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投陈姓寻根漳浦县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浦文史資料1-25辑合订本上册》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1733
颗粒名称: 南投陈姓寻根漳浦县
分类号: K295.74
页数: 2
页码: 529-530
摘要: 本文介绍了南投县陈姓宗亲会于清光绪年间集资建造了“西水祖祠”,奉祀来自福建漳州府漳浦县西垄、水磨二社的祖先。自1983年12月建祠100周年纪念以来,南投县陈姓宗亲会一直渴望回到大陆寻根访祖。1989年和1990年,陈明证和陈明政兄弟分别来到大陆,专程寻根至西垄、水磨,并捐资给西垄修理祖祠。同时,漳浦同乡会理事长陈建仁也委托陈育嗣转给西垄、水磨、甘园石兜三村各若干港币作为修理三村祖庙之费用,并积极推动南投县陈姓宗亲会组团返乡祭祖。自此之后,西垄、水磨、甘园石兜三社宗亲与南投县西水祠取得联系,准备组团回漳浦故乡祭祖。
关键词: 漳浦县 南投县 陈姓

内容

台湾南投县陈姓宗亲会,于清光绪年间集资建造一座富丽堂皇的“西水祖祠”,奉祀来自大陆的祖先,迄今已有100多年历史了。
  1983年12月,“西水祖祠”建祠100周年纪念,宗亲会理事长陈金春为重修族谱作序,开首写道:“追思二百年前(清乾隆年间)陈氏祖先由福建省漳州府漳浦县西垄、水磨二社渡台至南投、彰化县界八卦山麓及浊水溪流域一带,筚路蓝缕,垦荒拓地,以启山林,奠定了子孙蕃衍之丕基;宗族散居各地,其间道路崎岖,交通不便,但因血浓于水的血缘感情深厚,乃聚议共襄盛举,合资购买田产,兴建陈氏宗祠于现址一新街。……南投县陈氏宗亲为中国大陆迁居台湾之华夏衍裔。据最近人口调查,台湾区总计1800余万人,陈姓占有200余万人,平均每八名中就有一人姓陈……”。
  南投县西水祖祠之祖先是漳浦县西垄、水磨人,“西水”即西垄、水磨之合称。
  由于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生长在台湾的“西水”陈姓子孙后代,历代相承只知道祖先来自大陆,而不知道西垄、水磨究竟在何方,但正如“序”中所说,血浓于水的血缘感情深厚,他们从来没有忘记西垄、水磨两个地理名词,渴望有一天能回到大陆寻根访祖。海峡两岸开放之后,多年来朝思夕想的美梦终于有机会成为现实。
  1989年某月,南投县陈姓宗亲会理事长陈金春之三公子陈明证首开西垄、水磨寻根认祖纪录。陈明证是一位政治大学硕士,又曾在美国攻读博士,历任台塑副总经理、厂长、董事长。前几年回大陆做生意。经常来往于京沪与广州、深圳之间,因受亲人之重托,特地寻根至西垄、水磨,捐资给西垄修理祖祠,族人于庙中立一石碑以志其事。1990年6月,陈明证胞弟(即陈金春四公子)陈明政(逢甲大学国贸学士、南投县社头国中教师)步乃兄后尘,专程来大陆访祖,由于地生人不熟无从寻根,一时心灰意冷,准备返回台湾,是日下午在漳浦宾馆登记住宿,无意中与陈育嗣交谈。翌日由陈育嗣陪同去西垄谒祖,当场拍下不少照片带回台湾。
  台湾漳浦同乡会理事长陈建仁(原籍佛昙大坑)及全体理监事为同乡排忧解难不遗余力,深受乡亲爱戴,海峡两岸开放往来后,同乡会发挥桥梁作用,为两岸亲人沟通互访作了大量工作。1990年委托陈育嗣转给西垄、水磨、甘园石兜三村各若干港币作为修理三村祖庙之费用。他一方面慷慨解囊,一方面积极推动南投县陈姓宗亲会组团返乡祭祖。西垄等村宗亲感陈建仁理事长关怀桑梓之良苦用心,先后各自成立“筹备修缮祖庙理事会”,用陈建仁捐助资金把年久失修之祖庙进行修理。自此之后,西垄、水磨、甘园石兜三社宗亲与南投县西水祠取得联系,南投县陈姓宗亲会准备组团回漳浦故乡祭祖。

知识出处

漳浦文史資料1-25辑合订本上册

《漳浦文史資料1-25辑合订本上册》

本书主要介绍了《漳浦文史资料》的出版情况及其对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性。文章提到,这些文史资料填补了中国近代史的诸多空白,并对存史、资政、团结、育人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该资料共14辑每年编写一辑,已成为人民政协履行三大职能的一项重要工作。由于时间跨度较长,资料残缺不全的问题给查阅带来了不便,因此政协文史委决定将历来的文史资料汇编、合订成册。这一工作得到了陈桂味副主席的负责和落实,经过重新打印编排和审校,最终完成了这一浩大的工程。

阅读

相关人物

陈育嗣
责任者
陈金春
相关人物
陈明证
相关人物
陈育嗣
相关人物
陈建仁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漳浦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