后征税有账可稽,按实际营业额征税,商人放下怕再补税的思想包袱,放心积极经营。
  7、市场管理工作。解放初人民政府未成立工商行政管理机构,市场管理事务划归工商联筹委会主办。当时,旧社会遗留下来的“县前”市场已破损不堪,且场地狭小,无法容纳摊商经营,街上到处排摊设点,农民自产的农副产品也多摆在街道边兜售,街道阻塞,市面秩序混乱,时常引起纠纷,发生事故。工商联筹委会首先着手规划,分类划分,规定摆摊地点,进行疏导,然后订出管理办法,采取强制措施。但这只能解决暂时困难,为实际需要,工商联筹委会迫切要求县人民政府提前建设铺仔口新市场。新市场建成后,工商联筹委会召集与市场有关各行业的同业公会理事及各摊商代表会议,经过讨论,订出管理方案;执勤事项是:(1)不准无证商贩混入摊点经营。(2)不准腐劣物品、食品上市。(3)不准海产浸水或渗透污水出售。(4)不准宰瘟猪销售。(5)不准偷斤减两。(6)不准抬高物价,牟取暴利。(7)不准肺结核及其他传染病患者在零食摊、饮食摊操作,结合卫生院进行检查。
  各种农副产品、禽兽、柴草、自制小手工业品、蔬菜等的集市地点重新规划为(1)牛墟设东门外。(2)猪墟设南水门。(3)农副产品、小手工业制品、竹器、草席等集市设旧县府门口空地。(4)鸡鸭及其它家禽集市仍设后沟巷。(5)农民自产蔬菜集市设市场内两边空地。(6)柴草按旧习惯在东、西、北三处城边交易。
  工商联筹委会培训城关各种集市掌秤经纪人8人,代掌秤算账,发给执勤证,以高平鼻为组长。规定每次交易收手续费二分作为报酬。
  以上措施在执行前先经大力宣传,并教育执勤人员端正作风,树立为人民服务精神。市场管理成绩良好。
  8、组织行业联营。同行业联营是统一目标,加强团结,避免盲目竞争,扩大经营,发展业务的方法。联营商店明码实价,以“顾客第一,信誉第一”为宗旨,改进经营作风和服务态度。设立专业会计人员,健全财会制度,杜绝漏税。先由绸布业作为试点,取得经验,然后向百货、杂货两行业推广,成绩显著,以点带面,在各行各业全面展开。9、组织物资交流。在1952年一年当中,发动商人积极参加省内省外各地及本县各集镇的物资交流会。计先后参加外省广州等地物资交流三次,与来自各地的工商业者成交,购进五笔,总值10500元,销出总值30100元;参加本省福州、漳州、云霄等地物资交流大会四次,购进114笔,总值112983元,销出14笔,总值37893元;城关、赤湖、旧镇等地共召开七次物资交流大会,购销总值1545125元,其中国营商业261897元,供销合作社334369元,私营商业442648元,群众自产交易506211元。一年间物资交流会购销总值1742603元。1953年又先后在石榴坂、官浔、旧镇、赤湖等地举行物资交流大会共五次(官浔二次,其它各一次),成交总额203600元,其中国营商业购销21296元,占10.5%,供销合作社购销31370元,占15.2%,私营商业购销56738元,占29.1%,群众自产交易92196元,占45.2%。
  1954年元月(在工商联正式成立之后的物资交流会一并写在这里)旧镇、佛昙、城关、杜浔四集镇再举行物资交流大会各一次,成交总值126158元,购销总值252316元,其中国营商业购销31337元,供销合作社购销48779元,私营商业购销58234元,群众自产交易113966元。
  10、举办业余夜校。目的是解决大部分小商小贩和一部份商人妇女、营业员、职工、店员不识字或识字不多的困难。在不影响营业和生产时间的原则下举办夜校。经费自筹,课本、笔、簿由工商联统筹发给。报请县人民政府协助解决师资问题。教育科长邱铁汉大力支持,抽借现任教师李梧桐、陈壬寅、阮美芳、郑如丽等四人、及工商联宣传干事詹金龙、知识青年林壬、郑如侣等三人,共有都师七人,均尽义务,夜间加班教书,不另支薪。学员免费就学,共有二百多人次学习到粗识文字,会说普通话,会打发票,懂得珠算加减乘除应用。
  2、支援抗美援朝
  在解放初期,漳浦工商界的爱国表现卓著,抗美援朝的捐献工作尤其值得称道。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兵支援朝鲜抗美,全国人民一致支援,1951年4月漳浦县成立抗美援朝分会,各界人民踊跃捐款飞机大炮,工商界名列第一,涌现许多动人事迹,如官浔布商何水萍,除将公司的盈利捐献外,还把自己多年积蓄捐献,共献出黄金十多两,白银三千多元,旧镇振成行、捷发行、郑加国、布商陈荣茂等带头捐献黄金一批、白银数千元。全县共捐献折值旧人民币两亿多万元(折合新人民币两亿多元),捐献最多的是工商界。
  3、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
  1953年开始对私营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县工商联积极宣传引导,推动全县工商业者学习政治课、文化课的高潮,工商联夜校热闹非常,学习气氛浓郁,私营工商业者们经过学习,明确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光明前途,热烈响应赎买政策,争取接受社会主义改造。
  当时全县有私营工商业户45116户,从业人员59481人,资本额584600元(折算新币),其中,坐商1706户,从业人员2556人,资本额442879元,行商330户,从业人员330人,资本额66800元,摊贩3080户,从业人员3080人,资本额72000元。
  1954年加强对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工作的领导,县政府成立资改办公室,县领导人当主任,从工商科、商业公司、供销总社、税务局及有关部门抽调干部,组成对私改造工作队,按照过渡时期总路线对私营工商业的利用、限制、改造方针,进行社会主义改造。采取量才使用和适当照顾原则安排私营人员工作。在城关的纳入国营或集体商业,在城关以外的纳入供销合作社。至1956年底,这工作基本完成,有1110单位纳入国营或集体,其中61单位1785人纳入手工业系统,11单位192人纳入工业系统,1038单位2501人纳入商业系统。全县共提拔原私营工商业者22人担任国营企业领导干部,其中经理5人、股长7人、副经理12人、副厂长2人;提拔26人担任供销系统专业商店正副经理。在社会主义改造中,工商联协助政府做了许多工作。
  自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漳浦县工商联恢复以后,积极配合改革开放政策,自1987年至1990年三年间,主要开展下列工作。
  4、配合改革开放,进行横向联系
  经济工作方面:
  ①经济咨询服务。进行横向联系,与省内外25个单位建立信息网络,通过信息交流,直接或间接推进横向经济联合。通电通函二百多次,为疏通渠道推销产品牵针引线铺路搭桥。向浙江省和本省永泰、浦城、晋江等县推销本县产品荔枝干、荔枝罐头、菠萝等水果;与武夷山茶庄及泉州泉山茶厂建立联营关系,代销茶叶。1990年4月,市商会(工商联)在芗城区、漳浦县、东山县、龙海县举办首次科技实用讯息发布会,本县在举办之前,工商联主委刘飞龙多次在县经济部门会议上进行宣传,做好充分准备,经广泛发动,吸引有关单位参加发布会,听取讯息,进行洽谈。本县有对虾养殖场4.3万亩,居全省第一,对新产品“增氧机”很需要,当场与省里厂家达成协议,在本县设立增氧机漳州地区总经销。
  ②办经济实体。根据市场需要,聘请有茶叶技术专长和经营管理经验的退休职工,经县政府批准,成立县工商经济咨询服务公司,开展茶叶精制、包装、批销零售业务,销茶叶2万多斤,价款4万多元,为国家创税利5784元。
  ③加强同香港、澳门、台湾及国外工商团体和工商界人士的联系和合作,发挥民间商会作用,做联谊工作,对回乡探亲的台湾工商界人士热情接待,协助国家“三引进”和扩大对外贸易,并与“三资”企业保持联系。
  5、协助落实政策
  工商联恢复活动后,在发展会务方面主要有下列几项工作:
  ①协助落实政策。在统战部和有关部门共同努力下,对在1956年“私改”期间县人民政府任命为国营商业门市部主任的原私营工商业者柯寿泉等14人,经市人事局批准,恢复国家干部待遇,对原工商业者陈荣茂等6人要求补发附加工资、退休工资调级、退还股金、房屋、续领定息等问题,工商联也做了大量工作,并按政策规定作了处理和答复。
  ②关心会员生活。省工商联多次发给县工商联春节补助金,县工商联在县委统战部领导下,及时把补助款送到26户困难户家中。又组织慰问病户、遗孀6人次。
  ③深入发动,宣传政策,解除“文革”期间极左路线将工商联看作“资产阶级组织”所造成的顾虑,做好登记老会员工作,并继续吸收新会员,至1990年,共有会员354人,其中老会员313人,新会员41人。有团体会员3个,企业会员19个。
  ④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引导会员坚定社会主义信念,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尤其在1989年春夏之交,北京自学潮开始至发生动乱,演变为反革命暴乱,县工商联领导及全体委员、工作人员都保持清醒头脑,加强学习,领导会员做正面宣传,写信给在学的儿女做思想工作,并写信给台湾、香港及国外亲戚朋友,告知北京动乱真相和家乡安定的消息。
  6、作政府联系群众桥梁、参政议政
  历届工商联作为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在团结原工商业者执行各项政策法令上做了大量工作。并代表原工商业者利益,向政府上达群众意见,维护合法权益。在参政议政方面也做出杰出贡献。在建国初期,工商联筹委会主任为土改委员会委员,对动员工商界拥护土改做力所能及的工作。自筹备委员会至正式成立之后历届工商联,对党、政各种工作都积极支持,广泛宣传,热烈拥护,并提出合理建议。历届有工商界代表十多人担任政协委员或人大代表,都能参政议政,对地方上应兴应革事宜作出建议。

知识出处

漳浦文史資料1-25辑合订本上册

《漳浦文史資料1-25辑合订本上册》

本书主要介绍了《漳浦文史资料》的出版情况及其对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性。文章提到,这些文史资料填补了中国近代史的诸多空白,并对存史、资政、团结、育人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该资料共14辑每年编写一辑,已成为人民政协履行三大职能的一项重要工作。由于时间跨度较长,资料残缺不全的问题给查阅带来了不便,因此政协文史委决定将历来的文史资料汇编、合订成册。这一工作得到了陈桂味副主席的负责和落实,经过重新打印编排和审校,最终完成了这一浩大的工程。

阅读

相关人物

刘飞龙
责任者
曾永茂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漳浦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