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辉煌传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浦文史資料1-25辑合订本上册》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1729
颗粒名称: 陈辉煌传
分类号: K825
页数: 2
页码: 521-522
摘要: 本文介绍了陈辉辉煌的一生,特别是在台湾开垦和防御生番方面的贡献。他招募各族人开垦土地,筑城防御生番侵扰,为地方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他熟番情番语,被钦差大臣沈保桢调为军功,开辟南关至岐莱后山道,历经艰险成功归化太鲁阁等番社。在光绪十年(1884年)法人侵台之役中,他击退来犯之法舰有功,复奉提督曹志忠令,转防基隆狮头岭。在光绪十三年(1887年),因陈辉主张怀柔而非暴力剿灭生番,与副将陈德胜发生矛盾,被劾虚兵实粮,理番不力而受谮,被囚禁三个月后昭雪复职。在光绪十五年(1889年),刘铭传决行大规模讨伐大南澳蕃,陈辉合兵于傅德高,自大南澳方面上陆,共扼老狗灶之背后,但被生蕃截击包围,虽幸免于难但官兵伤亡惨重。
关键词: 漳浦县 陈辉煌 传略

内容

〔台湾〕
  陈辉,字辉煌,祖籍福建漳州漳浦县赤湖社。生于清道光十八年戊戌(1838年)正月初九日,家贫,事亲至孝,性任侠。咸丰十一年辛酉(1861年)之夏,奉母来台,时年二十四岁,居葛玛兰(今宜兰)。素精武术,善用火铳,熟番敬畏之。
  当时,彰化及淡水熟番,盘据罗东者,计有阿里史、阿束两社。而南关(在苏澳港西北方七星岭东山腹,地名松尾坑,旧海岸道路高地)外山麓地带皆系生番巢穴,时出为害。兼有匪徒打劫、商旅惶惶不安。官方兵力薄弱,未能负保境安民之责。
  同治初(1862年为同治元年),辉煌倡议富民养勇以自卫,募集各社熟番,暨阿束、东螺、北投、淡水、大甲、吞霄流番,连同彰化来归者,计二百馀户皆附之。遂以十九个结首率领,开始垦荒。今三星乡十九结,乃纪念结首而名,亦则当年开垦之地也。
  当垦拓延至张公园、瓦窑、大埔等地,以阿里史追近山峦,生番出没无常,辉煌乃督众筑城,先后完成阿里史城、铳柜城、三面城、成犄角之势,以资防御。凡垦地每甲贷银三十两,垦成后三年清偿,所开土地业佃平分。各户出壮丁为勇自卫,无事则农。另给衣食饷银厚待之。进而再垦内外抵瑶陴、顶下破布乌、红柴林、二万五等地。正议开叭哩沙时,值招垦制度颁布乃止。至同治十三年(1864年)报科者,面积已达八百馀甲,即今三星以东至大埔以西之地,全部种稻栽蔗,民食无虞匮乏。为发展企业,并设蔗部,大量生产赤糖,倾销各地市场,增加地方收益。
  同治十三年(1874年)六月,钦差大臣沈保桢督防台湾,为开辟南关至岐莱(今花莲)后山道略,调福建提督罗大春率绥远军,兼募士勇,自苏澳开道。闻辉煌兵精力壮,又熟番情番语,召为军功。于九月十八日前进大清水,时正风雨连山,诸军阻不能进。二十五日转晴,辉煌先至大浊水溪岸。南北约距三十馀丈,波流陡急,辉煌会同副将周维光等,日夜赶工,建造正河支河木桥各一,各军乃得越溪前进。惟大浊水至大小清水一带形势,峭壁搜云,陡趾漫海,怒涛上击,眩目惊心,军行束马扪壁促促而过,历尽险峡。十月八日方抵大清水,即有通事李阿隆等率太鲁阁番目十二人来迎,愿为响导。辉煌、李英、王得凯等各军遂于十三日进扎新城。十四日李得升所部亦至,均宿营于溪东。又有豆兰番目来迎,分别予以赏犒。辉煌等遂趋扎岐莱花莲港之北。此地盖后山横走秀姑峦之道,为通南严港道,两岸阔距三十余丈,欲造正河或支河木桥,附近苦无巨材,辉煌急中生智,率所部结筏以济,直趋吴全城,番从震惊,即有成广澳之番目、秀峦姑之通事来营乞抚,未劳一兵一卒之力而得归化,辉煌之功莫大焉。(详见沈葆桢奏摺)
  苏花山道经官兵开凿,为时一载,路成二百馀里,打通南北,奏凯而归。罗大春亦以革职提督因功开复原官。罗对辉煌依畀益重,意欲偕返大陆,以辉煌无意功名作罢。罗乃转奏叙功,钦赐红顶(当时在台钦赐红顶者仅有林维源、林朝栋、陈辉煌等三人),统领苏澳南二营及叭哩沙台勇营,专防生番。妻杨氏亦诰受二品夫人。
  光绪十年(1884年)法人侵台之役,辉煌镇守苏澳,得民众协助,击退来犯之法舰有功,复奉提督曹志忠令,转防基隆狮头岭(当时祈愿战胜所用香炉尚在岭上),以劳绩擢协台。
  光绪十三年(1887年),刘统领朝裕派副将陈德胜入叭哩沙剿生番,意为生番凶悍不易驯服,虽抚徒劳无功,须直掐其巢穴,方能期其归化,辉煌则主怀柔,力劝勿剿,未蒙采纳。刘统领进剿不利,阵亡于大湖桶乌藤坑,因此德胜与辉煌有隙,劾其虚兵实粮,理番不力,受谮。翌年春,辉煌上北拜年之际,被钦禁于陈部爷(日新)公馆内,历时三个月,查究结果案情昭雪,得钦差林维源力保复职。陈协台滞北期间,其府宅遭受陈德胜唆使流氓洗劫,财物两空。当时所谓抢义和(协台公馆名)者则此事件也。
  光绪十四年(1888年)八月,统领林朝带率兵勇四百,自宜兰小坡塘坑(罗东西南方约六华里)入山,欲探寻通往彰化县境之道略,行至冻死人坑(距小坡塘四十华里),为老狗坑社番所袭,全军覆没,其议遂寝。
  光绪十五年,巡抚刘铭传决行大规模讨伐大南澳蕃。求援于福建水师火轮船,自苏澳出发,以同安水师副将傅德高为先锋,命辉煌合兵于傅,统率中左右三军,自大南澳方面上陆,共扼老狗灶之背后。令总兵宝如田统率锐军各营,驻扎苏澳之北方澳及五里亭,戒备老狗灶之前面。派定海永保军舰,运输兵器粮饷。派靖海军舰,停泊苏澳港内,待命应急。着布政使应奎经理粮饷、淡水知县管元善处理军政。刘铭传亲自督领全军,在苏澳作前后夹击之计。时由傅德高及辉煌带队,自大南溪入山进攻,陈居前,傅殿后。不料中途被生蕃截击包围,后军先败,德高殉职,辉煌率所部力战突围,幸免于难。复引总兵宝如田率兵两千,深入蕃社,进剿数日。蕃人忽由前后来袭,官兵伤亡惨重,后退数里,相持两月。山地径迁险峻,深林茂密不进兵。而蕃人行动轻捷,凭高恃险,野性凶残,官兵迭遭狙击。复以瘴疠罹疾,阵亡病倒者几达全军之半。惟蕃人亦终因弹尽粮尽就抚。为防蕃人反覆无常计,采用恩威并济对策。辉煌奉令驻防苏澳,镇海前营则留守北方澳,其馀撤退。
  光绪二十年甲午(1894)夏四月十七日,辉煌终以绥靖地方,尽忠职守,劳瘁卒于任所,享年五十有七。出殡之日,素旗载道,执绋数千人,送葬于三星乡阿里史山麓(夫人墓亦在同地)。各界咸深赞叹,德业昭垂,哲人其萎矣。子振田、振业、振光、振宗均逝世。孙进东业医,曾任宜兰县第四、五届议长,连任宜兰县第五、六届县长,居罗东。逸松曾出任考试院考试委员,并执行律师业务,居台北。进富业商,连任宜兰县第二、三、四、五、六、七届议员,居冬山。
  (以上照录1972年八月宜兰县文献委员会出版的《宜兰文献》合订本所载。)
  下面另载(《台湾知名人士陈逸松》一文,请参阅)

知识出处

漳浦文史資料1-25辑合订本上册

《漳浦文史資料1-25辑合订本上册》

本书主要介绍了《漳浦文史资料》的出版情况及其对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性。文章提到,这些文史资料填补了中国近代史的诸多空白,并对存史、资政、团结、育人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该资料共14辑每年编写一辑,已成为人民政协履行三大职能的一项重要工作。由于时间跨度较长,资料残缺不全的问题给查阅带来了不便,因此政协文史委决定将历来的文史资料汇编、合订成册。这一工作得到了陈桂味副主席的负责和落实,经过重新打印编排和审校,最终完成了这一浩大的工程。

阅读

相关人物

林万荣
责任者
陈辉煌
相关人物
沈保桢
相关人物
罗大春
相关人物
李阿隆
相关人物
林维源
相关人物
林朝栋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漳浦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