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根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浦文史資料1-25辑合订本上册》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1732
颗粒名称: 寻根记
分类号: K928.43
页数: 4
页码: 526-529
摘要: 本文主要描述了陈永瑞对家乡和祖谱的寻根之旅,通过回忆小时候的印象和在马祖、金门等地的生活经历,表达了对家乡和祖先的思念。作者决定编修祖谱,得到八叔、大伯父等人的支持和帮助,最终出版了陈氏祖谱。在寻根之旅中,作者参观了漳州南山寺等名胜古迹,了解了漳浦县的发展历史和马坪的发展历程,并与众多宗亲进行了交流,对陈氏家族的历史和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作者呼吁大家珍惜家族历史和文化,传承家族传统和精神。
关键词: 漳浦县 寻根记 陈永瑞

内容

“饮水思源头,吃果子拜树头”,这是大家都耳熟能详的一句台湾谚语。记得小时候,常听父亲说,我们的根在唐山,那就是说我们陈氏原籍在福建省漳州府漳浦县东关门外廿三都福兴堡马坪山尾社。父亲也常常告诉我们,马坪山尾祖祠的昭穆:“旺发邦樟敦,仕体君弘立,兴经广成齐,家国治永昌。”但由于当时年纪小,对大陆一无所知,“唐山”在何处?马坪山尾社又在那个地方?一点印象也没有。为什么要到台湾来,也是一无所知。昭穆呢?也只知道,那仅是为了取名字方便,所列的一串字句而已,至于代表什么意义,更是一头露水,茫无所知。
  1966年我在马祖服役,1968年任教于金门金城国中,大陆近在咫尺,家乡马坪虽在眼前,但由于政治环境的关系,却可望而不可及。年纪愈大,思亲愈切,想起太祖朴直公、正义公兄弟,于前清嘉庆元年(1796年)迁居台湾,至今己有一百多年之久,子孙分散各地,恐时间一久,世系湮没,亲疏不分,道上叔侄相逢不相识,因此乃决定编修祖谱,以供后世子孙缅怀祖先,慎终追远。当我把这个决定告诉八叔祖国炷公、大伯父治岩公时,承蒙鼎力支持,勉励有加,并提供很多宝贵资料。大伯父并且陪我探视各远房宗亲,搜集资料,抄写齿录。承各房宗亲热心协助,共襄盛举,使陈氏祖谱终于在1978年12月顺利出版。其中有二件事,至今仍令我印象深刻:其一,我与大伯父到员山中和铿桢兄家抄录资料时,由于中和是我陈氏家族渡台开基地,祖宗牌位于日本明治廿八年奉立,已有八十多年历史,部份字迹模糊不清,铿祯夫妇,大伯父与我,四个人围在一起,铿桢嫂用湿布擦一句,我抄一句,孺慕之情,一表无遗;另一件,有一次我到水根兄家抄录资料,适逢客厅电灯故障,永根兄毫无犹疑地,把祖宗牌位端到餐厅饭桌上让我抄写,当时我曾问:“这样做适当吗?”永根兄当场斩钉截铁地告诉我,修家谱是一件好事,祖宗不会见怪,这给了我很大的信心与鼓励。之后,陆陆续续收集了很多资料,不断增补,因此乃于1984年第一次修订,但马坪部份资料,却始终付之阙如。
  1990年,海峡两岸良性互动,放宽探亲规定,个人乃于7月17日同家叔治忍、文隆宗亲、茂林宗亲等一行,前往大陆寻根。当天早上8时50分,由桃园国际机场起飞,10时到达香港,转搭下午7时班机飞往厦门,夜宿华侨大厦。18日早上9时赴集美陈嘉庚学园参观,10时多起程前往漳州市,在漳州宾馆用过午餐后,随即前往南山寺参观。南山寺又称南院,位于漳州市的南郊,前濒九龙江南岸,背靠丹霞峰,景色幽美清静。此寺始建于唐玄宗开元后期(736—741年),迄今已有一千二百多年历史,是福建省历史悠久的寺院之一,闻名海内外,素为国内外来宾游览胜地。
  此寺院是我南陈开基祖,初唐太傅(太子李隆基的老师)邕公所建。据《嘉禾陈氏家谱》、《漳州府志》、《龙溪县志》等史料记载:邕公原籍京兆万年县(今陕西西安)人,唐朝中宗神龙年间(705—707年)进士。任官以后,与宰相李林甫不协,于玄宗开元廿四年(736年)被谪到福建,初住兴化(仙游的枫亭井上),再迁泉州惠安社稷坛后,后定居漳州(龙溪),在通津桥(即旧桥)头南驿路的南山下建宅,结构雄伟,气势磅礴,旁侧建一佛堂,名“延福报劬南院”。由于院宅的建筑方式与规模超过了政府规定,有人以“僭越”罪(有篡夺帝位意图)密告,朝廷要派人前来查办,邕公闻讯,十分惊惶,唯恐株连家族。女儿金花(后追封郡主)劝他献宅为寺院,让她“落发为尼”,免遭查究,邕公依从,果然开脱无罪,免去了一场无妄之灾。家宅改为寺院后,邕公与夫人遂迁居镇门水潮社。后“延福报劬南院”于北宋乾德六年(968年)由刺史陈文颢重修,初名“报劬院”,明代改称“南山寺”,寺院兴隆时期,僧侣达一百多人。现寺内还有一个太傅祠,祀邕公,可惜由于内部正在整修,大门深锁,管理员外出,未能一窥庐山真象。祠后有一“修真静室”,原是金花郡主的梳妆阁,因她出家后于此奉佛,故以此名。玉佛殿旁,寺墙之外,有一座方形塔状坟墓,是金花郡主的安息之地,漳州人称之为“姑娘墓”。南山寺由于列入文物古迹保护,售票供人参观,虽有管理人员和尚、尼姑定时诵经礼佛(和尚、尼姑为上、下班制),但看起来,香火并不很盛。
  下午6时馀抵达漳浦县城区,这是一个建置已有一千多年的县城,一切看起来很纯朴,除了人多之外,与二、三十年前台湾一般城镇并无很大差别。稍做停留,便出发往佛昙,下午7时多到达佛昙树发宗亲家,这时其有宗亲,马坪芳浦宗亲,长泰宗亲,贯珩宗亲等多人早已到来。大家相谈甚欢,我提出很多问题就教,他们也都能——提出合理说明。芳浦宗亲,福建师院本科毕业,中学高级教师,原任马坪中学副校长,现已退休,又任马坪侨联副主席兼秘书等职,专心从事建“新马坪”及族谱整理工作。长泰宗亲,家住马坪霞梧,现住佛昙邮电局边,协和大学经济系毕业,曾任漳浦县政协副主席、福建省漳浦一中、二中校长四十馀年,桃李遍及海内外。贯珩宗亲,目前旅居香港,曾任华侨中学名誉校长十六年,经常往来于大陆、香港之间,对马坪设乡暨地方公益事业奉献不遗馀力。由于时间不早,佛昙距马坪还有一段相当距离,因此在10时左右大家才依依不舍地分手回家,并约定次日马坪见面时间,当晚夜宿佛昙侨联宾馆。
  7月19日上午8时,陪文隆、茂林二位宗亲前往大坑鉴湖陈氏家庙谒祖上香,并访视鉴湖宗亲。10时多返回佛昙,起程前往马坪寻根,同行者有其有宗亲、树发宗亲、长泰宗亲、威镇宗亲(台湾“监察院”顾问建仁宗亲令弟)茂林宗亲、文隆宗亲、六叔治忍与我。马坪位于佛昙东北方,距佛昙大约十公里路左右,福建地名叫山尾的地方有好几处,祖籍山尾社隶属马坪乡后康村。11时左右抵达后康,乡政府正在大兴土木,马坪卫生院亦正在兴建,据说这座医院是由侨胞陈壬水捐建的。马坪乡原为前坪乡,后改为马坪公社,1964年合并于佛昙镇,1987年恢复设乡。这时候早已有廿多位宗亲,站在马坪侨联宾馆门口,列队燃放鞭炮等待我们的到来,这是一百九十五年来,移居台湾的马坪子孙第一次返乡寻根,场面颇令人感动。稍作寒喧后,随即展开核对族谱工作,由于事前委托其有宗亲代查之资料甚为详实,正确,因此工作进行得非常顺利,除了查对世系表既其他相关资料外,并把二册族谱一一拍摄照片,携回参考,以补台湾族谱马坪资料之不足。据说其有宗亲为了代我寻根,曾经先后六次前往马坪查访,实在非常感谢。族谱持有人良爱宗亲,现住马坪后康村山尾社,是佛昙镇(马坪以前属佛昙镇管辖)有名的基建木工师傅,曾参与大坑陈氏祖祠,蓝氏祖祠、佛昙杨氏大祖祠,马坪后康大房祖祠等家庙修建工作的筹划与技术主管。其父成德宗亲生前热衷宗务,对陈氏家谱十分重视,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三次把家谱用破油纸包好,拿上后寨山藏在大石头底下,这是马坪地区唯一幸存较完整的族谱,其缅怀宗祖,不避艰险,苦心竭力保存族谱的伟大精神,将令千千万万后代子孙永远感谢和怀念。
  根据马坪族谱记载:我家家族是属于后康山尾祖祠始祖三世祖邦彦公后代,其中五世祖敦甫公逝世后,六世祖仕德公伴兄仕体公为避倭寇之祸于明嘉靖年间率子侄等卅五人,举家迁往平和南胜五寨,至清康熙年间“复界”,十世祖“立辈”子孙再由平和县南胜五寨迁回马坪,九世祖弘绩公之骨骸由子孙于南胜五寨之丘朋迁回马坪,改葬在梅岭垅尾山坐午向子兼丙壬。据说由于人丁不旺,肃五人自马坪徙家平和,先后五代仍旧只有卅五人迁回马坪。
  昭穆:“旺发邦樟敦,仕体君弘立,兴经广成齐,家国治永昌。”系山尾祖祠始祖邦彦公始创顶溪(马坪溪上游各社)昭穆。这一派昭穆现在马坪地方已不再使用。据说顶溪昭穆传至广辈时,为团结玛珖公、辉孙公二支宗亲,经双方代表协议,统一改用马坪、大坑合编昭穆。而台湾子孙迁居本岛,因不知有此约定,仍继续沿用顶溪昭穆,迄今未改。依族谱规定,台湾十八世治辈属马坪广辈,十九世永辈属马坪成辈。广辈子孙在马坪地区已不多了,因此,叔叔与我,在马坪排行中是属于高辈份的子孙了。
  按马坪族谱所记,十二世祖经舜公有三子,长田、次卢、三环。但台湾族谱只记载环,卢二人,田公幼殇无嗣,台湾族谱未有记述。环卢二公排行次序两地互异,但台湾族谱除了世系表外,还附有生卒年月日可考,我想这一点,台湾族谱可能比较正确一点。两岸相隔近二百年,幸有此一记载,使两岸血脉一线相连,这实是祖宗冥冥中保佑使然。
  午餐后,我们一行人,连同马坪宗亲浩浩荡荡前往山尾拜谒祖祠,惜山尾祖祠在文化大革命期间遭受红卫兵破坏,里面祖宗神位悉遭焚煅,祠堂本身也被征收做为仓库,存放粮食,最近索回,屋顶重新修葺,但内部陈设尚未恢复,仍旧只是空屋一间。旋即到福场埔探视祖坟,只见旷野丛林下,有一块墓碑斜立,碑上没有任何文字,据随行宗亲说,这就是山尾祖祠始祖邦彦公夫妇合葬坟地,土名“卧虎”,因害怕惊动卧虎,多年来一直不敢异动或翻修。接着到田墘祠堂拜访,祠堂占地很大,但不得其门而入,据说祠堂本身现在仍被当作仓库用,宗亲们正在设法索回中,里面设备当然也是一无所有。因之绕祠堂一周后便离开,改至庵仔山后看五世祖敦甫公坟墓,此墓距马路不远,墓碑用红砖砌成,土名“砖仔墓祖”。后回到后康参观三世伯祖考邦恺公子孙所重建之“鸠山堂”,“该祠堂最近重新翻修,结构宏伟,富丽堂皇,祖宗牌位能重新镌刻,但祠堂尚未落成。最后到贯珩宗亲思亲楼休息。思亲楼面对马山,视野宽阔,风景绝佳。据村长宗亲说:马坪地名之由来系合“马山”与“大坪岭”而成。山尾社现有宗亲四百馀人,马坪现有村落不下二十多个,宗亲约万馀人,均是陈氏马坪开基祖辉孙裔孙。马坪设乡虽然只有短短三年,但大家众志成城,团结一致,努力奋发,相信有一天对外交通改善,发展繁荣一定指日可期。下午四点多,在宗亲们热烈的欢送下,我们挥手道别。
  此行停留时间虽然不洚,但收获却不少,不但使海峡两岸血脉于此相连,更了却多年来返乡寻根的心愿。但愿不久的将来,山尾,田墘两座祖祠重落成时,能率领更多的台湾宗亲返乡拜谒祖庙。
  20日上午7时多,搭车往石后(属龙海县),转乘9时开航的渡轮,15分钟后到达厦门。随即赴南普陀寺参观,中午在南普陀寺吃素餐,下午赴鼓浪屿玩,大担、二担横列厦门港口,历历可见,用望远镜看岛上标语,字字看得一清二楚。21日上午参观厦门大学。中午12时30分搭机飞往北京。同月28日下午2时多回到台湾,5点多返抵宜兰,结束了这一趟难得的寻根旅游。

知识出处

漳浦文史資料1-25辑合订本上册

《漳浦文史資料1-25辑合订本上册》

本书主要介绍了《漳浦文史资料》的出版情况及其对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性。文章提到,这些文史资料填补了中国近代史的诸多空白,并对存史、资政、团结、育人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该资料共14辑每年编写一辑,已成为人民政协履行三大职能的一项重要工作。由于时间跨度较长,资料残缺不全的问题给查阅带来了不便,因此政协文史委决定将历来的文史资料汇编、合订成册。这一工作得到了陈桂味副主席的负责和落实,经过重新打印编排和审校,最终完成了这一浩大的工程。

阅读

相关人物

陈永瑞
责任者
陈永瑞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漳浦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