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泉岩石刻《心经》是谁写的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浦文史資料1-25辑合订本上册》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1658
颗粒名称: 清泉岩石刻《心经》是谁写的
分类号: K877.4
页数: 2
页码: 330-331
摘要: 本文介绍了漳浦县清泉岩的《心经》石刻,包括其历史背景、书法风格和艺术价值。其中,《心经》石刻是明朝万历年间由一位比丘(和尚)智山镌刻的,历经四百多年风吹雨打,表面粗糙,笔画显得损泐剥蚀。该石刻分十三行竖刻,字体属狂草,书法古怪雄奇,气势惊人,乍一看似反写,但其实是汉字。该石刻的特点一是怪异,二是雄奇。通篇经文石刻具有神奇的艺术魅力,书者是一个非凡人物。
关键词: 漳浦县 石刻 心经

内容

清泉岩(佛寺)位于漳浦县城南十里许山坳,始建于宋代,漳浦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之一。周围林荫清幽,怪石嶙峋,泉水清澈甘冽。崖壁上镌刻许多书法,引人入胜。
  在那些石刻文字中,四体皆备,风格各异。其中楷书《蟠桃坞》写得端庄豁达,遒劲豪宕,深得颜鲁公舒展开阔之神韵,很有丰采;《蓬莱深处》《茂林修竹》《清泉洞》也令人啧啧称赞;还有“清泉主人”的行书也写得流畅婉约,很有丰采。而以《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以下简称《心经》)最为奇特古怪,清《漳浦县志》说是身毒(印度)僧人所书,其实不然。那文字并非梵文,而是汉字,只因狂草出奇,很难看懂,所以历来有种种猜测。
  《心经》是刻在一块向上倾斜的天然巨石上,历经四百多年风吹雨打,表面粗糙,笔画显得损泐剥蚀。这是明朝万历癸酉年(1573)年腊月“清泉翁虚谷道人”比丘(和尚)智山镌刻的。究竟是原书写者云游到此存迹,或是智山远游拓片取回临摹重刻,有待进一步考证,因为江苏省江阴县也有字迹与这里完全一样的石刻。据记载,原件于明朝从常州移置到江阴,后毁于火,清嘉庆三年(1798年)由江阴地方人士雇匠仿照摹本重镌。现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我县清泉岩现存《心经》石刻比江阴现存同样字迹的石刻早二百多年,而且是镌在一整块天然大石上,比江阴由六块长方形大青石板拼合而成的巨型石碑更有价值。
  清泉岩《心经》石刻与江阴的一样分十三行竖刻,不同的是整块大石宽2.93米,长5.45米。字体属狂草,书法古怪雄奇,气势惊人,乍一看似反写,其实不是,释文如下(标点为笔者所加):“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色,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多死,亦无多死尽。无苦寂天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意涅磐,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耨多罗,是无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密多,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比丘即松书之”。书者究系何人?历来传说不一,曾流传是晋朝某异僧所书,又传是唐朝狂草书家怀素的遗墨,都是猜测。现在有人从署款“即松”二字和书体风格,断为南宋灵隐寺异僧济颠(道济)即民间称为“济公”的所写。研究者所见到的是江阴石刻,他们也许还不知道漳浦县有保存更久的同样石刻。
  通篇经文石刻的特点,一是怪异。一般的佛经抄本,大都是字迹端正,气象平和,形同算子,使人临经如见高佛。独此《心经》书法,狂草作书,离经叛道,惊世骇俗,具有神奇的艺术魅力。因而有人认为这与济颠和尚的奇特有关,济颠艺高胆大,身为出家人,却不静心禅房,到处疯游颠说,打抱不平,是个胸怀激情,睿智过人的怪和尚,故能书写这样玄妙高深的佛经,抒发了自己愤世嫉俗的情愫,文中许多怪诞反常的笔画正是他对佛门清规戒律的嘲弄,他以狂草笔意远离了佛家的规矩,分明是一副看破红尘,玩世不恭的样子。这狂草《心经》是否济颠所写,尚无定论,但书者确实是一个非凡人物。看那整幅十三行中,竟有六行出现一笔或几笔超长的笔划,如声、神、行等字的竖划竟达2.1米。这顺势而下的长长拖笔,在平凡的书家不但是不敢为,而且是连想也不敢想的。这是打破历代书道格局的独创。跌宕起伏,不拘成法的线条,充分体现了书者超尘拔俗的艺术个性。这些长笔划几乎“顶天立地”,有如今日音乐中的长音符,尽情地抒发书者的心曲。这些长笔画里笔外连笔,字中裹字,怪中生怪,有的似蛟龙游天,变幻无穷,有的如挂空的藤蔓,错落有姿。这奇形怪状的笔画给经文罩上一层诙谐幽默的情趣。直到经文最后一字,书者意犹未尽,把“谛”字一竖先直拉到底,然后出奇不意地向左上方一勾,竟长达二米,作为全文的结束,有如今人所通用的感叹号,真是石破天惊,如不是大手笔,岂有如此胆魄?更无这般功力。
  石刻经文的特点之二是雄奇。那变幻莫测的线条,略带斜势的行气,错落有致的结体,用“奔蛇走虺,骤雨旋风”已不足喻其奇。这是一种雄强而不刻板,奇妙而不荒诞的综合美。一般书体大多是左倾右仰,而《心经》书体反常,左高右低,形同反写,显得奇异而不晦涩,变化多端而又不失法度。字形有如左上方刮起一阵狂风急雨,倾泻而下,使点画随之右斜,但又以奋力抗争之势,极力保持平衡,犹如悬崖劲松,倾而不倒。从气势看,写作时是快落急走,奋笔疾书的,通幅一鼓作气,一呵而就。如此之大的篇幅,给书家提供了驰骋的天地,我们仿佛看到了书者那“忽然绝叫三五声,满壁纵横千万字”的挥毫濡墨情景。书家那支出神入化的巨笔,非同一般的气势,加上精湛的镌刻技术,给这《心经》以活的艺术生命。这正是《心经》书法石刻的价值所在。

知识出处

漳浦文史資料1-25辑合订本上册

《漳浦文史資料1-25辑合订本上册》

本书主要介绍了《漳浦文史资料》的出版情况及其对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性。文章提到,这些文史资料填补了中国近代史的诸多空白,并对存史、资政、团结、育人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该资料共14辑每年编写一辑,已成为人民政协履行三大职能的一项重要工作。由于时间跨度较长,资料残缺不全的问题给查阅带来了不便,因此政协文史委决定将历来的文史资料汇编、合订成册。这一工作得到了陈桂味副主席的负责和落实,经过重新打印编排和审校,最终完成了这一浩大的工程。

阅读

相关人物

林仲文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漳浦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