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国戚杨氏源流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浦文史資料1-25辑合订本上册》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1666
颗粒名称: 南宋国戚杨氏源流
分类号: K820.9
页数: 3
页码: 352-354
摘要: 本文介绍了漳浦和金门杨姓源于钱塘(杭州),共同始祖是维邦公。维邦公是宋端宗的母后杨太后的弟弟,也是亮节、亮忠、亮孝的父亲。维邦公的后裔在漳浦及金门的世系详述了各代繁衍情况。此外,文中还提到了漳浦和金门杨姓的一些传统文化和风俗,以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关键词: 漳浦县 杨氏 南宋

内容

杨姓之祖追溯于黄帝第四代孙“弃”的后裔,周王室姬姓的一系。杨氏得姓,源于周分封诸侯。公元前一千年前,武王逝世,成王继位,封弟叔虞于唐(今山西翼城西),叔虞的次子平杼于康王六年封于杨(今山西洪洞县南),赐杨侯,以邑为氏,乃杨姓肇姓之始。至七世绍甲承嗣再受封杨侯,至廿三世伯桥,三封为杨侯。后裔以“弘农”为郡望,弘农系古郡名,汉朝置郡,治所弘农(今河南灵宝县北),黄河南岸一带为杨姓发样地。四十九世杨震,为汉朝太尉,有“夜辞黄金,清白传家”的美名,他的拒贿名言“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受世代传颂,后裔以“四知堂”为堂号,世代簪缨。
  漳浦与金门(旧名浯洲)杨姓之祖源于钱塘(杭州),因为七十二世杨承休于唐末昭宗时任户部都给事,奉旨为副使往浙江册封吴越王,时群雄刈据,承休归途受阻。及至朱温称帝,国号梁,唐亡,国家分裂,为五代十国时期,承休接受吴越王钱镠拜为丞相,子杨岩,任镇海军节度使,后裔成为钱塘人。至宋太祖统一中原,传位太宗赵光义时,吴越王钱俶归宋、杨氏子孙世代仕宋。杨岩之孙蟫任太常少卿,至其子文友为七十六世,以下为:安祯,进士,国子监助教。八十一世格,进士,授文林郎,知金溪县。八十二世中立,进士,国子监助教。八十世三文隆,恩拔进士,知抚州。八十四世廷税,知温州。八十五世祐节。八十六世奋春,庠生。八十七世超孙,资德大夫、御史。八十八世圭,进士,司户参军,擢兵、户二部尚书,督河阳军务。八十九世。逢宸,则是漳浦、金门杨姓共祖,亮节之父,讳维邦(以上仅列亮节直系祖先、房系从略),各支世谱对维邦的名号世次记载不尽相同,维邦是“讳”即本名,字逢宸,号应达,生子三、女一。女名巨良,为度宗封淑妃,生皇子昰。时奸相贾似道当政,国势日蹙、京师杭州急危。度宗崩,遗下幼子三人,全皇后所生赵显继承帝位。德祐元年(1275),知赣州事文天样组织义军入卫京师,拜为右丞相,在往元营交涉之前,奏请立杨淑妃所生皇子赵昰为益王,出镇福州;俞修容所生皇子赵昺为广王,出镇泉州,作抗元准备。昰舅杨亮节为福州观察使、提举益王府事,昺舅俞如珪为环卫官、提举广王府事,与杨淑妃、俞修容及秀王赵与铎、驸马都尉杨镇等同往。二月临行,元兵陷杭州,谢太皇太后降,幼帝赵显与全太后等被挟北去。
  元军派降将范文虎追捕二王,杨镇为缓追兵,回报范文虎,说二王已入福建,文虎执杨镇送给元帅伯颜,二王得以逃离虎口,匿山中七日,得统制张全率数十骑来卫,护送温州。三月,宗正少卿陆秀夫与苏刘义来会,召丞相陈宜中于清澳,召都统张世杰于定海,奉益王昰为天下兵马都元帅,广王昺为副,拥入福州。五月,拥立赵昰为帝,改元景炎,尊淑妃为太后,同帝听政。文天样从元营脱险来会,出镇南剑州,率兵入汀。十一月,福州陷、宗室航海南下泉州港,十二月移潮州甲子门。
  时杨亮节因军务出差,不及同行,后携三子追寻至漳州,闻宗室已航海入粤,乃将旅途患病之第三子杨世隆寄置于佛潭,自携长次二子往鹭岛(厦门)欲觅船往粤东,又闻文天祥已在海丰战败被执,宋室在崖山(广东新会南)最后败亡。乃埋名渡浯州(今金门)隐居官澳,耕山渔海为生。卒葬堆灰墓,坐向未丑兼坤艮。长子世昌,次子世耀,传裔于金门,在墓前建祖祠,并祀佛潭之祖世隆,称“佛潭公”。
  据《漳浦杜浔小山东谱记》杨维邦之子“敞”(当是亮节)、“考”(当是亮忠)与亮孝偕父随宋室航海南下,父以垂老之年,忧愤国事,呕血而亡,尸体火化,骨灰用罗衣包裹,至古雷山暂驻跸时,兄弟奉旨负骨灰至杜浔母岫山埋葬,当时宋室为元军所逼,又启航南下,亮忠、亮孝不及随行、乃居于鸡母岫山下、称其他为“小山东”。后亮孝往广西梧州,亮忠在小山东传三代移居十五都监洋口(今六鳌),寿一百零五岁,至明朝洪武三年尚在。
  明天启元年,九世裔孙为维邦公立墓碑,至今尚存,镌字如下。
  维邦公的后裔在漳浦及金门的世系如下:
  公讳维邦
  不恭宋丞相南迁
  隐浦之小山东北山鸡母岫
  丞相始祖杨公墓
  大明天启元年仲冬吉日
  九世孙杨文仕灵錾石
  据考,“丞相始祖杨公”维邦即是宋端宗之母杨太后和弟亮节、亮忠、亮孝的父亲,亦即是漳浦、金门杨姓的共同始祖。理宗时曾任尚书左仆射,死后,端宗追赠丞相。
  五世以下裔孙浩繁,不克备载,只就世隆公(佛潭祖)以下分衍各地情况简要说明如下:
  长房伯长:
  七世文旭移居惠安。
  八世凯容分居吴岭、凯阳分居新庵、凯立分居先锋、凯缓分居新厝、凯文分居山后、凯绍分居岑石岭、凯忠分居林埭、凯誉分居林埭、凯盛开居林美、凯元分居林埭田境。
  次房伯玉:
  八世凯尚分居湖西楼下、凯穑分居景陂、凯和分居坂顶尾、凯贞分居石蛇尾、凯慈分居曹厝。
  十三世学闵于明末移居广东连滩,后再迁居广西江口。
  十四世成发兄弟六人于清初由母肖氏从连滩携居广西桂平县江口镇大樟村,成育住济滩,成彬住阳朔,成义住平南,成怜住罗村下瑶坝,成文住大樟村,在三合村一带繁衍,迄今还保持部份闽南话,当地叫福建话。
  十七世广三(广辈)世居佛昙林埭,于清道光年间携眷往台湾,定居噶玛兰厅头围(今宜兰县),后裔繁盛,有广达、仁义、礼智、忠信等房,现有允、笃、诚、忠、肃、恭等世次,为宜兰望族,号“兰阳福成杨氏”。有杨塘海(笃辈)父子经营信大水泥企业。兰阳福成杨氏宗亲曾于1988年请台湾著名民俗学家唐先生前来佛昙代为寻根,满意而归。
  二十世小川(允辈)世居佛昙景陂社,于清末光绪年间旅居台湾今之桃园县,已传衍有忠、肃、恭、懿等世次,有肃辈兄弟经营实业,1989年元月,同来佛昙拜祖会亲。
  自十八世纪以来,佛昙杨氏子弟或以乱世,或因谋生,出国至新加坡、马来、荷属东印度(今印度尼西亚)各地定居者甚众。尤以印尼之万隆为最多,现有允、笃、诚、忠、肃、恭、懿、宣等辈氏,数代衍传已近千户。
  漳浦与金门两处杨姓祖地及传衍于台湾、南洋各地的后裔,均时时记念祖先播迁开祖衍繁事迹,并世代奉行统一的辈序,至今,允、笃、诚、忠、肃、恭、懿、宣、慈等辈序都是一致的。
  (合订编者按,据《漳浦姓氏丛谈》所载,漳浦杨姓有两支:一是浙江钱塘人杨亮节(杨太后之弟)后裔;一是山东泗水人杨维邦的后裔。本文将两支杨姓合为一支,仅供参考。)

知识出处

漳浦文史資料1-25辑合订本上册

《漳浦文史資料1-25辑合订本上册》

本书主要介绍了《漳浦文史资料》的出版情况及其对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性。文章提到,这些文史资料填补了中国近代史的诸多空白,并对存史、资政、团结、育人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该资料共14辑每年编写一辑,已成为人民政协履行三大职能的一项重要工作。由于时间跨度较长,资料残缺不全的问题给查阅带来了不便,因此政协文史委决定将历来的文史资料汇编、合订成册。这一工作得到了陈桂味副主席的负责和落实,经过重新打印编排和审校,最终完成了这一浩大的工程。

阅读

相关人物

杨振芳
责任者
杨承休
相关人物
文天样
相关人物
俞修容
相关人物
赵与铎
相关人物
范文虎
相关人物
张世杰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漳浦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