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建国初期漳浦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浦文史資料1-25辑合订本上册》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1683
颗粒名称: 追忆建国初期漳浦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分类号: D624.57
页数: 3
页码: 395-397
摘要: 本文介绍了漳浦县在建国初期举行了各界人民代表会议,讨论了党的方针政策并选出常务委员。常委会每月召开会议,处理代表及人民群众来信来访,反映各界人民的意见和合理要求。在第二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中,各阶层都有代表参与,讨论了生产自救、建立供销合作社、巩固海防等议题,并号召开展“三反”、“五反”,肃清“五毒”等运动。常委会与各界代表密切联系,处理人民来信来访,接待人民群众来访,并接待归国华侨等工作。
关键词: 漳浦县 人民代表大会 会议

内容

建国初期,漳浦县第一、二届人民代表会议从政治协商至代行人民代表大会职权,是当时民主建政的重要内容,立下漳浦人民当家做主的历史新篇章。这与尔后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有密切的历史联系。迨至1956年4月,漳浦县人民代表大会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漳浦县委员会相继成立,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才完成历史使命。
  从县首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以至转为政治协商会议直到我年老退休以后,我都被特邀为代表或委员、驻会常务委员、副主席。晚年追忆往事,写出当时情况,供后人借鉴,探讨其得失,对以后的工作也许是有益的。
  第一届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于1950年4月16日召开时是非常隆重的,代表159人胸前都挂红花,各机关、团体、学校、群众列队敲锣打鼓欢迎,并向大会献锦旗,致贺信,献鲜花,气氛十分热烈。县长柯永麟致开幕词,县委书记吴越飞做今后工作的讲话,各界代表踊跃发言,讨论党的方针政策,做出一些关于民主建政和地方建设的决议。并选出常务委员11名。大会于18日闭幕。接着,常委会举行首次会议,选举县委书记吴越飞为主席,县长柯永麟为副主席,我以爱国民主人士被选为驻会常委。
  常委会每月召开一次会议。常委会的工作是筹备大会事宜,处理代表及人民群众来信,接待来访,反映各界人民的意见和合理要求。
  1950年7月7日召开第二次会议,贯彻土地改革政策方针。结合剿匪反霸、生产救灾等工作。
  9月29日召开第三次会议,为巩固和发展代表会议制度,再选吴越飞为常委会主席,柯永麟为副主席,陈万年为专职驻会副主席。我深感县委领导和各界人民对我的信任和培养,趁而立之年更尽心竭力为社会主义事业做出贡献。1951年2月召开第四次会议时,各界代表增加到251人。当时汽车还不畅通,代表们来县开会要步行背被包,动辄遭受土匪狙击。代表们对土匪祸害深恶痛绝,在讨论以剿匪反霸及土改为中心结合春耕生产工作时,都热烈发言,表示要尽力协助政府做好工作。1951年5月第五次会议以镇反、土改、抗美援朝为三大中心任务,并号召生产渡荒。这时我县土改运动全面铺开,县成立土地改革委员会,以县委书记吴越飞为主任,驻军政治部主任颜红为名誉主任,委员有张存友、郭镜如、侯东明、何老标、刘乃娥、赵金声、陈万年、郭秉尚等。各界人民代表会议通过土地改革委员会组织及工作方案,并征集整理代表提案300多件,印发会刊,日夜工作,十分紧张。
  1951年4月召开第六次会议,出席代表290人。大会通过成立漳浦县抗美援朝委员会,推选县委宣传部长傅天学为主任,陈万年为副主任,郭秉尚、郭镜如、赵金声、刘乃娥、曾永茂、吴乃青等为委员。这时还成立漳浦县中苏友好协会,以组织部长张存友为会长,陈万年、王举才为副会长。“五·一”国际劳动节举行示威游行、开展世界和平签名运动。
  七月间召开第七次会议,出席代表增加到400多人。听取县长柯永麟所作政府半年来工作报告及县委书记吴越飞所作今后工作意见的报告,并听取赴朝慰问团代表的报告。代表们热烈讨论,并于会后在群众中大力宣传克服“恐美”、“崇美”思想,以实际行动开展增产节约运动,倡导捐献飞机、大炮,认购胜利公债。
  1952年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于1月15日、5月11日,7月26日先后召开三次会议,主要议题是生产自救、建立供销合作社、巩固海防、做好优抚工作、进行物资交流、搞爱国卫生运动,贯彻婚姻法等,并号召开展“三反”、“五反”,肃清“五毒”等。这时期常委会不定期地经常召开会议。设秘书一人,驻会副主席一人,专职负责联系各界代表、处理人民来信、接待人民群众来访,接待归国华侨等工作。有佛昙印尼侨领杨朝春,是万隆杨氏联谊会主席、新义顺(今致公党)“大哥”,应国务院邀请,回国赴北京参加国庆大典观礼,并回乡探亲,是建国以来县侨胞归国第一人,我会同民政部门负责接待,使他感到祖国家乡的温暖可亲。
  至1952年下半年社会安定,群众认识提高,条件成熟,各界人民代表会第一届第十次会议决定准备代行县人民代表大会职权。10月24日至31日,各区域、团体、单位重新选举第二届代表,除政府代表及特邀代表(一人)外,其他均用推选或投票选举方式,首先将代表资格公布,在各阶层中由下而上提名,反复集中与分散讨论,逐步筛选,按专署规定人口比例名额,选出343人。其中,农民每乡1名,镇2名,计147名;县农民协会3名;渔民代表沿海每区1名,计7名;烈属代表一、二、四、七、十二等区各1名,计5名;军属代表每区1名,计12名:劳动模范每区1名,计12名;民兵代表每区1名,计12名;荣誉军人、复员军人、转业军人计6名;妇女代表每区5名,每镇1名,计66名;又县妇联代表2名;政府代表17名;党的代表3名;工人代表(包括县总工会代表)14名;学生代表2名;工商界代表8名;公营企业代表3名;医师代表3名,民主人士3名;归侨代表2名。
  在总路线光辉照耀下,县第二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第一次会议于1952年12月15日召开,出席代表360人。会议听取县长柯永麟所作三年来政府工作报告,审议财政预决算,并听取县委书记张存友对今后工作方针与任务的建议。会议进行四天,通过9条重要决议,县委统战部部长毕庶恩作选举工作报告,经分组讨论,最后民主选举柯永麟为县长、暴占昌为副县长,及人民政府委员张存友、陈国俊、孙喜柱、毕庶恩、郭秉尚、刘乃娥、何老标、赵金声、陈万年、黄荣昌等15人,报由省人民政府任命。并选张存友为各界人民代表会常委会主席,柯永麟、陈万年为副主席、孙喜柱、毕庶恩、吴秀莲、赵金声、郭秉尚、吴乃青等17人为常委。
  本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代行县人民代表大会职权,与上届相比,职权更为广泛,任务更为重大,标志着人民民主专政的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也是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新发展。常委会工作趋向规范化。全会每年召开一次,第二次会议于1953年4月召开,听取代县长暴占昌工作报告及常委会副主席陈万年代表常委会的工作报告,讨论县委书记张存友对今后工作的意见,通过宣传贯彻国家总路线第一个五年计划、“三反”、“五反”运动、春耕生产、兴修水利、购买爱国公债等工作。
  本届代表任期只一年,因为已准备在一年后进行普选,成立县人民代表大会。1953年12月初,县成立选举委员会,以民主协商的方式,推选陈国俊为主席、杨雨春、陈万年、毕庶恩、李宋保、郭秉尚、房占润、吴秀莲、赵金声、刘天德、黄杏川等为委员。还举办普选人员训练班。各乡镇成立普选委员会,普选人民法院。全县分三批进行普选,至1954年3月间,普选全部完成。
  1954年4月4日普选产生的县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第一次会议,出席代表241人,选举柯永麟为县长、吴运琳、陈国俊为副县长,张存友、孙喜柱、李青槐、陈万年、刘乃娥、杨彩鸾、林成章、林漳建、黄荣昌(其他记不清)等为政府委员。并选张存友为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主席,柯永麟、陈万年、林成章为副主席,林漳建、林坤仲、王举才、孙喜柱、刘乃娥、赵金声(其他记不清)等为委员。接着先后召开第二、第三次全会,宜传贯彻宪法草案,选举省人民代表3人,布置冬耕冬种、征购粮食。1955年举行第一届第四次全体代表会议,改组人民政府为人民委员会。
  1956年12月20日,第二届第一次全体委员会议上,选举岳林太为县长,蔡长谋、陈国俊、陈朝枞为副县长,李宋保、阎观文、郑光星、李青槐、郭秉尚、胡秀华、陈万年、林成章、林漳建、杨彩鸾、陈长泰、施至善等16人为人民委员会委员。会议以冬季生产,统购统销、爱国补税、爱国卫生运动、对私改造进行公私合营为主要议题。
  这时,人民代表大会为国家权力机关。随着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发展的需要,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漳浦县委员会也就产生了,成为本县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重要组织机构。

知识出处

漳浦文史資料1-25辑合订本上册

《漳浦文史資料1-25辑合订本上册》

本书主要介绍了《漳浦文史资料》的出版情况及其对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性。文章提到,这些文史资料填补了中国近代史的诸多空白,并对存史、资政、团结、育人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该资料共14辑每年编写一辑,已成为人民政协履行三大职能的一项重要工作。由于时间跨度较长,资料残缺不全的问题给查阅带来了不便,因此政协文史委决定将历来的文史资料汇编、合订成册。这一工作得到了陈桂味副主席的负责和落实,经过重新打印编排和审校,最终完成了这一浩大的工程。

阅读

相关人物

陈万年
责任者
柯永麟
相关人物
吴越飞
相关人物
陈万年
相关人物
颜红
相关人物
张存友
相关人物
郭镜如
相关人物
侯东明
相关人物
何老标
相关人物
刘乃娥
相关人物
赵金声
相关人物
郭秉尚
相关人物
傅天学
相关人物
陈国俊
相关人物
孙喜柱
相关人物
毕庶恩
相关人物
蔡长谋
相关人物
陈朝枞
相关人物
李宋保
相关人物
阎观文
相关人物
郑光星
相关人物
李青槐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漳浦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