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华侨陈照馨先生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浦文史資料1-25辑合订本上册》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1648
颗粒名称: 老华侨陈照馨先生
分类号: D634
页数: 2
页码: 316-317
摘要: 本文介绍了陈照馨先生是漳浦县知名华侨,热心公益,捐资兴学,开辟公路等造福桑梓。他自幼失学,深感缺少文化之苦,在稍有积余时即实现办学育才的夙愿,创办育才小学,后发展为公办的马坪小学。他兴修公路,通行汽车,组织“漳浦官督民办汽车路公司”,修建多条公路,受人称赞。他重义疏财,乐于帮助困难户,不计较有还无还。他用药物和良医抑制了瘟疫和疟疾,救了无数乡人的生命。他在厦门和巴城置有店屋,在家乡未曾购置田产,连厝宅也是祖上所遗三间平房。
关键词: 漳浦县 老华侨 陈照馨

内容

陈照馨先生是现代漳浦县知名华侨人士,虽已逝世多年,而他热心公益、捐资兴学、开辟公路等等造福桑梓的往事至今为故乡父老所传颂,笔者曾听说他的种种事迹,特多方访问知情者,加以综述如下:
  陈照馨先生清同治十三年(1887年)生于漳浦县马坪乡后康村。祖上曾有过富裕的时候,而传到他父亲彦受,随着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农村破产,他的家道中落,只得离家南渡谋生。在异域颠沛劳苦数年,境况不佳,终以孑然一身而归,照旧务农。
  照馨幼时只入塾读书一年,便因家贫辍学。十几岁即扶犁力耕,并砍柴以补家用。成年后曾学做鲜肉生意,进项无几,度日艰辛。清宣统元年(1909年)闽南连年大旱,溪河断流,赤地千里,饥民饿毙甚多。照馨别亲离乡,独闯南洋,在厦门至巴城间做“水客”,即行商兼为华侨捎带财物回国分送侨眷。当时海盗出没,土匪横行,越货之事时有发生。“水客”生意是生命交关的行当,一般人所不敢为,而他冒险为之。由于稳重机智,生意每每得手,获利颇丰。他为人豪爽,重感情,讲义气,而轻钱财,深得顾主信任和“客头”重用,经营数年,便被推荐为“客头”,积攒日增。
  照馨自幼失学,在经商当中深受缺少文化之苦,在稍有积余时即琢磨着实现他多年的夙愿,在马坪故里办学育才。民国六年(1917年),他倾注全部积蓄建校,未足,找南洋同乡募捐资助。1919年2月学校落成,命名育才小学,聘请名师执教。开办之日,马坪村热闹非常,粤军驻漳总司令东炯明赠“尊工尚实”金字匾额,命人专程送来祝贺,又有地方政府送“得育英才”,大匾来贺,同悬于学校正堂。就学者除来自邻近各村,还远及于浮宫一带,盛极一时,这是本县有史以来第一所侨办学校。
  育才小学后来发展成为公办的马坪小学,而自创办后的半个多世纪以来,照馨先生的子孙一直认真资助学校的建设,马坪许多在海外的侨胞也同为故乡学校的发展陆续捐献资金,且蔚然成风,先后兴建了小学和初级中学校舍,人才辈出,今后更在发展中,
  陈照馨先生为后人所感念的第二件大事是兴修公路,通行汽车。北伐后,闽南兴起筑路高潮,当时公资缺乏,发动华侨经营。照馨与佛昙华侨杨纯美等人于民国十七年(1928年)组织“漳浦官督民办汽车路公司”,除修筑“浦和”(计划从漳浦县城通平和,已通车至象牙庄)及“镇港”(计划从旧镇通至港尾屿仔尾,已通车至佛昙)二路,又于民国十八年(1929年)开筑佛昙至马坪公路,桥涵由公司负责,而路基由政府派民工修建。当时乡民生计困难,怨声载道,消极怠工者日多。有人问民工:“荷锄带畚箕做什么?”有民工故意大声答道:“去埋陈照馨和杨纯美!”照馨听到这话不但不生气,而且朗爽而又风趣地回话:“我死后有你们来替我埋葬,是我的福气,我的福气!”他感到民工实在困苦,就叫经办人发钱补贴民工。路径要越过乱石山岗,溪河纵横,困难甚大,而更棘手的是沿路坟墓甚多,阻力极大,甚至造成祸端。如海澄县辖的李家,因为公路稍微擦过其祖墓旁边,动了宗族。双方告到县政府,后虽平息,却是费尽周折,相当劳神。公路终于建成通车,沿线村民才知受益不浅,可惜抗战期间破坏,直到最近才修复通车。照馨先生早年在华侨社会深受孙中山进步思想的影响,在故乡期间常至各村镇搭台演讲,宣传民主与科学。对染上吸鸦片、赌博等恶习的乡人加以规劝,并从厦门请来有“戒鸦片教”之称的真耶苏教执事到马坪设传道点,帮助戒除鸦片毒害。他为人温良、豁达,好为人排解纠纷。清末民初,闽南宗族械斗屡有发生,轻者与邻为壑,重则剿族灭社。前亭江口五屿社两亲族因小事纷争,酿成人命大案,官府查办多次仍不能解决。双方围墙筑垒,搬枪弄刀,一场大斗一触即发。时照馨在厦门开设“平民”号商店,闻讯赶回故里,召集双方族长议商解决,并解囊送款给双方抚恤治伤。双方大受感动,终于握手言和,从此结怨尽解,世代和睦相处。类似此类好事甚多,所以乡人交口赞誉。他每到一处为人做“公亲”、乡人竞相欢迎,在送别时,往往在他轿顶披挂红绫,表示尊敬。
  当时马坪一带传染病流行,学校师生居然为疟疾所困而放起“病假”。尤其鼠疫与霍乱的交替蔓延造成无数村人死亡,有的竟至绝户。照馨耳闻目睹惨状,到处寻药,在厦门觅购片仔黄及其他药品和大量消毒“臭药水”(煤焦油皂溶液),送回乡里应用。那时许多乡人相信鬼神,不肯用药,照馨在厦门请良医到故里宣传卫生知识,普遍消毒,挨家送药,临床施治,终于抑制了瘟疫和疟疾。他家中常备各种药品,只要有人登门求取,都乐于免费供给。乡人感念不止,至今尚有人用瓶密封保存当年照馨所送“臭药水”及其他药品,供后人留念。
  照馨先生重义疏财,困难户向他借款,他都乐于帮助,不取利息,且不计较有还无还,所以虽曾积蓄巨款,只在巴城置店屋一所,在厦门所设“平民店”原与岳父合营,后来尽交与岳父,在家乡未曾购置田产,连厝宅也是祖上所遗三间平房。
  民国廿七年(1938年)夏,日军攻占厦门,照馨携眷南渡巴城。当时荷属东印度(印尼)社会动荡,他的“平民公司”生意屡屡受挫,而他与杨纯美先生等等侨胞还是尽力资助祖国抗战。1942年3月爪哇沦陷日军之手,广大华侨饱受沦亡之苦,照馨抑郁成疾,1943年去世,终年57岁。遗体简葬异国公墓。消息传来,故乡人无不悲叹。至今前辈一提起照馨先生,都称赞他是一位倾心公益而不重私产的大好人。
  陈照馨先生之子锡铨先生五十年代由印尼去美国留学,获硕士学位。现居芝加哥,任美华协会全美副会长、美华选民联盟主席、芝城华庆面厂董事长、芝城华埠发展公司董事长等职。
  陈照馨先生女婿杨维廉先生,于六十年代由印尼回国定居,被选为福建省侨联委员、漳州市侨联常委、芗城区侨联副主席、原漳浦县侨联主席,后改任顾问。

知识出处

漳浦文史資料1-25辑合订本上册

《漳浦文史資料1-25辑合订本上册》

本书主要介绍了《漳浦文史资料》的出版情况及其对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性。文章提到,这些文史资料填补了中国近代史的诸多空白,并对存史、资政、团结、育人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该资料共14辑每年编写一辑,已成为人民政协履行三大职能的一项重要工作。由于时间跨度较长,资料残缺不全的问题给查阅带来了不便,因此政协文史委决定将历来的文史资料汇编、合订成册。这一工作得到了陈桂味副主席的负责和落实,经过重新打印编排和审校,最终完成了这一浩大的工程。

阅读

相关人物

陈共新
责任者
陈照馨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漳浦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