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纸古老艺术的新路子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浦文史資料1-25辑合订本上册》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1697
颗粒名称: 剪纸古老艺术的新路子
分类号: J528.1
页数: 3
页码: 455-457
摘要: 本文介绍了漳浦县是剪纸之乡,剪纸活动历史悠久,风格独特。政府采取措施进行抢救、发掘、整理工作,形成了不同流派和风格。漳浦剪纸走向世界,受到高度赞扬。
关键词: 漳浦县 剪纸 民间工艺

内容

漳浦县有“剪纸之乡”的美称,民间剪纸活动起源很早,流传很广。旧县志里有“元夕张灯烛,剪纸为花,备极工巧”的记载。与北方的剪纸相比,漳浦剪纸富有秀丽、纤细、玲珑、剔透的南方特色。
  自历史以来直到解放初期,漳浦的剪纸处于自然繁衍阶段。五十年代末,漳浦县文化馆把抢救、发掘、整理民间剪纸工作作为重点项目抓起来。以陈金、黄素等老一辈剪纸艺人开设培训班为标志,漳浦剪纸的历史发生裂变,由原来的封闭性、无序性状态向开放性、社会性状态转化,并走上新的发展道路。时至今日,漳浦已形成一支老、中、青、少具全,拥有几百人的剪纸创作队伍。在地区分布上,沿海密集,山区稀疏;在爱好者的年龄上,老少较多,中年较少;在性别上女多男少。就风格上说,漳浦剪纸具有构图丰满,以阳剪为主阴剪为辅,用纤细的线条组成写实主义的“排剪”特色。在长期的艺术活动中,形成以陈金、黄素、陈秋日为代表的写实主义流派绥安作者群,其特点是造型严谨,细腻真实,重再现,姐妹艺术成份多;以陈幼、郑蛏为代表的写意主义流派佛昙、赤湖作者群,其特点是纯朴笨拙,粗犷,奔放,重表现,原始的民间成份多;以林桃、陈妇来等为代表的兼工带写的霞美、旧镇作者群,其特点是粗细有度,重再现又重表现。面对风格各异,为数众多的剪纸艺人,如何组织他们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凝聚隐藏在民众之中的艺术力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为此,我们除了在横的方面发挥文化站的作用外,在纵的方面,主要是发挥协作的纽带作用和不同地区作者的作用。1988年,我们趁县文联成立之机,组织成立了县美术剪纸协会,发展会员30人。1989年12月,又成立省“芳草计划”一百个重点项目之一的“漳浦县民间美术研究会”,吸收首批会员68人,其中剪纸会员30多人。
  为剪纸艺术的发展,漳浦文化部门曾经采取几项有效措施:
  一、专业学习、辅导培训、师带徒三并举。专业学习方面,屿教育部门联系,在县幼儿园、实验小学、职业中学开设剪纸艺术班、剪纸艺术课、剪纸艺术组,将继承剪纸艺术纳入正常的教育轨道,以各级学校为基地、从小培养学生兴趣。辅导培训方面,以文化馆、站为主,以城乡中小学兴趣小组为辅。文化馆站每年不定期地面向社会青少年和学生开设培训班,由美术家高钱厚、剪纸艺术家黄素、陈秋日讲课,效果良好。师带徒方面,一代胜过一代,“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二、负责到人、常抓不懈。文化馆分工美术干部高钱厚专职抓剪纸工作,二十年来甘当人梯,将美术专长传授于剪纸艺人,使“不能登大雅之堂”的民间剪纸名扬中外。他愿做绿叶以扶助红花,多次被市、县文化部门评为积极分子,1987年荣获中国民间剪纸研究会授予伯乐奖。
  三、破格录用人才。陈秋日原为绥安镇文化站民办公助人员,初中文化,因为剪纸艺术取得成就,为了加强剪纸的组织和指导工作,文化部门不但将其转为国家干部,还将她调到县文化馆工作,聘为工艺美术师,工资晋升六级,最近再升二级。
  四、对重点作者及其作品实行特殊“保护政策”。黄素、林桃是本县著名的民间剪纸艺术家、中国民间剪纸研究会会员,她们的剪纸作品到日本、斐济、美国等国家各级展览,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得到许多中外行家的高度评价。南京艺术学院、中国民间美术学院、中国民间美术馆都曾派员到漳浦研究她们的剪纸艺术。考虑她们年逾八十高龄,所以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进行保护。文化馆腾出房子,拿出经费,聘请已退休的黄素到文化馆,专门搞培训、创作。对高龄的黄素、林桃,已故陈金等作者的作品一概由文化馆收购保存,并建立不同时期的艺术档案。文化馆还派专职干部陈秋日组织后辈学习那些老前辈的艺术。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漳浦剪纸走向社会,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1983年,漳浦县剪纸艺术家陈秋日被文化部选派出访斐济,先后到过首都苏瓦及西大区南迪、苏托卡、巴城四个镇,给逸仙小学、斐济女子中学、国际学校、维尤托、苏瓦文法学校等24间中小学师生作剪纸表演。还在苏瓦和劳托卡举办两次讲座,有斐济教育部官员和47所中小学美工教师共49人听课。她还在斐济手工艺品展览会,和在我国使馆招待各国驻斐济外交官夫人一百多人的茶会上表演,受到高度赞扬。一位外交官夫人惊喜地说:“陈女士的手是特制的,要不是亲眼看到,真难以想念这样美的画是用剪刀剪出来的!”这次访问,扩大了政治影响,为传授中华民间剪纸艺术做出了贡献,受到中国展览公司的赞扬。1986年,陈秋日还参加福建省工艺团,应日本读卖新闻社、读卖新闻电视社、大阪万国博览纪念公园的邀请,在大阪万博公园作为期51天的剪纸表演,走访了大阪、神户、京都、奈良等四城市,受到日本剪纸大师古月木蟹平和观众的赞誉。1987年漳州木偶剧团访美时,带去20件漳浦剪纸作为礼品赠送美国友人。法国、意大利、秘鲁、民主德国等国驻华大使馆访问漳州时,选购漳浦剪纸15件。陈秋日新作120件被选送20个国家大使馆作永久性展品。
  漳浦剪纸在国内,1987年200多幅入选全国首届剪纸展览,作者1人被选为中国民间剪纸研究会理事,6人被吸收为会员。1987年40幅入选当代农民新剪纸展览。1990年12幅入选全国首届工艺美术佳品及名人作品展,200多幅被国家文化对外公司收藏。在全国美术展览、全国十县市剪纸联展中都有许多漳浦剪纸。在省内,1990年全省民间剪纸艺术展览中,漳浦作品占百分之六、七十。省、市文化部门多次举办漳浦民间剪纸专题展览会。全国许多报刊,如人民日报、羊城晚报、中国妇女、女子天地、民间文学、艺术世界、工农兵画报、中国西部开发、剪纸报、群众文化、文化之窗、工农兵画报、福建日报、福建画报、厦门日报等,都发表过漳浦剪纸作品。国内外电台多次介绍漳浦剪纸艺术。漳浦剪纸艺术载入《中国民间艺术大辞典》。在本县、两年一度的漳浦花灯会,花灯造型多姿,风格各异,而其装饰的花样、图案几乎都是以剪纸入画,构成“剪纸花灯”的特色。以经常性的文艺踩街中,龙头、狮身、海底动物、古代妇女服饰等,大都采用剪纸图案。在省第十七届戏剧展演中、漳浦芗剧《煎石记》的舞台美术都是高钱厚用剪纸表现的,荣获舞美特别奖。1988年春节至元宵期间漳浦举办美术工艺品展销,展销作品有剪纸、刺绣、木雕、泥塑、竹编、纸扎等400多件。
  但近年来由于外来文化的冲击,社会上出现盲目崇拜西洋文化,忽视民族文化的偏向。有人认为,剪纸出自农村老太婆之手,没有造型基本功,没有什么艺术性可言,只能作为古董保存下来,没有发展的可能,也没有发展的必要,只要不让它绝种了就好。县文化局、馆、站同志们几经讨论,认为漳浦民间剪纸是自唐朝陈元光“开漳”以来中原文化在南方发展的一个支流,它与中原古代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一千多年来,漳浦剪纸之所以花繁枝茂,生生不息,不仅因为它植根于深厚的民族文化土壤之中,还因为它来自农村,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可以寄托农民们对生活的追求。这种质朴而又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是我们民族文化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深层源泉。民族文化发展的源头在这里,漳浦农村文化发展的源头和优势也在这里。我们文化局、馆、站的工作人员开展讨论,统一了思想认识,坚定发展漳浦剪纸的信心。并决定了发展的方向:主体业务建设应该体现地方优势和地方特色,在国家不可能从经济上全部包下来的情况下,搞本职业务延伸的经济实体是势在必行,而行之有效的出路是在保留特色的基础上大胆创新。
  民间剪纸艺术作为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项目无疑是要不断开发的。在经过挖掘、抢救后的剪纸艺术,其发展的首要任务是创新。近年来我们在风格、题材、技法、形式、材料上经过反复的尝试,探索创新之路:
  1、强化风格:充分发挥漳浦“排剪”的特色,扩大“排剪”在画面中的比例,在强调写实主义的同时,注意保留民间想象丰富,大胆夸张等成份,以保证作品的艺术内涵。同时,我们还鼓励本县不同地区、不同风格的剪纸流派互相竞争,互相促进。
  2、开拓题材:除了传统的民间传说、戏剧人物、奇花异草、飞禽走兽之外,还根据现实生活的发展和时代精神的变化,创作出既有思想性又有艺术性的作品,做到用优秀的传统技巧表现生活主旋律,如表现渔家女民兵既生产又练兵的《曙光初照》,反映农村机械化的《夜送农机到山村》,反映平息暴乱后的政治主流的《雷锋魂》、《赖宁魂》、《共和国卫士在我心中》等。
  3、发展技法:在完善“排剪”的过程中,注意借鉴素描、版画、木刻、篆刻、工笔白描等的手法,融汇贯通,兼收并蓄,在完善中发展,在发展中进一步完善。
  4、丰富形式:由单幅平放改为成组成盒平放、斜放、壁挂,由长方形变为菱形、多边形、扇形等。
  5、更新材料:改原来的红纸材料为色纸、宣纸、渲染色彩,电化铝套色,显得富丽堂皇,色彩斑斓,更具有民间味道。以有色软塑片代替色纸取剪,显得新颖典雅。在框架材料上,改木质框为厚纸板和吸塑立体花框,显得古朴高贵。
  剪纸发展的第二个要着是创收。使艺术品转化为商品,这是在新形势下剪纸发展的最根本活力。几年来,我们走了不少弯路,最后于1989年下半年搞四个基地:文化馆剪纸刺绣服务部、城关工艺社软塑画、县竹器厂的竹编、杜浔石雕厂的石雕。以剪纸为重点带动四个基地的巩固、发展。文化馆的服务部报请县物委批准,对不同规格、不同样式的剪纸和刺绣作品的价格作了规定。1989年下半年联系订货,共制作日历卡、奖状、贺年片等几千件,经营5千多元,用户满意,我们也能及时付给剪纸作者稿酬。从此,我们迈开了艰难而可喜的第一步。
  今后剪纸要打开销路,对内可与民俗活动、节日以及实用相结合,这就要求题材更贴近生活,不能搞纯粹欣赏的东西;对外可与中外文化交流、商品贸易活动相结合,争取外商订货,以期创造比较广阔的发展前景。

知识出处

漳浦文史資料1-25辑合订本上册

《漳浦文史資料1-25辑合订本上册》

本书主要介绍了《漳浦文史资料》的出版情况及其对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性。文章提到,这些文史资料填补了中国近代史的诸多空白,并对存史、资政、团结、育人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该资料共14辑每年编写一辑,已成为人民政协履行三大职能的一项重要工作。由于时间跨度较长,资料残缺不全的问题给查阅带来了不便,因此政协文史委决定将历来的文史资料汇编、合订成册。这一工作得到了陈桂味副主席的负责和落实,经过重新打印编排和审校,最终完成了这一浩大的工程。

阅读

相关人物

柯云瀚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漳浦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