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浦威惠庙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浦文史資料1-25辑合订本上册》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1680
颗粒名称: 漳浦威惠庙
分类号: K928.75
页数: 2
页码: 391-392
摘要: 这段文字主要介绍了漳浦威惠庙的历史渊源和其在漳州地区及台湾的影响力。漳浦威惠庙是最早的大规模纪念陈元光的庙宇,其建立可以追溯到唐朝开元四年,当时陈元光的儿子陈珦奉旨承袭父职,将州治及漳浦县治一并移设于李澳川,同时敕建威惠庙,祀陈元光。漳浦西庙作为最早的威惠庙之一,规模最大,且在北宋时期就已香火旺盛。由于漳州民间对陈元光的热烈崇拜引起崇尚道教的宋徽宗注意而赐加封号,自此,“陈圣王”逐渐成为民间信仰之一。漳浦威惠庙的香灰被认为具有灵性,许多台湾的信徒会专程前来朝拜、挂香,将西庙香灰带一些回台湾威惠庙崇拜,因此漳浦西庙被视为祖庙。
关键词: 漳浦县 威惠庙 名胜古迹

内容

陈元光于唐垂拱二年(686年)建立漳州和漳浦、怀恩二县(后怀恩并入漳浦县),设学校,奖励农业,兴工惠商,一时间,北至泉州、建州,西至抚、虔(江西),地方太平。不意在建州县后二十年,潮州方面曾受镇压的“蛮寇”首领雷万兴、苗自成之子又集众起事,潜入岳山(梁山支脉),元光轻敌,只率轻骑出击,被“贼将”蓝奉高杀伤致死,百姓哀悼,服丧痛哭。以后,漳州各地到处建庙纪念。要说那一处是纪念陈将军的最早庙宇,无从稽考,但最早的大规模“威惠庙”可以断言是漳浦“西庙”(在今县城西郊西庙村),从遗迹考察,一进连一进的庙堂占了整个山头,方圆半里许。在正堂半里外有“马桥头”,为朝拜者下马栓马的地方。石板路逾越西辰岭,直通县城,共五华里,沿途石板经长年累月无数脚板蹭磨,光滑异常(几年前才被挖去作为别用)。据《县志》记载,西庙还建有楼屋,明代尚存,这是别处所没有的。
  为什么漳浦西庙是最早的大规模威惠庙?这是因为陈元光死后,他的儿子陈珦奉旨承袭父职,于开元四年(716年)将州治及漳浦县治一并从云霄漳江北岸移设于李澳川,即现在漳浦县城地方,同时敕建威惠庙,祀陈元光。当然是陈元光死后才有祀奉陈元光的威惠庙,最大规模的威惠庙必然建在州治兼县治所在地。到贞元二年(786年),陈元光的孙子陈谟5任漳州刺史时,州治迁到龙溪(今漳州市区)以后,才将陈元光从大峙原迁葬城北九龙里石鼓山,也才在北郊建筑第二座大规模的威惠庙,称“北庙”,但规模不及漳浦西庙。
  据《漳浦县志》记载:北宋庆历年间,“群寇”从汀州来犯漳浦,后来束手就擒,县令吕璹认为这是他到西庙祀祷,“陈圣王”显灵的结果,在威惠庙(西庙)题一首诗:
  当年平寇立殊勋,时不旌贤事弗闻。唐史无人修列传,漳江有庙祀将军。
  乱萤夜杂阴兵火,杀气朝参古径云。灵贶赛祈多响应,居民行客日云云。
  这首诗是题在漳浦西庙的,至于诗中“漳江有庙祀将军”是泛指漳州各地有许多奉祀陈将军的庙宇,并不专指那一间威惠庙,吕县令是用漳州各地热烈崇拜陈将军的情况来与“唐史无人修列传”对照,发泄心中的不平情绪。
  官至端明殿大学士的北宋书法家蔡襄也曾为漳浦西湖和威惠庙题诗:
  曾凭水栅誓长江,报国全躯事不双。力屈已嗟关羽死,势孤犹笑李陵降。
  宿坟古剑龙腥匣,坏壁灵旗兽缠杠。神理高高人意近,楮钱祈福暗尘窗。
  从这两首名人题诗可以知道北宋漳州社会“威惠庙”香火旺盛的情况。当时漳浦县行政区域与唐朝一样,包括今云霄、诏安、东山各县,以及平和、南靖、龙海三县的部份地方,县城西郊的威惠庙盛况自然为各乡里之冠。当时陈元光还没有“灵著顺应昭烈广济王”封号,所以只称“陈将军”。陈元光“封王”始于宋徽宗,从那时以后群众才尊称陈元光为“开漳圣王”,但“陈将军”庙宇在“封王”以前己经称盛,这是因为漳州民间对陈元光的热烈崇拜引起崇尚道教的宋徽宗注意而赐加封号,并不是宋徽宗赐加封号后“陈圣王庙”才盛行起来。
  由于漳州一带人民自明、清以来纷纷迁居台湾,台湾各地也相继建立威惠庙,共有五十多座。但是祖籍在漳州各地的台胞并不以就地朝拜“陈圣王”为满足,历来不断有善男信女远道来到漳浦威惠庙(西庙)朝拜、“挂香”,将西庙香灰带一些回台湾威惠庙崇拜,这是由于公认漳浦西庙为祖庙的缘故。

知识出处

漳浦文史資料1-25辑合订本上册

《漳浦文史資料1-25辑合订本上册》

本书主要介绍了《漳浦文史资料》的出版情况及其对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性。文章提到,这些文史资料填补了中国近代史的诸多空白,并对存史、资政、团结、育人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该资料共14辑每年编写一辑,已成为人民政协履行三大职能的一项重要工作。由于时间跨度较长,资料残缺不全的问题给查阅带来了不便,因此政协文史委决定将历来的文史资料汇编、合订成册。这一工作得到了陈桂味副主席的负责和落实,经过重新打印编排和审校,最终完成了这一浩大的工程。

阅读

相关人物

李澳川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漳浦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