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时期的漳浦工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浦文史資料1-25辑合订本上册》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1646
颗粒名称: 国民党时期的漳浦工会
分类号: D412.8
页数: 2
页码: 313-314
摘要: 本文介绍了民国时期漳浦县总工会的组建和活动情况。在抗战期间,国民党漳浦县党部开始筹组工会,并陆续成立多个工会组织。县总工会由十个基层工会组成,活动主要是纪念“五一”劳动节,举行文艺踩街及文娱晚会。虽然上级要求办福利事业,但由于缺乏经费,只有两处“工人宿舍”挂“工会”名义。
关键词: 漳浦县 漳浦工会 国民党时期

内容

国民党漳浦县党部于抗战期间的民国三十年(1941年)开始筹组工会。起初只发动组成裁缝、理发、各业三个工会(“各业”包括打铁、制锡、焊接薄铁、修理、齿科、印刷等,因为按规定须三十人以上才能成立一个工会),组成漳浦县工会联合会,以齿科黄启样为常务理事(按规定,会员人数少的,由理事互推常务理事一个为主持人)。县工会联合会在国民党漳浦县党部指导下陆续筹组建筑工会(包括土木工)、挑运、店员、码头、磁窑、阉猪等共九个工会,达到“七个”以上工会可以组成总工会”规定的标准,于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成立县总工会,址设县巷仔“树滋堂王姓祖祠(后迁设西街李家祠),以黄启祥及黄子悦(木匠)、刘敬怀(店员)为常务理事,互推黄启祥为理事长(按规定,会员多的以理事长为主持人)。
  黄子悦是国民党的积极份子,任直属区分部委员,在筹组工会的同时,在工人中发展党员,成立工会区分部,子悦任书记,黄启祥为组训委员,刘敬怀为宣传委员,即是:三个总工会常务理事都是国民党漳浦工会区分部委员,工会一切工作在国民党漳浦县党部指导下进行。县党部按上级意旨,组织工会是要对工人起笼络作用,用警察局长张怀三想利用工会组织,叫黄启祥召集工人组织消防队,经费由工会负责。启样认为工人各为生活操劳,无法担负这一重任,要求张怀三体贴工人困难,张怀三不允。后启祥请县党部秘书柯汉杨去向张怀三说明“工会初组,不要把工人吓散”的理由,这事才作罢。
  到民国三十四年漳浦正式成立县参议会,按规定,县总工会产生一名县参议员,依照县党部书记长许元瑜的安排,推选徐晓峰担任,徐是国民党漳浦县执委,任漳浦县报社经理,从此,工会与党政及其他机关的接洽和交涉由他负责。
  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人民团体”改属县政府主管,设社会科主办(不久并归民政科),而由县党部一手组成的县总工会与农会、商会、渔会等团体一样,仍在县党部控制之下。历经两届人事无变动,有的基层工会主持人离去,有的不负责,已很涣散,至1949年要换第三届,县党部书记长柯汉扬在安排徐晓峰为县商会理事长后,又属意李林昌负责工人,乃由县政府(时县长黄清淮)委林昌为整顿工会指导员,筹备改选,实际已代行总工会理事长职务,先后改选各基层工会并选出赴县总工会代表后,于当年六月通过代表大会选举,以林昌为理事长,黄子悦及裁缝张毕垣为常务理事,距漳浦解放只两个多月。
  第三届(也是最后一届)漳浦县总工会由十个基层工会组成,各工会常务理事(主持人)如下:建筑工会邓湖北(木匠阿卜师,连任)、裁缝工会张毕垣(原郑品官)、理发工会张一枝(连任)、糕饼工会刘鸣凤(新成立)、店员工会刘生(原为其父刘敬怀)、码头工会(在旧镇)王福成(连任)、磁窑工会张鸣祥(新任)。脚踏车工会(新成立、姓名忘记)、阉猪工会陈长厚(原丘兴,去汕头)、五金工会卢献茂(新成立,卢为焊接薄铁工匠)。
  历时八年的国民党时期漳浦工会,唯一的社会活动是每逢“五一”劳动节召开一次纪念大会,举行文艺踩街及文娱晚会,理发工会的福州高跷戏、裁缝工会的广东拳术、五金工会打铁师傅的闽西山歌等颇为工友助兴,也吸引不少观众,然而一年一度,聊以点缀而已。
  上级批示要办福利事业,但无经费,无从办起,只有两处“工人宿舍”,即客栈,虽也为挑运工人及从杜浔等地挑货往漳州路经漳浦的小贩提供方便,而实际并非工人福利事业,两处“宿舍”一由黄启样经营,一由刘敬怀经营,自负亏盈,只是挂“工会”名义而已。

知识出处

漳浦文史資料1-25辑合订本上册

《漳浦文史資料1-25辑合订本上册》

本书主要介绍了《漳浦文史资料》的出版情况及其对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性。文章提到,这些文史资料填补了中国近代史的诸多空白,并对存史、资政、团结、育人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该资料共14辑每年编写一辑,已成为人民政协履行三大职能的一项重要工作。由于时间跨度较长,资料残缺不全的问题给查阅带来了不便,因此政协文史委决定将历来的文史资料汇编、合订成册。这一工作得到了陈桂味副主席的负责和落实,经过重新打印编排和审校,最终完成了这一浩大的工程。

阅读

相关人物

黄启祥
责任者
李林昌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漳浦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