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炯明治漳时的漳浦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浦文史資料1-25辑合订本上册》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1637
颗粒名称: 陈炯明治漳时的漳浦
分类号: K295.74
页数: 1
页码: 299
摘要: 本文介绍了民国时期陈炯明在漳州担任县长时,对当地社会和政治的种种不当作为。他派员会同县署清查旧赋、强迫摊派公债、办理济饷特别捐等行为,给当地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和困扰。同时,他还进行了一些文教事业和市政建设,但这些举措与办赌捐、鸦片苗捐等秕政相比微不足道。整篇文章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的混乱和人民的疾苦,也揭示了官僚主义和不正之风的危害性。
关键词: 漳浦县 陈炯明 民国时期

内容

民国七年(1918年)八月,粤军总司令陈炯明率军入漳设“护法区”,在漳州成立道尹署、警备司令部、财政局、高等法院。迨至民国九年(1920年)八月回粤,两年间派来漳浦当县长的共有七人:纪泽波营长由平和入漳浦驻防,自为县长;以后倪映书、周咏康、熊文蔚、王雨若、吴炽昌、谭和咏等相继来任县长。
  陈炯明到漳才一月,便委派漳州绅士郑丹为委员,来漳浦开办“义捐”(正税以外,名为劝募,实为摊派的捐款)。继即办理公债、契税、“田亩捐”(强制种鸦片苗的捐款)等,由县派人下乡摊办,这是陈炯明自立名目;此外还有属于国家税的海关税、贾捐、烟酒捐、船牌税、烟酒牌照税、房铺捐、印花税、屠宰税等;又有地方税大猪捐、小猪捐、牛捐、花生油捐、纸捐、鱼捐、熟烟(烟丝)捐、杉木捐等:后又增设硝磺捐、糖捐等项为国家税。
  本县赌棍蔡璇琚、陈弄再、蔡乌记等交结绅士蔡讯桃、柯安邦等承包“济饷特别捐”,在县城开设每日夜二十次的“花会”赌场。当时鸦片烟馆和妓女馆也纳税公开设立,不但县城四处赌声喧哗,妓女招摇过市,就是墟镇乡间也有人转包赌捐,开场设赌,举邑若狂。
  接着,陈炯明特派“委员”到漳浦会同县署清查旧赋。因为民国成立后废除旧图承,由县署粮房派人经征田赋,而旧图承陷匿粮册(田赋底册),抵赖不献,只得向“元差”收购搜集“秋末簿”参考,“秋末”是地方在田赋上附加征米,派“元差”(即衙役)经收,其账簿叫“秋末簿”。至民国初年田赋底册既为旧图承所把持,比照秋末簿填发粮串(田赋收据),产生“大头小尾”,缴官的存根联只填现年,而发给纳粮户的收据追缴至民国元年,多征之数被中饱,漳州财政局发觉这事,所以派员来浦会县追究。
  盐税则派柯永权为局长,每年一次,按乡分配征收,后改为包办,杜浔洪森等集股承包,自任局长,以各乡村封建族长为二包,挨户收缴。
  陈炯明在漳州办了一些文教事业和市政建设。1918年他派熊文蔚来漳浦任知县,创办初等女学、工读学校、建设市场、整理城关沟渠、整顿环境卫生;1919年县长王雨若任内,也在县署后建设公园,筑凉亭,从事市政建设,扩建街路,而要按铺户摊收经费。这些在当时是新政,但与办赌捐、鸦片苗捐等秕政相比,便微不足道。

知识出处

漳浦文史資料1-25辑合订本上册

《漳浦文史資料1-25辑合订本上册》

本书主要介绍了《漳浦文史资料》的出版情况及其对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性。文章提到,这些文史资料填补了中国近代史的诸多空白,并对存史、资政、团结、育人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该资料共14辑每年编写一辑,已成为人民政协履行三大职能的一项重要工作。由于时间跨度较长,资料残缺不全的问题给查阅带来了不便,因此政协文史委决定将历来的文史资料汇编、合订成册。这一工作得到了陈桂味副主席的负责和落实,经过重新打印编排和审校,最终完成了这一浩大的工程。

阅读

相关人物

李序宾
责任者
陈炯明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漳浦县
相关地名