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侨胞蓝赞绪先生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浦文史資料1-25辑合订本上册》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1720
颗粒名称: 爱国侨胞蓝赞绪先生
分类号: D634
页数: 1
页码: 505
摘要: 本文介绍了蓝赞绪是一位热心公益事业的华侨,他在印度尼西亚经商时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他对故乡漳浦的教育和其他公益事业十分热心,多次捐款支持学校建设和公益项目。他注重家庭教育和后代培养,训导子女养成良好品德,努力学习文化及专业技能。他孝养双亲,关心亲戚和宗亲,多方发动他们共同支持家乡公益事业。在得知家乡筹建海外联谊大厦后,他带病发动捐助,并自己认捐2万港元。不幸的是,他在筹款期间突发心脏病去世,享年68岁。
关键词: 漳浦县 蓝赞绪 侨胞

内容

蓝赞绪字中民,1922年5月出生于漳浦和坑村。16岁毕业于和坑小学(原养正学校)。19岁南渡印度尼西亚经商,先后在万隆经营汽车维修店,在雅加达经营钢材生意。他出身书香世家,祖父蓝澄清是清末秀才,全乡尊为长者。父亲蓝长江(字子扬)民国初年福州政法学堂(大专)毕业。叔辈兄弟辈多人大学毕业。他自己自幼受良好的家教熏陶,养成孝顺持家,公正处事,诚恳待人,热心社会公益的美德。一向竭诚为同乡侨胞服务,侨胞委托携款回乡,专心如数送到,并帮助侨胞回乡寻根谒祖,或代联系,或亲自引导。他热心华侨社团工作,在万隆“漳泉公会”负责财务时,逢排华风潮,他尽心救济工作,安排难侨食宿,帮助难侨回归祖国,做了大量工作。
  赞绪先生对故乡教育及其他公益事业十分热心。他祖父于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独资创办的养正学校,至民国改为和坑小学,他父亲又加以改革、扩充,造就了很多人才,他从小在这所小学读书,即立志继承祖父、父亲的事业而发扬光大之。他在侨居地艰苦奋斗至事业有相当规模时,即开始对和坑小学进行物质支持,多次回乡视察,与故乡人研究扩充办学方案,为和坑小学增建校舍。1987年,他又带头献款,并发动堂弟及亲戚集资,共捐献人民币34万元,兴建和坑中学,又存款5万港元作为奖学基金。他多次回乡与乡人共同规划,务使校舍符合标准。
  对故乡其他公益事业,赞绪先生也都踊跃支持,如侨胞为故乡捐赠汽车,集资建漳浦县侨联大厦,及多次为佛昙、湖西、赤岭扩充医疗机构和设备,增建病房,充实器械等,他都带头献款,多方发动宗亲共同修缮“隆教总祖祠”及“种玉堂”祖祠,政府列为文物保护单位。他曾携带亲戚、子女回国谒祖,他要求子女在家中讲家乡话,行家乡礼仪,不忘祖地,缅怀祖宗。1965年印尼废除华文学校,他特送三个儿子分别到新加坡和台湾学习中文。
  赞绪先生孝养双亲,注意对后代的培养,训导子女自小养成良好品德,努力学习文化及专业技能。三个儿子不负所望,分别留学日本、加拿大和在台湾大学毕业。其中两位成为外国公司在印尼的总代理。三个女儿都高中毕业。他的妻弟不务正业,经他耐心教育,也逐步改正。
  赞绪先生近闻家乡筹建海外联谊大厦,带病挨家发动捐助,已筹集10万港元,自己认捐2万港元,汇回家乡。在继续努力之际,他心脏病突发,抢救无效,于1989年11月13日逝世,享寿68岁。噩讯传来,故乡人无不同声哀悼。

知识出处

漳浦文史資料1-25辑合订本上册

《漳浦文史資料1-25辑合订本上册》

本书主要介绍了《漳浦文史资料》的出版情况及其对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性。文章提到,这些文史资料填补了中国近代史的诸多空白,并对存史、资政、团结、育人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该资料共14辑每年编写一辑,已成为人民政协履行三大职能的一项重要工作。由于时间跨度较长,资料残缺不全的问题给查阅带来了不便,因此政协文史委决定将历来的文史资料汇编、合订成册。这一工作得到了陈桂味副主席的负责和落实,经过重新打印编排和审校,最终完成了这一浩大的工程。

阅读

相关人物

蓝仲平
责任者
蓝赞绪
相关人物
蓝长江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漳浦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