垢洗书院古迹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浦文史資料1-25辑合订本上册》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1659
颗粒名称: 垢洗书院古迹
分类号: G649.299
页数: 2
页码: 332-333
摘要: 本文介绍了漳浦县山仔村胡厝社后一座风景秀丽的岩仔顶山,其中有一处天然大石洞和书院,是名胜古迹。据现存摩崖石刻文字《重新垢洗书院记》可以知道,这里在明朝是一座佛寺,后来被野僧盘踞,表面上庄严肃穆的佛堂,在拜殿下暗装机关,来礼佛的妇女误触机关,便堕入暗室,受尽侮辱,后来秘密败露,村民相约围攻,野僧逃之夭夭。在清朝,这里是人文荟萃之区,也是游览胜地。
关键词: 漳浦县 书院 岩仔顶山

内容

在漳浦丹山余脉、浯江之滨,从旧镇通佛昙的公路上可以望见山仔村胡厝社后一座风景秀丽的岩仔顶山,而步入山麓才知道,那巉岩怪石与丛林交错的地方,宛如世外桃源,真不愧为国务院所授予的水土保持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这是一处名胜古迹,有天然大石洞,厅堂广阔,五十多平方米,内联小洞,迂回曲折,但不是狭窄幽暗,而有天井直通山顶,既通风又明朗,冬暖夏凉,游人至此,如入仙境。洞前有书院,分正厅、耳房,虽只剩下遗迹,而石刻多处,至今尚存。如楹联“静入湛中,敛烟霞而定性;动寻乐处,吟风月以陶情”等等,给人以缅怀古迹的乐趣,也是研究书院历史的资料,并可作为书法欣赏。
  由于天然石洞既宽阔而又隐秘,在民间有许多传说,有人以为那便是唐朝陈元光“开漳”以前的“蛮峒”;有人说是宋朝杨文广“平闽十八洞”之一;又有故事说:在明朝,这里原是圣洁的佛寺,后来被野僧盘踞,表面上庄严肃穆的佛堂,在拜殿下暗装机关,来礼佛的妇女误触机关,便堕入暗室,受尽侮辱,后来秘密败露,村民相约围攻,野僧逃之夭夭。这些都于史无据,但当地人引为谈资,娓娓动听。
  据现存摩崖石刻文字《重新垢洗书院记》可以知道,在明朝,这里是一座佛寺无疑,至清初,院屋破落,只存石洞,贮着许多尸骨。康熙年间,离这里五里处乌石村人进士林琛,辞官养母,在这里收埋遗骨,重建佛寺,并辟为书院,在这里讲学,佛寺和书院都名“垢洗”,意在洗刷过去的污秽,这就是“早先为野僧含污纳秽之所,后来重建寺庙、书院,洗刷旧垢”传说的由来。(县志记载:林琛,康熙十八年进士,任内阁中书)。林琛死后,书院景况衰落,后他儿子林光鼎又辞官回家,复兴书院,并加以发展,继续在这里讲学,造就人才。在清朝,这里是人文荟萃之区,也是游览胜地。
  《重新垢洗书院记》是康熙五十四年林光鼎所书,(林光鼎是林琛的儿子,康熙三十六年岁贡,任罗源县教谕),刻在一块巨大石壁上,楷书端正,全文如下:
  离吾家五里许,垢洗寺在焉。先君尝为先大母经营寿藏,往来其间,乐其山水明秀,徘徊不忍去。旧址荒圯,仅存石洞,未克葬者累累,于是先君捐资典地劝之葬埋,因购得之。剔秽搜奇,怪石错出,思鹿洞之义,于洞前隙地构“濂、洛、关、闽”六夫子书院以讲学会文焉。仍其旧址建为佛寺,延僧司香火,以吴山之田施之。继为先慈卜佳域,去兹地不数百武,培植松楸,青葱瞭望。迨先君弃捐,住持非人,强魔轻觐,俱于清净地作狮子蠢,甚者,樵牧所至,及乎树荫。小子黯然伤之。读礼中,以地近先坟,栖息其处,比于墓庐之义。稍加葺治,前辟广遮,绕以围垣,移书院于山麓以就宽平,以先君地主之谊配祀,成先志也。近有巨石若伏象,而舒其鼻者,倚鼻蹬道,构三楹为读书之室,上下回环为蹬者以百数。而石之蹲者、偃者、人立者、狮踞者,俱列于门之左右。稍上有先君刻石,倚石为亭,凿小池于下,以种荷花,梅、竹、兰、蕙杂莳其间。屏障列拥于后,峰峦拱揖其前,凭槛远览,水光山色,清浮几席,游人至者,许为吾乡佳胜。但以赢山浃水,若有微憾。夫余之新厥,是非娱情于山水也,亦以传先德之不忌而已。然登余之堂者,浯江一水,环如衣带,俯视不啻阶墀之下,浯桥宛若长虹,亘乎其左。有时登亭而望,沧溟浩荡,烟气空濛,与天相际,风樯出没隐见,斯亦极山水之大观矣,又何以涓滴为哉?后之人引而勿替,则境以老而谵,树以老而奇,读书谈道其中,坐听松涛,闲步庭月,处为求志之学,出为经世之人,安见山灵之无助耶?诗曰:“无念尔祖,聿修厥德”,后人念之与!
  乙未仲秋,矩园林光鼎书石。
  又有一处石刻《垢洗岩长歌二十韵》,林光鼎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所书,行草,别具一格。其他尚有书法石刻多处,为行家所欣赏。
  注:濂、洛、关、闽,宋代理学家四个主要学派,“濂”指濂溪周敦颐,“洛”指洛阳程颢、程颐,“关”指陕西张载,“闽”指福建朱熹。“六夫子”或指四学派先儒六先生。(合订编者按,“六夫子”除所述5位学者外,尚有百源邵雍,共为6位学者。)

知识出处

漳浦文史資料1-25辑合订本上册

《漳浦文史資料1-25辑合订本上册》

本书主要介绍了《漳浦文史资料》的出版情况及其对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性。文章提到,这些文史资料填补了中国近代史的诸多空白,并对存史、资政、团结、育人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该资料共14辑每年编写一辑,已成为人民政协履行三大职能的一项重要工作。由于时间跨度较长,资料残缺不全的问题给查阅带来了不便,因此政协文史委决定将历来的文史资料汇编、合订成册。这一工作得到了陈桂味副主席的负责和落实,经过重新打印编排和审校,最终完成了这一浩大的工程。

阅读

相关人物

李文章
责任者
苏亚九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漳浦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