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老先生王兆培传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浦文史資料1-25辑合订本上册》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1713
颗粒名称: 辛亥革命老先生王兆培传略
分类号: K825
页数: 4
页码: 488-491
摘要: 本文介绍了王兆培先生是清朝时期的革命者,学习医学并寻求“医学救国”。他加入同盟会,参与反清革命活动,并在辛亥革命后担任漳州卫生局局长。他对当时漳州混乱局面感到愤怒,离开政治从医。后来他赴日本学习医学,加入中华革命党,参与倒袁护国斗争。学成回国后,他在福建清乡处任医官长,响应“五四”运动,收容照顾受伤学生。
关键词: 漳浦县 王兆培 辛亥革命

内容

辛亥革命老人王兆培先生(1890~1989)终嘱咐子孙回漳浦认祖,在漳浦县政协帮助下,于漳浦县城找到祖地。原来,他的先祖是清朝世袭恩骑尉,父亲王振宗以世袭恩职任漳州府都司,兆培先生于光绪十六年二月初八日出生在漳州大岸顶五间头,而毕生不忘父亲的嘱传,不忘祖地漳浦。
  王氏六岁入私塾,十二岁后转入漳州中西学堂及漳州府中学读书。十三岁丧父,本可袭职为武官,但他受维新思想影响,不愿当清朝官。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到厦门鼓浪屿救世医院医学专门学校学习医学,寻求走“医学救国”道路,那时列强骂中国人为“东亚病夫”,他立志洗刷这个耻辱。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王氏与来自新加坡的革命党人施明相识,施明以住院治病为掩护进行反清活动,王氏在其启发下,树立了革命思想,时年仅十七岁,便由施明介绍,秘密加入中国同盟会。
  救世医院是美国基督教会办的,在医院供职和学习皆须入教,教会为英美传教士所操纵,进行媚洋崇美宣传,王氏乃联合有识之士另行成立“自立会”,争取和团结进步青年,传播反清抗洋思想。他们除利用教会掩护革命活动,利用每日由学生轮流主持的“朝会”宣传革命外,还经常在宿舍和日光岩山洞里秘密活动,利用宿舍为革命党人联络和收藏宣传品的地点。在山洞研究部署反清、反帝以及如何发展会员的计划。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汀漳龙道、兴泉永道联合查缉革命党人,风声甚紧,王氏被派转赴台湾,负责组建同盟会台湾分会,施明则转往福州活动。
  王氏到台北后,入台湾医学校继续修习医学,暗中在师友同学中寻找革命伙伴,建立同盟会组织,宣传推翻帝制建立共和的革命思想,并向台湾同学宣传:清廷腐败媚外,只有推翻清皇朝,才有可能收复台湾。一些台湾同学深受感动,逐渐由同情革命到支持革命,进而参加革命。当年五月一日,台湾同学翁毅明首先宣誓入会,成为中国同盟会第一个台籍会员,接着又有张聿怀、蒋渭水、张培英等先后加入。九月,中国同盟会漳州机关部委任翁俊明(化名翁樵)为交通委员,负责发展台湾会务,同时宣告中国同盟会台湾分会成立。两年后从台北医学校发展到台湾高等学府及农事试验场,会员共三十多人。他们组织一个外围团体叫“复元会”,从“复元会”发展同盟会会员至76人。
  辛亥(1911年)十月十日武昌起义,全国各省纷纷响应。王氏在台湾应漳州同盟会负责人陈智君电邀,与几位同盟会会员回到漳州,与漳州同盟会会员共商光复地方大事,奔走福州、厦门,串联同盟会组织,并与陈寿西等人组织学生军,协助革命军光复漳州。11日,经过小规模战斗,漳州即告光复。
  光复后,漳州同盟会同志与农会、商会、教育会等各界人士,共商成立漳州议事会,公推陈智君为会长。陈智君请王氏担任卫生局局长,王氏感到自己还年青,有志在医学上继续深造,婉言辞谢。接着王氏看到,漳州局面十分混乱,许多人投机革命,真革命队伍与假革命队伍混杂一起,有的借机升官发财,争权夺利;知识界也分成东、南两派,相互争雄,恐怖气氛笼罩漳州城。他对此极为愤懑,认为这种局面不是个人力量所能扭转,故决心离政从医。
  辛亥革命的次年(民国元年),袁世凯纂夺革命果实,控制军队,实行独裁统治。王氏愤然离别故乡,于民国元年(1912年)三月,由漳、泉、厦同盟会组织推荐,经在福建省教育司工作的施明帮助,以公费生资格保送入日本东京慈惠会医学专门学校学医。不久,施明也到日本,在东京担任福建留学生的管理工作。王氏被选为福建省留日学生会会长。在日本又遇到台湾的同盟会会员张聿怀等人,同时结识了几位台湾青年。此时孙中山先生也来到日本,继同盟会之后创立中华革命党,他们聆听中山先生慷慨激昂的演说,说到国家当前形势危急时,大家感动得泣不成声,决心响应号召,与海内外同胞共同为铲除军阀而努力。王氏等数人又由施明介绍,于民国三年(1914年)加入中华革命党。
  民国四年(1915年),袁世凯为了当皇帝,不惜牺牲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与日本签订“二十一条”不平等条约。王氏联络留日同学张聿怀、方声沈、黄璜等人,暗中集会,呼吁同学们投入倒袁护国的斗争,写文章,发声讨电文寄回国内,引起日本特务注意,遭到搜查破坏,后迁移住处,才躲过不幸事件的发生。
  民国五年(1916年)四月王氏医校毕业,得医学士学位,为增加临床实践经验,俾将来回国能发挥更好的作用,先后在东京慈惠会医院、东京帝大医院任医师三年。
  民国七年(1918年)王氏回国,在福建“福建清乡处”任医官长,认识清乡处处长萨镇冰,萨老对当时军阀割据不满,王氏与之有同感,谈话投契,过从甚密。民国八年(1919年)福建青年学生响应“五四”运动,进行反帝反军阀示威游行,宣传抵制日货,并倡议联合各界人士召开国民大会,为我国外交作后盾。游行队伍所到之处,受到民众热烈鼓掌欢迎。割据福建的军阀李厚基派军警驱散游行队伍,逮捕为首学生。王氏凭藉清乡处医官长地位,不顾个人安危,对遭军警殴打受伤的学生收容医治,入院后让他们更衣改装逃走。因此,他被撤职,离开清乡处,与妻黄则瑜(日本东京女子医学专门学校医学士)开设“兆培医院”。在行医中看到社会上新法接生人才奇缺,许多妇幼死于旧法接生,遂于翌年在医院内设立产科讲习所,招收青年女子,培养为助产士,服务城乡。民国十一年(1922年)起,沿海各地霍乱蔓延,每年夏季为高峰期,福州城内每日死亡十余人。王氏采取紧急防疫措施,在医院内专设施诊部,每年义务为附近民众注射防疫针数千人。民国十六年(1927年)兼任福建戒烟医院院长,看到民众吸毒现象严重,向政府提出要广泛宣传戒除鸦片流毒,没有得到支持,吸毒人数没有下降,感到戒烟医院起不了戒烟作用,遂于翌年辞去兼院长之职。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在肃威路设立城内分诊所,方便城区民众治病。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全面抗日战争爆发,翌年福建成立防护团,负责防空,救护及善后工作,王氏受到省政府主席陈仪任命为副团长(义务职),主持救护工作,多次组织医疗人员,在敌机空袭中不顾个人安危,到现场抢救医疗受伤民众。民国三十年(1941年)兼任福州市地方法院医师,在职近十年,经手处理大小案件共五百余件,都坚持原则,认真检查,主持公道,不徇私情,敢于同权贵豪门、恶势力针锋相对,为不少受害者伸冤。
  王氏在福州开业行医三十余年,凡是前来求医的患者,他都认真治疗,贫不计资,富不多取,救死扶伤的医德为远近群众所感念。他还担任过福州陆军医院及福州警察厅、省长公署等单位的医院院长、医师,应聘为福建学院、福州英华中学、理工学校等院校校医。
  民国三十年(1941年)日军第一次攻陷福州,王氏来不及撤退,遂闭门停止行医,装病不出。福州一些遗老组织“维持会”,会长林赤民想利用王氏的社会地位,多次请他出任卫生局局长一职,王氏断然拒绝。林赤民求助于博爱医院院长日本人小林。小林是王氏留学日本的同学,打电话找王氏“商量”,王氏冷然拒绝说:“我们虽然是同学,但我是中国人,不能为日本人做事”。当时,他决心破釜沉舟,保持民族气节。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福州第二次沦陷前,他及时转移到永泰,得友人接济,清苦度日,对抗日游击队队员,免费治疗。
  民国三十四年初,王氏感到福州只有省立医院和教会医院,一般市民很难得到治疗的方便,特先与福州开业医师王灼祖、陈光桦、方声沈、陈自警等人筹组成立闽侯医师公会,以提高开业医师的社会地位,团结共同研究医学,提高服务素质。王氏被公推为理事长。以后便与主要成员王灼祖、陈光桦等人洽商筹组“合组医院”,方便市民就医。在福州城时疫流行期间,合组医院内专设时疫医院,抢救了不少霍乱、鼠疫、脑膜炎病人的生命,备受赞扬。
  新中国成立后,合组医院纳入公营。1949年月10月,王氏被选为福州市人民代表。1950年1月,任福州市合组医院管委会委员,10月,任福建省医学教育委员会委员,福州市卫生防疫委员会委员,福州市救济分会筹备委员会委员,福州市卫协筹备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951年任红十字会福州市分会理事,抗美援朝委员会福州分会委员,福州市卫生工作者协会执行委员,中华医学会福州分会理事。1952年任福州市拥军优属委员会委员等职。1951年3月,由史家麟、林青山介绍加入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1952年1月,任公立大众医院院长。1957年,大众医院改为福州市人民医院,成为以中医为主的中西医结合的综合性医院。王氏年事已高,安排在市红十字会任副会长,仍不遗余力地工作,以本身行动影响全体工作人员,参加卫生大扫除,消灭“四害”,在各个卫生网点以及交通岗亭都配备卫生急救包(箱),方便群众。1962年1月,被选为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福州市委员会主任委员,1980年4月起,连续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福建省委员会委员、常务委员,第三、四、五届福州市委员会副主席。1980年当选为第七届福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副主任。此时,王氏虽已九十高龄,但感到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实施改革开放政策,美好事物呈现他眼前,他憧憬、探索未来,积极参加各种会议,深入基层,多与群众接触,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成为名符其实的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福州市历次举行纪念辛亥革命活动,王氏都积极参加。在辛亥革命五十周年时,他到北京参加纪念会,周恩来总理特邀七十岁以上老人参加茶话会。王氏聆听周总理的亲切谈话,对他可敬可佩的伟大革命家形象和平易近人的风度永远铭记。1981年10月,王氏再度到北京参加辛亥革命七十周年纪念活动,在攀登八达岭,漫游万里长城之后,又往武汉、南京等地参观,晋谒中山陵,缅怀当年同盟会革命志士在中山先生领导下,不惜抛头颅洒热血,为推翻帝制建立共和所做出的贡献。
  王老育六男二女,都在国家培养下成为专家学者,晚年儿孙绕膝,足娱晚年。1988年3月百年寿庆,福建省党政领导十余人亲送寿辰蛋糕和鲜花祝贺。海内外亲朋好友陆续赠送贺寿礼物。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中央委员会、监委会寄来大幅寿字。在美国的儿媳、孙女等赶回福州,参加贺寿活动。他感到无比欣慰,在《百岁自述》里说:“我是一个跨越世纪的百岁辛亥革命老人,经历了清朝、民国和新中国三个不同时代,完全有资格作为历史的见证人。祖国的统一,不是任何力量所能阻挡的,经过进一步努力,估计为期不远了。我在期望着,我相信这个愿望一定会实现。”
  王老早年在台湾和日本时结交了许多台湾籍朋友,在福州任政协领导时,又结识了许多从海外回到祖国参观访问的台湾人士,其中有一位辗转到大陆会亲的台湾同胞,带来了台湾老同盟会员对他亲切问候的书札。王老感到岁月流逝七八十载,而当年共同奋斗的友情依然存在,他深情地说:“台湾同胞热爱祖国,渴望祖国统一的赤子之心,七十多年来未曾消歇,对此,我过去在台北、在日本时就有很深的感受。我希望台湾的爱国志士、老同盟会会员、老国民党党员永远记取孙中山先生‘顺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的教诲,为早日实现台湾回归祖国多贡献一些力所能及的力量。”在辛亥革命七十周年时,他作诗遥寄台湾老同学:
  自古闽台不分家,而今咫尺竟天涯。
  年虽九二巅如雪,引颈待看统一花。
  可惜王老先生尚未看到祖国统一,于1989年9月17日与世长辞了,享寿一百零一岁。他生前十分怀念台湾亲友,更关心祖国统一大业,多次嘱咐子孙,在他逝世后,把骨灰分成四份撤在他的祖地漳浦、出生地漳州、曾经学习和工作过的宝岛台湾,归宿地福州等四地,以偿对台湾的怀念、对故乡的热爱,祝愿祖国早日统一,海峡两岸人民早日携手并建设繁荣富强的新中国。
  王氏子女都培养成高级知识分子,为专家学者,继承先父遗志,为人民服务。
  长子东英,长期在农业教育界服务,历任西北农业大学、新疆八一农学院动物饲养学副教授、教授等职。
  次子东铭,早年毕业于广西大学,任职于资源委员会,台湾光复后,随孙运璇接管台电,任工程师,总工程师,1970年病故。
  三子东曦,福建医学院毕业,一生献身于卫生医疗事业,任福建医学院教授、省立医院眼鼻咽喉科主任医师。
  四子东麟,长期在福建省农业厅工作,为高级农业经济师。
  五子东坡,解放后在山东大学毕业,在教育界服务数十年,现任长春地质学院教授、能源系主任。
  六子东伟,大学毕业后从事中等教育工作三十多年,桃李芬芳。近调省电教馆工作。
  长女希娟,福建医学院毕业,长期在福建合组、协和等医院工作,历任放射科主任医师等职。
  次女希韫,历任武汉华中农学院、福建农学院外语教研组讲师、副教授等职。

附注

参考资料: ①王兆培:《百岁自述》。 ②陈家振:《老同盟会员的追忆——访王兆培同志》 ③度门市第二医院院史编纂小组:《清代厦门医学界的革命先锋——王兆培》。 ④章振乾:《医国医人,盛世人瑞——怀念王兆培先生》 ⑤左英:《肝胆相照真长者——忆兆培先生》。 ⑥王宪俊:《访福建老同盟会会员王兆培》。 ⑦郑肇保:《他给了我第二次生命——缅怀崇高医德的恩人王兆培先生》。 ⑧东麟:《追忆先父生前二三事》。 ⑨王悟淦:《王兆培先生与福州市红十字会》。 ⑩林仲余、王育华:《缅怀王兆培院长》。 〓王宪俊:《收到台湾友人来信以后》。 中华医学会福州分会:《热心医学事业,关心学会建设——缅怀名誉会长王兆培》。

知识出处

漳浦文史資料1-25辑合订本上册

《漳浦文史資料1-25辑合订本上册》

本书主要介绍了《漳浦文史资料》的出版情况及其对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性。文章提到,这些文史资料填补了中国近代史的诸多空白,并对存史、资政、团结、育人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该资料共14辑每年编写一辑,已成为人民政协履行三大职能的一项重要工作。由于时间跨度较长,资料残缺不全的问题给查阅带来了不便,因此政协文史委决定将历来的文史资料汇编、合订成册。这一工作得到了陈桂味副主席的负责和落实,经过重新打印编排和审校,最终完成了这一浩大的工程。

阅读

相关人物

王兆培
相关人物
王振宗
相关人物
翁毅明
相关人物
张聿怀
相关人物
蒋渭水
相关人物
张培英
相关人物
陈智君
相关人物
林赤民
相关人物
王灼祖
相关人物
陈光桦
相关人物
方声沈
相关人物
陈自警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福建医学院
相关机构
武汉华中农学院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漳浦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