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侨领杨朝春先生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浦文史資料1-25辑合订本上册》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1715
颗粒名称: 爱国侨领杨朝春先生
分类号: K825
页数: 2
页码: 494-495
摘要: 本文介绍了杨朝春先生是漳浦县佛昙镇积美村人,出生于1914年。他因家贫而失学,十四岁时随同乡前往印尼谋生,后与同乡合作经商并自学印尼文和华文。他在印尼担任多个社团和学校的领导职务,捐资支持家乡公益事业。在亚非会议期间,他率领侨社同仁保护了中国代表团的安全。他两次参加国庆大典和观光旅游,并向侨胞宣传祖国的成就和家乡新貌,增强了侨胞对祖国走向富强大道的信心。他在印尼发生排华风潮和政治动荡时,仍坚持为侨胞谋福利,关怀桑梓。他于1989年因病去世。
关键词: 漳浦县 杨朝春 华侨

内容

杨朝春先生,漳浦县佛昙镇积美村人。生于1914(民国三年)阴历正月初六日,少时因家贫而失学,十四岁随同乡南渡谋生,定居印尼万隆。初以上山种植为生,曾做过店员,后与同乡合作经商,辛勤经营,事业终于有成。他自幼聪颖敏捷,华文已有基础,到印尼后工余即补习华文,苦学印尼文,至十分纯熟,运用自如,为经商和从事社会工作打下基础。
  杨朝春先生为人任侠重义,慷慨豁达,乐于助人,数十年来屡为同乡排忧解难,深得侨胞爱戴。先后任万隆新义顺会馆主席、杨氏联谊会主席、漳泉公会主席、义华学校、新隆华学校董事长、万隆中华总会副主席、代主席等职。办理侨社事务,维护侨胞利益,捐资办家乡公益事业,成绩卓著,驰名遐迩。一次,逢儿子婚庆,闻悉家乡公益需要,即将亲戚朋友所赠贺礼捐献,爱乡之心可见一斑。
  朝春先生富有正义感,热爱祖国,支持反殖民主义斗争。1955年4月,亚非会议在万隆召开(故称万隆会议),是从殖民主义压迫下取得独立的亚、非二洲国家第一次在没有殖民国家参加下,讨论亚非人民切身利益有关问题的大规模国际会议。周恩来总理率领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团出席这次会议。在中国和大多数与会国的努力下,击败了帝国主义妄图破坏会议的阴谋,一致通过了《亚非会议最后公报》,宣布殖民主义在其一切表现中都是一种应当迅速予以根除的祸害,并倡议以和平共处十项原则作为国与国之间和平相处、友好合作的基础。在会议开幕之前,反动势力为破坏亚非会议,制造“克什米尔公主号”飞机失事,谋害中国代表团成员。在会议期间,爱国华侨对周总理及代表团成员的安全问题极为关注,杨玉树先生(纯美长子)腾出一座别墅供代表团住宿,杨朝春先生率万隆中华总会同人严密布置保护工作,直至会议圆满结束。爱国赤诚,感人肺腑。我国国务院曾多次邀请杨朝春先生归国观光。1952年及62年国庆期间,他两次回国观光旅游。被接到北京,即受周恩来总理的亲切会见,参加国庆大典,参加国宴。随后,他回乡探亲,受党政领导和各界的热烈接待。
  杨朝春先生两次参加国庆大典、观光旅游、回乡探亲后回到万隆,将所见所闻,祖国的成就,家乡新貌,一一向侨胞详告,安慰侨心,解除疑虑,增强了侨胞对祖国走向富强大道的信心。
  六十年代初,印尼发生排华风潮,乡间侨胞因受迫害涌入城市,等待祖国接侨船回国,杨朝春先生率领侨社同仁,妥善安置难侨的住宿,日以继夜,废寝忘食。继之印尼政局一度动荡,1965年发生“九·卅”事件,杨朝春身为侨领,首当其冲,遂被逮捕,险遭不测,幸熟友解救脱险。后长期身处困境,但关怀乡亲、造福桑梓仍不遗馀力。1974年又一度回乡探亲,为侨胞与祖家的联系尽力。
  1982年春,杨朝春先生不幸患高血压偏瘫症,重病八年,终因医治无效,于1989年6月26日溘然逝世。噩耗传来,故乡人无不悲叹,侨界特举行追悼会,并向其家属致唁,他平生竭诚服务侨社,热心公众利益,和爱国爱乡的可贵精神,永为人们所传颂。
  (本文据海外侨胞提供资料组写)

知识出处

漳浦文史資料1-25辑合订本上册

《漳浦文史資料1-25辑合订本上册》

本书主要介绍了《漳浦文史资料》的出版情况及其对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性。文章提到,这些文史资料填补了中国近代史的诸多空白,并对存史、资政、团结、育人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该资料共14辑每年编写一辑,已成为人民政协履行三大职能的一项重要工作。由于时间跨度较长,资料残缺不全的问题给查阅带来了不便,因此政协文史委决定将历来的文史资料汇编、合订成册。这一工作得到了陈桂味副主席的负责和落实,经过重新打印编排和审校,最终完成了这一浩大的工程。

阅读

相关人物

陈共新
责任者
杨朝春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漳浦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