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石林”源流及传衍台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浦文史資料1-25辑合订本上册》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1737
颗粒名称: “乌石林”源流及传衍台湾
分类号: K820.9
页数: 5
页码: 536-540
摘要: 本文介绍了闽台两地林姓的源流和关系,重点描述了乌石林姓的世系分衍情况以及一些重要人物的事迹。乌石林姓的始祖是唐水部郎中林慎思的后裔,后来迁居漳浦东关外七都浯江保西径坊。文章详细描述了乌石林姓的世系传承,并介绍了部分重要人物的事迹,如八世廷臣、九世功懋和十世士宏等。此外,还提到了民国时期乌石林姓的四兄弟在医学、教育等领域有所成就的事迹。
关键词: 漳浦县 乌石林 林姓

内容

“乌石林”即“浯江林”,始祖林安,于南宋景定初年(1261年左右)由福州长乐后市村移居漳浦东关外七都浯江保西径坊,地处浯江入海口西岸(现旧镇镇岩埭村前面小山下),后裔溯江向上游发展至海云山下,明朝为第七都海云里,清朝改为海云保,而林姓已传衍至有“顶乌石”之称的赤土、万安、荷芽等地,称海云保为“下乌石”。今“下乌石”属于旧镇镇,“顶乌石”属于赤土乡。据说,“乌石”地名专为纪念林姓入闽开基晋安郡郡治所在地福州的乌石山而来。今“乌石”专指“下乌石”,包括浯江、山兜、苑上、潭仔头、后垄5个行政村。
  “乌石林”世系
  一世林安,唐水部郎中林慎思裔孙,宋龙图阁学士林安上四世孙,世居福州长乐。生四子,长子进,其馀无考。
  二世进,居西径,生二子,长子清,出军无还,次子惠英。
  三世惠英,字国贤,自号“江处士”,迁居潭仔头,晚年从第六子文祖迁居运头,卒葬后埭径仔林,称“径仔林祖”。有七子(第四世):仙隐、仁益、义益、道益、德成、文祖、文杰。仙隐分居苑上(坂上),仁益分居潭仔头,义益分居檺林(大林),文祖分居运头,后裔分成苑上、乌石、大林、运头四宗,即谚语“四世开四宗”的由来。其馀文杰守西径,德成迁居广东,道益随文祖居运头,后裔无考。“乌石”本是浯江林姓四宗之一,后来“乌石林”成为浯江林姓的总称,乌石宗祖祠“海云家庙”俗称“乌石大厅”。
  四宗分衍情况
  一、苑上宗
  仙隐,字汝聪,生六子:应宗、应举、应材、仲冉、原有、文真。长、二、三、四、六各房俱无考。五房原有,字仲享,号质庵,生二子:济保、真应(六世)。济保号十三官,生子名走,字迪荣,号嘉惠(七世),后裔传衍苑上顶厝、下周。六世真应,字添福,号十五官,生六子(七世):光、显、赞阳、辉、灿、二仔。长、二、四、六后裔俱无考,三房赞阳,字时雍,号铭轩,后裔传苑上下园仔、顶下角、埔仔楼、顶大厝、芹山、溪头、下周、竹仔林、后田,又分衍宁德县霍童镇等地。五房灿,字时耀,号恂庵,生二子:祥、旭(八世),旭后裔无考,祥,字元祯,号稼叟,生四子:廷臣、廷文、廷举、廷鸾,后裔衍居苑上新厝尾、社中央、祖厝边、芹山,分衍坂顶、万安、下尖、埔尾寨、下周、西崎头、竹仔林、白沙仔、后田。由芹山分衍至泉州石狮、广东惠来、普宁、海丰、惠州等处。
  九世廷臣,字敬侯,号云峰,嘉靖十三年(1534年)岁贡,授广东惠州府长乐训导,生三子:松懋、德懋、功懋。松懋以三弟功懋显贵,称“大爷”,后裔衍居苑上祖厝边;德懋随功懋迁居“顶乌石”,后裔衍居坂顶村。
  十世功懋,字以谦,号竹溪,嘉靖十一年(1532年)进士(为浯江首登进士者),授广东东莞知县、赣州知府、四川按察副使、河南参政,升广西按察使,未任而卒。引荔枝良种在家乡繁殖。在“顶乌石”建万安楼,为“万安”地名之由来。生二子:士宏、士弼,后裔衍居万安、下尖、下周等村;妾携幼子居广东惠州娘家,传后裔于惠州。
  十一世士宏,字仁甫,号中峰,万历八年(1580年)进士,授承天知府,续建万安楼。长女婿刘庭兰,解元、会魁,翁婿同科进士,传为美谈。三女婿胡宾墀,进士。
  十二世守让,字仲和,号云麓,居苑上下园仔,建海云楼(埔仔楼),后裔居埔仔楼、顶大厝,分衍芹山等处。
  十四世维乔,字松甫,号鹤栖,守让孙,居顶大厝,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举人,参与编修《漳州府志》。
  民国期间,二十三世,万安坂顶村出现一家出类拔萃的四兄弟:长绍庭,为著名医生;次遵行,北京协和医学院毕业,由美国纽约大学授予医学博士学位;三笃信,美国哈佛大学市政学硕士,曾任江汉海关监督,上海大夏大学教授等职;四弟林列,燕京大学学士,三十年代任万安丰祥农林公司经理,推广瓜哇大径优良蔗种,首创漳浦机器制糖业,抗战胜利后任龙岩县长,推行“扶持自耕农”政策,现居美国,子安达,美国芝加哥大学物理博士。
  二、乌石宗
  四世仁益,字汝亨,号嘉斋,由西径迁居乌石潭仔头,生三子:佛成、佛信、佛寿。其中,次子佛信传后裔于广东海丰,称海丰祖。长子佛成居乌石大厅北边,称“北房”,三子佛寿居乌石大厅南边,称“南房”,这就是乌石“五世分南北”谚语的由来。
  (乌石北房〕五世佛成,字允功,号梅轩,为乌石北房始祖,子椿,孙普昱,曾孙柔兴(八世)。柔兴,字敦硕,号直庵,生二子,长子竦,分衍后裔于前厝,次子苗,分衍后裔于后厝,这就是北房“九世分前后”谚语的由来。
  前厝称“探花派”,先祖名竦,字廷瞻,号忍庵,生子名烽,字世明,号省庵,(十世)生七子:维祯、维翰、维参、维则、士章、士范、士角。长子维祯传后裔于石厝村,称为“大房大”。次子维翰后裔居溪边楼(慎修楼),后裔迁居石厝村。三子维参、四子维则居岩下,后裔迁居下周、后田。五子士章,字德斐,号璧东,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探花及第,历任两京国子监祭酒、礼部左右侍郎,万历年间以南京礼部尚书致仕(归休),初居漳浦县城,建“尚书府”,后居漳州城北之长桥(《龙溪县志》记载,长桥城,里人林士章建),首建石码市街。子汝谐(官右军都督府经历)、汝诏(万历十四年进士,授吏部郎中、广东兵备道副使)、汝志,传后裔于漳浦县城尚书府及漳州城北郊楼内一带。士章之六弟士范后裔无考。七弟士角万历十九年(1651年)武举,授陆鳌、澎湖把总。传说因捕鼠误烧军营,被充军海南。子汝谔,传后裔于海南。
  十五世绍祖,字衣德,号丹麓,士章玄孙,汝诏曾孙,友孙,居龙溪县,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进士,康熙三十九年与林登虎主修《漳浦县志》。孙凝崇,字智侯,雍正元年(1723年)举人,授广东高明知县;凝秀,字宋山,乾隆八年(1743年)岁贡。
  后厝称“春斋派”,先祖名苗,字廷谧,号谨翁,生子名淳,字世泽,号廓庵(十世),生二子:楚、柱(十一世)。楚,字德春,号春斋,晚年别号玄谷老人,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举人,授广东雷州通判。在乌石提倡各村办“小学”(初级社学),自办“大学”(高级社学),办学地址“大学”地名至今沿用。万历八年(1580年),主持第三次修建乌石大厅,规模达到闽南第一流水平。制订家规、家训。万历十三年建晏海楼(春斋楼)。生三子:长子汝咸,后裔居晏海楼、岩下。次子汝涣,后裔居下周、竹仔林、白沙仔、埔尾寨、龟湖、店前等处,三子汝渐,后裔居下坂等处。四女婿刘霖(刘坂人),进士。
  至清朝中期,北房后裔全部搬离乌石,散居本县各地及外地,乌石由南房的大房和六房衍居,故有“大、六债北房”之谚。(债,音奋,方言,取代其地盘的意思)。
  (乌石南房〕五世佛寿,字允仁,号松轩,生四子,长子麟、次子受、三子忠,俱召戍湖广,无还。四子聪,字仕敏,号亮庵,早逝,妻陈氏寡守二子,不堪暴邻欺凌,放弃田宅,归依娘家,母兄迫嫁不从,匿居山野,拾断穗采草根充饥,抚养二子长大,后裔登科第显贵,嘉靖年间奏赐“旌表贞义”匾额,在漳州府城仓巷口建“世联甲科、天笃贞义”坊褒彰。世称“贞义妈”。长子普玄,字敬德,号介庵,乡饮大宾,正统十三年(1448年)建乌石大厅。生五子:寅、信、宏、环、震。林聪次子普淋,字敬资,号直斋,早逝,遗子斌,伯普玄视如亲生,抚育长大,与亲生五子并为六房,斌排第三。这就是乌石南房“八世分大、六”。六房如下:
  大房公寅,字敦甫,号木轩,居潭仔头,生三子:长子秉,分衍南埔园等地。次子隆,分衍潭仔头、打山、山郑、新厝、顶围、大厅边南平、北平、大学、牛运掘、学顶、下溪、桥头墟、石牛尾、后垄、前厝、后厝、大火鼎、石陂、马刈等村。三子良,分衍东埭、下东埭、下尾山、过田仔等村及漳州给事巷。著名人物有:林生枝,举人,官崇义知县;林明哲,武科进士,任职福建提务厅。
  二房公信,字敦允,号乐山,迁居荷芽(今属赤土乡),生二子:朔、颙。颙后裔无考,朔生三子:长一诚分衍荷芽、水办头、三甲寮、过溪、过溪楼、赤土墟、下楼仔、下瓷窑等村;次一正分衍城仔埔、乌兜、坑里等村:三一定分衍瓦仔、上柳等村。著名人物有:十三世萃祉,字锡之,居城仔埔,万历四十年(1612年)举人,授刑部主事、都察院经历。十六世侪鹤,字啸云,号松崖,居三甲寮,雍正四年(1726年)举人,有诗文集行世。二十二世善继,字绳其,号质直,清代最后一批秀才,是本县唯一活到1958年的清朝秀才,女婿陈则蔡,民国时期县中校长、议长,1949年去台湾。
  三房公斌,字敦忠,号质庵,居乌石大厅南边,生五子:俸、洁、伟、权、乾,后裔衍居潭仔头、牛运堀、深土镇西雄、沙西镇弯溪等村及漳州,著名人物有:十四世琛,字解人,号紫峰,居潭仔头,康熙十八年(1679年)进士,授内阁中书,在丹山麓建“垢洗书院”,生四子:光鼎、光斗、光日、光表,俱贡生。光鼎授罗源训导,书《重新垢洗书院记》、《垢洗岩长歌二十二韵》石刻尚存。琛侄孙开镐,字成伯,号涘江,乾隆十年(1745年)进士;曾孙献之,字于廷,乾隆十二年(1747年)举人;孙为乾,字义昼,号惕斋,太学生。
  四房公宏,字敦毅,号恬豚,庠生,居大厅南平,生五子:源、泉、涧、汴、沚,分衍后溪、后垄前厝、大油甘、马刈楼(清晏楼)、三凤厅、楼仔、下尖、竹仔林、西雄等村。著名人物有:十世策,字直夫,号丹峰,嘉靖十七年(1538年)进士(为乌石宗首位进士),授江西按察司佥事。十三世,字希廉,号后子,顺治十五年(1638年)进士,会魁,授江西德化知县,先居后垅前,后居三凤厅楼仔,建“震宁居”楼,后裔迁居竹仔林。
  五房公环,字敦璧,号抚松,居新厝,生二子:玑、珪,分衍新厝,顶围,深水坑等村。著名人物有:十世成纲,字勉夫,号定庵,居顶围,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举人,授广东香山知县,十一世昭,字德融,号紫薇主人,居顶围,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书《冬游紫薇洞记》石刻尚存。二十二世庆馀,居县城北街,1919年汇文大学(燕京大学前身)毕业,曾任县教育局长,任教漳州一带中等学校三十多年,桃李分布各地。
  六房公震,字敦整,号恒庵,居三凤厅下角,正德十五年(1520年),主持第二次修建乌石大厅。生四子:黼、黻、冕、旒(九世)。黼,字廷果,号海崖,生三子:一初、一阳、一新,皆登科第,时称“三凤”,建三凤厅。一初,字遂夫,号玉山,举人,后裔传衍后埔边、东行顶下厝、西坂、邱厝、山兜、大厢、深水坑、埔仔、下草等地;一阳,字复夫,号复庵,举人,传衍三凤厅、楼仔,龙岩龙门圩;一新,字跻夫,号南江,进士,传衍桥头圩、深水坑、县城“三世明经”、高厝下等。子士旂,举人,南诏知县。黻,字廷华,号石江,为江头村(今深土乡锦东村)之祖,分衍西平、楼脚、下江、下西房,分衍于深水坑、桥头墟、南叶等地。十二世朝禄,字受百,天启七年(1627年)举人。十六世升泽,字大成,号展夫,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建锦江楼(江头楼)。冕,字廷服,传衍后埔边、溪尾、西坂、北叶等。旒,字廷玉,号卓峰,居下溪尾、水鬼潭边,分衍广东。乌石六房著名人物还有“三世明经”:十六世江誉,居桥头墟,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岁贡,授永定及台湾诸罗训导,以“教训番黎”加大功一次,后居漳浦县城军营顶,子在田,字叶文,号文台,乾隆二十年(1755年)岁贡。在田子虎榜,字孙韩,号思亭,乾隆十八年(1753年)府学拔贡,官至两江兵备道。1949年去台人员有林同毅等多人,同毅,字执一,军官学校十七期毕业,以连长开拔金门,以少校退伍寓台,已故。
  三、大林宗
  四世义益,字汝芳,号矩斋,居檺林(大林),生三子:纯一、纯阳、纯德,后裔衍居大林、西崎头等村。五世纯一,字元真,号诚斋,又号无为翁,洪武五年(1372年)举人,授开封府洧川县教谕,升国子监助教。生六子,其中元配生四子:龙升、颙升、忠升、兴升,居大林,分衍西崎头;妾生二子,居衍于南京。十一世规,字彦执,移居广东海丰乌东港曲衡村,生四子:兰、芬、芹、蓉,孙八人,侄孙七人俱衍居乌东港一带。
  四、运头宗
  四世文祖,字汝宗,居衍运头(原地名颜厝),生三子,分衍下周、西崎头、甲仔等村。著名人物有:六世永春,居运头,永乐二年(1404年)岁贡,授云南楚雄府定远知县。十一世士嵩,字卿甫,号瑞堂,永春六世孙,居运头,太学生,授凤阳县主簿,升宁波府经历。隆庆三年(1569年),运头族人建庆云楼,门额石刻尚存。十三世孚尹,字希请,居运头,万历四十年(1612年)武举。
  “乌石林”分衍台湾
  清朝康熙年间统一台湾以后,漳浦人纷纷渡台开发土地,林姓尤多,其中不少是“乌石林”,于宗谱有载及曾联系和来拜祖会亲者如下:
  (一)乌石大房十四世林兴,居东埭,生三子:协、捷、良,于康熙末年俱移居台湾,后协回大陆;捷往台湾南部,后裔未明;良字青龙,传衍后裔于台中县,多次派代表回乌石谒祖会亲,1990年3月中旬,以林瑶棋先生为代表的谒祖团再度到乌石会亲,献款设置浯江奖学基金。
  (二)乌石六房江头绍德堂宗谱记载:“十三世茂秀,配詹氏,子容,号丹江,配谢氏。十四世容,子六:位、日琼、日亨、日卞、日琴、日曜。长子位,挈家移居台湾。”后裔居基隆(鸡笼)、鹿港等地。
  (三)乌石六房“三叔爹派”居后埔边和顶溪尾。其后裔(名字未详)于康熙年间移居台湾云林。光绪年间,台湾后裔曾寄银来修理在后埔边的祖祠。四十年代(抗战胜利后)曾通过海上渔民联系,溪尾村后裔欲往台湾会亲,因台风未成行,后失联系。
  (四)乌石南房后裔,约于乾隆年间移居台湾台北及原文山县潭湾一带。抗战胜利后,大油甘村后裔有人到潭湾九十九番地,曾与联系。
  乌石昭穆:自第四世起编辈序(四至十一世)汝允仕敬,敦廷夫德;(十二至二十三世)君希思日,升恒万寿,松柏茂辰;(二十四至三十五世)维皇降福,山阜冈陵,保定尔禄。

知识出处

漳浦文史資料1-25辑合订本上册

《漳浦文史資料1-25辑合订本上册》

本书主要介绍了《漳浦文史资料》的出版情况及其对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性。文章提到,这些文史资料填补了中国近代史的诸多空白,并对存史、资政、团结、育人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该资料共14辑每年编写一辑,已成为人民政协履行三大职能的一项重要工作。由于时间跨度较长,资料残缺不全的问题给查阅带来了不便,因此政协文史委决定将历来的文史资料汇编、合订成册。这一工作得到了陈桂味副主席的负责和落实,经过重新打印编排和审校,最终完成了这一浩大的工程。

阅读

相关人物

林祥瑞
责任者
林安
相关人物
林慎思
相关人物
林佛寿
相关人物
林仁益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漳浦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